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98)
2023(2339)
2022(1844)
2021(2010)
2020(1498)
2019(3592)
2018(3711)
2017(5103)
2016(4162)
2015(4774)
2014(5062)
2013(4091)
2012(3749)
2011(3653)
2010(3841)
2009(3036)
2008(2922)
2007(2775)
2006(2620)
2005(2505)
作者
(8424)
(6886)
(6858)
(6768)
(4333)
(3419)
(3376)
(2909)
(2701)
(2630)
(2418)
(2391)
(2337)
(2244)
(2238)
(2219)
(2174)
(2102)
(2098)
(2032)
(2009)
(1805)
(1800)
(1716)
(1646)
(1629)
(1563)
(1487)
(1470)
(1469)
学科
教育(18486)
中国(9015)
教学(5608)
理论(5595)
管理(4180)
(3769)
高等(3300)
(3246)
(3221)
改革(3211)
(3195)
经济(3192)
学校(3164)
发展(3141)
研究(3080)
思想(3050)
(3019)
政治(2924)
思想政治(2809)
政治教育(2809)
治教(2809)
教育改革(2807)
德育(2789)
学法(2579)
教学法(2579)
(2446)
技术(2341)
(2281)
学理(2257)
学理论(2257)
机构
大学(48321)
学院(42799)
教育(26037)
研究(19491)
(17815)
师范(17777)
师范大学(14941)
(12698)
职业(11012)
科学(10705)
教育学(10022)
技术(9966)
(9535)
北京(9191)
管理(8799)
研究所(8690)
(8458)
中国(8044)
中心(7826)
职业技术(7533)
(7490)
教育学院(7358)
理学(7129)
(6996)
理学院(6903)
经济(6867)
管理学(6578)
(6460)
管理学院(6457)
技术学院(6438)
基金
研究(26119)
项目(24270)
教育(21744)
科学(20628)
成果(14598)
编号(13930)
课题(13666)
基金(13231)
社会(12821)
(12033)
(11890)
社会科(11797)
社会科学(11795)
(11087)
(10635)
国家(10366)
规划(9420)
(8682)
项目编号(8290)
研究成果(8163)
科学基金(7973)
年度(7850)
(7689)
(7384)
重点(7328)
(7087)
教育部(7076)
(7058)
阶段(7042)
(7029)
期刊
教育(45472)
研究(25121)
中国(21038)
职业(11071)
技术(8235)
(8054)
经济(8054)
技术教育(7312)
职业技术(7312)
职业技术教育(7312)
高等(5437)
大学(5079)
学报(4866)
成人(4794)
成人教育(4794)
高等教育(4779)
(4619)
论坛(4619)
(3986)
科学(3963)
发展(3731)
(3731)
职教(3719)
(3559)
比较(3460)
(3223)
图书(3118)
教研(3112)
高教(3112)
学学(2712)
共检索到794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孙进  
德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分为四类:综合性大学及与其同等级的高校、应用科学大学、高等艺术与音乐学院、职业学院。它们在培养目标、办学层次、专业设置、教学、科研、师资、招生等方面均有明确的区分,具有不同的办学定位和特色,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一种分工合作的合理格局。德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分类清晰、定位合理的现实模型,对我国实现高等学校分类与管理的中长期改革和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潘黎  刘元芳  霍尔斯特·赫磊  
本文对德国高等教育机构的分层分类情况和历程做以介绍,概括了德国高等教育机构分层和分类的若干特点,并提出了对中国的一些有益启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彦通  赵世奎  
大众化条件下,高等教育走分类办学和特色化发展的道路是必然的选择。高等教育如何分类是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许多因素。从高等学校的办学目标定位、类型和层次定位、社会功能定位、办学特色定位、政府目的定位等方面对高等教育分类影响因素分析可见,高等教育的分类是多元价值相互博弈和妥协的结果,而政府在高等学校分类办学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所以,高等学校的分类必须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高度重视学校办学的优势与特色。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林莉  
市场力量带来的高等教育系统的多样化导致了高等教育机构分类的出现。目前国内外已有的高等教育机构分类方法和标准以学术性为主要取向,不能充分反映市场力量对高等教育系统的影响,不利于人们正确认识高等教育的属性。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政府、市场和学术力量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由此给高等教育机构分类带来的影响,是导致高等教育机构分类问题成为世界难题的根本原因。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是政府、市场及学术三种力量平衡的结果,一个好的高等教育机构分类标准,不仅要体现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还应该促进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晓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钟秉林  周海涛  夏欢欢  
本研究对中外高等教育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对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影响因子及其与学生特征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对中外高等教育合作办学服务质量的重要性期望值与实际满意水平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整体上为"不满意";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层次、学费水平的学生群体对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中外高等教育合作办学服务质量满意度与影响因子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柳士彬在《现代远距离教育》2013年第4期中撰文指出,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日益深化的新形势下,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若要获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打造学习型工作团队、构建创新型组织体系、建立适切性规章制度、开展针对性院校研究。这是成功实现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转型与创新的有力而必要的保障性举措。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孙进  
自20世纪90年代末引入高等教育认证制度以来,德国在短短的十几年里建立起一个非政府性的、分权式的高等教育认证体系,推进了新公共管理改革所要求的由"干预式政府"向"支持性政府"的角色转型。现今的德国高等教育认证体系包括一个认证委员会和10个认证代理机构,分为专业认证、体系认证、对认证代理机构的认证三种主要认证形式,每一种认证形式都有规范化的程序和完备细致的标准。同时,德国高等教育认证具有非政府性、分权式、元认证、多元性、民主化、国际性、规范化等特点,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刘廷哲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全方位洗礼,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机构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变化:知识经济社会的方兴未艾、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全面推进、终身教育体系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以及机构自身发展的规定性等,使得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机构面临着生存危机。鉴于此,惟有对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机构的职能进行战略转向——即学历教育为主转向继续教育为主,才能维持机构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彭正梅  
本文探讨了德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几个热点问题,并试图指出,在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日趋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高等教育其实就是一个国家的竞争力。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史静寰  赵可  夏华  
卡内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是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有广泛影响的高校分类体系,本文通过分析美国卡内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产生的背景、过程及分类标准的几次修订,揭示美国多样化高等教育系统的形成及其特点,特别是通过对分类中研究型大学标准的变化,揭示研究型大学的本质内涵。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雷家彬  沈红  
欧洲高等教育机构分类法是欧盟高等教育政策影响下的直接产物,它通过教学、学生、科研、知识交换、地区参与、国际化导向6个维度共23个指标对欧洲所有高等教育机构进行分类。研究表明:注重多元主体的民主参与和分类方法的选择、重视指标体系设计、不盲目照搬已有分类法是该分类法的成功经验所在。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振刚  杨建梅  司聚民  
本文介绍了美国高等教育机构的卡内基分类 ,分析了美国高等教育机构的结构、布局和规模 ,以及研究型 (授予博士学位 )大学的特点。对中国的普通高等教育机构进行分类和分析 ;对中美授予博士学位的大学进行比较分析 ;以及高水平大学建设中需要考虑的一些问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雷家彬  
欧洲高等教育机构分类法的设计功用在于增加透明性,将院校信息向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全方位公开,从而使得他们能更好地使用欧洲引以为荣的高等教育系统的多样性,提升欧洲高等教育的整体竞争力。然而,研究者、欧盟、国家和院校、学生群体等潜在用户对该分类法的认同度不一,核心问题都指向了院校分类与分层或狭义的排名表间未能厘清的关系。正是吸收了这些不同声音才令U-map项目得以顺利推进。这表明分类与分层是一对孪生问题,应正确理解分类对院校多样化的作用。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高飞  
大学地图是目前第一个专门面向欧洲高等院校的分类框架,在实施上表现为市场、政府、利益相关者和独立组织四种模式,其中以后两类的结合最为理想。总之,具有现实性、多维性和描述性特点的大学地图,将在增强欧洲高教透明度、推动欧洲高校多元化以及引导大学质量保障科学化等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