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71)
- 2023(11124)
- 2022(9538)
- 2021(9036)
- 2020(7560)
- 2019(17761)
- 2018(17870)
- 2017(32320)
- 2016(18955)
- 2015(21886)
- 2014(22654)
- 2013(21595)
- 2012(20226)
- 2011(18492)
- 2010(19125)
- 2009(17557)
- 2008(17765)
- 2007(16504)
- 2006(14432)
- 2005(13371)
- 学科
- 济(67252)
- 经济(67150)
- 管理(53555)
- 业(47829)
- 企(39580)
- 企业(39580)
- 方法(30354)
- 数学(26360)
- 数学方法(26032)
- 中国(23505)
- 财(21886)
- 教育(21813)
- 农(19504)
- 制(18423)
- 学(16755)
- 理论(15087)
- 业经(14804)
- 务(13201)
- 财务(13161)
- 财务管理(13114)
- 地方(12837)
- 贸(12816)
- 贸易(12809)
- 易(12440)
- 企业财务(12359)
- 农业(12350)
- 体(12180)
- 银(11894)
- 银行(11864)
- 行(11240)
- 机构
- 大学(272975)
- 学院(268146)
- 济(101579)
- 经济(98940)
- 管理(93981)
- 研究(92886)
- 理学(79715)
- 理学院(78649)
- 管理学(77113)
- 管理学院(76562)
- 中国(65995)
- 京(59363)
- 科学(55919)
- 财(51726)
- 所(47759)
- 江(44555)
- 范(44345)
- 师范(43992)
- 农(43575)
- 研究所(42778)
- 中心(42230)
- 财经(39757)
- 北京(38346)
- 业大(38052)
- 教育(37307)
- 师范大学(35722)
- 经(35722)
- 州(34856)
- 农业(34118)
- 院(33128)
- 基金
- 项目(167118)
- 科学(131097)
- 研究(129237)
- 基金(116467)
- 家(100229)
- 国家(99232)
- 科学基金(83506)
- 社会(78180)
- 社会科(73639)
- 社会科学(73616)
- 教育(67466)
- 省(67279)
- 基金项目(61024)
- 划(57910)
- 编号(56244)
- 自然(51945)
- 自然科(50653)
- 自然科学(50637)
- 自然科学基金(49726)
- 成果(49339)
- 资助(47409)
- 课题(42032)
- 重点(39211)
- 部(38805)
- 发(36481)
- 制(34740)
- 创(34655)
- 性(34353)
- 年(34327)
- 教育部(33716)
共检索到4195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姜爱红
以德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中的几次重要变革为中心,追溯了德国高等教育学位制度六百多年的演变历程。从中世纪大学建立之初的多层次学位教育,到洪堡改革后19世纪学位教育的单一化和统一化,再到20世纪90年代"博洛尼亚进程"中多层次学位体系的重新建立,德国高等教育学位制度紧随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变迁,不断地发生着调整、更新和改造。
关键词:
德国高等教育 学位制度 历史演变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厚丰 李海贵
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学位体系是提升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社会地位、培养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促进高等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际学位制度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我国应加快建立专科教育层次的副学士学位制度,逐步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上移至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教育层次,建立高等职业院校与普通高校间的学位沟通与衔接机制,搭建基于大学生志趣、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级专门人才成长"立交桥"。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职业学位 副学士 学位衔接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迟景明 陈晓光
以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和中国国家图书馆博士论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检索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运用科学计量学和信息可视化技术对检索文献进行计量分析。通过绘制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总结出我国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论文研究的8个前沿主题领域和各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高等教育、大学和大学生是该学科研究的传统知识基础,人才培养、大学制度、民办高校、大学教师、大学文化等问题是近年来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热点。最后,提出了我国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和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秦惠民 王名扬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在行政主导型的制度逻辑中经历了起始和稳定阶段、推动和发展阶段、均衡和专业化阶段、断裂和变迁阶段。借鉴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发现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有很强的路径依赖,但关键节点的出现推进了制度的变迁。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需要进行从行政管控到价值中立的逻辑重构,保持在"管"和"办"中的独立性。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佛朝晖
"采用以两个层次为主的学位体系"是"博洛尼亚进程"改革中的重要内容。为融入欧洲高等教育区,继续推行高等教育自治和克服传统高等教育学位制度的弊端,意大利政府在《博洛尼亚宣言》颁布后实施学位制度改革,引入了"3+2"双层学位制度。本文在分析意大利实施学位制度改革的背景与动因的基础上,阐述了其改革措施、改革成效、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以期对我国高等教育学位制度改革有所借鉴。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赵文华
对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取向的探讨是学科建设无法回避的课题。笔者认为构建体系与研究问题应该统一起来,既重视量的积累,以增加成熟性,又重视理论建设,以发挥其悟彻之主要工具的作用;过去沿用的理论体系、知识体系、教材体系单层次划分,无法解释目前体系的窘境,构建体系任重而道远;就学科发展一般规律而言,高等教育的外部关系与内部关系是无法分割的,“重内轻外”或“重外轻内”均不足取
关键词:
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外部关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战军 孙锐
本文在分析西方各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特点和概括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特色的基础上,运用制度经济学和博弈论对我国高教评估制度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评估制度 制度经济学 博弈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玉静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的背景下,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在高等教育专科阶段设立了学位。对澳大利亚这一层次学位发展和实践的研究表明,这一层次学位同时发挥了促进学生就业和升学的双重功能,并把这一层次学位纳入到了国家的资格框架体系中。然而,这一层次学位在推行实践中也面临与本科衔接不畅、定位不准等问题。借鉴国际社会的经验和教训,我国应从一种系统的角度看待高职专科学位建设问题,应以高职专科学位建设为突破口,建立各教育层次和类型紧密衔接、互相融通的资格框架体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马陆亭 李晓红 刘伯权
本文对德国高等教育的制度特点及其改革进行了探讨 ,认为以教授为中心的基层教学科研组织和分散行使国家权力的州政府是德国高等教育管理结构中的两个关键层次 ;除政府职能外 ,一些独立性教育机构在德国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德国高等学校的内部管理特色、高等学校的分类特色等其他一些制度特点也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德国 高等教育 制度特点 体制 借鉴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覃兵 胡蓉
韩国高等教育在大众化与普及化的过程中取得了成功,其完善的学分制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学分银行制作为一种新的学分认证方式是学分制的延续与发展,在推动韩国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韩国高等教育学分银行制的发展历程、学分认证和学位授予方式及学分银行制的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启示。
关键词:
韩国 高等教育 学分银行制 学分认证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燕平 朱大丽 李鸣放 刘晓武 黄晓玫
列举了我国高等教育学业证书制度与学位证书制度冲突点,分析了冲突产生的原因,总结了其不利影响,提出了修改相关教育法规,取消高等教育学业证书,调整研究生教育管理机构,建立我国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四级学位制度的建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东平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汤晓蒙
高等教育趋同与分化相伴而生,可以分为合理趋同和盲目趋同。根据新制度学派的理论,高等教育趋同的原因是由强意义或弱意义上的合法性机制所引起的。本文认为通过改变制度环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盲目趋同。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崔延强 吴叶林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至今尚未建立学位制度,这不仅阻断了学习者的学习进程,也阻碍了我国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和体系建设。学位的本质是"学"与"术",从其起源看学位是一种职业资格,与人们的职业生活密切相关。学位制度的缺位制约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乃至整个高等教育体系发展和完善。总体而言,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具有衔接、正名、导向和资本等四大功能。在构建路径上,应从顶层设计、质量标准、体系衔接、国家职业资历框架、本科层次高职院校建设等方面着手,并结合国情和域外经验,构建起符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学位制度体系。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学位制度 职业资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