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74)
2023(9973)
2022(8044)
2021(7689)
2020(6120)
2019(14370)
2018(14540)
2017(25866)
2016(15111)
2015(17483)
2014(17728)
2013(16292)
2012(15045)
2011(13973)
2010(14643)
2009(12973)
2008(12689)
2007(11692)
2006(10533)
2005(9803)
作者
(40914)
(33635)
(33623)
(32049)
(21562)
(16088)
(15407)
(13135)
(13048)
(12354)
(11474)
(11387)
(10861)
(10812)
(10425)
(10309)
(10180)
(10128)
(9773)
(9659)
(8760)
(8462)
(8250)
(7923)
(7877)
(7569)
(7562)
(7519)
(6896)
(6686)
学科
(59255)
经济(59211)
管理(33548)
(30530)
中国(24423)
(22994)
企业(22994)
方法(22081)
教育(21924)
数学(19677)
数学方法(19135)
地方(18346)
(16456)
理论(13530)
业经(13457)
(12355)
(12271)
农业(11164)
教学(10655)
地方经济(10282)
技术(10077)
(9749)
金融(9748)
(9686)
银行(9677)
发展(9634)
(9507)
(9482)
(9482)
(9401)
机构
大学(204451)
学院(201657)
(73247)
研究(73005)
经济(71251)
管理(69658)
理学(58778)
理学院(57945)
管理学(56290)
管理学院(55918)
中国(50355)
(46602)
科学(43839)
(39398)
师范(39135)
(36669)
教育(35501)
(33466)
(33363)
研究所(33088)
中心(32307)
师范大学(31299)
北京(31067)
(29738)
(27448)
技术(27015)
业大(26888)
(26317)
财经(25225)
职业(23025)
基金
项目(125788)
研究(101396)
科学(99640)
基金(84030)
(71215)
国家(70420)
科学基金(60174)
社会(59819)
社会科(56453)
社会科学(56440)
教育(55456)
(53355)
(45646)
编号(45345)
基金项目(42598)
成果(40092)
自然(36437)
课题(35724)
自然科(35628)
自然科学(35623)
资助(35432)
自然科学基金(34914)
(33044)
(30166)
重点(29815)
(28108)
规划(27172)
项目编号(27129)
发展(26871)
(26471)
期刊
(88729)
经济(88729)
研究(72016)
教育(63066)
中国(57295)
(28074)
管理(27901)
学报(26467)
科学(25422)
(24359)
技术(24028)
大学(22206)
农业(19712)
(18375)
金融(18375)
学学(18339)
业经(16085)
职业(16023)
经济研究(14071)
图书(13776)
财经(12053)
(11581)
论坛(11581)
(10827)
(10761)
统计(10559)
问题(10520)
(10474)
技术教育(9971)
职业技术(9971)
共检索到3300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敏生  
大学生心理互助是指受过一定专业心理助人技能培训的学生心理互助员,在专业心理咨询教师的指导下,深入同学当中开展心理帮助的活动。其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亲社会行为理论、社会学习理论是大学生心理互助的理论基础;符合大学生心理求助意向,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符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要求,这是大学生心理互助的现实主客观基础。高校积极探索大学生心理互助的有效模式中健全心理互助组织体系是基础;提高心理互助员的助人技能和素质是关键;规范心理互助工作机制是保障。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孙庆瑶   刘子玉  
<正>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大学生提供学习、交流、生活便利性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多重影响。高校教师从互联网视域出发对大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既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心理素养,也有利于对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全方位、全过程跟踪引导,提升心理健康服务水平。《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发展研究》结合实际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经验,提出如何立足大数据时代、互联网环境对大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以期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服务发展新格局。
关键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袁晓夏  
以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研究目标,深入研究学生教育培养体系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特征、方法和过程,探讨当前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缺点。围绕高职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学习期间存在的典型心理问题,提出一种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详细设计这一教育模式的实施条件、实施过程和注意事项。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志贤  张纪霞  钱铮  
文章对心理资本的概念、心理资本视角下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当代职校生的心理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此为基础,在心理资本视角下,分别从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目标、内容以及其组织机制等方面构建了当代职校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孙明亮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了解社会、交流思想和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网络文化使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发生了改变,成为影响大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文章立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际,分析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对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出了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安雪玲  常志娟  
目前,我国高校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但仍存在管理力度不够、定位不准、课程体系设置不到位、教育方法和模式过于单一等问题。文章认为,高校应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全新认识,建设合理的课程体系,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完善和丰富教材内容,加强网络教育和咨询力度,推动建设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切实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玲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生态化模式既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基于生态化的视角,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目标、管理机制、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资源出发,对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生态化模式进行思考,以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更加科学、规范、和谐、健康地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卢爱新  
社会需要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产生发展的动力保障,政策支持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长足发展的制度保证,理论学科的发展与争鸣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学术基础,专业化队伍建设是高校心理教育发展的人才支撑,本土化发展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彰显价值本色的必然趋势,在整合中求发展是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要求。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金玲华  
文章阐述了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现状,剖析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和专业特点,提出了主动学习、自我成长、朋辈交流、专家督导、参与科研、服务社会等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卫国  
"以全体学生的发展为本"是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树立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及高职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目标定位、内容选择、实施途径及操作要领等方面构建和实施具有高职特色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建强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大学生心理问题较为突出。为此,高职院校必须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面向全体学生发展,构建科学的目标体系,设置完善的课程体系,明确具体的教育内容,打造专业化教师队伍,构建立体式预警机制,发挥全方位资源功能,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取得实效。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甘雄  
积极心理学关注个体的积极面以及社会的和谐,其对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对高职生个体,以培养高职生的积极思想为主,增强高职学生的"力量"和"美感";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工作者,积极心理学要求他们在心理健康工作中,以预防为主;对整个社会而言就是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使个体发挥其人性中的积极层面。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将对以后的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带来重大的影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薛静华  张立鹏  
孝道是人类亲子互动中最原始、最单纯的感情,最能打动人内心的真情,近年来,孝道对青少年人格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受到越来越广泛的肯定。本文进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孝道模式探析,试图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新的尝试与思路。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旭  张大均  
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模式以促进学生积极适应和主动发展为基本目标 ;以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做人 ,发展学生智能、个性、社会性和创造性为基本内容 ;通过自我认识—动情晓理—策略导行—反思内化—形成品质心理素质形成过程的五个基本环节 ,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策略以及心理健康外显行为与学生心理素质形成内在变化的整合 ,最终达成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全发展的目的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徐晓芳  郭德华  夏玲  范文群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本文结合时代发展需求以及当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提出了创建适合于现代高等学校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新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了理论的构建和实践应用的阐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