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11)
2023(10096)
2022(9119)
2021(8582)
2020(7144)
2019(16904)
2018(16959)
2017(33422)
2016(18144)
2015(20465)
2014(20687)
2013(20547)
2012(18646)
2011(16717)
2010(16408)
2009(14759)
2008(14151)
2007(12332)
2006(10641)
2005(9104)
作者
(51489)
(42656)
(42321)
(40223)
(27029)
(20381)
(19185)
(16912)
(16239)
(15135)
(14634)
(14176)
(13369)
(13334)
(13121)
(12865)
(12808)
(12717)
(12127)
(12010)
(10555)
(10364)
(10255)
(9660)
(9626)
(9491)
(9409)
(9365)
(8609)
(8363)
学科
(76599)
经济(76513)
管理(52390)
(48537)
(39467)
企业(39467)
方法(37728)
数学(33314)
数学方法(32996)
(19963)
(19569)
中国(17410)
(15562)
业经(15044)
地方(13894)
农业(13325)
(12342)
贸易(12338)
(11925)
理论(11756)
(11274)
(11248)
环境(10748)
技术(10669)
(10563)
财务(10501)
财务管理(10482)
收入(10297)
企业财务(9932)
教育(9682)
机构
大学(256051)
学院(253420)
管理(105572)
(101521)
经济(99324)
理学(92883)
理学院(91853)
管理学(90227)
管理学院(89802)
研究(81795)
中国(59410)
(54122)
科学(51316)
(44893)
(40470)
(38719)
业大(38578)
研究所(37204)
财经(37067)
中心(37009)
(34770)
北京(34195)
(33940)
(33149)
师范(32883)
经济学(30488)
农业(30356)
(29722)
(28541)
财经大学(27973)
基金
项目(179993)
科学(141760)
基金(131806)
研究(131056)
(114293)
国家(113343)
科学基金(97975)
社会(82530)
社会科(78214)
社会科学(78192)
基金项目(70880)
(69150)
自然(64655)
自然科(63165)
自然科学(63149)
自然科学基金(62022)
教育(59798)
(58284)
资助(54932)
编号(53370)
成果(42319)
(40007)
重点(39261)
(37030)
(37014)
课题(35704)
科研(34615)
教育部(34489)
创新(34452)
人文(33810)
期刊
(104482)
经济(104482)
研究(73224)
中国(41810)
学报(39509)
科学(37106)
管理(36625)
(33655)
(31857)
大学(30004)
学学(28247)
教育(26307)
农业(23813)
技术(21207)
(18498)
金融(18498)
财经(17320)
经济研究(17167)
业经(16883)
理论(15478)
(14664)
实践(14512)
(14512)
问题(13697)
图书(13614)
技术经济(12561)
科技(12255)
(11796)
现代(11336)
商业(11314)
共检索到3537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中华  梁媛  
很多年来我国一直是高储蓄国家,由于高储蓄抑制消费,在我国提升内需的现实要求和新经济战略形式下对经济进一步发展不利。本文以城镇居民收入五等分组数据进行实证回归,研究发现心理收入差距对高于中等收入的居民产生负影响,住房价格对中等收入以下城镇居民产生明显的"财富效应",对他们的储蓄率产生抑制。另外,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将导致大部分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增加,收入增长率只对中等偏上居民组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斌开  杨汝岱  
基于国家统计局城镇住户调查(UHS)2002—2007年的家户数据,本文研究土地供给、住房价格和居民储蓄的关系。研究表明,住房价格上涨使得居民不得不"为买房而储蓄",从而提高居民储蓄率:住房价格上升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储蓄率将上升0.067个百分点,这解释了2002—2007年间我国城镇居民储蓄率上升的45%。进一步研究发现,住房价格上涨主要影响收入水平较低、没有住房或住房面积较小的家庭;同时,住房价格对年轻人和老年人的影响较大。以土地供给作为住房价格的工具变量有效缓解了内生性问题,2SLS回归结果表明,土地供给越少,住房价格水平越高,居民储蓄率越高。本文的结论对于降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徐舒; 陈珣;  
本文揭示了收入差距的扩大会直接引起住房价格的上升。文章在理论上阐明了收入差距推高房价的经济作用机制,并实证检验了模型预测及其作用机制与现实数据的高度一致性。结果表明,收入不平等每上升一个标准差,相对住房单位面积价格上升0.07—0.09个标准差;绝对住房单位面积价格上升34—47元。并且在住房市场竞争越弱的省份,收入不平等对住房价格的推动作用就越强。本文的结论表明收入分配改革不仅能促进社会公平,还能抑制房价上涨。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徐舒  陈珣  
本文揭示了收入差距的扩大会直接引起住房价格的上升。文章在理论上阐明了收入差距推高房价的经济作用机制,并实证检验了模型预测及其作用机制与现实数据的高度一致性。结果表明,收入不平等每上升一个标准差,相对住房单位面积价格上升0.07—0.09个标准差;绝对住房单位面积价格上升34—47元。并且在住房市场竞争越弱的省份,收入不平等对住房价格的推动作用就越强。本文的结论表明收入分配改革不仅能促进社会公平,还能抑制房价上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华平  张所地  
居民的收入水平和对未来收入的异质预期对住房价格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通过分析居民收入异质预期的形成给出了预期的测度,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住房价格与居民收入、收入异质预期的面板数据模型,并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1997~2009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钟晓华  
长期居高不下的储蓄率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产生了诸多负面效应,深入探究高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并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措施对于保持经济的长期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1999-2012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分析我国高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得出相关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罗力群  刘鹏田  
本文作者分析了人们一直使用的“房价收入比”指标背后所隐藏的假设条件。指出在房价收入比外,还要考虑地区房价差异、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民族习惯以及居民收入差距等因素。文章提出住房价格承受能力问题终究是一个人们的主观判断的问题。因而最好把充分考虑到以上因素的数据来与人们的主观判断相对照,以求达到较客观的认识。但在这些涵盖诸因素的数据没有得到以前,要衡量关于居民房价承受能力,比较好的做法只能是调查人们对房价的主观判断。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家凯  杨雪  
住房作为拥有投资性质的消费品在我国居民财富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利用我国31个省区市2010-2018年的消费、收入以及住房价格等相关数据,通过构建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我国住房价格波动对居民消费的现实作用并按区域分组回归识别出作用效果的差异性。研究发现,从整体上看住房价格与居民消费之间呈现出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即房价上涨会刺激居民消费,提高财富水平;分区域来看,经济次发达的内陆中等省市相比东部和西部省市受房价波动的影响更大。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周小寒  
兼顾住房的消费和投资双重属性,采用供求分析框架,从理论上探究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对住房价格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运用2001~2015年间我国38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当房价上涨预期的情况下,居民收入差距拉大能促进房价上涨,且随着房价上涨预期增强,这种促进作用越强。据此,提出引导市场预期等促进住房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陶丽  方斌  
本文就影响房价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居民可支配收入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增长趋势与住房价格之间的关系,同时,以南京市为例,建立回归模型,对南京市商品住宅市场进行实证研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彦斌  邱哲圣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房价高速增长、住房需求内生和生命周期特征的Bewley模型,用于研究高房价对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率和财产不平等的影响。文中发现,房价的高速增长通过引致富裕家庭投资性住房需求的增加而进一步推高了房价,部分年轻家庭为了追赶房价不得不提高储蓄率,而部分贫穷家庭也因其无法获得足够的住房而使得城镇家庭住房不平等程度增加。高房价对居民储蓄、投资行为的扭曲作用使得城镇居民的福利水平普遍下降,其中中低收入阶层下降最多。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郝前进  陈杰  
房屋折旧速度会影响住房潜在需求,关系购房者贷款的额度以及住房成交的相关税费,对房地产投资决策和金融市场衍生品开发都具有重要意义,但国内对住房房龄与折旧的定量研究还非常少。本文利用上海二手房住宅的数据,在特征价格模型中控制与房龄相关的住宅"群体效应"后,发现住房平均建筑折旧率为每年3%—5%,但具有显著的非线性影响效应,前期快后期慢。我们还利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发现不同价格住房的房屋折旧速度有显著的差异,中等价格住房折旧速度最快,低价住房和高价住房的折旧速度则相对比较慢。这些实证结果对于房地产开发决策、房屋交易评估和城市规划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金全,郭整风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十分关注储蓄率与GDP增长率之间的相关关系,认为在较低人均资本水平下,较高的储蓄率有利于促进经济快速增长。我们利用Granger影响关系检验发现,在我国现阶段不存在储蓄率对于经济增长的显著正向影响,但存在实际GDP水平值对储蓄增量的显著反向影响。因此,较高的收入增长是储蓄提高的主要原因,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平稳导致了储蓄率对实际GDP增长率的正向影响减弱。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丁颖  司言武  
本文主要分析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福利效应,检验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与居民储蓄率的关系。从理论上探讨政府财政性教育支出对居民储蓄的影响机制,采用1996~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与城乡居民储蓄率都为正相关,且对农村居民储蓄率作用更为明显,即政府教育支出的提高,城乡居民储蓄率同时提高,不符合"预防性储蓄"心理,主要原因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而财政教育政策不能满足居民消费需求以及资源分配不均衡所致。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丹琪  江民星  戴玲  
消费升级是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住房销售价格上涨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效应不容忽视。本文基于2008-2017年我国内地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门槛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在不同门槛机制下,住房销售价格上涨并不一定会抑制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且在不同经济区间呈现不同的非线性变化特征。地方政府制定宏观调控政策应对当地所处的门槛阶段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认识,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