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80)
2023(8213)
2022(6832)
2021(6446)
2020(5487)
2019(12639)
2018(12175)
2017(23231)
2016(12603)
2015(14766)
2014(14860)
2013(13970)
2012(12492)
2011(11254)
2010(11963)
2009(10967)
2008(9547)
2007(8728)
2006(7767)
2005(6836)
作者
(34850)
(28434)
(28356)
(27251)
(18116)
(13811)
(13080)
(11227)
(11081)
(10325)
(9858)
(9742)
(9147)
(9138)
(9000)
(8845)
(8430)
(8375)
(8373)
(8091)
(7390)
(7136)
(6983)
(6584)
(6552)
(6537)
(6457)
(6421)
(5973)
(5768)
学科
(46044)
经济(45895)
(30808)
管理(30748)
(27575)
企业(27575)
(25366)
金融(25364)
方法(23694)
(22569)
银行(22550)
(21920)
中国(21480)
数学(19861)
数学方法(19310)
理论(14760)
(13359)
(12756)
业经(12467)
(12115)
中国金融(11018)
教育(10845)
地方(10761)
教学(9372)
(8628)
(8349)
财务(8310)
财务管理(8299)
农业(8231)
(8004)
机构
学院(171152)
大学(163746)
(62872)
经济(61046)
管理(60684)
研究(54013)
理学(51917)
理学院(51369)
管理学(49934)
管理学院(49663)
中国(45404)
(34502)
科学(31985)
(30456)
(26736)
中心(26697)
(26526)
(26180)
技术(25403)
财经(24095)
研究所(23956)
业大(23740)
职业(23003)
(22581)
(22457)
师范(22303)
北京(21966)
(21769)
农业(20220)
经济学(19707)
基金
项目(111928)
科学(87282)
研究(85666)
基金(76943)
(65937)
国家(65316)
科学基金(56470)
社会(52167)
(48413)
社会科(48379)
社会科学(48360)
教育(44604)
基金项目(39666)
(39368)
编号(37733)
自然(35989)
自然科(35263)
自然科学(35254)
自然科学基金(34587)
资助(33491)
成果(30063)
课题(28389)
重点(26312)
(24304)
(24158)
(24082)
(23803)
创新(22413)
项目编号(22280)
规划(21795)
期刊
(68476)
经济(68476)
研究(50680)
中国(43092)
教育(35198)
(29398)
金融(29398)
学报(24871)
(24081)
(23660)
管理(23172)
科学(22207)
技术(20705)
大学(19899)
学学(18578)
农业(15723)
职业(14196)
财经(12226)
经济研究(10879)
业经(10649)
(10448)
统计(9940)
技术教育(9160)
职业技术(9160)
职业技术教育(9160)
(9064)
(8673)
论坛(8673)
(8310)
决策(8199)
共检索到2611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丽荣  
高职生是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其良好社会心态的培育,不仅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新时代社会发展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社会心态"既是一种心理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高职生的社会心态,作为一种群体的心境状态,是社会心理倾向与社会价值观念的综合表现,是心理与道德的有机结合。当前社会心态培育过程中存在"学科分立""德心分离"的问题,应当以"德心融合"的理念建构高职生社会心态培育模式,使"心理疏导"与"道德教育"相互协调,"思想育人"与"心理育人"有机结合,"心理发展"与"道德发展"共同提升,以此促进高职生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徐洁  王春凤  
促进大学生形成积极社会心态是心理育人的重要目标。心理育人作为十大育人体系之一,为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高校要落实"大力促进心理育人"的要求,完善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管理制度,协调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落实机制,促进心理育人全方位联动。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兵  
高校教师拥有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履行立德树人教育职责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个人幸福的现实需要。当前,高校教师群体中浮躁和焦虑心态凸显,弱势心态和拜金主义思想有所蔓延。在分析转型时期高校教师社会心态冲突与特点的基础上,探索出高校教师健康社会心态的培育路径,即: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营造公平正义的校园环境、建立有效的心理疏导机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万健  陈建军  
创业教育的根本价值在于培养学生在未来社会生存的能力。只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才能使创新创业教育落地生根。通过创新创业激发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范卫华  
对制造型企业来说,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技能员工队伍,必须活用精益管理理念,进一步优化员工培训管理流程,确保员工技能动态保持适应岗位需要。笔者就多年管理实践,提出三步创新焊接技能人才JIT培育新模式。第一步:变革现场培训模式1.将技能培训室搬到现场—找准定位为了保证员工能够便捷参加培训,将技能培训室设在生产流水线前端。以往的培训会占用生产时间,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洪永铿  
一、理论诠释:新模式的丰富内涵与现实意义"三方联动,双证融合"是指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政府、企业、学校联动的基础上,通过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互通的教学形式,实现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三方联动是指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凌烨丽  
高校青年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者和引领者。新媒体的迅速发展,给予青年教师更多了解社会的平台,但也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唯有培育其健康积极的社会心态,才能更有效地发挥青年教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的作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郭丹  郑永安  
本文从提高培育主体对培育活动的认知水平、深化培育客体对培育价值的理解程度、把握时代特征和大学生的精神诉求以增强培育内容的感染力、发挥舆论环境对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正向引导作用等方面进行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路径探析。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凤娟  孔庆娜  
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和媒介的依赖性使用给大学生在认知和行为方面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危机事件也逐年增多。高等学校要强化底线思维,有效建立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警机制和干预机制,了解学生的心理冲突表现,立足培育遵循,从价值引领、健康心理、媒体素养、心理服务社会协同等方面培育积极社会心态,激发大学生的生命意识、成才意识和规范行为的心理动力,推动国家治理和文明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黎修良  沈言锦  
分析现行校企合作的常见模式及弊端,介绍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校企深度融合的案例,总结了现代职业教育体制下校企深度融合的创新模式,以及此案例带来的启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秀芳  
网络环境下,社会思潮的传播是一把"双刃剑",对高职生核心价值观培育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应构建社会、学校和媒体"三位一体"模式培育核心价值观:社会加大网络法规管理力度,抵制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传递核心价值观理念;媒体搭建网络媒体新平台,抢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新领地。这样才能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通过网络媒体的力量发扬光大,使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最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邵路才  李怀珍  张金耀  
借鉴受众理论的研究成果,文章提出应把握高职生群体的特点,创新核心价值观培育内容与方法;关注高职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开展培育活动;发挥社团精神正确导向作用,规避非主流意识的影响;创建网络互动平台,突出高职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其参与程度;正视高职生利益诉求,满足其精神发展合理需要,推进培育工作,提高培育实效性。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史习明  
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是人类文化的内在组成部分,是人的全面素质不可或缺的主体构成因素。文章阐释了人文与科学、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的内涵,剖析了高职学生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的缺失现状,并就加强学生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的融合与培育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筱丹  
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创意信息系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与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3+4"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对口专业,为了达到更好的人才培养效果,从"才""德""能"三个角度进行"两所学校""两个专业""两个阶段"融合性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创想,使"3+4"人才更有特色。通过"3+4"这种融合性的人才培养方式,培养出既有技能,又有创意,还有实践能力,满足社会和企业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培凌  
创新型人才培养,有利于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能实现人才的个人价值观和人生观。高职院校是人才培养基地,应该自觉地肩负起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不断深入研究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