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37)
- 2023(10584)
- 2022(9397)
- 2021(9077)
- 2020(7514)
- 2019(17533)
- 2018(17416)
- 2017(34232)
- 2016(18593)
- 2015(21071)
- 2014(21110)
- 2013(20746)
- 2012(18852)
- 2011(16759)
- 2010(16629)
- 2009(15099)
- 2008(14686)
- 2007(12714)
- 2006(11101)
- 2005(9662)
- 学科
- 济(69624)
- 经济(69530)
- 管理(56614)
- 业(52834)
- 企(45017)
- 企业(45017)
- 方法(32847)
- 数学(27976)
- 数学方法(27594)
- 财(19905)
- 农(19271)
- 中国(18727)
- 业经(16343)
- 学(15540)
- 地方(14171)
- 务(13566)
- 财务(13501)
- 财务管理(13471)
- 制(13008)
- 贸(12915)
- 理论(12913)
- 贸易(12909)
- 农业(12733)
- 易(12530)
- 企业财务(12518)
- 和(11982)
- 技术(11560)
- 教育(11356)
- 环境(11235)
- 银(10543)
- 机构
- 大学(259081)
- 学院(257205)
- 管理(106335)
- 济(98284)
- 经济(95935)
- 理学(92427)
- 理学院(91420)
- 管理学(89945)
- 管理学院(89468)
- 研究(82213)
- 中国(60528)
- 京(55306)
- 科学(51520)
- 财(45787)
- 所(40536)
- 中心(37698)
- 农(37580)
- 业大(37579)
- 财经(36985)
- 研究所(36827)
- 江(36540)
- 范(35831)
- 师范(35588)
- 北京(35251)
- 经(33574)
- 州(30451)
- 院(29984)
- 农业(29175)
- 师范大学(28934)
- 经济学(28357)
- 基金
- 项目(178221)
- 科学(140392)
- 研究(133929)
- 基金(128530)
- 家(110586)
- 国家(109613)
- 科学基金(94840)
- 社会(82571)
- 社会科(78082)
- 社会科学(78061)
- 省(69598)
- 基金项目(69120)
- 自然(61906)
- 教育(61793)
- 自然科(60431)
- 自然科学(60421)
- 自然科学基金(59304)
- 划(58639)
- 编号(56030)
- 资助(52520)
- 成果(45874)
- 部(39510)
- 重点(39318)
- 课题(38010)
- 发(37391)
- 创(37129)
- 项目编号(34904)
- 创新(34420)
- 教育部(34271)
- 科研(33845)
- 期刊
- 济(107461)
- 经济(107461)
- 研究(77825)
- 中国(45218)
- 学报(38398)
- 管理(37730)
- 科学(35679)
- 财(35269)
- 农(34255)
- 教育(33873)
- 大学(29237)
- 学学(27062)
- 农业(24079)
- 技术(22423)
- 融(20368)
- 金融(20368)
- 业经(18580)
- 财经(17366)
- 经济研究(16203)
- 图书(15168)
- 经(14701)
- 问题(14258)
- 理论(13895)
- 实践(12891)
- 践(12891)
- 科技(12486)
- 技术经济(12157)
- 现代(11741)
- 业(11335)
- 版(11189)
共检索到3690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曲正伟 杨颖秀
实施道德行为需要付出德行成本。而德行成本过高是我国学校德育低效的原因之一。研究德行成本并对过高的德行成本进行补偿是搞好学校德育的基础 ,也是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效果和摆脱当前学校德育困境的出路
关键词:
学校德育 道德行为 德行成本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冉铁星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在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德育受到广泛关注,各级各类学校对德育内容普遍进行研究和变革,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果。然而,人们可以感觉到,在众多研究或各成体系的成果中,有许多“英雄所见略同”之处;在实践中也有不少并非应该的重复劳动。例如,大学和小学都讲社会主义价值观,都进行最基本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如不乱扔纸屑、不乱涂乱画等)。对于这种已不新鲜的问题,笔者拟从衔接的角度加以分析,为提高学校德育研究和改革的实效作一点努力。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薛晓阳
贴近生命,是现代教育的流行话语,但生命不仅有感性的体验,仍有精神的高度。在道德教育的古典传统中,我们感受到超越生命直观的命运意识。今天,我们的德育普遍缺少这种追索命运的精神气质,强烈的生存理性瓦解了古典德育的命运感。在这种生存理性的驱使下,学校德育变成解决社会问题、维护学校秩序的实用工具。道德教育必须为自己建构一种精神的境界———站在历史与命运的中心,占有终极性的道德资源,并回到精神生活的内在性上。这样的道德教育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道德根基和存在理由。
关键词:
道德教育 伦理目的 伦理位置 伦理资源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苏立增
在德育改革的进程中,客观地了解、学习和借鉴其它国家学校德育实践模式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可以使我们在进行德育的横向比较中清楚地看到我国的德育模式在世界范围中的坐标点,更有助于改进和完善我国现存的德育体系而创建一种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德育模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亚娟
情感教育是指对儿童身体、智力、道德审美及精神成长中的情绪与情感品质予以正向指导与培育,学校德育课程是情感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课程系统支持儿童情感、道德发展需要学校的整体规划、设计、组织实施。本研究基于情感教育视角对300所学校德育课程文本分析发现,学校德育课程存在课程理念情感价值模糊、课程实施缺乏对学生情感发展特点与规律的把握、课程内容缺少情感专题设计、课程环境忽视情感性环境营造、课程评价缺少学生情感发展观察与评价指导等问题。建议中小学进一步明确:关注学生情感与心灵的课程理念;明确学生情感发展特征与规律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基本依据;系统化中小学情感教育课程;营造与完善学校情感性环境;做好学生情感发展观察与评价。学校多维度、全时空、广路径进行整体营造符合学生需要的情感教育场,发展学生的情感品质,提升学生的情感能力与素养。
关键词:
情感教育 学校德育 德育课程 文本分析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贤君 李明汉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不可避免地带来社会结构、社会文化、教育和道德等方面的急剧变化,给学校德育带来各种各样的冲突和困惑。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目前学生思想道德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则是有效地实施德育的基础。 本文根据1993年4月间,广州教科所德育研究室对广州市所属的市区、经济较发达的番禺、经济较落后的从化三个地区,15所不同层次的普通中学,2400多名不同年级的中学生的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檀传宝
讨论学校德育社会环境的时代构建的前提是研究当代学校德育社会环境的时代特征。 一、当代学校德育社会环境的结构性变化 (一)当代社会环境子系统的变迁 研讨学校德育社会环境的变化,我们认为应从环境因素(子系统)及其物质和精神结构两个角度子以展开。所谓社会环境的子系统包括客观系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心理,中观系统的社区,微观系统的家庭和作为中间系统的大众传媒。 当代社会就其宏观角度来看,全球正处在后现代化和现代化的巨变过程之中。一部分已经完成了工业化的国家在经济、文化诸领域均已达到了目前人类社会所达到的最高成就。但是工具理性和个人主义为特征的现代文明又带来了技术专制、金权社会、紧张的人际关...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冯秀军
完整的德育视野,既要在德育过程之中,也需在德育过程之外,必须关注学校德育环境的生态建构。德育生态环境的整体构成具有系统性,影响机制具有复杂性,形成发展具有建构性,存在属性具有价值性,存在样态具有动态平衡性。德育生态环境通过支撑与制约、熏染与陶冶、引发与导向、检验与反馈等作用机制发挥其德育影响。学校德育环境的生态建构中蕴含着学校德育的深刻变革,其生态建构需遵循生态学的理念与原则,构建国家、社会、家庭与学校的"生态联盟",实现学校内、外德育环境的"无缝对接"。
关键词:
学校德育 德育环境 生态建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文彦
20多年来,国内外形势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些变化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政治、经济、法律,也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观念、意识、教育,当然也包括学校德育。这一崭新的历史转型期具有哪些鲜明的特点?它怎样深刻地影响着学校德育?学校德育如何积极改革并适应新时期的要求?这是我们每一位德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许向东
香港学校德育评介许向东只有弹丸之地的香港,近几十年创造了世界第三金融中心、第三黄金市场、第一集装箱港等经济奇迹。之所以取得如此骄人成就,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与香港政府确立“通过发展教育,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开发智力资源以弥补自然资源不足”的战略密...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檀传宝
历史条件的变化决定着中国的学校教育、尤其是德育 ,应有一个与 1978年国家工作重点转移相联系的重点转移。强调道德教育的基础性质是世界德育、教育界的一个最基本的共识。无论我们如何定义德育 ,道德教育都是学校德育和教育的根本。奠基在道德教育基础之上的学校德育、学校教育是中国大陆改进基础教育品质 ,迎接 2 1世纪必将出现的新的开放、新的挑战的必然抉择。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黄向阳
在价值多元社会中 ,学校德育面临道德相对主义的挑战。本文对激进的道德主义进行批判和分析 ,并基于一种温和的相对主义观点提出学校德育改革若干建议 :从求同转向求同存异 ,从规范转向规范和描述相兼顾 ,从对抗转向对话 ,从德目教学转向道德判断力、敏感性、行动能力的培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邱昆树 王小飞 王真
随着学校德育改革的深入推进,特别是在"回归生活"的理念指引下,学校德育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学校德育依然面临着一些困境,如道德主体上"自我"的个体化、德育内容上"德性"的边缘化、德育方法上"对话"的形式化等。破解这些困境,学校德育应该居于中道,在"个体"与"关系"之间确立道德主体、在"规则"与"德性"之间确立德育内容、在"灌输"与"对话"之间确立德育方法,并由此融合汇通而逐步积淀形成我国现代德育的文化根基,使学校德育真正地实现其培育整体的"人"的目标和使命。
关键词:
学校德育 个体化 中道 德性 对话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马国峰 张立场 汤保国
文章在分析中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必须打破原来的重技能轻品德、重管理轻育人、重言传轻身教、重局部轻整体、重智育轻德育的德育工作方式,落实教学育人、加强管理育人、创新活动育人、抓实文化育人、践行劳动育人、强化协同育人、注重新媒体育人等有效途径,把新时代的中职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
新时代 中职学校 德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