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47)
- 2023(5086)
- 2022(4086)
- 2021(4269)
- 2020(3467)
- 2019(7973)
- 2018(7520)
- 2017(13795)
- 2016(7437)
- 2015(8765)
- 2014(8524)
- 2013(8778)
- 2012(8283)
- 2011(7388)
- 2010(7236)
- 2009(6837)
- 2008(7072)
- 2007(5815)
- 2006(5038)
- 2005(4697)
- 学科
- 济(34077)
- 经济(34044)
- 管理(22314)
- 财(21942)
- 业(18664)
- 方法(15001)
- 企(14764)
- 企业(14764)
- 中国(14048)
- 数学(13823)
- 数学方法(13785)
- 财政(11982)
- 政(9657)
- 务(8782)
- 财务(8780)
- 学(8755)
- 财务管理(8742)
- 贸(8672)
- 贸易(8666)
- 易(8579)
- 制(8376)
- 企业财务(8370)
- 农(7911)
- 出(7307)
- 体(6192)
- 银(6141)
- 银行(6134)
- 行(5823)
- 策(5694)
- 及其(5576)
- 机构
- 大学(109442)
- 学院(104720)
- 济(55512)
- 经济(54846)
- 研究(42900)
- 管理(36586)
- 中国(34760)
- 财(32704)
- 理学(31020)
- 理学院(30673)
- 管理学(30454)
- 管理学院(30248)
- 京(23666)
- 科学(22562)
- 财经(22381)
- 所(21710)
- 经(20663)
- 经济学(20122)
- 研究所(19421)
- 经济学院(18087)
- 中心(17716)
- 财经大学(16564)
- 北京(15952)
- 院(14814)
- 江(13548)
- 农(13498)
- 范(13144)
- 师范(13061)
- 科学院(12960)
- 研究中心(12341)
- 基金
- 项目(65229)
- 科学(51816)
- 基金(50557)
- 研究(49437)
- 家(43935)
- 国家(43654)
- 科学基金(36603)
- 社会(34559)
- 社会科(32910)
- 社会科学(32905)
- 基金项目(25322)
- 教育(22425)
- 资助(21657)
- 自然(20807)
- 省(20470)
- 自然科(20348)
- 自然科学(20342)
- 自然科学基金(20022)
- 划(18445)
- 编号(17779)
- 中国(17678)
- 部(17018)
- 国家社会(16304)
- 成果(16117)
- 教育部(15086)
- 重点(15021)
- 性(13799)
- 发(13744)
- 人文(13548)
- 大学(13481)
共检索到1702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傅娟
本文研究财政学主流从德国范式到美国范式的演变史。文章通过对不同语言的“财政”一词进行文献研究,认为财政学产生于德国而非英国;然后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还原经济学如何一步步取代财政学的历史过程。本文的研究表明:第一,财政学并非经济学的分支,二者产生的土壤与哲学根基都不相同;第二,经济学的几次变革反映出其内在逻辑的不一致,无法作为财政学的理论基础;第三,当代主流财政学与现实脱节的原因在于实践和理论的发展方向是矛盾的,即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美的财政实践在向德国学习,而英美的公共经济学却取代德国财政学,成为财政学的主流。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朱柏铭
我们正处于财政学革命的时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对外开放的扩大 ,我国财政学也正经历着从研究对象到理论体系再到研究方法的大变革 ,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传统财政学正逐渐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财政学所取代 ;而创新出一个公认的科学的财政学理论体系 ,将是完成这场财政学革命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
中国财政学 革命 经济体制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闫坤研究员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学科骨干力量合力撰写的《新中国财政学研究70年》,已于2019年9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书系》之一。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新中国财政制度建设和新中国财政学发展70周年。70年来,在新中国的财政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崔潮
财政主体是财政学理论的基本问题。国家出现后,国家成了财政主体的抽象物,政府作为国家的代表者,是活动着的财政主体。随着人类活动范围以及群体规模的扩大,财政主体作为财政活动的决策者和实施者,经历了公众—君主—公民的演进过程。深化对财政主体演进的研究,不仅对指导中国财政实践适应经济社会转型要求,而且对发展中国财政学理论,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财政主体 演进 中国财政学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安体富
研究财政学的学科属性与定位问题,对财政学的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在高等学校的学科分类中,一直将财政学列入经济学科(应用经济学),这曾为大家所接受。但目前在财政学界,许多专家学者对此提出了质疑。本文从财政的性质(本质)、财政学在西方经典经济学中的地位、如何认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如何看待财政政策与财政制度问题、关于"财政是经济基础还是上层建筑"的争论以及如何理解"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等,多角度论证了财政属于经济范畴,财政学属于经济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财政 财政学 经济学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共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政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这个论断不仅为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为财政理论和财政学的创新提供了新思路和方向,本文根据这个论断对财政学对象进行新的思考。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利用学科优势积极为民族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一直是我校财政学科建设和发展的特点之一。在确定学科建设规划时,我院财政学科根据江泽民同志提出的"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在治党治国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作用"的重要指示,按照学科建设要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基本思路,为满足我国地方财政改革与发展的实践需要,旗帜鲜明地提出和坚持把欠发达地区、民族地方财政问题的研究作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蓉 黄洪
行为财政学是行为经济学与财政学结合的产物,它借助行为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对传统财政学进行修正、补充和完善,以使财政学更接近现实,更富解释力。行为财政学不仅在理论上是一个全新的、尚待发掘的领域,在实践中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行为财政学的分析框架和行为财政学的研究内容两方面,对国外行为财政学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并为进一步研究行为财政学提供了前进方向。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蒋洪
“国家财政”与“公共财政”双方争论的分歧似乎不在于财政是否与国家有 本质联系,而在于对国家本质的认识有所不同。两种观点针锋相对。由此而引发的思考涉及三 个方面:不同的国家观与财政理论和政策有何联系;各种不同的财政理论究竟包含怎样的国家 观;如何看待现实中的国家。
关键词:
国家财政 公共财政 国家观 财政理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贾康
国家财政是国家政权为了履行其职能而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的分配,财政学可认为是研究政府收入和支出活动对社会产品分配及其对经济、社会运行所产生效应的经济学分支。财政又是一个历史范畴,从人类社会发展、变迁的进程来看,财政活动在很早以前就存在了,国家财政则是随着社会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余丽生
由于房地产价格的不断高涨,地方政府来自土地的收入不断增加,引起了社会对"土地财政"的关注,但许多认识是不正确或者是不科学的,是不符合地方财政实际的。本文从财政学的角度,对"土地财政"进行了科学的剖析,分析了"土地财政"的来龙去脉、"土地财政"的利弊得失,提出了如何从规范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分配、培养地方税体系、开辟地方新财源等方面着手来规避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杨志勇
财政学的基本问题是中国财政学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基本问题的意义不是给出问题的标准答案。对基本问题的不同看法代表着对中国财政学发展方向的不同认识。文章概括了四大基本问题,涵盖财政学的边界、私人与公共的关系、财政政策评价的标准、国家财富管理的奥秘。文章进一步提出中国财政学发展的两大着力点:一是理解中国财政;二是加强财政学科和专业建设。财政学科的生命力在于能够对现实财政问题进行规范的有深度的研究,并给出解决方案,中国财政学也会因此得到真正的发展。
关键词:
财政学 基本问题 中国财政学 学科建设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何盛明
目前,中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改革起点决定了这是一场政府主导型的制度变迁。财政问题必然与此紧密相连。计划经济下形成的财政模式如何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改革?这是财政实践部门面临的根本难题,也是理论研究面对的崭新课题。经过多年的摸索探讨,我国已明确提出了依据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建立公共财政模式的任务。但是,这一改革目标又应该如何去实现?几百年来,存在于西方国家的就是公共财政。因此,我们现在需要的不只是如何看待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的公共财政实践的态度问题,学习和借鉴这些国家的做法,才是更重要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志勇
本文认为,中国财政学的可能走向是在共同需要论的基础上发展公共财政论;并提出了一个假说来描述中国财政学主流的演变情况,认为“双元财政论”和“国家财务独立论”只能适应转轨经济的需要,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只能是公共财政论
关键词:
中国财政学,发展趋势,公共财政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雍君
为系统回应日益迫近的智识挑战,对照真实世界而将体量庞大凌乱的财政知识抽丝剥茧地进行智识性整合至关紧要。本文由此建构的智识财政学框架以集体物品、财政偏好和财政共同体三个核心概念为支柱,通过融合偏好话语与共同体话语而将所有次级概念乃至整个研究体系自然牵出,从而可望获得宏大而不失精微的完整叙事能力,为所有公共财政问题的统一解释和公共财政学朝向一级学科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