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27)
2023(12987)
2022(11106)
2021(10750)
2020(8773)
2019(20496)
2018(20332)
2017(37872)
2016(21116)
2015(23966)
2014(24115)
2013(23059)
2012(21006)
2011(18960)
2010(19280)
2009(17523)
2008(15965)
2007(13954)
2006(12342)
2005(10930)
作者
(57660)
(47277)
(46947)
(44943)
(30106)
(22725)
(21751)
(18535)
(18396)
(16938)
(16388)
(15743)
(14965)
(14865)
(14713)
(14394)
(14258)
(13998)
(13518)
(13501)
(11913)
(11656)
(11298)
(10910)
(10620)
(10610)
(10595)
(10547)
(9514)
(9351)
学科
(73654)
经济(73577)
管理(54474)
(52357)
(44496)
企业(44496)
方法(34189)
中国(30898)
数学(29558)
数学方法(29160)
(26371)
金融(26370)
(24358)
银行(24320)
(23504)
教育(22706)
(20334)
(20310)
(18971)
理论(17750)
地方(17151)
业经(17133)
(16235)
(13926)
财务(13864)
财务管理(13845)
企业财务(13231)
农业(13031)
技术(12770)
(12371)
机构
大学(287491)
学院(281903)
管理(108724)
(103710)
经济(101058)
研究(94754)
理学(94449)
理学院(93285)
管理学(91490)
管理学院(90960)
中国(70818)
(62283)
科学(58418)
(48220)
(46616)
(46154)
师范(45805)
中心(44225)
研究所(42784)
(40860)
(40691)
北京(40313)
业大(39839)
财经(39189)
师范大学(37643)
教育(37342)
(35672)
(34231)
(34114)
技术(32688)
基金
项目(193434)
科学(152643)
研究(148217)
基金(137000)
(117748)
国家(116591)
科学基金(100014)
社会(90024)
社会科(85076)
社会科学(85054)
(77139)
教育(74198)
基金项目(72726)
(66129)
自然(64026)
编号(63034)
自然科(62510)
自然科学(62497)
自然科学基金(61337)
资助(56449)
成果(53256)
课题(45542)
重点(44170)
(43621)
(41929)
(40559)
项目编号(39327)
教育部(38167)
创新(37500)
大学(37358)
期刊
(108876)
经济(108876)
研究(91215)
教育(60720)
中国(60083)
学报(42475)
科学(38769)
管理(38193)
(36021)
(35339)
(34995)
金融(34995)
大学(33025)
学学(29556)
技术(27402)
农业(24965)
财经(18657)
业经(17047)
经济研究(16880)
图书(16246)
(15772)
职业(14776)
理论(14677)
实践(13724)
(13724)
问题(13386)
科技(12804)
(12461)
(12447)
(12247)
共检索到4184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俞国良  
心理健康问题既有基础研究的属性,又具应用研究的属性,这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是多学科的研究对象,更是心理学、教育学为社会建设与教育事业服务的重要方面。从研究范式来看,交叉融合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发展大趋势;应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突破口,加强心理学与教育学交叉融合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应从应用基础研究的视角,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规范化、科学化进程。这种研究范式的变革,将为心理健康教育注入新的生命活力,为构建新时代符合中国国情的心理健康教育学这一新学科提供支撑。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游美琴  
积极心理学不仅是当前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同时其积极的理念也对我国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归纳总结当前研究的基础上,认为积极心理学为心理健康教育带来新视野、新取向、新技术,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基础、教育思路、技术手段的创新。积极心理学正在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趋势。对此问题的研究对于促进积极心理学应用研究以及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具有很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文书锋  
积极心理学运动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对沿袭于传统的消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从目标定位、教育内容、教师与学生关系、实施途径与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重新审视与梳理。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宋玉冰  张海燕  
积极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它以性善论为逻辑起点,以发展为导向,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和积极力量,挖掘人类的潜能,以促进个体更好的发展、生活。积极心理学取向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必将在发展方向及其研究范式等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立高  
在积极心理学的影响下,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要转向"积极",更新教育理念,调整教育目标,拓展教育内容,优化师生关系,转换教育过程,完善咨询服务,改良测量工具,变革评价方式,创建积极的教育支持系统,培养和激发高职生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力,促进其积极、健康、幸福的成长。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晓英  杨舜尧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它倡导积极的心理学研究取向,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发展。文章在解读积极心理学内涵的基础上,结合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对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和改革进行了积极探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雷鸣  李超  陈华  
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已经成为了未来的必然趋势。文章结合近年来教育部相关政策文件的要求,从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需求、心理健康知识的特殊性、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向、从业教师的岗位要求四个方面阐述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的必要性,并提出该学科的建立有助于从"学"和"教"的视角分析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层次问题,发展完善相关学科的理论和实践,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及教育教学质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毅敏  
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作为社会重要群体的高校大学生承受的学习、生活、就业压力逐渐增加,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也逐年上升,给高校教育工作带来极大挑战。积极心理学重视研究如何培养人的积极情感、如何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对高校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增强大学生应对挫折的信心和能力、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傅蕾  
开放教育旨在促进个体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服务与社会支持是开放教育的重要内容。本研究运用《开放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上海开放大学系统587名在校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开放教育学生心理健康需求处于中间水平,并不强烈(M=2.58),在年龄、婚姻、户籍、工作年限等因素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开放教育学生社会支持总体较弱(M=34.87),在性别、年龄、婚姻、户籍、工作年限、经济收入等因素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开放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性正相关(r=0.199,P=<0.01),在各个因素上都分别呈现显著正相关。为此,建议开放教育从设置相关部门、丰富工作...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武成莉  王淑敏  宋宝萍  
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受重视不够、过多关注学生消极面、教育方法缺乏创新和教育缺乏系统性等问题。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在积极心理学的启示下,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从确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与目标、注重研究生的自我教育、尝试用体验式教学的方式和构建完善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支持体系等方面进行加强和改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可  
当前形势下,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发生了明显变化,重大心理问题已经越来越少。高职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再是以解决问题为主,而是保证普通学生能在正常的心理水平上变得更加完善和幸福为重点。文章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和对比了积极心理学与传统心理学的不同之处,提出了完善和引入积极心理学的对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魏凤英  
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国民素质的健全和提高,更多地通过疏导、交流的方式进行排解。学生是处于人格养成期的特殊群体,除了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以外,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保障学生心理、思想的积极和健康的重要教育活动,而且对于维护校园安全、社会稳定和谐具有长远而深刻的意义。因此,学校有必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心理健康教育覆盖到每一个学生,从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党喜灵  
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本文在探讨积极心理学观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构建体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琪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目标偏离、内容片面化、师生关系不和谐等方面的弊端。用积极心理学去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其教育的内容、目标、途径及环境等方面就要有所改变,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功效得以体现,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庄濛杰  奚晓岚  王珏  
文章阐述了积极心理学的含义,其对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探讨了构建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内容上,要注重大学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培养、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完善;途径上,要探索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宏观、微观层面的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