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2)
2023(370)
2022(277)
2021(292)
2020(229)
2019(495)
2018(545)
2017(838)
2016(581)
2015(614)
2014(526)
2013(506)
2012(481)
2011(446)
2010(428)
2009(400)
2008(395)
2007(383)
2006(301)
2005(304)
作者
(2159)
(1811)
(1782)
(1680)
(1170)
(904)
(790)
(717)
(700)
(653)
(646)
(628)
(618)
(613)
(569)
(549)
(538)
(524)
(508)
(489)
(489)
(487)
(470)
(414)
(411)
(404)
(402)
(398)
(387)
(380)
学科
(1002)
经济(999)
(878)
管理(679)
(646)
(480)
企业(480)
地方(464)
中国(377)
(377)
贸易(377)
(372)
(347)
技术(301)
(286)
水产(285)
方法(283)
(279)
对外(278)
(269)
生态(256)
(248)
农业(245)
业经(244)
动物(239)
植物(230)
数学(227)
(222)
金融(222)
数学方法(215)
机构
大学(7268)
学院(7121)
研究(3937)
科学(3000)
(2904)
(2703)
中国(2568)
研究所(2525)
农业(2363)
业大(2059)
(1832)
(1824)
(1783)
经济(1665)
(1515)
农业大学(1493)
管理(1480)
(1448)
中心(1436)
技术(1375)
(1370)
(1352)
实验(1338)
科学院(1295)
实验室(1294)
研究院(1285)
北京(1278)
重点(1254)
理学(1198)
理学院(1162)
基金
项目(5459)
(3793)
国家(3771)
科学(3665)
基金(3508)
研究(2906)
科学基金(2647)
自然(2101)
(2100)
(2098)
自然科(2043)
自然科学(2043)
自然科学基金(2013)
基金项目(1834)
科技(1667)
计划(1603)
资助(1516)
重点(1410)
社会(1360)
(1290)
社会科(1279)
社会科学(1279)
教育(1267)
专项(1217)
科研(1160)
(1115)
(1089)
创新(1076)
(1012)
(991)
期刊
学报(3426)
(2809)
大学(2421)
学学(2350)
科学(2128)
农业(2041)
中国(1872)
研究(1839)
(1823)
经济(1823)
业大(1435)
农业大学(1171)
教育(1101)
(994)
林业(942)
(803)
自然(745)
管理(708)
科技(648)
(628)
自然科(610)
自然科学(610)
技术(574)
中国农业(568)
渔业(550)
资源(484)
科技大(452)
科技大学(452)
(435)
金融(435)
共检索到118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胡超宗  金爱武  田荆祥  翁益明  
本文报道德国覆盆子在引种地浙江的当年生新梢生长、2年生茎的发育、枝叶生长动态、开花结果和根系生长规律。作者认为,引种栽培地宜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的向阳地,在植株各生长发育期应加强水肥管理。栽培的关键在于防止炎热干燥和积水环境。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金爱武  田荆祥  胡超宗  仲山民  方金凤  
对引种栽培的野生掌叶覆盆子栽培性状的观察结果表明,掌叶覆盆子在植株性状、结实率、果实大小、单株产量等方面个体间差异极大。其中浅宽裂叶类型的掌叶覆盆子各主要经济性状和营养成分均明显优于深狭裂叶类型的掌叶覆盆子。作者认为掌叶覆盆子适合驯化栽培,野生种群有很大的选优潜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长清  邵小明  祝天才  邹国辉  
为解决掌叶覆盆子枝条杆插成活率较低的问题,以获得高效的人工沙培育苗技术采用掌叶覆盆子的根插条进行扦插繁殖试验。结果表明:1)保留须根的数量对根插效果无明显影响;2 )长度为2 0cm、根径0. 4cm以上的根插条在出芽率、出土时间和成活率上的综合表现良好;3)埋根深度以5cm为宜;4 )插条以5 0 μg/ gABT 1生根粉浸泡0 5和1h使生根率分别提高了17. 4 %和18 .4 % ,但不定芽成活率分别减少了2 9%和2 6 % ,降低了繁殖系数;5 )全年皆可取材进行扦插,冬末春初为最佳时期。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刘岳炎  胡超宗  田荆祥  金爱武  蔡清华  
掌叶覆盆子和蓬是悬钩子属植物。本文报道这两种植物的当年生新梢生长、2年生茎的发育、枝叶生长动态、开花结果规律、根系生长及其与气温的关系。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应宇鑫   陈俊宇   姚玲窕   许张婷   俞振明   开国银  
【目的】黄烷酮3-羟化酶(F3H)是植物类黄酮合成的关键酶。研究掌叶覆盆子Rubus chingii RcF3H基因与类黄酮代谢的关系并分析其生物学功能,可为进一步探究RcF3H在掌叶覆盆子类黄酮物质积累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在掌叶覆盆子中克隆RcF3H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包括理化性质、同源性比对、系统进化树和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等。检测RcF3H基因在不同组织器官、果实生长时期以及在外源茉莉酸甲酯(MeJA)诱导下的表达水平。【结果】2-酮戊二酸依赖性双加氧酶(2-ODD)家族基因RcF3H位于第一条染色体,片段长度为1 098 bp,由1个外显子构成,共编码了365个氨基酸。RcF3H属于亲水性稳定蛋白,亚细胞预测定位在细胞质上。RcF3H蛋白的二、三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组成,与插田泡Rubus coreanus及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等双子叶植物的亲缘关系最近。RcF3H基因启动子区域含有多个顺式作用元件,功能集中于响应激素和应对胁迫等方面。RcF3H基因在掌叶覆盆子果实中表达量较高,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RcF3H基因表达变化与类黄酮物质在掌叶覆盆子果实中积累规律一致,并在100μmol·L-1 MeJA处理下表达量上升,推测其是促进类黄酮合成的关键酶。【结论】RcF3H响应外源MeJA刺激,并可能作为掌叶覆盆子类黄酮生物合成的正向调节因子,影响类黄酮的积累。图8表2参28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庞惠仙  江志祥  马林  
从1989年底开始进行由新西兰引种辐射松到云南昆明地区的研究.通过两年的观测,初步结果表明:引种辐射松到昆明地区,其苗期就表现出很强的生长势.在同一地点,引种辐射松的高径生长量都超过了乡土树种云南松和华山松: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以海拔1 900m左右、土层深厚、湿润的阴坡生长最佳.在试验中还发现一些问题,如病虫害严重、辐射松个体差异较大等.辐射松能否在昆明地区引种成功,还有待继续研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崔永忠  陈玉德  郑德蓉  
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又名滇橄榄,为大戟科(EuPhorbiaceae)叶下珠属(Phyl-lanthus)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南亚热带地区。余甘子果可生食、渍制或榨取果汁,果具清热解毒、降血压、防治肝胆病、收敛止泻作用。果汁及其所配制的饮料对强致癌物N-亚硝基化合物在动物和人体内的合成阻断率达90%以上,在防癌方面显示了特殊的功效。云南省余甘子居全国之首,据初步调查产量可达3000万kg,各地、州均有分布,主要分布于海拔800~1300m范围内。虽然具有丰富的资源,但长期以来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对它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云  郑德璋  廖宝文  郑松发  王勇军  陈正桃  
我国海南岛高大、速生的红树植物乔木种类较多,如海桑属(Sonneratia)、海莲(BruguierasexangulaPoiret)等。把这些种类北移引种到广东省沿海摊涂,丰富广东大陆的红树物种,提高沿海防护林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珊  
对藤本月季藤萨蔓莎、桔红色火焰、安吉拉、多特蒙特、藤奥列夫、大游行、光谱、瓦尔特大叔、御用马车等9个品种进行引种长沙试验,观测藤本月季的花朵性状、盛花期、枝叶生长状况等,结果表明,光谱、桔红色火焰、御用马车品种的综合性状好,适合长沙地区园林美化应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英宝  林仕洪  甘文友  
对近年新引进的互叶白千层苗期和幼林生长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引种区苗期以湿润沙质壤土生长最好;盆栽施肥在本试验条件下以N:0.5~1.0,P:0.6~0.9,K:0.8~1.2g/盆为适宜施肥量;造林时,施基肥与不施基肥生长差异显著;林地施不同追肥2个月后,根据树高、地径、地上部分生物量得出的施肥效果排序为:复合肥Ⅱ>复合肥Ⅰ>碳氨>尿素。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乌凤章  刘春华  陈英敏  王贺新  
为改善大连地区杨树品种结构,提高杨树生产力,从国内外引进了12个杨树新品种,建立了试验对比林,进行了优良品种的选择研究。对试验林中9年生杨树新品种生长量进行了分析比较;对5年生各品种受蛀干害虫为害程度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调查了各品种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生长差异较大,其中欧美杨108单株材积生长量最大,为0.238m3,其次欧美杨107为0.218m3,超过平均材积生长量的还有中林299I、-214、中林46、9205杨;在材积生长较快的6个品种中受害较轻的为欧美杨108和107、中林299,受害中等程度的为I-214、中林46,受害较重的为9205杨;欧美杨108和107对土壤的适应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明福  徐宁生  宋云华  薛美琼  
引进苏薯8号、鄂薯3号、鄂薯4号、鄂5205、渝薯153、渝薯162、渝薯123、渝I2-8 8个优良甘薯新品种,以当地板栗甘薯为对照进行引种试验。对引进品种的植株地上部性状、块根性状、结薯数及大中薯数、块根产量和薯块烘干率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苏薯8号的产量最高,达54.15 t/hm2,肉色为桔黄色,食味香甜,在玉溪甘薯生产上开发利用前景较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乾振  李朝晖  
The origin of Cupressus gigantea is in Linzhi, Xizang.It is a precious timber species and courtyard greening species,belonging to the first class national protecting species. C. gigantea has been introduced and domesticated to Fujian province since 1999.Its seed germination was tested by the method ...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彭友林  周强  王云  刘光明  赵东海  
通过对野生大豆的引种栽培,初步了解了野生大豆的种子萌发、植株生长规律及产量的形成等,为综合开发利用这一野生植物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野生大豆的种子萌发必须经过一定的处理才能提高发芽率;其侧枝发生量大,是产量形成的主要部位;株高和叶片数的生长积累曲线分别为:Y=267.799/(1+76.0906e-0.060993t),Y=46.57169/(1+27.45426e-0.049097t)。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吴道圣  王于荣  陈秋芳  杨建村  蒋明田  
对5种不同立地类型的木荷幼林连续5a的调查表明:木荷较耐干燥瘠薄,且又较耐寒,垂直分布可达海拔1100m。在适生地段6年生幼林平均高可达39m,郁闭度085;在海拔1100m的南坡,6年生幼林平均高可达168m,郁闭度为06。表1参1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