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75)
2023(7808)
2022(6535)
2021(5769)
2020(4507)
2019(10148)
2018(10044)
2017(18797)
2016(9946)
2015(11217)
2014(11274)
2013(11494)
2012(11434)
2011(10751)
2010(11159)
2009(10421)
2008(9937)
2007(8967)
2006(8571)
2005(8242)
作者
(30972)
(26043)
(25938)
(24822)
(17088)
(12472)
(11650)
(10154)
(9903)
(9557)
(9255)
(8753)
(8737)
(8542)
(8275)
(8011)
(7599)
(7587)
(7573)
(7147)
(6961)
(6465)
(6341)
(6217)
(6038)
(5891)
(5774)
(5706)
(5365)
(5135)
学科
(70411)
经济(70363)
地方(25018)
管理(23451)
(22325)
中国(19526)
(16015)
方法(15997)
地方经济(15519)
(14751)
企业(14751)
业经(14235)
数学(13782)
数学方法(13718)
(12354)
农业(11525)
(10993)
(10495)
金融(10495)
环境(9902)
(9555)
银行(9542)
(9439)
(9307)
(8452)
贸易(8442)
发展(7958)
(7951)
产业(7942)
(7936)
机构
学院(153784)
大学(150456)
(75066)
经济(73620)
研究(64092)
管理(52122)
中国(48740)
理学(42603)
理学院(41979)
管理学(41373)
管理学院(41076)
科学(36986)
(33499)
(32985)
(31888)
研究所(29919)
中心(27698)
(25735)
(25674)
经济学(24194)
财经(24005)
(23221)
(22691)
(22582)
师范(22386)
北京(21872)
(21516)
经济学院(21319)
(21235)
科学院(20150)
基金
项目(91620)
科学(71453)
研究(69284)
基金(63785)
(55015)
国家(54508)
科学基金(45592)
社会(45457)
社会科(43074)
社会科学(43064)
(37885)
基金项目(33083)
(30227)
教育(30142)
(27714)
编号(27416)
自然(26228)
资助(26151)
自然科(25508)
自然科学(25501)
自然科学基金(25008)
发展(22996)
成果(22830)
(22607)
重点(21444)
课题(21082)
(19405)
国家社会(18795)
(18549)
创新(17480)
期刊
(101890)
经济(101890)
研究(55841)
中国(38168)
(25545)
(22638)
管理(22232)
学报(21143)
科学(20807)
(19033)
金融(19033)
农业(17652)
经济研究(17009)
教育(16925)
大学(16253)
业经(15763)
学学(15345)
技术(14786)
财经(12798)
问题(12741)
(11207)
世界(9668)
技术经济(9460)
(9331)
(8884)
国际(8681)
资源(8548)
经济问题(8396)
商业(8193)
经济管理(8060)
共检索到2660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长弓  
徽州山区与太湖平原经济开发的异同李长弓峰峦环抱、田少土瘠的皖南徽州山区与水网交织、土地肥沃的太湖平原(包括太湖周边、苏、常、嘉、湖诸府)分别是明清江南乃至全国同类型地区中经济最为繁盛发达者。两地一系山区,一为平原,地理环境不同,然就人口数之多,人口密...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日根  
徽州作为明清时期一支重要商帮的发源地早已引起了众多学者的极大兴趣。在本文中,笔者关注的是:徽州人的弃儒弃农经商并不在于彻底否定儒学传统,他们走出了一条向外发展以稳定内部的自我适应道路。在传统的徽州社会里存在着一种既饱含浓郁儒风但又井井有条的社会秩序。通过对明清徽州会社经济的分析,将有利于考察该地传统社会结构的演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劲松  董玉芳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杜宽旗  谢冰冰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内外环境已发生了深刻而重大的变化,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增长转换形势严峻。百色地区由于受宏观经济发展战略重点偏离影响,有一些长期重要因素尚未发生重大变化或根本性变化。在原有经济增长点成熟或逐步成熟以后,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突破口所受到的各种约束要比其他发达地区大得多,大力发展经济所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应继续实施重点突破战略、加大投入力度,支持百色地区及时转换区域经济发展重点,促使制约百色地区未来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发生根本性变化或较大的变化,以利于区域经济快速增长带动桂西经济区的全面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毅  李歆  陈作仁  
山区经济开发中存在着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两难选择,而地方政府的多重功能和目标的多重属性,决定了其行为的复杂性。本文认为仅仅依靠觉悟的提高与“排斥性政策”难以解决问题,必须约束和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实施参与式保护政策等制度性安排。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海力  
~~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朱生东  章锦河  杨效忠  
文化旅游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文化旅游开发研究是旅游研究的重要领域。在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立足文化形态结构的角度和旅游审美的规律,提出文化旅游整体开发的概念与模式,并以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的徽州文化为例进行文化旅游整体开发实证分析。认为物质文化开发重在景观展示,制度文化开发重在深度体验,精神文化开发重在氛围营造,而文化旅游整体开发是三者的有机结合。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林爽爽  
“七五”期间,我国贫困地区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各地不温饱人口中的80%已解决了温饱,基本实现了“七五”期间的扶贫目标。“八五”期间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区域,是高寒地区、深山区、石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和库区。因此,进一步认识和加快山区经济发展的步伐,对于90年代转入以脱贫致富为主要目标的扶贫开发新阶段,以及争取到本世纪未稳定地解决温饱问题,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笔者根据对安徽、湖北两省大别山区近年来经济开发和扶贫工作的调查了解与实地考察,提出如下意见和想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守传  王光泰  雷光华  
由于湖泊水草淤积导致沼泽化,以及多年来围垦造田,我国内陆湖区日益缩小。这已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洪湖市,在经济开发的过程中经历了洪湖及其子湖群的生态破坏与恢复过程。进入80年代以来,该市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遵循客观规律的要求,把资源利用、经济开发。环境保护紧密结合,按生态经济学和景观生态学原理,建设水网湖区生态农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我国内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江苏扬州邗江经济开发区是沿江开发的重要开放窗口,是扬州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主战场之一。总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分为南园、北园、西园和汊河片区。已开发建设14平方公里,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32.9亿元。目前,开发区现有工业企业350家。招引项目总投资210亿元,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永寿  
湖南怀化地区结合山区经济开发,探索推行农科教统筹结合机制。本文介绍农科教结合的经验、办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冯静兰  张红宇  宋乃振  
草地畜牧业:武陵山区经济开发的产业选择冯静兰,张红宇,宋乃振位于川黔湘鄂四省边区的武陵山区,在解决了大多数农民的温饱问题以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巩固政府反贫困努力的效果,选择何种产业作为经济开发的契机这是各级政府上下求索的新问题。在实地考察中,我...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洪曙光  
经济开发区的征迁建设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地方土地管理利用的水平。位于安徽省郎溪县的郎溪经济开发区鼓励大企业建设三层及以上多层厂房、中小微企业入驻标准化厂房,对批而未供、供而未建、建而未投、投未达标的"四未"土地集中逐单处置,做到以依法和谐拆迁来拓展用地空间。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岸冰  
在徽州民间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以土地转让为基本内容的契约是贯穿徽州民间社会经济发展的主线,此类契约并以此为端点,辐射于徽州民间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了一种更为广泛的社会契约经济。维系徽州契约经济发展的社会构造是多方面的,国家法律与地方宗族法规是规范契约经济的根本,信任是契约关系成立的前提,惩罚是契约关系维系的保障。这三重构造之间不断的调适、融合,对徽州民间财产流转的活跃,矛盾的化解,社会的稳定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使徽州民间契约经济在明清时期得到持续的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卢松  张小军  
以徽州地域119个中国传统村落(截止到2016年底)为样本,通过实际调研与GIS空间分析相结合,探讨了徽州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时空演化过程。根据旅游开发的主体力量,徽州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经历了自主探索(1979—1996年)、外资注入(1997—2011年)、整合提升(2012年至今)三个演变阶段,各个阶段在旅游开发模式、经营组织方式、产品类型、品牌形象、经济效益、利益主体关系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同时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零星分布(点状)—南北组团(板块)—全域扩散(面状)的演进态势。研究表明,村落自身禀赋作为基础性力量,市场需求作为决定性力量,政府政策和管理作为主导性力量,交通改善、节庆促销、精英人士等支持因素作为促进性力量,共同推动着徽州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时空演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