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03)
2023(5777)
2022(5152)
2021(4741)
2020(4329)
2019(10288)
2018(10283)
2017(20038)
2016(11342)
2015(12972)
2014(13175)
2013(13456)
2012(12834)
2011(11661)
2010(11753)
2009(10994)
2008(11170)
2007(10269)
2006(8757)
2005(7855)
作者
(34808)
(29498)
(29350)
(28144)
(18813)
(14381)
(13508)
(11569)
(11094)
(10473)
(10048)
(9978)
(9412)
(9382)
(9357)
(9303)
(9231)
(8622)
(8607)
(8602)
(7386)
(7339)
(7315)
(6727)
(6720)
(6640)
(6565)
(6490)
(6106)
(5884)
学科
(49812)
经济(49770)
(27908)
管理(27693)
方法(24842)
数学(22529)
数学方法(22332)
(20982)
企业(20982)
(14507)
地方(12246)
(11987)
(11835)
中国(11510)
农业(9558)
(9171)
贸易(9170)
业经(8841)
(8801)
(8497)
(7395)
(7159)
财务(7146)
财务管理(7124)
环境(6867)
(6728)
银行(6704)
企业财务(6697)
(6596)
金融(6594)
机构
大学(166142)
学院(165416)
(66121)
经济(64598)
管理(61500)
研究(58090)
理学(52741)
理学院(52049)
管理学(50992)
管理学院(50681)
中国(43853)
科学(38390)
(36018)
(33533)
(30880)
(30177)
研究所(28335)
中心(28132)
业大(27694)
农业(26718)
(26539)
财经(24010)
(23248)
(22725)
北京(22576)
师范(22490)
(21656)
(20665)
经济学(20417)
(19068)
基金
项目(110307)
科学(85298)
基金(78905)
研究(77271)
(69628)
国家(69058)
科学基金(57727)
社会(47143)
社会科(44527)
社会科学(44508)
(43499)
基金项目(42741)
自然(38832)
自然科(37852)
自然科学(37834)
(37465)
自然科学基金(37135)
教育(35610)
资助(32671)
编号(31826)
成果(25924)
重点(25411)
(24541)
(24190)
课题(22172)
(22100)
科研(21997)
计划(21675)
创新(20778)
大学(20278)
期刊
(72392)
经济(72392)
研究(46360)
中国(31121)
(29455)
学报(29190)
科学(26050)
(23629)
大学(20758)
学学(19706)
农业(19539)
管理(18813)
教育(14954)
(14442)
金融(14442)
技术(13811)
业经(11767)
财经(11583)
经济研究(11136)
(11038)
问题(10417)
(9826)
资源(9333)
(8779)
统计(8593)
技术经济(8557)
理论(8412)
(7710)
实践(7694)
(7694)
共检索到2430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雪红  孙翠凤  张琳  
统计德州市1981-2012年32年以来灰霾天气分布特征;利用常规气象资料、自动观测站资料和物理量诊断分析结果,对2007年6月10-12日发生在德州市的一次严重灰霾天气进行分析。80年代灰霾天气极少,仅0.6天/10a;90年代8.6天/10a;2000年代以来迅猛增多,达到49.4天/10a,是90年代的5.7倍。一年中,1月、6月、12月最多,月均大于2.3天;8、9月份最少。这次灰霾天气发生和持续期间上空大气环流条件稳定,气压梯度小、地面风力小于3级,逐时相对湿度变化呈上升趋势,而温度变化呈下降趋势;灰霾天气发生时,垂直上升运动很弱,近地面处于负涡度、正散度的下沉运动区,减弱时反之。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翟晓芳  龙洋  肖志峰  
利用武汉市2013年灰霾日气象数据和空气质量数据对灰霾天气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综合研究,获得了武汉市灰霾天气的主要影响因子,并使用支持向量机对灰霾日能见度进行了多因子综合预测。实验表明,支持向量机模型在短期预报中,±1km、±2km、±3km误差范围内预报正确率分别达到73.3%、86.7%、96.7%,平均绝对误差在1km内,实现了灰霾能见度高精度预报,优于多种预报模型。在第2、3天±3km误差范围内的能见度预报准确率都达到90%,中长期预报能力较强,模型性能稳定。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丙华  陈建强  李珍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问题是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国家和地方政府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通过开展专门调查研究,对山东省德州市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石慧兰  常平  陈成国  杨玉霞  李正良  
该文基于德州11县市1957~2009年降水量及全市范围内的所有旱涝灾害资料,分析了年降水量及旱涝灾害变化趋势,年平均降水量555.1mm,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结果表明,平均每10年减少18.3mm。年平均旱灾2.5次,旱灾呈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0.235次,53年降水量与干旱次数的相关系数为-0.39,呈负相关。年平均涝灾2.5次,涝灾呈缓慢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0.05次,主要是由于特大暴雨等极端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增加造成的,53年降水量与涝灾次数的相关系数为0.67,呈正相关。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珍   张丙华  
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国家和地方政府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通过开展专门调查研究,对山东省德州市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做法、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意见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瑞  朱道林  朱战强  杨文治  
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的研究是城市内在演化规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指导土地合理利用,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山东省德州市为研究区域,基于GIS以及相关数理统计软件,在分析了1996年~2005年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动态,总结其时空扩张特征的基础上,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从空间角度深入分析了德州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1996年以来德州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明显,从空间形态上看,主要围绕原有城市建设用地向四周扩张,其中向原有城市以东扩张是主要扩张方向;德州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受外部社会经济发展和地方制度政策,以及内部自然区位共同作用而发生的,其中反映政...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桂荣  
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是产业,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是人才。文章以德州市"6+6"产业体系下企业为研究对象,期望在相关概念及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德州市"6+6"产业体系下企业对不同专业人才需求的现状分析研究,目的在于优化企业人才需求的结构,推动德州市新旧动能的转换和产业升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贺玲  秦云苗  孙艺桃  
利用1975–2012年廊坊地区5个站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廊坊地区霾天气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霾天气时的气象要素特征。结果表明:单站霾出现的频率最高达41.5%,年均霾日固安站最多为72.3天,廊坊市最少为55.7天;廊坊市区霾日呈明显的增加趋势,文安、固安呈下降趋势,霸州、三河变化趋势平稳;霾天气的高发月是11月、12月,霾最少月是5月,霾天气的高发季节是秋、冬季,春季霾最少;08时霾天气发生频率最高;霾天气发生时气象要素变化特点为,能见度一般在5.0-10km,风速在0.0-3.0m/s,相对湿度在60%-90%之间。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范书芳  
为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高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发展,德州市于2006年建立了市、县(市、区)二级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开展为期5年的定期定点耕地质量监测活动,为耕地质量建设提供连续的定性、定量的依据。概述了耕地质量检测的必要性,介绍了山东省德州市开展耕地质量监测的技术方法,分析了该市11个耕地土壤质量指标的监测结果,提出了建立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制定耕地质量建设规划等3项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的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朱保美  周清  代玉田  张琳  杨以健  刘森  
[方法]利用德州市11个气象观测站19712014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五日滑动平均、经验频率法、趋势分析法,[目的]对该市0℃界限温度初(终)日、间隔日数、积温变化特征、稳定通过界限温度80%的保证率及其对粮食作物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研究表明:德州地区≥0℃的初日呈显著提前趋势,增长速率为4.12d/10年,主要集中在2月中下旬;终日有延迟趋势,推后速率为0.27d/10年,主要集中在12月上旬;间隔日数显现出略增加趋势,增加速率为4.39d/10年,平均为288d;≥0℃活动积温呈现明显增加趋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朱保美  周清  代玉田  张琳  杨以健  刘森  
[方法]利用德州市11个气象观测站1971~2014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五日滑动平均、经验频率法、趋势分析法,[目的]对该市0℃界限温度初(终)日、间隔日数、积温变化特征、稳定通过界限温度80%的保证率及其对粮食作物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研究表明:德州地区≥0℃的初日呈显著提前趋势,增长速率为4.12d/10年,主要集中在2月中下旬;终日有延迟趋势,推后速率为0.27d/10年,主要集中在12月上旬;间隔日数显现出略增加趋势,增加速率为4.39d/10年,平均为288d;≥0℃活动积温呈现明显增加趋势,增温速率为117.2℃/10年,平均为4 982.5℃。全市稳定通过0℃界限温度80%保证率的初日范围为3月1~6日、终日范围为12月9~17日、积温范围在4 939.7~5 295.4℃之间。[结论]气候变化使当地热量资源增加,夏玉米等作物生长期延长,冬小麦播期有所推迟,返青期、成熟期提前全生育期天数缩短,对粮食作物造成的影响还需进一步进行综合分析。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悦  李志铭  
我国自1988年启动农业综合开发以来,农业经济迅猛发展。但随着农业综合开发的深入开展,现有农业金融体系的融资能力已不能满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不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本文通过系统分析现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筹资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提出可以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采用BOT融资模式弥补资金缺口,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祁兴芬  
本研究依据2001-2010年农作物产量、耕地面积及农业投入等数据,对德州市农田生态系统碳汇进行估算并分析变化情况,并探讨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德州市2001-2010年农田生态系统的碳吸收总量呈增加的趋势;小麦、玉米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吸收量明显高于其他农作物;2001-2010年德州市碳排放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不同县市由于农业发展方向和发展特色的差异,造成碳排放也不相同;五种途径碳排放过程中,化肥施用过程中碳排放所占的比例较大且呈减少的趋势;2001-2010年德州市碳吸收量远远大于碳排放量,德州市农田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碳汇功能。碳源汇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德州市农田生态系统碳...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小平  吴先华  
有序推进城镇外来务工人员市民化是德州现阶段提高城镇化质量的重要任务,也是解决德州常住人口城镇化与户籍人口城镇化较大差距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2017年问卷调查,分析德州市城镇外来务工人员的来源、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等现状,分析人口市民化的意愿、存在问题,最后提出德州推进外来人口市民化的对策建议。研究发现:第一,德州市城镇外来务工人员以市内跨县(市区)迁移为主,就业技能弱,就业和居住趋于稳定,迁移方式以举家进城方式为主;第二,受市内跨县(市区)迁移特点的影响,德州城镇外来务工落户目的地以县城为主;第三,落户意愿受年龄、学历、收入、农村权益的影响较为显著,在保留农村权益的前提下落户意愿明显提升。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琳  高西宁  苏航  
霾天气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天气现象,辽宁省近几年霾天气现象时有发生,造成空气污染程度日益加重,大气能见度水平越来越差,加强对霾天气形成发展机制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研究辽宁地区霾污染天气的成因,以2015年11月6~10日辽宁地区发生的一次大范围霾天气过程为例,综合利用环境监测数据、卫星遥感监测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探空资料,结合HYSPLIT4模型后向轨迹模式,分析此次大范围霾天气过程中的污染来源、污染气体的输送方向和路径、环境和气象要素的变化以及霾天气的形成发展机制。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吉林地区大范围秸秆焚烧产生的气体污染物(CO、NO2)和颗粒物(PM2.5、PM10)是本次辽宁地区霾天气过程的主要污染来源,后向轨迹分析表明污染物在偏北风作用下吹向辽宁地区。霾天气发生期间,辽宁地区受弱高空槽控制、近地面存在深厚逆温层、地面受稳定低压天气系统控制、大气层结稳定、近地面风速小,维持在2m·s-1、相对湿度大,使污染物垂直和水平扩散能力受到抑制,污染物在辽宁地区不断积聚。加上辽宁地区大范围弱降水过程使空气湿度变大,相对湿度保持在80%以上,污染物吸湿增长,加重了空气污染程度。同时,对霾天气期间6种污染物和3种气象要素与能见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颗粒污染物(PM2.5、PM10)和气体污染物(CO、NO2)浓度与能见度呈现显著相关,在气象要素中,相对湿度与能见度相关性最高。说明颗粒物浓度升高、相对湿度增大是导致此次大范围重霾污染过程能见度大幅下降的重要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