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9)
- 2023(1975)
- 2022(1641)
- 2021(1609)
- 2020(1320)
- 2019(2775)
- 2018(2729)
- 2017(4508)
- 2016(2752)
- 2015(2869)
- 2014(2760)
- 2013(2799)
- 2012(2619)
- 2011(2534)
- 2010(2612)
- 2009(2506)
- 2008(2468)
- 2007(2135)
- 2006(2028)
- 2005(1802)
- 学科
- 学(10225)
- 济(8316)
- 经济(8315)
- 环境(6848)
- 管理(5950)
- 生态(5450)
- 资源(3059)
- 经济学(2914)
- 划(2802)
- 农(2772)
- 和(2706)
- 业(2688)
- 规划(2443)
- 环境规划(2413)
- 理论(2305)
- 发(2155)
- 生物(2145)
- 地方(2110)
- 虫(2081)
- 域(2015)
- 区域(2006)
- 方法(1893)
- 农业(1863)
- 区域环境(1859)
- 企(1832)
- 企业(1832)
- 及其(1763)
- 中国(1715)
- 生态学(1709)
- 森(1679)
- 机构
- 大学(42272)
- 学院(41329)
- 研究(19656)
- 科学(17041)
- 农(14538)
- 中国(12481)
- 业大(12120)
- 所(11971)
- 研究所(11465)
- 农业(11459)
- 济(11179)
- 经济(10877)
- 管理(10598)
- 京(10258)
- 理学(8700)
- 理学院(8514)
- 室(8253)
- 管理学(8161)
- 省(8101)
- 管理学院(8099)
- 中心(7881)
- 实验(7850)
- 农业大学(7810)
- 院(7614)
- 实验室(7531)
- 林业(7221)
- 江(7195)
- 重点(7181)
- 科学院(6866)
- 北京(6599)
共检索到606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柴守权 许国莲 谢开立 赵培仙 冯永刚 李品军
研究了德昌松毛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发生与林分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德昌松毛虫在元谋县 1a发生 2代 ,以 3龄和 4龄幼虫越冬。幼虫和蛹的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 ,当λ >2时 ,聚集是由昆虫的自身行为引起的 ,当λ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泉泉 段立佳 董前进 李媛媛 董辉 丛斌 张琪
为明确诱导产雌孤雌生殖的Wolbachia(PI-Wolbachia)是否影响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的交配行为及生物学特性,以产雌孤雌品系和两性品系的雌蜂为试虫,对二者的雄蜂吸引力、交配行为、寄生能力、后代羽化率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产雌孤雌品系的对雄蜂吸引力显著小于两性品系的雌蜂,而且与雄蜂无交配行为(两性品系的雄蜂根本不选择产雌孤雌品系的雌蜂作为交配对象;两性品系的雄蜂有交配企图,但是产雌孤雌品系的雌蜂会躲避雄蜂);产雌孤雌品系后代羽化率和雌蜂率分别为(95.60±0.71)%和100%,显著高于两性品系的(80.22±1.89)%和(86.46±1.68)%;产雌孤雌品系雌蜂的全发育历期显著比两性品系长约1d;产雌孤雌品系雌蜂的产卵器插入频率为每小时(15.80±0.66)次,显著低于两性品系的每小时(23.73±1.74)次;产雌孤雌品系雌蜂的寄生率和寿命分别为(22.90±1.33)%和(10.05±0.72)d,两性品系为(25.47±1.2)%和(9.86±0.74)d,两品系间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产雌孤雌品系和两性品系的松毛虫赤眼蜂可能存在行为上的生殖隔离;PI-Wolbachia既能够对松毛虫赤眼蜂造成正面影响(降低产卵器插入频率;提高后代羽化率),也能够造成负面影响(延长全发育历期),但从整体影响考虑,产雌孤雌品系可能具有更好的生防潜力。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车锡冰 夏乃斌 屠泉洪 陆鼎煌 宋长义
用昆虫雷达对油松毛虫成虫自然种群的观测资料与影响成虫迁飞气象因子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油松毛虫成虫迁飞的虫口密度与温度、空气相对湿度、海拔高度、风向和风速等因子均有相关关系,其中以风速和风向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为成虫迁飞过程中的温度和海拔高度。成虫迁飞的最适气温为22.6℃,最适海拔高度为1010m左右,在这样的条件下,成虫可以受到风的辐合作用,具有飞行一定距离的能力。根据统计结果,油松毛虫成虫迁飞活动时间一般在每日19:00~23:00。
关键词:
油松毛虫,迁飞因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车锡冰 夏乃斌 宋长义 屠泉洪 陆鼎煌
利用昆虫飞行数据微机采集分析系统研究油松毛虫成虫飞翔能力,模拟测试结果的分析表明:油松毛虫成虫具有一定的飞翔能力,但雌雄蛾飞翔能力差异很大,雄蛾的飞翔能力及可飞翔的日龄均高于雌蛾;不同龄期成虫的飞翔能力亦不同,其中1~3日龄为最适飞行阶段。基于上述分析结果,用逐步回归等数学方法,建立了反映油松毛虫成虫飞翔能力的数学模型。
关键词:
油松毛虫成虫,飞翔能力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林青兰
采用绿得保、苏云金杆菌和阿维菌素3种生物农药对云南松毛虫Dendrolimushoui3~4龄幼虫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绿得保1∶10,1∶15,1∶20配置比例杀虫效果均达84 97%以上,其中1∶15配置最适合林间大面积防治云南松毛虫;阿维菌素1∶4000配置比例杀虫效果达93 23%,可适用于水源充足、树体矮小以及房前屋后等小范围防治云南松毛虫。表1参7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赵天璇 袁明龙
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是重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具有丰富的翅色型,受到科学家们的重视。全面了解异色瓢虫的生物生态学特性,是科学利用其生物防治潜力的重要前提。本文从我国异色瓢虫研究概况出发,全面总结了我国异色瓢虫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成果,重点关注其捕食效应、翅色型多样性、人工繁殖及释放技术等最新研究进展。今后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异色瓢虫的生物生态学特性,探究其生态适应性进化机制及翅色型多态性的遗传学基础,推动该虫人工繁殖的"工厂化"和"商业化",为异色瓢虫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基础。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夏乃斌 屠泉洪 李湛东
本文在测定油松毛虫经济阈值的基础上,对4种序贯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得出如下4点:(1)以概率分布为基础的序贯抽样模型为:d_0=27.35043N-570.3982,d_1=27.35043N+570.3982;(2)Iwao(1975)的序贯抽样模型为:(3)Kuno(1968)的序贯抽样模型为:(4)高春先(1983)的复序贯抽样:以Iwao方法为基础,同时结合Kuno方法作出判断.当经济阈值m_0=30,D_0=0.20时,以概率分布为基础的序贯抽样的最大抽样数为复序贯抽样的10倍,Iwao的序贯抽样为复序贯抽样的3.75倍.由此说明复序贯抽样可以进一步减少样本单元数,提高判别能力.
关键词:
油松毛虫 序贯抽样 经济阀值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车锡冰 夏乃斌 宋长义 屠泉洪
该文对油松毛虫成虫在迁飞过程中消耗的主要能源物质进行了生化分析,其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在成虫迁飞过程中相对稳定;而飞行后体重明显下降,其消耗量与吊飞处理时间、实际飞行时间和距离呈正相关;脂肪含量的下降趋势与体重下降一致,脂肪的消耗量占成虫体重消耗量的64.15%~95%;且脂肪含量与迁飞的时间呈明显的负相关。这充分说明油松毛虫成虫在迁飞过程中主要能源物质为脂肪。
关键词:
油松毛虫,成虫,迁飞,能源物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铭忻 周源昌 张桂红 路义鑫
通过对猪、犬旋毛虫和国际标准隔离种:旋毛形线虫(T.spiralis)和本地毛形线虫(T.nativa)的研究发现,猪旋毛虫和 T.spiralis 在小鼠膈肌中出现保姆细胞的时间比较早,分别于感染第16d 和18d 出现,第38d 和36d 所有幼虫都已形成保姆细胞,而犬旋毛虫和 T.nativa 出现保姆细胞的时间较晚,于感染第20d 和22d 出现,第32d 完全形成.猪旋毛虫和 T.spiralis 雌虫体外培养24h 平均产新生幼虫数分别为66.0和76.2,而犬旋毛虫和 T.nativa 分别是28.8和22.0,前二者在雌虫体外产新生幼虫能力上明显高于后二者.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
关键词:
保姆细胞 体外培养 新生幼虫 雌虫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肖治军 张改平 邓瑞广 李学伍 杨艳艳 柴书军 赵东 邢广旭 杨继飞
观测了旋毛虫南阳猪体分离株的形态大小,测定了其在小鼠和猪体中的繁殖力指数、雌虫体外产新生幼虫的能力和对低温的耐受性。测得该虫株雄成虫、雌成虫和发育充分的肌幼虫的长宽度分别为(1.415±0.164)mm×(0.048±0.014)mm,(2.627±0.246)mm×(0.056±0.018)mm和(1.112±0.185)mm×(0.038±0.013)mm;其在昆明小白鼠和三元杂交猪体中的繁殖力指数分别为(112.0±59.65)和142.5;平均每条雌虫体外产新生幼虫(56.76±5.13)条;在猪肉中的感染性肌幼虫置-32℃36 h或-22℃60 h即全部死亡。结果表明,该旋毛虫南阳猪...
关键词:
猪 旋毛虫 特性 测定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志春 李凯 李镇宇 周青
采取人工模拟松毛虫取食的方法,摘去油松部分2,3年生针叶,发现油松失去部分针叶后光合强度有所提高,并对当年新叶生长量没有影响.这表明油松受害后,其光合产量的增加是通过提高光合强度实现的.通过对组建的失叶率与初级产量关系模型分析,求出了不同失叶水平下的补偿点和超补偿点.当失叶率为25%时,其初级产量不受当年新叶量多少的影响,始终高于对照组,其超补偿的表现相对稳定;当失叶率为50%时,其补偿量随当年新生叶量而变化,表现出超补偿、补偿、准补偿,使“油松允许失叶量在50%左右”有了一个可信的解释,为进一步研究油松被害后的补偿与超补偿机制提供了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镇宇 陈华盛 丛秀玉 韩义生 乔秀荣
油松经人工模拟失去一定量的1年生针叶后对第2年高生长、针叶长度有明显的影响:失叶越多,影响越大,经2a后其高生长虽仍有差异,但均可恢复到正常生长状态,而失去少量2~3年生针叶后的油松具有补偿和超补偿效应,失去1年生针叶后油松不具有补偿和超补偿效应。在松毛虫大发生年份,油松失去95%以上1、2年生针叶后,3a后在立地条件好的松林可恢复到正常生长状态,在立地条件差的干旱阳坡,仍未恢复到原有的生长状态。
关键词:
油松,赤松毛虫,补偿效应,恢复能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许志春 李镇宇 李凯 黄冬辉 张香
为弄清油松对松毛虫危害有无自控能力,利用植物的生态控制力防治松毛虫,减少浓药的用量,采用蒽酮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失叶强度下油松干基糖分含量,结果表明:在人工模拟摘叶和松毛虫自然危害条件下,油松具有补偿和超补偿能力;在2—3年生针叶失叶较多的情况下,油松可将干部贮藏的营养物质供一年生针叶的正常生长。即使在连续三年2—3年生针叶失叶较多的情况下,油松也不致死亡,仍能正常生长。
关键词:
油松,松毛虫,补偿,超补偿,生态控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镇宇 陈华盛 袁小环 许志春 王燕
对受赤松毛虫为害与未受害油松的二年生针叶及用这两种油松的完整针叶饲养的赤松毛虫幼虫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测定分析,发现植株受害后针叶异亮氨酸酪氨酸、蛋氨酸、赖氨酸、含量增加,氨基酸总量及多数游离氨基酸含量下降;水溶性总糖、粗脂肪、单宁、生物碱含量及总糖/氨基酸比例上升;脂肪酸、酚类、萜烯、矿质元素均有较大幅度变化,用受害后油松针叶饲养的幼虫摄食量减少335%,死亡率升高10%,产卵量减少。
关键词:
油松,赤松毛虫,诱导化学防御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石雷 赵耘 张忠和 徐珑峰 万有铭
对用质型多角体病毒和苏云金杆菌制成的复合微生物杀虫剂,在云南南涧、禄丰县大面积对云南松毛虫和思茅松毛虫的防治效果进行了林内调查、定枝套袋观察和室内药效实验,结果表明,林内、袋内和室内的防治死亡率云南松毛虫分别达86%、79%和49%,思茅松毛虫分别为62%、73%和100%,防治效果十分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