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23)
2023(16177)
2022(13885)
2021(13168)
2020(10625)
2019(24335)
2018(23873)
2017(45116)
2016(24614)
2015(27896)
2014(27571)
2013(26430)
2012(23943)
2011(21417)
2010(21670)
2009(19605)
2008(17927)
2007(15539)
2006(13600)
2005(11829)
作者
(66901)
(55337)
(54935)
(52227)
(35017)
(26522)
(25137)
(21581)
(21135)
(19749)
(18949)
(18448)
(17191)
(17183)
(17171)
(16893)
(16699)
(16299)
(15841)
(15601)
(13699)
(13654)
(13268)
(12591)
(12520)
(12341)
(12264)
(12242)
(11099)
(10847)
学科
(89363)
经济(89259)
管理(66118)
(62986)
(52504)
企业(52504)
方法(37905)
数学(32576)
数学方法(32174)
中国(31134)
(27343)
金融(27340)
(25496)
(25462)
银行(25455)
(24571)
(23003)
地方(22894)
业经(21498)
(19040)
理论(18784)
(18493)
农业(17450)
(16086)
贸易(16070)
教育(15887)
(15592)
技术(15256)
(15151)
财务(15080)
机构
学院(330857)
大学(324122)
管理(126517)
(124202)
经济(121228)
理学(109468)
理学院(108217)
研究(107602)
管理学(106238)
管理学院(105661)
中国(83632)
(68651)
科学(67219)
(57244)
(53019)
中心(50547)
(49438)
研究所(48534)
(48136)
业大(47111)
财经(46328)
(46057)
师范(45656)
北京(43334)
(42069)
技术(40691)
(40380)
(39581)
农业(38438)
经济学(37204)
基金
项目(228879)
科学(179431)
研究(173932)
基金(161687)
(140188)
国家(138668)
科学基金(118803)
社会(106594)
社会科(100808)
社会科学(100780)
(92714)
基金项目(85900)
教育(82278)
(77198)
自然(75506)
编号(74529)
自然科(73697)
自然科学(73682)
自然科学基金(72311)
资助(65703)
成果(60284)
课题(52162)
重点(51986)
(50187)
(49360)
(48626)
项目编号(45494)
创新(45102)
(43630)
科研(43197)
期刊
(134794)
经济(134794)
研究(96155)
中国(66996)
教育(51077)
学报(50200)
科学(46085)
(45704)
管理(45321)
(42141)
(38562)
金融(38562)
大学(38193)
学学(35681)
农业(31663)
技术(31586)
业经(23221)
财经(21719)
经济研究(21533)
(18530)
图书(17959)
职业(17525)
问题(16674)
(16028)
科技(15932)
理论(15925)
(15213)
论坛(15213)
(14862)
实践(14761)
共检索到4836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如川   吴泳慧  
德技并修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使命,培养“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的“兼士”是墨家人才培养目标。古老的墨家思想从平等博爱、不嫌鄙事、培养“兼士”三个方面奠定了新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精神底色。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德以为先的道德教育内容、技以为本的实践教育导向,蕴藏了新时代高职教育德技并修的文化基因。现代高职教育可以从五个维度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即抓好“立德树人”,落实根本任务;讲好“职教故事”,提升社会认同;强调“关键能力”,关注实践养成;推动“三教改革”,创新人才培养;矢志服务社会,增进“全球福祉”。古为今用,让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服务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雄德  丁国华  程志山  
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既是高职院校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格局中应有的责任担当,也是高职院校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历史使命。通过思政理论课主渠道、实施生态文明"课程思政"、构建校园生态文化等切实有效的举措,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全过程,为新时代培育大学生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中起到重要作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孙杰  
培养大量科技领军人才、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和创新团队,是全面推动我国职业教育提质培优、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工匠精神关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成功培养。高职院校要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政策的基本前提下,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从促进高职院校自身发展和产业行业共同进步的角度挖掘工匠精神培育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摸清当前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困境及原因,并从教育教学、师资队伍、校企合作、校园文化等方面寻求促进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方案与路径。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王瑞荣  
为满足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研究如何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之中。分析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的当代价值,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提出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的现实路径:重塑社会价值导向、企业主导现代师徒制、重拾工匠精神的学校培养、打造专兼结合的名师名匠团队、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打造匠心品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汪永智  李理  
培养德技并修人才是新时代中职教育的重要目标,目前我国中职教育中存在德育和技能教育结合不够紧密的现象,应进一步强化德技并修意识,加强德技并修教育,深化德技并修实践,注重德技并修考核。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凌镜  胡正明  张雁平  
文章基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特征,从丰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内涵、深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高职院校办学开放性等角度阐述了融合特征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促进高职人才培养的价值,进而提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即理念贯穿课程、平台整合资源、师资牵引项目、实践融于体验、氛围形成文化,以此突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提高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普适性和针对性。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董艺乐  
对物流专业专创融合的意义及融合现状进行分析,存在着理念与课程脱节、师资与项目脱钩、实践与体验脱离、平台与资源缺乏、引导与制度欠缺、形态与文化欠佳等现实问题。基于上述问题,从理念与课程融合,打造物流专业专创融合课程体系;师资与项目融合,构建物流专业专创融合实践项目体系;实践与体验融合,形成物流专业专创融合综合体验链;平台与资源融合,构建物流专业专创融合资源平台保障体系;引导与制度融合,建立物流专业专创融合制度保障体系;形态与文化融合,营造物流专业专创融合文化环境提出物流专业专创融合的实施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鹤  
职业院校培育工匠精神既要继承传统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要考虑产业文化和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主要包括精益求精、专注执着、勤奋努力、致力创新的精神。针对职业院校培育工匠精神存在主体意识不强、缺乏规范化设计、价值取向忽视人文性、校园文化没有形成等问题和困境,职业院校要加强工匠精神培育的针对性和专业性,要把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中,塑造以工匠文化为特征的学校文化体系,加强专兼结合的"工匠之师"团队建设,探索校企合作工匠精神培养体系,多途径激发学生内化工匠精神的主体意识。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芷  费诗伯  
传承地方优秀文化是高校的重要使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人才培养融入地方文化无疑是最为有效的方式。以泰州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具体实践为例,从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的重要意义、人才培养融入地方文化的系统设计、人才培养融入地方文化的具体实践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为高职院校如何传承地方文化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实践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汪永智  李理  
培养德技并修人才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存在德育和技能教育相分离的现象,重专业技能训练,轻职业精神培养。构建德技并修长效机制,应培养学生德技并修意识,加强德技并修教育,深化德技并修实践,注重德技并修考核。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剑泉  
在“双高计划”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物流专业高质量人才的培育,必须紧跟其理念宗旨,在此视角下实事求是地分析在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综合运用现代化、智能化的教学模式和多重的培养路径,将高职院校的物流人才培育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诗慧  
成功的创业者需要具备的特质与企业家精神的内涵一致。文章基于对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指出课程设置滞后、师资力量有待加强等高职创业型人才培养的不利因素,提出以企业家精神为主导对高职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进行培养,具体包括建立创新教育体系、调整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手段等对策。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胡海山  杜文博  陈平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加大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方向和举措。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需从理念更新、机制完善、课程建设、实践实训、教学改革、学籍管理以及全方位保障等方面着力,形成畅通有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吴立全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部署,也是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更是民族振兴的迫切需求。当前,一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教育观念滞后、课程建设不完善、实践平台短缺、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以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为出发点,通过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研究,提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路径设计。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孙耘  刘亢  王颖凌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格局日新月异,对人才创新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地方高职、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在人才协同培养中具有不同的地位与作用。充分发挥不同主体的作用,选择恰当的人才协同培养模式,构建完善的人才协同培养机制,是提高地方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