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84)
2023(5381)
2022(4381)
2021(4092)
2020(3426)
2019(7737)
2018(7279)
2017(14130)
2016(7343)
2015(8153)
2014(7724)
2013(7477)
2012(7084)
2011(6317)
2010(6769)
2009(6676)
2008(5833)
2007(5298)
2006(4975)
2005(4689)
作者
(20960)
(17142)
(17093)
(16290)
(11105)
(8157)
(7724)
(6838)
(6345)
(6285)
(6116)
(5947)
(5564)
(5555)
(5548)
(5501)
(5221)
(5048)
(4938)
(4699)
(4458)
(4300)
(4222)
(4100)
(4001)
(3985)
(3949)
(3627)
(3535)
(3517)
学科
(26959)
经济(26923)
(26261)
金融(26260)
(23958)
银行(23944)
(23640)
(23293)
管理(20699)
(20670)
企业(20670)
中国(15332)
(12234)
中国金融(11005)
(11002)
方法(10155)
数学(8716)
业经(8624)
数学方法(8578)
(8398)
(8289)
财务(8272)
财务管理(8252)
企业财务(7978)
(7687)
地方(7436)
体制(6836)
农业(6233)
(5808)
(5553)
机构
学院(100322)
大学(100243)
(42082)
经济(41072)
中国(36313)
管理(35950)
研究(34968)
理学(30006)
理学院(29660)
管理学(29065)
管理学院(28894)
(23161)
(21003)
科学(20131)
中心(18649)
(18453)
(18325)
财经(18018)
(17884)
银行(17551)
(16499)
(16449)
(16361)
研究所(16248)
金融(16197)
(16165)
农业(14340)
人民(14182)
业大(14116)
经济学(14002)
基金
项目(64123)
科学(50505)
基金(47362)
研究(46800)
(41410)
国家(41036)
科学基金(34904)
社会(30051)
社会科(28651)
社会科学(28642)
(24856)
基金项目(24755)
自然(22231)
自然科(21757)
自然科学(21749)
自然科学基金(21404)
(20982)
教育(20879)
资助(19571)
编号(18459)
成果(15688)
重点(15045)
(14259)
(14094)
(13904)
创新(13083)
课题(13015)
(12854)
国家社会(12707)
科研(12539)
期刊
(46389)
经济(46389)
研究(32345)
(31105)
金融(31105)
中国(20789)
(18542)
(17663)
学报(16353)
科学(14908)
管理(13640)
大学(12732)
学学(12266)
农业(10695)
财经(9453)
教育(8073)
(7962)
业经(7329)
技术(7087)
经济研究(6988)
理论(6032)
问题(5817)
实践(5433)
(5433)
(5351)
中国金融(5271)
国际(5202)
(5131)
财会(4919)
农村(4650)
共检索到1643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柳钦  
德国金融制度最大的特点就是长期以来一直坚持混业经营制度。虽然如此,德国也经历了一个金融制度的变迁和完善的演变过程。本文通过梳理德国金融混业经营制度的发展历程,发现德国能够坚持混业经营制度的重要原因在于具备了一套高效而且适合金融业发展规律的监管制度。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陈柳钦  
德国金融制度最大的特点就是一直坚持混业经营制度,而其能够坚持混业经营制度的重要原因在于具备一套高效且适合金融业发展规律的监管制度。德国的金融监管系统,是一个法律和法规相当完备、自我监管和社会监管和政府监管相结合、法律裁决作为终审判决的有机整体;完备的监管体系使其能从容面对各种困难和危机。德国金融业的混业经营特点以及严格的监管体系使其稳步发展,即使在全球发生金融危机时也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杜莉  高振勇  
从金融混业经营发展历程来看,德国一直实行混业经营,而英国则在经过长期的分业经营阶段后,最终于20世纪80年代末走向混业经营;从金融混业经营的组织形式来看,德国主要采取的是全能银行模式,而英国主要采取的是金融控股公司模式;从金融监管模式来看,德国和英国都最终放弃了分业监管模式,实现了统一监管。德国和英国的经验告诉我们,混业经营是中国金融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而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是中国金融混业经营的现实选择,与此相适应,中国金融监管也必须逐步从分业监管模式过渡到统一监管模式。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缪新芳  
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日本、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放松金融管制.支持金融机构的跨业经营。在国际混业经营的大潮流中,我国金融业出于对效率和利润的本能追求.和应对国际金融集团竞争的挑战.也必将出现金融混业经营。基于金融控股公司“集团混业,法人分业”的模式能避免金融风险在机构内部传递.也有利于政府按业务分类进行管理.可以预知金融控股公司应该是我国适合的混业经营发展模式。在我国分业监管的金融监管模式下.如何对采取混业经营的金融控股公司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是现实而紧迫的问题。在我国金融业发展不甚成熟的今天.我们不妨在现有制度的基础上针对金融控股公司这个特殊实体设计一套折衷的方案.既不触动原有...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夏慧  
面临世界金融业混业经营浪潮的冲击,我国金融机构的混业经营已是风起云涌。且不谈银行与证券、保险之间业务的混合,就连“银行号”基金公司也已经呼之欲出,特别是混业经营的重要载体——金融控股公司在中国早已暗流涌动,中国金融业的主力——四大银行也加紧了构建金融控股公司的步伐。可以说,金融机构的混业经营以及随之而来的金融控股公司已威为中国金融机构从“分业经营”过渡到“多元化混业经营”的现实选择,中国的金融业进入“混业经营,分业管理”的时代已势不可挡。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宜庆  王浣尘  王芸  
我国金融业即将融入全球竞争之中 ,现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模式下我国金融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巨大的威胁与挑战。因此 ,我国金融业的现实选择是“混业经营、统一监管”模式。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玉珍  
混业经营是国际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也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下一步的战略选择和方向,未来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能力的高低、核心市场竞争力的强弱、发展质量的好坏甚至国际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伟  刘志荣  
近年来,主要发达国家均放弃了对金融分业经营的严格规定,实行混业经营,金融混业经营浪潮再度掀起。随着各国金融业混业经营趋势的逐渐明显,我国现阶段实行的分业监管模式显然已经缺乏发展的基础。从前瞻的角度看,分业监管模式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业有序竞争的监管功能方面面临弱化的处境。因此对目前的中国而言,选择一个适当的金融监管模式,对金融业进行更有效率的监管就显得十分必要。文章正是以混业经营为背景,对美国1999年金融监管模式改革前后的金融监管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希望对我国未来金融监管模式的建立有一定的借鉴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育华  袁红霞  
基于管制成本说理论,引入成本-收益分析(CBA)方法,通过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比较和评价各项监管政策方案的成本和收益,对金融混业经营监管的成本-效益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对金融混业经营监管的边界和成本-效益方法给出了经济学解释。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静  
中国已出现了从事混业经营的多种形式的金融控股公司;金融机构相互之间的业务合作和渗透在不断增强;外资混业经营金融机构正逐步进入我国金融市场。我国金融业正处于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过渡时期。“三会一银”金融监管体制难免部分监管职能交叉;难以对混业经营金融机构进行有效监管;妨碍金融业务创新。应当抓紧完善监管联席会制度和信息共享机制;完善主监管制度,对混业经营实行功能监管。近期内在“三会一银”之上建立统一监管机构是不现实的。赋予银监会履行过渡期内对混业经营的临时监管职能,有利于避免对混业经营的监管重复或监管真空,提高监管效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善华  
面对国外混业经营金融机构的大举进入及国内的竞争压力,国内金融机构纷纷进行金融创新,不断突破原有的业务界限,逐渐走上了金融混业经营之路。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我国原有的适应分业经营的监管体制不能适应这一挑战,出现了很多问题。以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条件下的金融监管机制为研究对象,阐述了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论述了不同时期的金融监管理论,及金融监管的发展变化趋势。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范忠山  邱引珠  
在中国金融体系从分业向混业转型的发展趋势下,本文从提升风险管理的时效性、系统性与全局性的角度提出了混业经营趋势下完善分业金融监管信息系统的建设和信息共享机制以及宏观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创建架构,为完善金融监管提出新的思路。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戴典  
本论文以日益白热化的混业经营趋势为视角,明晰"混业经营"的内涵,确定目前我国金融机构混业经营所处的阶段为"跨业经营";基于该趋势导致的金融市场变化,论证金融监管体制转型的必要性;进而结合中国立法实际和市场现状,提出"双层五位"金融监管体制的转型建议及其特点;最后针对更好建立该金融监管体制和促进金融业稳健运行的目标,对当今相关法律构架的完善提出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雅珍  楼昳江  
本文考察全球金融混业经营背景下美国、英国及澳大利亚等国的监管模式变革,比较其在监管构架、监管目标、监管方式与措施等方面的异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金融混业经营趋势,并就我国监管模式的创新进行了探讨。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夏  蒲勇健  陈斌  
金融控股公司代表了混业经营模式的发展趋势。如何构建适应当前金融混业趋势的有效的金融监管组织体系是理论界和实践界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构建博弈模型分析得出分业监管模式对金融控股公司制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造成了不利影响,而混业监管模式既能引导金融控股公司制商业银行进行自我约束,又能促进金融创新。我国应该建立以维护金融体系整体稳定和效率为目标导向的混业监管模式,这样有利于各个监管主体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加强合作和增进行动的一致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