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12)
- 2023(7239)
- 2022(5162)
- 2021(4903)
- 2020(3432)
- 2019(7757)
- 2018(7847)
- 2017(13191)
- 2016(8405)
- 2015(9548)
- 2014(9870)
- 2013(8441)
- 2012(7322)
- 2011(6685)
- 2010(6797)
- 2009(5915)
- 2008(5668)
- 2007(5337)
- 2006(4931)
- 2005(4745)
- 学科
- 济(23588)
- 经济(23569)
- 教育(19546)
- 管理(16408)
- 中国(16293)
- 业(14880)
- 企(10568)
- 企业(10568)
- 农(10440)
- 发(8112)
- 理论(8005)
- 业经(8003)
- 发展(7484)
- 展(7362)
- 农业(7181)
- 教学(7085)
- 学(6632)
- 地方(6092)
- 方法(5842)
- 制(5090)
- 财(4994)
- 技术(4879)
- 数学(4672)
- 产业(4563)
- 数学方法(4560)
- 研究(4226)
- 体(4200)
- 银(4043)
- 银行(4037)
- 信息(3928)
- 机构
- 大学(106391)
- 学院(104273)
- 研究(39603)
- 济(33228)
- 经济(32174)
- 管理(31084)
- 教育(28741)
- 理学(26456)
- 理学院(25999)
- 范(25773)
- 师范(25653)
- 管理学(25257)
- 管理学院(25039)
- 京(24401)
- 中国(23411)
- 科学(22914)
- 师范大学(21004)
- 所(19056)
- 江(18021)
- 研究所(17357)
- 中心(16802)
- 北京(16181)
- 技术(16078)
- 财(15904)
- 职业(15835)
- 院(14644)
- 农(14326)
- 州(14138)
- 业大(12865)
- 财经(12424)
- 基金
- 项目(66311)
- 研究(58400)
- 科学(53876)
- 基金(43429)
- 家(36579)
- 国家(36075)
- 社会(34926)
- 教育(34897)
- 社会科(32645)
- 社会科学(32636)
- 科学基金(30231)
- 省(28167)
- 编号(27328)
- 划(25277)
- 成果(25024)
- 课题(22649)
- 基金项目(21719)
- 年(19666)
- 规划(16866)
- 发(16815)
- 重点(16721)
- 项目编号(16124)
- 自然(16006)
- 资助(15967)
- 性(15873)
- 部(15661)
- 自然科(15623)
- 自然科学(15621)
- 自然科学基金(15319)
- 度(14427)
共检索到1697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郭玲
在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中,出现了大量的进城务工人员。由于制度等多方面的原因,阻碍了进城务工人员从心理上适应、融入城市社会和城市居民阶层。进城务工人员心理市民化才是真正的市民化。心理教育是促进进城务工人员心理市民化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进城务工人员 心理市民化 心理教育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海燕 甄永辉 王崇凯
进城务工人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一个特殊利益群体,是游离于城镇居民之外的一个群体。近年来,这一群体在各大城市数量持续不断增加。进城务工人员已经日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规模巨大的特殊社会群体。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郭玲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务工。户籍制度改革,为进城务工人员留在城市提供了制度加速器。促使进城务工人员形成适合城市生活的新市民素质,已经是一个决定城镇化质量的关键因素。必须要通过完善继续教育体系来促进进城务工人员新市民素质的形成,为真正实现"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保驾护航。
关键词:
进城务工人员 新市民素质 继续教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开俊 杨晓霞
"教育洼地"存在与否,研究分歧的焦点集中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政策的变化是否会产生"洼地"效应。研究从教育需求与供给角度予以考察。从9个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数量较多的城市数据分析结果来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政策宽松与否,并没有给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随迁决策带来显著的影响。从供给的角度来看,"教育洼地"并不容易形成。而从需求的角度来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对城市公办教育的有效需求受制于多方面因素,流入地城市教育政策宽松程度只是其中较次要的一种因素。因此,综合供求两方面的分析来看,由宽松政策导致的"教育洼地"在现实中存在的可能性非常小;当前亟须构建"省级统筹、中央兜底"的中央与省级政府分担的经费保障机制;在不同区域施行不同解决路径,发展公办与扶持民办并举。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教育部近日发文表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收取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建校费"是不允许的,也是治理教育乱收费的重点督查内容。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指出,根据《国务院关于做好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工作的通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要以流入地为主、公办学校为主解决。对符合当地政府规定接收条件的进城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胡雅珂
<正>我国音乐学科意识觉醒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早期单纯引入西方音乐理念、资源及教法等,逐步将音乐教育研究范围拓展到“全学科领域”,明确了音乐史学、音乐哲学、音乐社会学、音乐心理学等学科的独立性地位,由此形成了复杂的音乐功用体系。客观上,音乐学科意识觉醒,加速了音乐教育在细分领域的理论建设,尤其伴随着脑科学、积极心理学、音乐疗法等发展,音乐教育心理学(课程概念)迅速进入实质性的内涵与应用建设阶段,它可以指导学生音乐心理活动(包括音乐感觉、音乐知觉、音乐注意、音乐思维等)在健康、和谐的状态下进行,对于学生心理塑造发挥了积极作用。《音乐教育心理学教程》(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年7月版)一书由马淑慧编著,该书具象还原了音响对人类心理的作用机制,系统论述了音乐在心理抚慰、心理调节、心理引导等方面的功能,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黄兆信 李远煦 万荣根
目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城市融合问题逐渐呈现内卷化特点。培养进城务工人员适应城市的"内生力",创造"去内卷化"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是解决进城务工人员融合教育的关键。应严格落实政策制度,完善管理机制,构建支持网络。
关键词: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 融合教育 去内卷化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杨明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城市政府财政投入的规模和结构。新《义务教育法》颁布以来尽管义务教育已经全面纳入财政投入保障范围,但是属地化管理的原则使得流入地政府缺乏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进行财政资助的动力,不同层级和相邻政府之间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提供的义务教育财政资助供求失衡,财力的紧张使得城市政府举办的公办学校数量不敷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之需,即便是同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其入学机会也不均。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财政政策的主要举措包括增加中央和省级政府的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完善流入地政府和流出地政府共同负担经费的机制,增建公办学校,并使得招生机制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薇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显得越发紧迫和重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大学生的成长问题更加被重视。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门领域。文章就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展开分析,认为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途径的研究非常重要,在大学生成长成才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提出目前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因材施教,将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提高到科学的轨道上来。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素质 培养 途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晏
高职学生存在的自卑心理、学习困难、人际关系不良、情感困扰、就业焦虑等心理问题源于多方面的因素,既有社会和家庭原因,也有学校和学生自身的原因。高职院校应认真分析、准确把握高职学生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及原因,运用有效途径与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
高职生 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鲍国光 俞彩霞
在城市化进程中,妥善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是每个城市的重要责任,也是事关教育公平的核心问题。而且,在保证随迁子女有学上的基础上,确保他们能够融入当地学校,幸福成长,是更加深层次的问题。"和合教育"是在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本地生进行心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通过四个"和合教育"模块的设计与组织,总结"和合教育"的实践逻辑,即"尊重—平等—融合"内在机理的形成,并提炼出"和合教育"的实践原则,以实现两类学生的共同进步,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发展,为同类学校的幸福学校创建提供教育借鉴。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喆
当前,在各大企业大量需要普工和技术工的情况下,"用工荒"问题的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企业生产与发展的最大瓶颈。而积极开展对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不仅达到优化务工人员知识结构、提升务工人员专业操作水平的目的,同时也成为各企业化解当前"用工荒"问题的最佳途径,因此,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本文就"用工荒"背景下对进城务工人员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现实意义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根据多年的培训工作实践,针对培训教育开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
“用工荒” 务工人员 教育与培训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开俊 吴宏超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中央政府对此一直坚持"两为主"政策,但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最集中的广东省珠三角地区,由于教育投入责任在各级政府间划分不清晰、城市公共教育资源的供求矛盾等,导致该政策的执行实效并不理想。为更好地执行中央政府的这一政策,需将中央政府的政策要求上升为制度保障,构建各级政府合理分担的教育财政新机制;由公办学校为主转化为允许地方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的多元化供给;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考虑。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罗云 钟景迅 曾荣光
当前实践语境中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公平的言说多满足于流入地公办学校入学机会获得。本文基于这一现状,在梳理从古典时期的亚里斯多德到晚近的罗尔斯、德沃金、沃尔泽以及女性学者扬等人关于公平正义论述的基础上,从分配正义与关系正义两个层面对随迁子女的教育公平进行了实证考察。研究发现,部分社会经济处境更趋弱势的随迁子女仍就读于简易民办学校,进入公办学校的随迁子女难以分享城市优质教育资源而多集中于薄弱学校,分配正义的差异原则并没有在随迁子女入学机会分配中被考虑;而即使进入公办学校,由于社会刻板印象及各种制度性因素,随迁子女在学校日常生活中经受着集体边缘化、文化宰制的尴尬,相应的是不能把教育纳入自身掌控...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十七大新闻中心举行记者招待会。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十六大以来,中央特别关注民生,特别强调教育公平,特别重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