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46)
2023(15234)
2022(12712)
2021(12291)
2020(10485)
2019(24585)
2018(24650)
2017(45737)
2016(26180)
2015(30225)
2014(30602)
2013(29320)
2012(26832)
2011(24058)
2010(24319)
2009(22246)
2008(22324)
2007(20345)
2006(17460)
2005(15571)
作者
(71662)
(59618)
(59369)
(56918)
(37998)
(28577)
(27509)
(23543)
(22758)
(21545)
(20438)
(20044)
(18968)
(18900)
(18727)
(18478)
(18465)
(17742)
(17332)
(17213)
(14954)
(14894)
(14504)
(13714)
(13640)
(13505)
(13366)
(13282)
(12116)
(11887)
学科
(94076)
经济(93966)
管理(76057)
(68575)
(58478)
企业(58478)
方法(48572)
数学(42742)
数学方法(41968)
中国(29232)
(27986)
(24504)
教育(23941)
(21537)
理论(20903)
业经(19843)
(18475)
财务(18397)
财务管理(18351)
(17879)
地方(17553)
企业财务(17372)
(16811)
贸易(16804)
(16325)
农业(16113)
(15471)
技术(15192)
(15061)
银行(15029)
机构
大学(362915)
学院(354518)
管理(137168)
(134495)
经济(131167)
理学(117087)
研究(116179)
理学院(115709)
管理学(113292)
管理学院(112579)
中国(85583)
(78370)
科学(71066)
(64378)
(57814)
(55257)
(55031)
中心(54653)
师范(54576)
(54488)
研究所(52533)
业大(51956)
财经(50600)
北京(50241)
(45940)
师范大学(44312)
教育(43735)
(43669)
农业(42588)
(42561)
基金
项目(234312)
科学(185007)
研究(175927)
基金(166565)
(144218)
国家(142948)
科学基金(122734)
社会(107187)
社会科(101339)
社会科学(101308)
(92932)
教育(89729)
基金项目(86915)
(80183)
自然(79807)
自然科(77950)
自然科学(77931)
自然科学基金(76516)
编号(74213)
资助(70079)
成果(62774)
重点(53938)
课题(53750)
(53423)
(50022)
(48903)
教育部(46460)
大学(46393)
创新(45429)
项目编号(45407)
期刊
(142763)
经济(142763)
研究(109274)
中国(78469)
教育(72319)
学报(53522)
(53099)
管理(51530)
科学(48542)
(47298)
大学(43306)
学学(38139)
技术(37328)
农业(32303)
(29636)
金融(29636)
财经(24746)
业经(23211)
经济研究(21968)
(21224)
(20221)
图书(19946)
问题(18570)
职业(18393)
统计(18170)
技术经济(17294)
(16807)
(16723)
财会(15994)
(15620)
共检索到5361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巫锐  皮尔·帕斯特纳克  
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高等教育出现了以"合约管理"模式为核心的治理理念和以"目标协定"为代表的治理工具。借助目标协定进行"合约管理",一定程度体现了德国现代大学治理中的"去管制化"趋势。通过对比分析七版目标协定文本发现,这一"去管制化"模式在不同阶段和不同层面存在程度差异,反映出政府对大学"既控制又松绑"的复杂操作。德国目标协定的实施经验对我国现代大学治理以及构建大学与政府新型关系的启示是,在高等教育管理中区分目标与措施,反思高校绩效容量的饱和度,同时发挥高等教育智库的协同作用,建立高校共享信息池,在政府统筹协调的基础上促进各大学在结构规划上的相互协调。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陈月红  郭贯成  杨梅  
从学术自由、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由科学达至修养等方面分析该校的教育价值取向,重点讨论柏林洪堡大学研究生讨论课程的教学方式,并从营造自由的学术氛围、促进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改革教学方法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三个方面探讨该教学方式对我国的启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徐斌艳  
舒尔茨 (SCHULZ)教授是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数学系数学教育专家 ,他对数学教育中的发现式学习、问题解决以及开放式问题等有着长期、独特的研究 ,并且经常联合美国与欧洲国家的研究人员 ,以研讨、著书、撰文等形式共同探讨来自这些领域的问题。作者借在德国柏林洪堡大学访学的机会 ,特地多次拜访舒尔茨教授 ,请他就数学教育中的热点问题 ,尤其是数学问题的开放性发表自己的观点。经过他的允许我将几次的访谈整理成文 ,发表在此 ,希冀与同行共享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巫锐  
近20年来德国高等教育出现了以"新调控模式"为核心的治理理念和以"目标合约"为代表的治理工具,在传统"国家化"、"管制化"治理模式基础上增加了"去管制化"的元素。本文以"柏林州高校目标合约"为中心,归纳了德国高等教育"新调控模式""去管制化"的三大特点,即法律规范的"去国家化"、财政拨款的"绩效化"和行政管理的"去中心化"。这三大特点体现了德国高等教育治理结构转型的新趋势,反映了德国大学与政府关系的新变化。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秦琳  
柏林大学200年校庆引发了一场关于洪堡大学模式之现实意义的激烈争论;而作为洪堡模式经典代表的德国大学,在当下也正在经历规模、结构和功能的变迁,其发展目标以及大学科研定位等都面临挑战和改革。对洪堡模式的现实意义以及研究型大学的未来发展,有必要用历史的眼光进行思考。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军红  
德国高等教育是19世纪世界高教发展的楷模,而洪堡大学则是德国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样板。她的历史就是德国高等教育起起落落的历史:既有过19世纪引领世界高等教育的辉煌和20世纪上半叶诺贝尔奖得主层出的难以企及的高度,也有20世纪末高等教育改革浪潮中不能独善其身的困顿。面对21世纪的挑战,洪堡大学似乎已显得老迈不堪,所提供的人才在质量和数量上都难以符合社会的需求。本文回顾了洪堡大学昨日的辉煌,分析了今日的困境与出路。洪堡大学的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在当前的德国高校甚至对整个高等教育具有普遍意义,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也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沈国琴  
德国历来重视高校教学科研与师资建设。作为柏林高校联合机构的柏林高校教学研究中心所开展的柏林高校教师教学法培训、教师发展研究及高校结构建设策略研究极大地提升了柏林高校的办学水平,特别是它开展的扶持柏林高校教学科研的创新项目以及柏林高校教师证书项目体现了德国最新的教学学术思想和德国高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举措。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笑  谢阳群  
文章介绍了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图书情报学院的基本教育情况,包括教育计划、课程设置和职业规划。从爱尔兰的图书情报教育中总结了对我国图书情报教育的启示,包括要做到及时全面的信息公开、合理的课程设置及安排、教学与就业指导的结合、研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拓展全面综合的研究领域、面授课程与远程授课相结合和采用良好的教务管理系统。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周丽华  
本文以二战结束后联邦德国60年高等教育政策的演变作为观察点,试图把握洪堡大学理想在德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作用与命运,从而解析在高等教育发展中传统与现代、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冲突。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肖军  
制度主义中的制度同形与路径依赖理论是理解高等教育变革的有力工具。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高等教育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系统扩张,高等教育日益国际化,民众对政府管理方式的质疑以及市场化办学意识盛行。为了面对新的高等教育环境,德国大学引入了新的治理手段,如签订目标协定、引入绩效拨款、加强大学校长权力、设立大学理事会等。综观德国大学治理制度改革,其存在着向新公共管理制度靠近的趋向,也存在着明显的改革路径依赖,即沿着传统的洪堡大学模式在缓慢前进,国家和教授的权力依旧在大学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冯娟  
为提升其高等教育的质量,美国加强对高等教育的质量监管,其监管特征主要体现在:校外监督主体的独立性、质量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质量管理的竞争性等。美国的高等教育质量监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借鉴美国高教管理的经验,本研究认为: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应受到关注;要明确并细化高教质量管理的目标;建立健全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等。与此同时,还应建立适合我国高等教育实际情况校外监管机制,并建立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法律体系。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沈国琴  
柏林教学论模式与汉堡教学论模式在德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本文分别介绍了这两种教学论模式的起源、基本结构、主要内容及特点,并从模式类型、结构因素、各因素间的相互依存性、模式的用途、规划的视野、对教师具体的指导作用等角度对这两种模式作了对比,指出了它们的异同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这两种教学论模式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原因,探讨了它们对我国当前进行的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郝艳杰  
德国高等教育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誉,从领导层到普通群众都十分重视教育,历届政府大力推行教育改革,促进了思想意识的转变,推动了政治、经济领域的现代化,为德国的统一和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德国高等教育先进、务实的办学理念,"双元制"的职业教育特点和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警察教育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韩骅  
柏林大学的传统及其对我国高教改革的启示韩骅一1810年在F·VonK·W·洪堡(1767-1835)办学思想指导下成立的柏林大学,在德国高教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它既是17-18世纪德国新大学传统的集大成者,也是19世纪德国乃至欧美大学竞相效仿的对象,...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许迈进  肖军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德国的高等教育质量逐步下降。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其实要追溯到中等教育阶段,因此德国开始更多地从高中与大学衔接的视角来分析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柏林洪堡大学主动创新,构建了以"与所在地中学合作"、"Abitur成绩转化为大学成绩"、"特别成绩"、"专业选择指导"为主的多学科、全过程、全方位的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衔接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