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55)
2023(4571)
2022(3838)
2021(3840)
2020(3066)
2019(7004)
2018(6755)
2017(12970)
2016(7318)
2015(8182)
2014(8324)
2013(8066)
2012(7754)
2011(6634)
2010(7036)
2009(6516)
2008(6898)
2007(6093)
2006(5547)
2005(4993)
作者
(18934)
(15724)
(15605)
(15368)
(10387)
(7385)
(7241)
(6055)
(5992)
(5886)
(5263)
(5250)
(5137)
(5124)
(5018)
(4761)
(4715)
(4714)
(4554)
(4498)
(3990)
(3888)
(3752)
(3716)
(3617)
(3570)
(3552)
(3496)
(3219)
(3165)
学科
管理(27971)
(24901)
经济(24875)
(23756)
(23254)
(19838)
企业(19838)
财政(12531)
(10161)
(10071)
财务(10059)
财务管理(10019)
企业财务(9563)
中国(9135)
(9109)
(8757)
方法(8538)
(7820)
数学(7589)
数学方法(7448)
地方(6513)
制度(6156)
(6156)
及其(6030)
(5959)
银行(5956)
(5809)
贸易(5807)
(5705)
政策(5696)
机构
学院(97032)
大学(94442)
(42688)
经济(41637)
管理(36720)
研究(34359)
(30597)
理学(30558)
理学院(30274)
管理学(29869)
管理学院(29678)
中国(28318)
(19609)
财经(19330)
科学(18442)
(17502)
(17397)
(16520)
中心(15767)
研究所(15032)
财经大学(13764)
(13442)
北京(12930)
经济学(12629)
(12513)
(12453)
(12141)
师范(12083)
(11899)
经济学院(11286)
基金
项目(56050)
研究(45309)
科学(43964)
基金(39601)
(33002)
国家(32673)
科学基金(28031)
社会(27794)
社会科(26370)
社会科学(26366)
(21695)
教育(21092)
基金项目(19626)
编号(19563)
(18037)
成果(17695)
资助(17355)
自然(16772)
自然科(16360)
自然科学(16357)
自然科学基金(16054)
课题(14114)
(13183)
(13035)
重点(12493)
项目编号(12136)
(12118)
(12098)
(11731)
教育部(11407)
期刊
(52686)
经济(52686)
研究(36625)
(28339)
中国(22302)
管理(14187)
(13827)
金融(13827)
(12495)
教育(12233)
学报(10630)
科学(10246)
财经(9949)
经济研究(9226)
大学(8697)
(8457)
农业(8344)
学学(8123)
技术(8011)
业经(7795)
(7564)
财政(7564)
(7126)
会计(6897)
财会(6478)
问题(6307)
国际(6058)
(5908)
世界(4782)
理论(4684)
共检索到1668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俊培  卢盛峰  
基于1997-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财政宏观政策在发挥经济稳定功能中的实际效应。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宏观经济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特征;(2)现行财政宏观政策并未有效发挥经济稳定作用,即财政收入政策只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物价稳定和防止通胀的功能,而支出政策的经济稳定功能也只体现在经济产出增长方面;(3)进一步分周期波动阶段分析表明,研究结论具有稳健性。因此,要充分有效发挥财政宏观政策的经济稳定功能,需要深化财政体制以及相应的经济体制改革。同时,不能过度依赖宏观调控,应该重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微观制度安排的完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梅冬州  温兴春  
在外部冲击导致资本流出和经济衰退的背景下,中国出现一、二线城市土地供给下降,房价不断走高,民间投资增速大幅下降的现象。对此,本文在梳理基本事实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多部门的小国开放经济DSGE模型,模型中嵌入了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行为,同时引入了房地产、重工业和非重工业等部门。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行为使得地价与GDP高度联动,在放大外部冲击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时,导致政策在"资本账户开放"和"保增长"之间存在两难。地方政府通过紧缩土地供给,提高地价增加抵押贷款以稳定基建投资。在"稳增长"的同时,带来的高地价和高房价抑制了居民消费和住房需求,同时地方政府土地抵押借贷资金的增加,提高了非重工业部门的投资成本,恶化了投资结构,使得经济陷入"稳增长"与"调结构"的两难。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新玻  周振铎  
改革开放十多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9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超4.25亿吨,单产和总产均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突破多年徘徊的局面,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这并不能说我国的农业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了,在丰收的背后还潜伏着种种隐忧,改革开放前存在的某些旧有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而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使目前我国农业面临的问题比以往更加突出和复杂。由于我国现行的改革措施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闫建科  
近年来,国家不断改善宏观调控方式,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宏观调控政策。深入分析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调整对以煤焦为主产业结构的山西省吕梁市经济财政运行的影响,探讨应对之策,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周元元  
本文以广西横县为案例,研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组合、协调问题。文章认为:第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微观领域的共性在于各自通过影响资源配置以推动经济增长,两者的差别在于前者注重总量调节,后者主要作用于交易激励;第二,当前财政政策在县域经济增长中存在因收入不足而制约支出的问题,而货币政策则面临政策工具不足、金融机构和信用环境不良而无法有效激励金融资源配置问题;第三,面对上述情况,有必要对财政、货币政策的分工、协调实施静态和动态规划。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赵建平  
1992年我国经济出现了持续的高增长,年终CNP增长12.7%,超过改革开放以来平均增长8.9%的水平,对此国际国内经济界人士一致指出,经济高增长的原动力是投资高增长。相对于高速增长的投资,消费需求呈相对平稳的态势,年末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0894亿元,比上年增长15.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其增长率仅及投资增长率的一半不到,与上年实际消费增长率基本持平,与近十年来的增长率相比只增加1.3个百分点。面对这种形势,国内一部分人士认为,当前投资需求与总需求的关联度已不高,要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徐忠  贾彦东  
本文讨论的核心是如何准确认识和理解自然利率,并尝试建立以自然利率为基础的宏观经济分析和政策决策框架。为此,本文首先在一个简单理论架构下对影响自然利率变化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归纳分析,之后分别利用半结构化模型、宏观计量模型和DSGE模型估计中国的自然利率。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探讨分析基于自然利率的宏观政策选择,以期为政策决策提供参考。主要结论如下:(1)整体而言,中国自然利率水平近年呈现出逐步下降特征,实际利率仍高于自然利率平均水平。(2)长期内,自然利率变化主要受潜在产出增速下降、TFP增长放缓以及人口结构变化等因素影响。短期内,受政策和经济预期不确定性影响较大。此外,投资专有技术进步增速降低、资本形成效率下降、政府支出不足、去杠杆政策等多种因素都会对自然利率产生影响。(3)在平衡好短期需求与中长期改革目标基础上,应以结构性改革为导向,避免追求名义扩张,促进以提升自然利率和潜在产出为目标的实际扩张。应加强宏观政策协调,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更加注重优化投资质量和投资结构,提高投资专有技术进步水平;更加重视稳定经济预期,降低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带来的负面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哲希  韩少华  
宏观政策的核心目标是实现经济与金融的"双稳定"。以此为标准,本报告对2018年中国宏观政策的整体效果进行评价。就经济稳定而言,虽然经济增速完成了预期目标,但是应看到中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下行压力有所加大,特别是消费和投资需求较为疲软。作为逆周期调节工具,宏观政策在稳定经济尤其是稳定总需求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改善空间。就金融稳定而言,2018年防控金融风险取得一定成效,流动性风险与不当的金融创新风险有所缓解,结构性去杠杆也取得积极进展。但是,房地产泡沫、高债务与信用违约等风险依然不容忽视,需要进一步加强防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大宏观"课题组  陈彦斌  
编者按:宏观政策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稳定和金融稳定至关重要,对处在伟大复兴关键时期的中国尤为如此。一方面,中国要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并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在此背景下,很有必要运用宏观政策"稳增长"。另一方面,近年来中国的房价波动风险、债务风险与信用风险等多种金融风险并存,运用宏观政策"防风险",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所强调的"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等重要目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顾志群  焦微玲  
一、产业低度化制约了我国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24亿元增加到1998年79,748亿元,跃居世界第七位。水泥、钢铁、粮食、棉花、油料、肉类产品已居世界前列。发电量已居世界第二位。这种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高瑞东  
在国际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的大背景下,中共中央分别在3月27日和4月8日召开政治局会议和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分析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形势,研究部署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工作,为国内下一步的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工作指明了方向。第一,会议强调全球疫情蔓延正在严重冲击全球经济。当前,全球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新的重大变化,境外疫情呈加速扩散蔓延态势,世界经济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阮正福  
环境保护是一个具有外部效应的问题,需要政府干预。政府干预可选择的宏观政策有:排污标准、排污收费、排污权交易、财政补贴、行政强制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凯  
本报告对2018年美国主要宏观政策进行了系统性评价。2018年美国实施了"紧缩性货币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保护主义贸易政策"的宏观政策组合。这一政策组合对于美国自身来说不是最好的选择,对新兴经济体更是产生了巨大的负外部性。具体而言,美国财政政策力度偏大,与货币政策的调控方向相冲突,这不仅使美国经济出现偏热迹象并加大了通胀风险,而且推升了政府债务风险,还通过使美联储加息力度被动加大而增大了股市回调压力和企业债务违约风险。保护主义的贸易政策也通过多种渠道影响到美国金融市场的稳定。与此同时,美国宏观政策组合给新兴经济体的经济稳定和金融稳定都带来了负面影响。就中国而言,2018年美国宏观政策组合不仅使中国实体经济投资和出口受到负面冲击,进而对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了实质性的不利影响,而且还加大了中国汇市和股市的波动。本报告最后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熊园  
总体而言,2020年的政策主线有两条:一是坚持稳字当头,加强逆周期调节,强化政策协同;二是向改革要动力,以开放促改革基于2019年底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一系列会议可知,2020年我国政策将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总体而言,2020年的政策主线有两条:一是坚持稳字当头,稳增长和稳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