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85)
2023(16711)
2022(14307)
2021(13194)
2020(10982)
2019(25066)
2018(24800)
2017(47260)
2016(25976)
2015(28872)
2014(28688)
2013(28377)
2012(26448)
2011(24242)
2010(24268)
2009(21934)
2008(21529)
2007(18905)
2006(16761)
2005(14771)
作者
(78569)
(65484)
(65259)
(61531)
(41871)
(31448)
(29250)
(25699)
(25030)
(23390)
(22314)
(22234)
(21025)
(20730)
(20369)
(20076)
(19705)
(19381)
(18844)
(18754)
(16572)
(16183)
(15887)
(14997)
(14765)
(14638)
(14483)
(14446)
(13240)
(12972)
学科
(107056)
经济(106942)
管理(70945)
(69236)
(55322)
企业(55322)
方法(45269)
数学(38973)
数学方法(38527)
中国(30504)
(29680)
地方(26349)
(24881)
(24641)
业经(24351)
农业(20381)
(20110)
贸易(20097)
(19431)
(18558)
环境(17616)
技术(17115)
(16798)
银行(16722)
理论(16556)
(16525)
(16419)
金融(16417)
(16054)
(14847)
机构
大学(373851)
学院(372103)
(146271)
管理(143221)
经济(143169)
研究(131783)
理学(124348)
理学院(122802)
管理学(120464)
管理学院(119814)
中国(96081)
科学(85610)
(80809)
(70570)
(68266)
(65275)
研究所(62814)
业大(61107)
中心(58407)
农业(55714)
(54654)
财经(52466)
北京(51125)
(50958)
师范(50343)
(47794)
(47521)
(44405)
经济学(43700)
师范大学(40818)
基金
项目(258686)
科学(201943)
基金(186612)
研究(183088)
(165905)
国家(164499)
科学基金(139150)
社会(114713)
社会科(108680)
社会科学(108654)
(101786)
基金项目(99632)
自然(92610)
自然科(90432)
自然科学(90405)
自然科学基金(88768)
(86822)
教育(83613)
资助(76531)
编号(73298)
成果(58991)
重点(58613)
(58365)
(56049)
(53587)
课题(51406)
创新(50036)
科研(49721)
计划(48930)
教育部(47178)
期刊
(160869)
经济(160869)
研究(108637)
中国(72122)
学报(67763)
(64225)
科学(60131)
管理(51635)
大学(49692)
学学(47010)
(46804)
农业(44394)
教育(41762)
(31987)
金融(31987)
技术(30175)
业经(27667)
经济研究(25970)
财经(24951)
(22807)
(21329)
问题(21229)
科技(19582)
图书(19321)
(18701)
业大(18055)
技术经济(17599)
理论(17111)
资源(17036)
商业(17009)
共检索到5447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姚凯  崔晓明  
本文在组织心理所有权的基础上提出工作心理所有权,研究两者分别对组织行为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非均衡发展对组织行为的影响。经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本文认为,组织心理所有权和工作心理所有权都可以解释组织承诺、工作满意度、OCB和角色外行为等,但工作心理所有权的解释能力更强。心理所有权在组织和工作层面存在显著差异,呈现非均衡发展的现象。当心理所有权的这种非均衡发展超过一定限度之后,较强的工作心理所有权和较低的组织心理所有权降低了组织承诺和工作满意度,并对OCB和角色外行为产生不利影响。本文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解释了心理所有权"阴暗面"的产生机制,分析了可能产生的员工消极行为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浩  
心理所有权是指个体感觉到目标物(有形的或无形的)或目标物的一部分是"我的(我们的)"一种心理状态。本文认为在我国集体主义、高权力距离和关系取向的社会文化情景下,领导方式对员工心理所有权的塑造具重要有影响作用。544个有效样本的研究结果表明:领导方式与员工心理所有权显著正相关,其中变革型领导对员工心理所有权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家长式领导,最小是交易型领导,同时,市场导向对组织绩效和品牌绩效有显著地正向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马捷  段颀  张维迎  
本文讨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企业(现代企业)的自由进入问题及其福利后果。研究证明,如果经理人工资成本构成固定进入成本的一部分,那么过度进入或者进入不足都有可能作为自由进入均衡结果出现。这是因为,虽然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边际企业的进入使得在位企业(均衡)需求,或者(均衡)市场份额缩小,导致社会损失,但由于经理人工资成本只是一项转移支付,所以利润耗散行为的一个部分就是以一种有益于社会福利的方式进行的。结果,在对进入合意性的判断上,进入者可能比社会计划者更为乐观,也可能更为悲观。这意味着我们不能独立于企业的制度讨论自由进入的有效性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贾非  
文章选取我国1990~2013年时间序列数据,建立模型分析了城乡金融总量差异、金融转化效率差异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城乡金融总量相对差异缩小的同时城乡金融总量绝对差异扩大,城乡收入差异也在扩大;同时,农村较低的金融转化效率是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最后,人均资本存量差异、人均人力资本差距均能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这意味着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金融对策应包括加快农村金融资本积累和提高农村金融转化效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阿立  伍文中  
文章从运用最大最小模型求出我国2136个县市及各区域中心,根据1997—2013年我国及各区域发展重心迁移以及向中心移动距离探讨我国区域发展的非均衡状态的演化,发展差距收敛,进而评价我国区域政策效应。结果表明:1997—2013年我国发展重心向中心移动了60公里,向西部中心移动了138公里,同时,东部、中部、西部发展重心分别向其中心移动了75、32、104公里,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发展出现全域收敛和区域俱乐部收敛,另一方面说明,我国统筹区域发展政策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已有明显成效,当然,继续推进区域发展协调任务仍很艰巨。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金华  
教育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社会成员获取社会地位和尊重的主要渠道之一,教育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国家的进步与民族复兴,也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文明进程。研究发现,中国教育一直在进行着结构上的调整,普通高校机构数、中等职业教育机构数、学前教育机构数占比均有较大幅度提高,中国教育正不断向职业化、高端化方向发展。改革开放40年,中国教育资源、教育活动、教育成就与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非均衡性,不同的发展阶段这种非均衡程度不同。未来,中国要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教育与经济可持续地协调发展;要加快缩小地域经济差距,推进教育公平、包容、均衡发展;要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加快构建先进的教育质量标准体系,推进中国向教育强国和经济强国迈进。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钱水土  程建生  
本文基于2002年至2008年中国大陆28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广义矩估计(GMM)研究金融非均衡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拉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库茨涅茨效应角度分析认为,金融非均衡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将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发展中国家整体金融资源配置不均等,金融发展伴随收入差距拉大;第二阶段,发展中国家整体金融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根源在于农村金融体系逐步完善,城乡金融发展逐步回归均衡,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当前政府正着手于重构农村金融体系,可以预期,金融非均衡发展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将有望得到改善。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吕承超  张学民  
采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测算中国城镇社会保险发展非均衡程度并对其分解,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城镇社会保险非均衡影响因素,实证检验各因素影响效果及显著性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镇社会保险发展呈由东向西依次递减态势;中国城镇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和支出非均衡程度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支出大于收入的非均衡程度;各社会保险项目对非均衡程度影响不同;区域内部非均衡程度大于区域之间,基金支出大于基金收入的区域内对非均衡程度贡献率,东部地区大于中西部地区内部非均衡程度;循环累积效应、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工资水平及地方财政对城镇社会保险支出和收入均具有正向作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吕承超  
笔者运用2003—2013年中国社会保障支出面板数据考察了社会保障发展的空间非均衡及影响因素,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验证,实证表明:样本考察期内,中国社会保障支出增长迅速,但存在空间差距现象;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的非均衡程度高于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东西部地区非均衡程度高于中部地区,区域间非均衡对总体非均衡的贡献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社会保险极化程度呈下降态势,社会优抚、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极化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地方财政、居民收入与储蓄等因素均对社会保障总支出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地方财政和循环累积效应对社会保障及各项目支出的影响最为显著。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鲁钊阳  
在阐述城乡金融发展非均衡化影响房价的理论基础上,设定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以我国35个大中城市1999年~2010年的数据分析城乡金融发展非均衡化对房价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控制城市化水平、城乡固定资产投资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前提下,城乡金融发展的规模、结构和效率与房价成正比,城乡金融非均衡化的水平高房价也高。要抑制当前的房价,不仅需要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还需要高度重视城乡金融发展非均衡化问题。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诸裕祥  陈恒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鲍盛祥  
本文按照行为经济学的方法,引入心理所有权(psychologicalownership)理论,解释了职工持股影响公司绩效的作用机理,这种从持股个体的心理和行为的角度研究持股效应的研究方法,对于分析我国职工持股制度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蒋小兴  
我国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研究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有利于解释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差异,有利于制定正确的教育发展政策,提高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缩小地区间教育水平的差距。本文研究发现,地区教育水平增长受教育资源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如人均GDP、人均教育事业费、人均可支配收入、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等。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磊  方成  
伴随着中国旅游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张,空间非均衡性已成为中国旅游经济发展的典型特征,对此部分内容进行研究有助于更为清晰地认知中国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文章采用中国30个省份1999-2010年数据为研究样本,以旅游产业专业化作为旅游发展的度量指标,依据较为前沿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与空间极化指数测度方法,分别在三区域与八区域分组设定下,依次分别对中国旅游发展的空间非均衡与极化水平进行了定量刻画。研究结果为:与核密度非参数估计预期判断一致,基尼系数测度及其分解表明,中国旅游发展空间非均衡程度整体上逐渐降低,即中国旅游发展正在向均衡方向演变;组间差异是主导中国旅游发展空间非均衡的主要来源,但这种贡献率存...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代敬  
邓小平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是非常丰富的。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 ,不仅有其区域经济发展的系统理论和政策 ,而且在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邓小平的非均衡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既是对毛泽东区域综合发展思想的积极扬弃 ,又奠定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