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27)
2023(4268)
2022(3442)
2021(3159)
2020(2659)
2019(5828)
2018(6019)
2017(10922)
2016(6287)
2015(7233)
2014(7627)
2013(7133)
2012(6520)
2011(6120)
2010(6136)
2009(5827)
2008(5657)
2007(5128)
2006(4505)
2005(3989)
作者
(19350)
(16170)
(16122)
(15340)
(10109)
(7622)
(7385)
(6440)
(6279)
(5709)
(5483)
(5407)
(5370)
(5233)
(5219)
(4776)
(4760)
(4756)
(4709)
(4559)
(4355)
(4091)
(3989)
(3870)
(3650)
(3595)
(3578)
(3502)
(3409)
(3396)
学科
(23828)
经济(23789)
管理(16740)
(13609)
(11614)
企业(11614)
(11011)
方法(8911)
中国(7277)
数学(7208)
数学方法(7125)
理论(6290)
(6214)
(6050)
(6049)
教育(5924)
(5840)
业经(4771)
地方(4690)
(4357)
(4345)
金融(4338)
银行(4332)
(4205)
(3943)
农业(3754)
经济学(3574)
体制(3522)
教学(3435)
(3270)
机构
大学(91646)
学院(90050)
研究(33522)
(31218)
经济(30353)
管理(29971)
理学(25308)
理学院(24921)
管理学(24287)
管理学院(24131)
中国(23819)
科学(22131)
(20058)
(18192)
(17851)
研究所(16375)
(15622)
(14765)
业大(14626)
中心(14511)
农业(14474)
(14437)
师范(14224)
北京(12583)
(12076)
财经(12071)
技术(11869)
(11542)
师范大学(11400)
(10917)
基金
项目(58720)
科学(45077)
研究(42765)
基金(40487)
(36129)
国家(35793)
科学基金(29348)
社会(25687)
社会科(24008)
社会科学(24005)
(23820)
教育(21130)
基金项目(20760)
(20121)
自然(18802)
自然科(18350)
自然科学(18341)
自然科学基金(18014)
编号(17955)
资助(16555)
成果(16326)
课题(13645)
重点(13456)
(12583)
(12194)
(11852)
(11186)
(11184)
创新(11014)
项目编号(10989)
期刊
(38112)
经济(38112)
研究(27067)
中国(22070)
学报(19187)
教育(17190)
(16749)
科学(15318)
大学(13726)
学学(12712)
(12554)
管理(11311)
农业(11156)
技术(7992)
(6693)
金融(6693)
财经(6358)
业经(6276)
经济研究(6152)
图书(5947)
(5525)
(5519)
(5510)
业大(5257)
职业(4916)
问题(4625)
(4489)
论坛(4489)
农业大学(4436)
书馆(4252)
共检索到1409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覃鑫渊  任少波  
导学关系的和谐发展关乎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与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导师和研究生之间局部存在的知识与德性疏离、互动情感遮蔽、德育生态失衡,均暴露在导学关系中存在育德与传道相脱节的倾向,共同体意识有所缺位。导师与研究生命运与共,既是知识共同体,也是德育共同体,应在知识探求的过程中不断实现德性的共同成长。德育共同体强调德性养成,离不开牢固的知识根基、集体的情感关怀与优良的德育生态。以新的视野来审视研究生导学关系,应引入德育共同体理念,强调德性修养的协同性,构建集价值引领、知识探索、情感关怀与制度保障为一体的新时代导学关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陆宁宁  曾红  
教师实践共同体无论对于学校教育还是社会发展乃至对于教师专业自身的发展都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本文从建立实践共同体与教师专业发展的联系入手,阐述了教师实践共同体的基本特征,在创建实践共同体的知识共享机制、学习机制、反思机制、评价机制和管理机制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子建  邱德峰  
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形成和发展是在特定情境下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学习而实现的,实践共同体(CoPs)为理解这种动态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多元的实践共同体中,专家和新手通过"合法的边缘性参与(LPP)"成为充分的或边缘性参与者。实践共同体概念的演变对教师专业发展及身份认同亦有新的启示。培育实践共同体的关键在于减少基于成员背景的差异和偏见,使其成为专业知识工作者,同时利用科技将实践共同体转变为拥有良好知识管理机制的知识共同体。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于友成  
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和国际交流平台,筛选合适的企业合作项目,可以构建以企业项目实践为核心的IECP育人共同体。其中I指"International",即国际化,建立中外高校办学的合作平台,引进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意团队,引入国际创意理念,培养学生国际视野;E指"Enterprise",即企业,通过企业这个窗口,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赵敏  蔺海沣  
基于教育生态学中共生理论系统审视当下我国中小学校本教研实践发现,共存样态下的校本教研实践面临共生单元中教师角色的迷失,共生关系中教研模式的固化,共生环境中文化生态的漠视等生态之殇。建构共生的校本教研共同体,理应在共生单元中,重塑教研专业权威和回归教师专业自我;在共生关系中,建构教研伙伴关系和增进教师交往理性;在共生环境中,夯实教研文化根基和改进教师心智模式。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铁军  
在探讨东亚地区主义时通常所运用的三种思维范式———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的思维范式。按照这样的一些思维范式分析,90年代后期的区内外因素促成了东盟+3会议的召开和真正意义上的东亚地区主义的发生及东亚同盟体的建构所面临的挑战。中国和平崛起对于参与和推进东亚共同体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张田  
在如今的中国,每时每刻都有年轻的人们带着简单的行李,怀着对城市生活的希冀,揣着薄薄的火车票踏上远行的列车,沿途风景新鲜而陌生,一如他们尚未展开的人生。车票的这头是日益凋敝的乡土社会,而另一头则是需要大量劳工来支撑竞争优势的企业,它们正敞开大门迎接这些城镇化的孩子。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郑毓信  张晓贵  
教育的社会研究是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文章从这一角度对课堂教学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包括学习共同体与学生在这一共同体中身份的形成,课堂中的权力关系及其恰当应用等,不仅对一些简单化的观点进行了澄清,也针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现实对一些不恰当的做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杨华  
南方村落多为单姓聚族而居,以血缘为联结纽带,构成"血缘共同体";北方村落则是多姓杂居,家族之间的关系作为村落内部最重要的关系形态,是村落共同体的联结方式,以此为纽带形成的是"关系共同体",族际关系的不同形态决定村落的生活和治理的不同面貌。血缘共同体与关系共同体因其内部的结合方式和纽带的差异,使得共同体内部人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以及地方性共识、规范和伦理取向也大相径庭,相异成趣,进而在村落治理层面形成不同的政治社会现象。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任少波  单珏慧  
"知识共同体"是大学的自然属性,"德育共同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性。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中国高等学校中,要将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置于知识视野下进行审视,从道德与知识的互动关系入手,构建基于"知识共同体"的"德育共同体",探索实现立德树人的创新路径。以共同体中多元主体的知识结构为德育起点,在德育过程中优化德育与智育的场域耦合,畅通多元主体之间的能量耦合,构建以"共同善"为内核的系统耦合,以知识的前沿性驱动德育创新,以知识的整合性促进德育协同,以知识的实践性激发德育转化。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宋恩梅  
企业领域的信息资源管理发展是以信息技术为主线,表现出明显的技术导向。从发展趋势看,它将由IT管理转向以信息内容为导向的管理。情报学对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很大程度上沿袭了情报管理的思想,具有多重研究领域。这两个领域的IRM研究在研究模式、定位、领域、成果刊发、人员培训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表1。图2。参考文献2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奉越  冯琳  
成人学习共同体是成人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组织,它对于构建学习化社会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它是成人终身学习的主要载体、丰富成人学习方式的重要手段、提升成人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和成人获取发展资源的重要平台等方面。借鉴发达国家成人学习共同体构建的经验,我国构建成人学习共同体应采取树立共同愿景、激发成人的学习动机、增强成员的归属感和充分利用网络媒介等策略。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红泉  
建构农村文化共同体,对解决当下农村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主流文化的引导下,以农村基层组织为核心,综合利用地方文化机构、民间组织、农村精英分子和社会力量的支持,建构农村文化共同体,才能有力推进农村现代化发展、夯实农村现代化成效。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雪飞  
本文探讨了法国社会学家杜尔克姆“有机团结”理论,并运用这一理论的社会学洞察力分析教师专业共同构建中需要注意的两个维度——专业发展的维度和关系连结的维度,并考量了实现教师专业共同体“有机团结”的路径,以期从社会学角度对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和谐发展做出另一种思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吕珍  赵永勤  张育菡  
课堂学习共同体是教师和学生基于相同教学目标,引入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在平等分享和交流的氛围中共同学习的课堂教学生态组织系统,其本质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模式转向以师生为本位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建构师生和谐共生的课堂环境,以提高课堂的教育性和发展性。要建构真正的课堂学习共同体可通过更新教学观念、营造课堂氛围、创设学习情景以及家校合作等途径来形成群体间的共生关系,激活课堂的生命力,实现共同成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