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85)
- 2023(5915)
- 2022(4737)
- 2021(4774)
- 2020(3730)
- 2019(8645)
- 2018(8840)
- 2017(14004)
- 2016(8667)
- 2015(9615)
- 2014(9763)
- 2013(8379)
- 2012(7612)
- 2011(6868)
- 2010(7248)
- 2009(6323)
- 2008(6076)
- 2007(5897)
- 2006(5034)
- 2005(4443)
- 学科
- 管理(24292)
- 业(22183)
- 教育(20990)
- 企(20180)
- 企业(20180)
- 济(15976)
- 经济(15953)
- 技术(15288)
- 中国(13626)
- 技术管理(11209)
- 理论(8950)
- 教学(8405)
- 研究(5603)
- 业经(5542)
- 学(5340)
- 学校(5200)
- 农(5044)
- 发(4935)
- 方法(4914)
- 财(4770)
- 思想(4456)
- 政治(4360)
- 学法(4354)
- 教学法(4354)
- 发展(4323)
- 工作(4273)
- 展(4200)
- 思想政治(4096)
- 政治教育(4096)
- 治教(4096)
- 机构
- 大学(108327)
- 学院(100802)
- 研究(34949)
- 管理(34850)
- 济(31204)
- 教育(30384)
- 经济(30174)
- 理学(29744)
- 理学院(29330)
- 管理学(28733)
- 管理学院(28491)
- 范(26177)
- 师范(26090)
- 京(23879)
- 师范大学(21166)
- 中国(19935)
- 科学(19015)
- 江(17557)
- 北京(16066)
- 所(15771)
- 技术(15531)
- 财(15406)
- 中心(15106)
- 职业(15009)
- 研究所(14284)
- 州(13941)
- 院(12885)
- 教育学(11712)
- 财经(11478)
- 业大(10882)
- 基金
- 项目(64203)
- 研究(59538)
- 科学(53365)
- 基金(40992)
- 教育(37177)
- 社会(34580)
- 家(33264)
- 国家(32755)
- 社会科(32444)
- 社会科学(32439)
- 科学基金(28800)
- 省(28665)
- 编号(27198)
- 成果(26208)
- 划(25416)
- 课题(23144)
- 基金项目(21333)
- 创(20247)
- 年(20147)
- 规划(17821)
- 创新(17572)
- 项目编号(17244)
- 部(15744)
- 重点(15735)
- 性(15458)
- 自然(15428)
- 发(15326)
- 自然科(15145)
- 自然科学(15144)
- 自然科学基金(14921)
共检索到1686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彭新社
创新意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创新能力最直接的体现。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人才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创新意识教育方面,德国高校一直是各国高校学习的典范,值得借鉴。德国高校创新意识教育的特色德国高校以创新意识教育享誉世界,其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管理等各个环节,无不体现出创新教育的基本思想。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创新意识教育的重要基础德国高校大多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这也是德国大学保持创新活力的重要保障。德国高校有着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温正胞 胡敏
德国高校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在于有效的科技与市场协同,以及所构建的三位一体创新体系、三赢的良性循环机制和合理的创新激励政策与法律体系。我国需要结合高等教育系统与产业实际情况,进一步强化科技与市场的协同方式,落实顶层设计意图,区分不同类型高校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功能,完善技术转让激励机制,并在改革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路径上实现突破。
关键词:
德国 科技创新 产业升级 路径突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莹
德国高校均衡发展,各具特色,其共同点都是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大学生独立地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同时为学生安排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教学活动。德国大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组织制度、管理制度和教学模式,对我国大学的体制改革和教学创新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孟霞光 张玉龙
德国职业教育成果举世公认,本文从双元制、高标准的师资队伍以及法律保障几个角度分析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之处,以期对我国的职业教育有所借鉴。
关键词:
德国 职业教育 启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孙逸倩
科技创新意识的演进与提高安徽大学哲学系孙逸倩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实施我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经济腾飞的重要一环。由于实际科技成果转化的复杂性,不同领域的差异性,以及各项措施实施中的特殊性,必须紧紧抓住“创新”这一关键,以争取较大幅度地提高科技成果...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守刚
本文关注国内外"创客空间"兴起的现象,总结了"创客空间"的特点,探讨分析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缺乏实践环节、影响力小、投入大产出小、不适应互联网经济发展、资本市场支持不力等瓶颈,最后得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该借鉴"创客空间"的精神、抓住创造力兴趣本源、廉价的创客空间应在高校落户和创客空间众筹模式符合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启示。
关键词:
创客 中国高等学校 创新创业教育 启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建清,傅跃威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蒋立英 陈国忠
本文通过对德国"双元制"与我国卫生职业教育"校院合作"两种职教模式的比较研究,阐述了"双元制"模式对我国卫生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和卫生职业教育对政府与行业的期待。
关键词:
双元制 卫生职业教育 创新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同军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结合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的现状,有效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创业教育经验则是实现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分析美国硅谷地区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以有效推动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美国硅谷 高校 创业教育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蔡鸿
美国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强调“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运行机制,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形成了成熟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鲜明的创新创业教育特色。我国高校可以此为参考,从健全课程体系、丰富创新创业项目、提升师资素质和水平等方面入手,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浩歌
尽管有"重理轻文"观念影响,人们对报考文科的心态复杂,但学文科的人还是有增无减。这也促成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世纪之交我国文科高等教育的发展,煞是惊人:截止2007年,文科各学科专业在校生达972万人,占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总数的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尹箭飞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每一个劳动者终身教育面临的课题。文章中把“现代远程教育”比喻为“学习超市”。电大应如何发挥“远程开放教育”的优势,在“创新”二字上巧做文章,强化电大的办学特色,在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上提出了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
开放教育 创新意识 培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素勤
美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内容与时俱进、方法灵活多样、载体多元化、阵地网络化的特点,启示我国突出政治性,理直气壮地开展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与时俱进,不断优化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以学生为本,加强受教育者的参与性;加强渗透性,注重运用隐性教育方法;坚持系统性,打造"五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关键词:
美国 中国 高校 主流意识形态教育 特点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陈志伟 吴艳梅
德国高校通过跨文化教育模式推进民族团结事业的经验,对于我国民族团结教育实践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在面对由复杂的少数族裔群体所构成的社会环境时,德国主要通过高校作为跨文化教育的介质,依靠高校开发和建构自身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跨文化课程、政府部门及机构依托高校实施跨文化教育项目、社会机构为高等教育构建民族团结的人文环境等三项措施和手段,较好地满足了在德少数族裔彼此间文化理解和交流的需求,从而维护了整体族群结构的稳定和团结。其对我国民族团结教育所形成的启示和借鉴主要在于:可从开展符合我国国情的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模式、增强公共资金支持下的民族团结教育项目、营造社会集体氛围下的民族团结意识等三个方面着手,提高我国高校践行民族团结教育的成效。
关键词:
德国 高校 跨文化教育 民族团结教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程贵林
美国是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最早兴起的国家,目前已经形成了非常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不仅设立了专门的机构,配备了专业的教师,而且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非常发达,创业实践活动效果显著。借鉴美国先进经验,加强国内高校创业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
美国 创业教育 高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