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30)
2023(5790)
2022(4831)
2021(4639)
2020(4025)
2019(8881)
2018(8954)
2017(18109)
2016(9297)
2015(10557)
2014(10512)
2013(10605)
2012(10069)
2011(8957)
2010(9639)
2009(9538)
2008(8520)
2007(7828)
2006(7273)
2005(6873)
作者
(25465)
(20553)
(20529)
(19746)
(13048)
(9709)
(9653)
(7826)
(7802)
(7474)
(6885)
(6884)
(6513)
(6500)
(6325)
(6145)
(6078)
(5929)
(5886)
(5767)
(5282)
(5106)
(4920)
(4841)
(4775)
(4667)
(4652)
(4612)
(4182)
(4068)
学科
(34406)
经济(34356)
(28403)
(27030)
金融(27030)
管理(26232)
(25437)
银行(25431)
(24757)
(21915)
企业(21915)
中国(21256)
(14450)
方法(13704)
(13629)
数学(12591)
数学方法(12519)
(11409)
中国金融(11243)
(8655)
财务(8637)
财务管理(8610)
业经(8538)
(8512)
企业财务(8282)
(8139)
地方(8135)
贸易(8126)
(8040)
农业(7842)
机构
学院(129951)
大学(129618)
(58769)
经济(57347)
管理(48061)
中国(44409)
研究(43024)
理学(39650)
理学院(39264)
管理学(38907)
管理学院(38651)
(33325)
(27342)
财经(25462)
(23006)
中心(22603)
科学(21621)
(21297)
(20907)
(20189)
银行(20028)
金融(19809)
(19374)
经济学(19273)
财经大学(19076)
(18710)
研究所(18573)
北京(18476)
人民(17620)
经济学院(17594)
基金
项目(73336)
研究(59805)
科学(57400)
基金(51813)
(42816)
国家(42407)
社会(37461)
科学基金(35811)
社会科(35669)
社会科学(35663)
(28214)
基金项目(27075)
教育(26927)
编号(25539)
(23784)
成果(22426)
资助(21643)
自然(19759)
自然科(19263)
自然科学(19257)
自然科学基金(18920)
课题(17623)
(17406)
(16887)
(16510)
(16400)
重点(16327)
项目编号(16196)
(15601)
教育部(15367)
期刊
(64777)
经济(64777)
研究(46414)
(35630)
金融(35630)
中国(28892)
(24727)
管理(19024)
(15719)
教育(14267)
学报(13434)
科学(13375)
财经(12889)
大学(11224)
(10917)
经济研究(10858)
技术(10848)
学学(10392)
业经(10276)
农业(9958)
理论(9426)
问题(9015)
实践(8562)
(8562)
(8508)
国际(8265)
(7108)
论坛(7108)
现代(6456)
商业(6430)
共检索到2181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钟震  郭立  熊庆丽  
2020年,德国乃至欧洲金融科技巨头Wirecard公司爆发财务欺诈丑闻,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主席及其助手因此引咎卸任。究其原因,德国金融监管没有跟上金融科技发展的步伐,在支持创新与防范风险之间失去了平衡。与其他财务欺诈案甚至是美国安然丑闻相比,德国Wirecard丑闻实质上是披着"层层伪装"的监管规避案。此案教训深刻,注定成为国际金融监管史上标志性事件,其意义甚至超过美国安然丑闻。反观中国,如果类似事件发生,现有监管体系是否能够应对?引发监管失败的七个深层次原因是否同样存在?是否能够识别和揭穿此类金融科技巨头的三层"伪装外衣"?Wirecard监管失败教训惨痛,值得我们警惕。对此,我国宜尽快补足监管短板,将金融科技创新引入规范发展的道路。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卉彤  何德旭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顾学华  
文章以蚂蚁集团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为例,从企业性质、业务结构、经营风险以及国家层面金融管控政策等方面探讨其上市被叫停的根源。国家大力推行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企业应树立正确上市观,以保护投资者利益和维护金融安全稳定为己任,提高治理水平诚信披露信息。文章建议为全面夯实资本市场供给侧改革,建立健全金融科技监管政策和预警机制是当务之急,挖掘股票发行注册制的潜力和优势是当务之需。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袁方  
近年来,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前沿科技与金融日益融合,各类金融科技创新层出不穷。为兼顾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平衡发展,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于2016年率先提出“监管沙箱”理念,并引起了新加坡、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关注和效仿。一、英国监管沙箱的主要运作机制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认为,在确保消费者权益、严防风险外溢的前提下,FCA可适当放宽监管规定,为金融创新机构设定简化的审批程序。机构在
关键词: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陈游  
英国监管沙盒制度通过主动、适当地放宽相关监管规定,减少金融科技创新过程中的规则障碍,鼓励更多的社会创新方案投入并应用,最终实现金融科技创新和防范管控风险的双重目的。通过借鉴英国监管沙盒制度,推动我国金融科技监管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真  袁伟  
金融科技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效率,但同时也因其"空白型金融创新"的特质给传统金融监管方式带来严峻挑战。美国在金融科技的立法方面,强调"建章立制,立法先行",创制法律规范具有前瞻性;在监管方面,秉持"负责任的创新"的监管理念,创新监管范式,力求实现金融创新与合法合规之间的动态平衡。我国可合理借鉴美国的立法和监管经验,加强金融科技的顶层设计和立法建设,创制新的专门性立法,构建有利于金融科技发展的监管协调机制,研究以行为监管为导向的监管范式,构建包容性监管制度,探索完善中国式"监管沙箱"机制,最终建构"技术驱动型"的金融监管体系。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尹久  
日本的金融自由化导致日本金融监管的失败给人们提出了许多问题:日本的金融监管为什么在金融自由化的冲击下遭到了失败?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吗?我国的金融体制和监管制度与日本有许多相似之处,是否一定会遭到同样的失败?是否一定要和日本一样,“亡羊补牢”、积重再返?本文对上述问题作了尝试性的解释。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徐晓莉  杜青雨  
当前,以技术驱动金融发展,推动金融产业改革创新已是大势所趋,越来越多的新兴技术被应用到金融领域,从而衍生出多种金融业务及商业模式。而与金融创新相伴的则是金融科技监管,即转变传统金融监管方式,实现实时化、信息化及全景化的监管。虽然我国金融科技发展时间尚短,但是金融科技发展速度较快,现有的金融科技监管体系及模式难以适应实际发展需求,需要对原有金融科技监管体系进行改革与升级。因此,本文首先分析国际上金融科技发展强国的监管措施;其次以英国所提出的"监管沙盒"概念为例,论述其在实际监管过程中的优势与劣势;最后,从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现状和需求角度入手,在借鉴国外金融科技监管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金融科技监管体系。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留禄  陈福根  
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但德国凭借其严格的金融监管体制保持了经济的基本稳定。目前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正在不断加深,它给我国高速发展的金融业敲响了警钟。针对我国金融监管制度暴露出的不足之处,笔者借鉴德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及其应对次贷危机的金融监管举措,对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提出了若干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龚强  马洁  班铭媛  
金融科技正引领全球金融业新格局,成为未来全球金融竞争的制高点。与传统金融服务相比,金融科技在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和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也对中国金融科技监管提出更高要求。金融科技发展初期,行业秩序尚未规范,金融欺诈乱象丛生,中小投资者保护是监管的重中之重;伴随行业进入成长期,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深度融合,监管套利可能积聚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成为监管主线;现阶段,数据滥用与平台垄断问题日益严峻,不仅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也不利于营造包容创新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消费者保护与维系市场公平成为当前监管的重要工作内容。因此,面对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新形势和新挑战,金融科技监管应向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转变,即以包容性、稳定性、公平性与消费者保护为监管目标,持续完善数据和平台治理体系,推动金融科技行稳致远。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瀚琰  
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在创新金融服务模式的同时,对世界各国的金融监管立法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国金融科技监管主要存在如监管模式单薄导致的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监管科技升级受限、监管配套政策灵活度低、市场垄断性和脆弱性并存及不稳定因素增多等障碍。面对新型监管困境,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监管立法中分别采用了高度集中的金融监管、分业监管、“混合式”监管等模式,从监管理念、监管方式和监管重点入手,确保金融与科技的有机结合,进而实现金融安全与金融效率的平衡。本文借鉴国际金融科技监管立法经验,基于金融科技监管法规的国际发展趋势,从制度供给侧提高监管能效,以避免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产生。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宝杰  钟珍  
纵观近20年来的经济发展,科技已然改变着经济发展业态。随着科技型金融集团对经济金融领域的深入,现有监管所蕴含的风险逐渐开始暴露。对此,监管层有必要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对相应的法规进行重新规制,以规范科技型金融集团的健康有序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宋立  王元  
一、正确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稳步推进金融改革、发展与创新健全的金融体系是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迄今为止的金融体系,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和以资本市场为主的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芬  吴江  
本文通过对国外互联网金融监管模式的分析研究,并结合国内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提出了促进和规范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监管思路和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许文彬  
1998年,我国鉴于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加大了金融体系改革的力度,其中尤以金融体系的改革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强调,被称为1998年金融改革的“主旋律”。那么,我国的金融监管究竟要确立在何种目标模式上呢?这不能不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拟对当今世界占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