- 年份
- 2024(6725)
- 2023(9532)
- 2022(7905)
- 2021(7304)
- 2020(5981)
- 2019(13295)
- 2018(12647)
- 2017(24002)
- 2016(12418)
- 2015(13255)
- 2014(12761)
- 2013(12230)
- 2012(10936)
- 2011(9599)
- 2010(9250)
- 2009(8298)
- 2008(7811)
- 2007(6702)
- 2006(5623)
- 2005(4629)
- 学科
- 济(44995)
- 经济(44920)
- 业(39591)
- 管理(35420)
- 企(27353)
- 企业(27353)
- 方法(20564)
- 农(19989)
- 数学(18298)
- 数学方法(18183)
- 财(16239)
- 农业(15142)
- 收入(13407)
- 中国(12761)
- 业经(11108)
- 贸(10655)
- 贸易(10652)
- 易(10396)
- 学(8431)
- 制(8124)
- 务(7682)
- 财务(7679)
- 财务管理(7665)
- 环境(7620)
- 技术(7573)
- 分配(7549)
- 银(7538)
- 银行(7505)
- 企业财务(7278)
- 融(7215)
- 机构
- 学院(170394)
- 大学(170250)
- 济(74326)
- 经济(73274)
- 管理(68372)
- 理学(61107)
- 理学院(60449)
- 管理学(59523)
- 管理学院(59246)
- 研究(56432)
- 中国(41747)
- 农(34910)
- 科学(34538)
- 京(33197)
- 财(32285)
- 业大(29331)
- 农业(27535)
- 所(27363)
- 财经(26660)
- 中心(26644)
- 研究所(25408)
- 经(24621)
- 经济学(23606)
- 江(22536)
- 经济学院(21684)
- 范(21282)
- 师范(20967)
- 财经大学(20181)
- 院(20035)
- 北京(19921)
- 基金
- 项目(126839)
- 科学(101187)
- 基金(95919)
- 研究(89337)
- 家(86621)
- 国家(85476)
- 科学基金(72944)
- 社会(61516)
- 社会科(58329)
- 社会科学(58315)
- 基金项目(51597)
- 省(47988)
- 自然(46896)
- 自然科(45878)
- 自然科学(45861)
- 自然科学基金(45083)
- 划(40870)
- 教育(39704)
- 资助(36216)
- 编号(34312)
- 部(28240)
- 重点(28221)
- 创(27455)
- 国家社会(27108)
- 发(26984)
- 成果(25922)
- 创新(25627)
- 科研(24709)
- 教育部(24522)
- 人文(24146)
共检索到2320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柯 方时姣 张振华
【目的】从心理账户视角探讨家庭收入对家庭能源消费与能源贫困的影响,为解决中国家庭收入增加与低能源消费水平、高能源贫困共存的矛盾现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基于CFPS2016—2018年数据,对中国能源贫困进行了测度,并基于心理账户的视角,探讨了家庭收入对家庭能源消费与能源贫困的影响。【结果】(1)当前中国能源贫困较为严重。家庭收入的增加能促进家庭的能源消费以及降低能源贫困。(2)中国家庭存在心理账户效应,能源消费与能源贫困主要是受工资性收入账户与经营性收入账户的影响。(3)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工资性收入账户与经营性收入账户能通过增加家庭能源消费的意愿与完善家庭能源设施的意愿,从而促进家庭的能源消费与降低能源贫困。(4)异质性结果表明能源消费阈值线越高、收入越低及处于东部地区的家庭,收入心理账户对能源消费与能源能源贫困有更为显著的影响。【结论】对于当前中国低能源消费与高能源贫困现象,应当重视家庭收入来源差异,侧重增加家庭的工资性与经营性收入,并进一步降低家庭的用能成本及增加家庭的能源消费意愿。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段志民
基于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利用生育偏好和生育政策的城乡差异构造工具变量,本文实证分析了子女数量对家庭收入的影响。结果显示,子女数量的增加显著抑制家庭收入的提升,生育二胎导致家庭收入平均下降20.8%。此外,这种负向影响还表现出显著的城乡差异,生育二胎使得农村家庭收入下降8.8%,城镇家庭收入则下降21.2%。进一步区分是否三代同住以及母亲职业类型家庭的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在非三代同住家庭、母亲在机关企事业单位任领导职务或从事专业技术类职业的家庭中,子女数量对家庭收入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分析结论凸显了宏观层面人口结构调整和居民收入提升以及微观层面生育决策与家庭收入之间的双重权衡。
关键词:
生育偏好 生育决策 家庭收入 工具变量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甘晓丽 靖薇 顾剑华
消费是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最主要的需求来源,深入挖掘消费潜能、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对经济复苏和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文章基于前景理论,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从历史和社会双维度视阈探讨了家庭收入期望差距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家庭收入期望差距对消费有显著影响,但具有不对称性,总体而言,收入期望顺差对消费的影响落差较大。家庭收入社会期望顺差显著促进消费,落差显著抑制消费;家庭收入历史期望顺差和落差均显著促进消费。收入社会期望顺差比历史期望顺差对当期消费促进作用更强,长期则反之。分析表明,收入期望顺差通过提升家庭风险容忍度进而促进消费,而在收入社会期望处于落差状态下家庭风险容忍度不易改变。研究为解释家庭消费行为和制定刺激消费需求相关政策提供了新的观点和实证依据。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王更 徐剑
作为服务于多代际家庭成员的共享阅读模式,家庭阅读已成为推动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文章结合家庭休闲和家庭仪式的相关理论,利用“2022年上海市民阅读调查”数据,以共识团结、规范团结作为中介变量,年龄作为调节变量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对家庭阅读频率与家庭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家庭阅读频率显著预测了家庭成员的家庭生活满意度,并通过两种代际团结感知的中介作用正向影响家庭情感。年龄在部分路径中起到调节作用,家庭阅读对低年龄群体在家庭情感塑造上的积极效果更为明显,以低龄群体为主导的家庭阅读模式更容易取得正向反馈。这为在实践中促进以家庭为单位的全民阅读提供了方向。研究建议从强调家庭阅读情感效能、构建家庭阅读共同体、打造相互赋能的阅读体验、创设以青少年为主导的阅读模式、发挥代际成员主观能动性等方面不断深化家庭阅读活动、推动书香社会建设。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夏雯雯 于法稳
随着中国耕地市场的逐步完善,耕地作为一项重要的生产要素,其通过耕地流转给农民带来了更多的收入途径和工作机会。因此,通过分析农民对耕地流转产生的经济行为研究,来判断其是否对家庭收入存在正向影响。利用全国1500个样本农户8年的平衡面板数据进行研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以耕地流转面积为依托来测度农地流转对家庭总收入的影响。结果显示:耕地流转面积对非农收入和基于土地的收入都有促进作用,进而有利于增加农民家庭收入。
关键词:
耕地流转 农户 家庭总收入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郭君平 谭清香 曲颂
本文从"收入—消费—多维"视角探究了中国进城农民工家庭贫困的规模、程度、空间分异及其内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前进城农民工家庭的贫困类型以消费贫困和选择性贫困为主,同时相对贫困问题较为严重。进城农民工家庭抵御外部因素对收入冲击的能力远弱于抵御外部因素对消费冲击的能力,此种情况在中部地区尤甚。中部地区进城农民工家庭的多维贫困最轻微,而西部地区最严重,且随着贫困维数的提高,相应维数的贫困发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分维度和区域考察,教育维度贫困是造成中国及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进城农民工家庭多维贫困的最主要因素,健康维度贫困只是导致东北地区进城农民工家庭多维贫困的最主要因素,生活方面的卫生厕所、沐浴设施、炊用能源以及资产数量等维度的被剥夺情况最严重。经济落后地区进城农民工家庭的多种贫困发生率、平均剥夺份额和多维贫困的最高维数并不必然高于经济发达地区进城农民工家庭。进城农民工家庭十维脱贫率同n维(1≤n≤8)贫困发生率之和相近,其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进城农民工家庭十维脱贫率低于中国平均水平。此外,进城农民工家庭收入(或消费)贫困与多维贫困属于互补关系,二者兼具差异性和关联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董莹 黄思琳
文章基于心理账户理论分析不同来源收入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机制,采用CHFS2017—2019年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得到如下结论:(1)各类收入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心理账户分割效应,工资性收入越高的家庭越倾向于增加中低风险资产而挤出高风险资产;经营性收入与转移性收入越高的家庭越倾向于增加无风险资产而挤出风险资产;财产性收入越多的家庭越倾向于增加风险资产而挤出无风险资产。(2)相比城镇家庭,农村家庭对经营性收入与转移性收入的金融资产配置心理账户效应更偏保守,财产性收入则更偏激进,分割效果较强。(3)中高收入家庭的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心理账户效应更保守,财产性收入更激进;低收入家庭的转移性收入心理账户效应更保守。
关键词:
家庭金融 资产配置 收入心理账户效应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齐云 席华
贫困脆弱性是对贫困的事前测度,能将未来家庭收入风险纳入其中,基于贫困脆弱性的新农保政策效果评价,是对其长期减贫作用的事前评估。该文利用面板数据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发现新农保显著地降低了参保家庭的贫困脆弱性,也显著降低了成为脆弱性家庭的可能性,这表明新农保对参保家庭来说发挥着重要的抵御收入风险的作用。但因与当前缴费水平和养老金收入水平较低有关,新农保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仍处于较低水平。
关键词:
新农保 贫困 贫困脆弱性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王方妍 蔡青文 温亚利
文章基于宁夏固原市的352份农户调查数据,运用回归分析和倾向得分匹配法来探究贫困农户参与电商扶贫对其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影响,以期能够为电商扶贫的收入效应提供新的证据,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实证性、前景性的基础。研究结果表明:(1)使用多元回归分析会高估电商扶贫的收入效应,而倾向得分匹配法在消除了样本选择性偏差后,估计出参与电商扶贫比未参与的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高28%左右;(2)户主是否为村干部、家庭最高受教育程度、林地面积、有无政策支持对农户参与电商扶贫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建议:政府必须积极开展电商扶贫在贫困地区的推广工作,提高贫困农户对电商的认识和参与能力;在设计政策时应充分考虑电商扶贫发展所需的自然、社会和组织条件,进行精准识别、精准帮扶。
关键词:
电商扶贫 家庭收入 倾向得分匹配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何平 谢介仁
本文用家庭刚性消费对凯恩斯消费函数进行拓展,得到家庭刚性消费函数,并运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推导出家庭资产和收入约束条件下,基于家庭消费欲望和积累财富欲望基础上的无差异曲线。转型期中国家庭的结构、脆弱性和社会经济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但与西方国家相比有很大差异,低刚性消费需求和高未来消费不确定性预期决定了中国家庭较低的消费—储蓄比率。
关键词:
家庭欲望 脆弱性 刚性消费 消费函数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冠
一天,收到杭州的邓女士发来的短信:"我爱人4年前买了一份万能型保险,每年交6000元,现在后悔了,怎么跟他讲他都觉得不好。要不你跟他讲讲这是怎样的一款产品?"看到这条短信,我并没有问她爱人后悔什么,因为我知道这根本不是产品的问题,只是人性在作怪。于是我直接回复:"所有买过保险的人,有后悔的机会,我都很开心,这说明他很好!要是有人买了保险现在跟我说,幸亏当初买了保险……我祝福他,希望他能一直后悔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昆仑 王林龙 赵荣 陈幸良
当前,我国绝对贫困已经整体消除,进入了乡村振兴时代。如何建立长效机制,激发落后地区的内生动力,确保脱贫成果巩固提升不反弹、脱贫户持续增收不返贫,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基于全国十省(区)402户脱贫户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科技对农户的收入效应,利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脱贫户参与科技助农积极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结论表明:科技对农户收入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技术培训影响最明显;落后地区农户参与科技助农的积极性,受到其土地资源禀赋、收入结构、社会资本、农产品销售等因素影响;土地资源越丰富、立地条件越好、农产品销售越容易、亩产值越高,越倾向于利用科技成果获得最大化的土地产出和农业收入。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
科技助农 脱贫户 收入效益 参与机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昆仑 王林龙 赵荣 陈幸良
当前,我国绝对贫困已经整体消除,进入了乡村振兴时代。如何建立长效机制,激发落后地区的内生动力,确保脱贫成果巩固提升不反弹、脱贫户持续增收不返贫,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基于全国十省(区)402户脱贫户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科技对农户的收入效应,利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脱贫户参与科技助农积极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结论表明:科技对农户收入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技术培训影响最明显;落后地区农户参与科技助农的积极性,受到其土地资源禀赋、收入结构、社会资本、农产品销售等因素影响;土地资源越丰富、立地条件越好、农产品销售越容易、亩产值越高,越倾向于利用科技成果获得最大化的土地产出和农业收入。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
科技助农 脱贫户 收入效益 参与机制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韩玉萍
农户劳动力资源不仅包括适龄段内劳动人口,还包括超年龄段但仍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劳动人口的就业结构对农户家庭具有不可忽视的经济和社会意义。本文通过对农户劳动人口及其就业特征的分析,研究就业结构对家庭收入的影响机理,并利用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农户劳动人口充分就业有利于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在不同部门就业对人均纯收入的边际贡献差异很大,家庭劳动人口职业技能、劳动力数量、土地经营面积、区位条件对人均纯收入有重大正向影响,而家庭需照料人口、主要劳动力年龄段对人均纯收入有显著反向影响。
关键词:
农户 家庭收入 就业结构 劳动人口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廖文梅 林静 沈月琴 孔凡斌
【目的】缩小农户家庭之间的收入差距是实现乡村共同富裕的重要环节。量化分析林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家庭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新时代新征程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助力实现乡村共同富裕的规划和政策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基于分工与专业化效应、优化家庭劳动力配置与促进林地流转经营的理论,构建林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家庭收入差距影响的分析框架,利用福建、江西、浙江、湖南、四川和广西的2 413份农户调查数据,运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模型检验林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家庭收入差距的影响,并分析不同林业社会化服务采纳程度下的影响差异及其分解效应。【结果】1)林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家庭收入水平具有显著增收效应,且对低收入农户家庭的增收效应更大,有利于缩小农户家庭收入差距。2)林业社会化服务对不同收入水平农户家庭收入的边际贡献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林业社会化服务可使基尼系数显著减小,总体呈现分位点越低边际贡献越大的变化趋势,林业社会化服务有助于缩小农村家庭收入差距。3)系数效应主导了农村家庭收入差距的扩大。其中,户主是否为村干部、林业收入占比、林地细碎化程度、村距县城距离、地形是影响Q_(10)~Q_(90)分位点上系数效应的主要因素。4)林业社会化服务采纳程度均值为0.354,林业社会化服务对低采纳水平组农户家庭总体具有较好的增收效应,农户家庭收入差距主要由特征效应主导。【结论】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林业社会化服务缩小农户家庭收入差距的积极作用,不断完善面向低收入农户家庭的林业社会化服务供需支持政策,采取针对性的激励政策,激发与鼓励农户积极采纳林业社会化服务,推动形成“以需促供、以供带需”的良性循环格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