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75)
2023(1966)
2022(1674)
2021(1480)
2020(1269)
2019(2927)
2018(2812)
2017(5249)
2016(2963)
2015(3458)
2014(3250)
2013(3290)
2012(3231)
2011(3062)
2010(3050)
2009(2867)
2008(2776)
2007(2613)
2006(2443)
2005(2324)
作者
(11205)
(9194)
(9164)
(8645)
(5901)
(4537)
(4095)
(3708)
(3654)
(3341)
(3259)
(3194)
(3154)
(3150)
(3002)
(2971)
(2907)
(2792)
(2782)
(2765)
(2499)
(2444)
(2310)
(2287)
(2147)
(2118)
(2070)
(2036)
(1993)
(1967)
学科
(10824)
经济(10805)
管理(7415)
(6751)
(5784)
企业(5784)
方法(4814)
(4612)
数学(3923)
数学方法(3850)
中国(3155)
(2844)
(2709)
教育(2700)
(2402)
业经(2307)
理论(2196)
(1939)
贸易(1938)
(1926)
(1881)
(1823)
金融(1823)
农业(1806)
地方(1737)
(1704)
(1685)
银行(1680)
(1628)
(1610)
机构
大学(46723)
学院(44430)
研究(20621)
(15915)
经济(15523)
科学(14870)
中国(14577)
管理(13364)
(13277)
(12061)
(11250)
理学(11245)
研究所(11130)
理学院(11054)
农业(10918)
管理学(10690)
管理学院(10634)
业大(9512)
中心(8535)
(7725)
(7543)
(7352)
北京(7233)
(7231)
(7108)
农业大学(6779)
(6468)
(6442)
科学院(6434)
实验(6264)
基金
项目(30346)
科学(22886)
基金(21766)
(21414)
国家(21243)
研究(18294)
科学基金(16583)
自然(12611)
自然科(12304)
自然科学(12295)
自然科学基金(12097)
(11749)
(11117)
基金项目(10909)
社会(10488)
资助(9808)
社会科(9779)
社会科学(9774)
教育(8690)
重点(7609)
计划(7601)
科技(7047)
(6634)
(6622)
编号(6407)
科研(6351)
(6083)
(5878)
专项(5846)
成果(5795)
期刊
(18466)
经济(18466)
研究(14269)
学报(13163)
中国(11796)
(11755)
科学(10626)
大学(9189)
学学(8670)
农业(8032)
教育(6674)
管理(6108)
(5529)
(4548)
业大(4025)
(3890)
金融(3890)
农业大学(3394)
经济研究(3237)
技术(3201)
(3110)
财经(3042)
(2672)
林业(2668)
中国农业(2451)
世界(2379)
科技(2333)
业经(2290)
问题(2282)
国际(2202)
共检索到729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韩玉  易连云  
意义教育与道德教育的断裂引发大学德育与生命的摩擦。基于对生命的关怀,大学德育依据道德践履与意义世界建构的关系,从大学生的精神需要出发,通过整合德育课程、道德体悟教育吁请意义和道德与生命相遇,和谐德育促进了生命的充盈。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梅萍  
人不仅是实体的存在,更是意义的存在。面对传统文化所建构的意义世界的解体,面对瞬息万变及复杂多样的现代生活,不少人逐渐丧失了支撑其生命活动的价值资源和意义归宿,产生了身心分离的碎片感、疲惫感、宿命感和无助感。要走出这种困境,德育工作必须改变“纯工具化”理性,赋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包括对生命情感的关怀、对终极信仰的关怀、对社会责任感的关怀和对苦难与死亡意义的关怀,引导人们超越自身的有限性和现实的物质纷扰,追求生命的永恒价值。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凤芹  
本文采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了人们对金钱和成功的无止境追求行为 ,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主要分析框架是 :给出命题———生命是相对的 ;确定命题的前提条件 ;建立分析模型 ,确定所分析的变量之间的关系 ;得出结论 ;案例分析 ,资料佐证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胡凯  蒋阳飞  
信息化网络化社会的来临,给学校德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以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生命关怀"的德育观,为学校德育注入了新的活力。"生命关怀"的教育观从人本出发,在充分尊重人性的前提下,以"帮助每一个人最完整实现给自己的生命赋予意义的权利"为教育目的,"生命关怀"的德育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菲  
生活问题归根到底是生活意义问题。生活意义为人的生活确立根基,使人的整个生命富有灵魂和生机。对意义的需求是人存在的总体需求,对意义的追索也是人存在的永恒情结,这种永恒情结就是“终极关怀”的情结。“终极关怀”指人对生活意义的自始至终的关怀状态和过程。德育作为一项以道德为依托使人成“人”的事业,应该以“终极关怀”为精神意蕴或指向。当前,以“终极关怀”为视角思考和建构学校德育目的也是对德育回归生活的深化。终极关怀的视角下,德育目的应该是成就自主关怀生活意义的人。这种道德上受过教育的人是具备自主关怀生活意义的意识和能力的人。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易连云  
学校德育的实效性问题仍是当前学校道德教育中一个重要难题。文章在分析当前学校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学校道德教育问题的实质是在长期的学校道德教育中,道德的意义被异化,道德教育被视为一种知识教育,忽略了道德作为人的一种生存方式所具有的内在主体性和动态生成性,其后果是导致了道德价值观念形成与道德行为中的生命意义的缺失。作者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意义的追述,充分肯定传统文化中“道”与“德”的动态转化及“天之大德曰生”所孕含的丰富生命意识,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应重新审视与理解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内涵,以现代意义铨释传统道德,以“生命.实践”为目标构建新的道德教育体系,重建道德教育生命基础。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闫守轩  
教学中的生命关怀是达成教育中关怀生命的基础与关键。教学的本真乃生命与生命的共契。教学源于生命,生命是教学的元基点与逻辑起点;教学循于生命,教学必须遵循生命生长的自然天性,是教学之道;教学达于生命,教学要促进学生生命整全、自由与可持续性地成长与发展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桂荣  
学校管理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将生命关怀的精神渗透到管理活动的各个层面,并以此推动学校管理进行“人本”的改革。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田禾  
十二生肖文化是中国民俗文化中最具有普遍性的一种文化形态,它与每一个中国人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每个中国人,自打出生的那一刻起,直到白发苍苍,垂垂老矣,都注定要与十二生肖中的一种动物终生相伴,形影不离。每个人可能会忘记自己出生的年代,乃至忘记自己的实际年龄,却断然不会忘记自己是属什么的。而一旦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冯建  
教育研究曾长期致力于科学化的建设,把实证研究的方法运用其中,在19世纪中叶的西方曾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科学研究和人文研究之争。实证的科学研究以对待"物"的方式对待"人",在教育研究中已经丧失了鲜活的生命。教育是直面生命的活动,具有生命的品性。教育研究必须从实证科学的"无视生命"走向"关怀生命",这就是人文科学的"理解的教育研究范式"。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赵敏  
如何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是学校教育长期关注的重大现实课题。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 ,要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必须防止德育概念的泛化 ,凸现德育目标的超越性 ,彰显道德教育的实践特征 ,关注学生的主体需要 ,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 ,并充分发挥“乐”在学校德育中的作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菁  
"德育人文关怀"这一课题在被提出的三十多年中,逐步受到广大学者和教育者的关注和重视。特别是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新理念后,德育人文关怀已经成为高校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如何将德育人文关怀的理念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来,落实到能够让大学生参与的实践活动中来,既是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冯建军  
道德是人的双重生命和双重存在方式的需要,它寓于生命之中。但在现实中,却存在着道德教育与生命教育分离的现象,表现为道德教育的"去生命化"和生命教育的"去道德化"。生命教育是生命整全的教育,因此,它必须超越生命与道德的对立和生命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割裂,以生命教育整合道德教育,将道德教育融入生命教育之中,建构道德的生命教育。道德的生命教育,基于生命发展的需要,以道德的内容和手段,引导生命的发展,提升生命的意义,实现丰盈人生。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龙献忠  钟和平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人文关怀,肩负立德树人重任的高校德育更应努力凸显这一特质。近年来,对话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正逐步向高校德育领域渗透。对话德育的缘起有其深厚的理论和现实背景,其中包含着深刻的人文关怀意蕴。人文关怀视野下的对话德育建构,可从对话理念人本化、对话关系伙伴化、对话场域生活化、对话文本人文化和对话方法人性化等五个路向进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