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73)
- 2023(5418)
- 2022(4290)
- 2021(4068)
- 2020(3239)
- 2019(6910)
- 2018(6623)
- 2017(12429)
- 2016(6197)
- 2015(6854)
- 2014(6053)
- 2013(5730)
- 2012(4875)
- 2011(4295)
- 2010(4118)
- 2009(3870)
- 2008(3699)
- 2007(3232)
- 2006(2649)
- 2005(2135)
- 学科
- 管理(23996)
- 业(23127)
- 企(20818)
- 企业(20818)
- 济(20145)
- 经济(20120)
- 技术(11214)
- 技术管理(9048)
- 方法(7168)
- 中国(7018)
- 财(6668)
- 业经(6511)
- 农(5928)
- 制(5374)
- 数学(5366)
- 数学方法(5301)
- 银(4688)
- 银行(4683)
- 行(4512)
- 理论(4479)
- 融(4282)
- 金融(4282)
- 务(4208)
- 财务(4205)
- 财务管理(4199)
- 企业财务(3995)
- 农业(3994)
- 贸(3929)
- 贸易(3924)
- 地方(3892)
- 机构
- 学院(80982)
- 大学(79980)
- 济(34606)
- 管理(34081)
- 经济(33992)
- 理学(30167)
- 理学院(29792)
- 管理学(29353)
- 管理学院(29181)
- 研究(24592)
- 中国(18926)
- 财(16259)
- 京(15505)
- 科学(13338)
- 财经(13095)
- 经(12033)
- 中心(12017)
- 江(11355)
- 经济学(11188)
- 范(10724)
- 师范(10667)
- 所(10411)
- 经济学院(10126)
- 财经大学(9967)
- 商学(9946)
- 商学院(9836)
- 州(9470)
- 研究所(9426)
- 业大(9398)
- 北京(9328)
- 基金
- 项目(58304)
- 科学(48456)
- 研究(45777)
- 基金(43478)
- 家(37244)
- 国家(36886)
- 科学基金(33205)
- 社会(31664)
- 社会科(30080)
- 社会科学(30074)
- 基金项目(23159)
- 省(22961)
- 教育(20441)
- 自然(19694)
- 自然科(19338)
- 自然科学(19334)
- 自然科学基金(19011)
- 划(18975)
- 编号(17612)
- 创(16055)
- 资助(15213)
- 创新(15075)
- 成果(13932)
- 国家社会(13717)
- 重点(13041)
- 制(13025)
- 发(12852)
- 部(12786)
- 课题(11991)
- 人文(11947)
共检索到1153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俞国良
人类对幸福感的探索和实践,"有一个漫长的过去,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在心理学意义上,作为幸福感主要成分的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与人们的学习生活、情绪情感、自我意识、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等心理健康要素紧密相关;而心理健康本身就是一种幸福状态,又使它与幸福感直接发生关联。实际上,从内涵上审视,心理健康与幸福感属仲、伯之间;从溯源上考察,心理健康需要幸福感的支撑;从目标上解析,心理健康的价值追求就是幸福感;从结果上考察,心理健康应是幸福感的副产品。一句话,幸福感是心理健康的本质特征和核心所在。可以说,正是对幸福感的不懈追求,人们开始重视心理健康,生命也藉此完成质的飞跃。显然,幸福感与心理健康及其要素相互促进,且已成为新时代心理健康的一种新诠释、一抹新亮色。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俞国良
新时代大力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能,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心理健康教育效能即学生、教师、管理者和学校有效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能力,它是心理健康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本文从“教育效能”破题,以中职学校和高等学校调研数据为依据,从心理健康教育效能的目标、内容和评价指标,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实施效能和教育管理效能入手,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丰富内涵进行了重新诠释:学生是心理健康教育效能的第一受益者,教师是心理健康教育效能的主要贡献者,管理者是心理健康教育效能的核心设计者,学校是心理健康教育效能的萃集大成者。坚持不懈追求心理健康教育效能应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初心”和主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宋广文 何云凤 丁琳 吕良成 周凯
该研究旨在探讨有童年期留守经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四所中学271名有留守经历中学生和300名无留守经历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主观幸福感、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和SCL-90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对于有留守经历的中学生,他们的心理弹性、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普通中学生;心理弹性、心理健康与其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心理弹性以及情绪控制、目标专注维度,心理健康的抑郁维度能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的抑郁维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在加入心理弹性后下降。结论:心理弹性在有童年期留守经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即心理健康是通过心理弹性的不同方面影响了主观幸福...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田丽丽 梁倩茗 周文静 王瑶
对345名高中学生的情绪调节困难、学校幸福感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量,采用结构方程建模技术考察了情绪调节困难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学校幸福感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情绪调节困难对心理健康有直接的负向预测作用;(2)学校幸福感在情绪调节困难与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在校情感体验的中介作用大于学校满意度的中介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佳丽
利用2015年太原市城镇居民的个体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收入、健康与城镇居民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的关系。研究发现,收入和健康对幸福都有积极的影响,且收入对幸福的影响通过直接和间接两个途径发生作用,收入不仅能够直接改善人们的幸福状况,而且还能通过影响人们的健康而间接提升其幸福水平。此外,还证实了收入和健康对幸福的影响存在一种替代效应,即健康对幸福的影响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强,收入对幸福的影响随着健康的恶化而减弱。
关键词:
收入 健康 主观幸福感 作用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佳丽
利用2015年太原市城镇居民的个体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收入、健康与城镇居民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的关系。研究发现,收入和健康对幸福都有积极的影响,且收入对幸福的影响通过直接和间接两个途径发生作用,收入不仅能够直接改善人们的幸福状况,而且还能通过影响人们的健康而间接提升其幸福水平。此外,还证实了收入和健康对幸福的影响存在一种替代效应,即健康对幸福的影响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强,收入对幸福的影响随着健康的恶化而减弱。
关键词:
收入 健康 主观幸福感 作用机制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曹大宇
根据卫生经济学的观点,健康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传统的研究通常从人力资本的角度来衡量健康的经济价值,这忽视了健康对人们生理和心理的影响。从主观幸福感的视角来衡量健康的经济价值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健康的影响。利用一个国际上权威的主观幸福感数据对我国居民健康的经济价值进行的分析表明,传统方法确实低估了健康的经济价值。
关键词:
健康 经济价值 主观幸福感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吉梅
网络的普及给学生学习及课外生活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由于网络的虚拟、开放、自由等属性,导致不少学生,特别是沉迷于网络的学生"双重自我"现象十分严重。"真我"角色弱化甚至缺失,"网我"角色畸形凸显。这种现象在自信心、成就感整体较弱的高职学生中尤为明显。通过"教育帮助、特殊援助、家庭辅助"的"三助"模式,增强高职学生现实"真我"角色意识,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课题。
关键词:
角色失范 网络依赖 高职学生 调适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燕 段玄锋 余菊芬
为了解特教教师健康行为、评价性支持、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探究评价性支持的中介机制,采用健康行为、主观幸福感、评价性支持量表对四川、重庆地区256名特教教师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1)特教教师健康行为、评价性支持、主观幸福感得分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2)特教教师评价性支持与健康行为及其两个维度均呈现显著正相关,特教教师评价性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及其两个维度均呈现显著正相关,特教教师健康行为及其维度与主观幸福感及其维度呈现显著正相关;(3)特教教师的评价性支持在健康行为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孟万金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核心任务是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终极目标是奠基幸福有成人生。本研究通过对全国各地10万名大中小学生分层抽样调查,建立了1个全国万人数据库以及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七大区域数据库,建立了全国性常模。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总体水平良好,各类积极心理品质"低水平"的人数比例很低;但在个别积极心理品质上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培养。不同学段、性别、年级和区域学生在各维度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发展特点。根据当前中国青少年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现状,提出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奠基幸福有成人生的基本对策。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茅晓辉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主张以积极的内容和方式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品质,让个体学会学习、生活、交往,学会创造幸福、分享快乐。学校教育应该注重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理念应用于教育教学中,营建和谐幸福的校园,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本文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为统领,从营造文化环境、铸造精神文化、构建人文管理等维度来探讨幸福学校构建范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西超 肖松
本文从办公室的空气环境、视觉环境、声音环境、电磁辐射、空间布局等几方面出发,分别阐述了这些物理因素对员工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出为员工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空间,有利于员工提高工作满意度与工作效率,以及有助于员工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
办公环境 心理健康 清洁度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明蔚
文章分析了高职学生自我价值感与心理健康现状,认为高职学生自我价值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密切。注重引导高职学生形成正确自我评价,对高职学生自我价值感培育与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高职学生 自我价值感 心理健康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明蔚
文章分析了高职学生自我价值感与心理健康现状,认为高职学生自我价值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密切。注重引导高职学生形成正确自我评价,对高职学生自我价值感培育与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高职学生 自我价值感 心理健康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杨昭宁 杨静 谭旭运
随机选取南京市某特殊教育学校的286名聋生为被试,采用安全感量表、人际信任问卷、一般健康问卷进行测量,探索聋生的安全感、人际信任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为当前聋生心理辅导和人际交往的指导提供更多的启示。结果发现:聋生安全感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且存在性别、主要生活区域的显著性差异,男生的安全感水平显著高于女生;乡村学生的安全感水平显著高于城市学生;聋生安全感对其心理健康程度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人际信任在安全感对焦虑忧郁程度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
聋生 安全感 人际信任 心理健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