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77)
2023(7676)
2022(6254)
2021(6032)
2020(4915)
2019(11208)
2018(11129)
2017(19425)
2016(12067)
2015(13808)
2014(14094)
2013(12852)
2012(11926)
2011(10943)
2010(11183)
2009(10129)
2008(10058)
2007(9268)
2006(8244)
2005(7767)
作者
(30318)
(25247)
(25104)
(24114)
(16075)
(12051)
(11684)
(9877)
(9716)
(9183)
(8646)
(8547)
(8153)
(8126)
(7992)
(7792)
(7732)
(7567)
(7534)
(7180)
(6723)
(6294)
(6006)
(5993)
(5905)
(5878)
(5617)
(5566)
(5047)
(5004)
学科
管理(34560)
(32555)
经济(32413)
(28319)
(25849)
企业(25849)
教育(21108)
中国(16708)
(12604)
方法(12439)
(12145)
理论(11801)
(10366)
业经(9990)
(9627)
(9353)
数学(9002)
数学方法(8814)
教学(7754)
体制(7403)
技术(7321)
(6859)
财务(6808)
财务管理(6786)
(6567)
企业财务(6446)
(6444)
(6431)
银行(6416)
(6084)
机构
大学(162424)
学院(158084)
研究(55221)
(54110)
管理(53780)
经济(52566)
理学(45845)
理学院(45175)
管理学(44268)
管理学院(43913)
(35731)
中国(35693)
教育(33083)
(32201)
师范(32005)
科学(30791)
(30077)
(26749)
(26561)
师范大学(26342)
中心(23968)
研究所(23791)
北京(23148)
财经(22662)
技术(21260)
(20465)
(20313)
职业(20217)
(20205)
(20020)
基金
项目(99521)
研究(83082)
科学(80833)
基金(68932)
(57967)
国家(57251)
社会(51339)
科学基金(49088)
社会科(48062)
社会科学(48053)
教育(47720)
(40461)
编号(36912)
(35992)
基金项目(35416)
成果(34064)
课题(29606)
自然(28622)
自然科(27923)
自然科学(27916)
自然科学基金(27427)
资助(26902)
(25296)
(25021)
(24537)
重点(24113)
规划(22947)
(22753)
项目编号(22362)
教育部(22286)
期刊
(64703)
经济(64703)
研究(58048)
教育(56930)
中国(47302)
(25009)
管理(21924)
学报(21150)
科学(19998)
(19305)
技术(18432)
大学(18282)
职业(15930)
学学(15421)
农业(12539)
(12493)
金融(12493)
财经(12175)
技术教育(10773)
职业技术(10773)
职业技术教育(10773)
(10533)
业经(10117)
(9607)
论坛(9607)
经济研究(8826)
问题(8335)
(8312)
图书(7711)
(7273)
共检索到2559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丁红玲  石慧慧  
行会组织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与职业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原动力系统,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行会组织参与职业教育的成熟度是一个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德国行会组织参与职业教育历史悠久,从中世纪开始,行会学徒制就为行会组织参与职业教育奠定了基础。随着职业教育形态的变迁,传统学徒制发展到现代学校职业教育,行会组织更是一如既往地,全方位地参与职业教育。而深究其原因,与其所处的得天独厚的文化土壤及健全完善的制度保障环境分不开。相比于德国,我国行会组织参与职业教育的文化和制度环境瘠弱,发展还很不成熟,无论从先天还是后天的发育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时代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要实现质的飞跃,借鉴德国的经验是明智之举。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胡英芹  
分析了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政策与制度方面存在干涉过多、指导不足以及缺乏合理的评价体系与良性的竞争机制等问题,并建议政府部门合理定位,创造优良的外部管理环境;增强服务意识,优化办学机制;引进良性的竞争机制,逐步完善职业教育集团化的配套措施。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平利  
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是"技艺自由",职业教育的出现标志着技艺阶级争夺教育权的胜利。在西欧,行会制度及其职业伦理是职业教育孕育的土壤。在中国皇权专制制度与地主制经济模式中,行会组织具有官营性和宗族性特征。中国行会的职业伦理是皇权文化的一部分,反映在教育上就是"官本教育"和"宗亲教育",它与皇权专制统治与儒家宗族制文化传统在一种"闭循环系统"中不断调和、相得益彰。这种教育权利上的"弹性行为"造就了中国行会制度在生存上的顽固性,技艺阶级始终没有形成独立力量,其教育也必悄然地消融于皇权教育中。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余亚微  陆明克  
战后德国经济的起飞源于其强大而完备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双元制是德国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核心,它以其精致严密的系统支撑了德国职业教育大厦。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由质量标准体系、条件保障体系、教学管理体系、评价监测体系等方面组成。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匡瑛在《职教通讯》2013年第19期中撰文并以澳大利亚、英国、德国、美国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案例,从国际比较的分析视角来审视职业教育外部保障的相关制度与政策,寻求其共同规律与成功经验,并提出了对我国的启示。一些世界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外部质量保障制度与政策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首先在专门化的质量保障机构方面,澳大利亚设置了国家质量委员会,州/领地的注册/课程认证机构等质量保障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郭庆志  
当前,中国正把经济社会发展推向"质量时代",提高质量是高等职业教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核心和工作重心。《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提出,逐步形成政府依法履职、院校自主保证、社会广泛参与,教育内部保证与教育外部评价协调配套的现代职业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对推进高职质量保障制度提出了"一二三四"的制度设计。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胡展硕   祁占勇  
职业教育教师的法律地位是优化配置职业教育教师权利和义务、明确职业教育教师与不同主体之间法律关系的核心。新职教法从立法层面明确了职业教育教师的特别重要地位、保障了职业教育教师的权利、明晰了职业教育教师的社会地位。但目前仍存在教师权益配置与教师公共职责弱化、教师职称制度与师资配置局限性、教师教学任务凸显而教师权利式微、教师待遇需进一步加强等问题。因此,建议从重树职业教育教师职业的公共性、重构职业教育教师与不同主体的法律关系、重申职业教育教师的特别权利和特殊义务、重建职业教育教师的待遇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制度设计,保障职业教育教师的法律地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琦  
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保障制度的建设,离不开政府、职校、企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与支持,健全校企合作的法律保障、激励政策、调控机制及双赢机制,是解决校企合作症结问题的关键所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胡德鑫  
21世纪以来,德国各州在长期实践中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职业教育质量保障模式。目前,德国16个州的现行质量保障模式主要基于ISO 9001、EFQM和Q2E三种模型来构建或改良。其中,Q2E模型是由学校办学目标、个体发展与反馈、领导控制、内部评价、外部评价以及认证6个核心过程要素构成,6个要素相互配合与协作,构成一个系统,整体推动职业院校质量的不断提升,已成为德国目前运用最为广泛、最受欢迎的职业教育质量保障模式。同时,为有效促进职业学校质量保障体系的建构和运行,德国从价值引导、制度支撑、标准建设、动机机制、运行模式5个维度提供有效支撑。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周丽华  李守福  
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企业培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企业培训中,私营企业在职业培训中承担着重大的责任,同时也拥有相当大的自主权,但是国家并没有完全放弃它的责任。“双元制”的另一“元”———部分时间制职业学校由各州举办,受各州教育法的调整,此外国家还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形式以及经济援助的方式参与、干预企业职业培训。那么,德国政府与经济界的合作关系是在怎样的社会文化及制度环境下产生和运作的呢?本文试图从学徒培训的行会传统、德意志民族独特的自由观以及联邦德国推行的社会市场经济制度三方面对这一问题做一些初步的解析。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周茂荣  
本文考察了德国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它具有以社会保险为主、法律法规健全、承保多元化、对社会保险实行自治管理的四大特点,并就社会保障体制对战后联邦德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四方面积极作用及其目前所面临的三大问题做了具体分析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高佳  
完备的资助制度是德国职业教育发达的重要根基。文章围绕政府资助、企业资助和职业教育立法三个维度诠释德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保障,为进一步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成功经验和改革思路。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晓宗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是目前世界范围内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根据目前国内的现实情况,政府宏观调控以吸引企业投资职业教育和鼓励社会资本与职业院校创建多种形式的办学联合体是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举办职业教育的解决途径。保障社会力量顺利参与举办职业教育,需要从健全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的利益协调机制和探索企业办学形式多样化方面进行着力探索。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燕鸣  余志科  
依据"三螺旋"理论,职业教育的服务对象是区域经济,终极目标是创新,创新动力源自政府、产业、大学"三位一体",相对独立又协同运行。基于此,要保障企业充分参与职业教育,在知识空间的科技集群阶段,政府要制定区域经济目标,为企业提供项目保障,搭建教育集群、科技集群等知识集聚平台,学校为企业高质量科研成果和人才输送提供保障。在趋同空间的战略统一阶段,政府实施法制、税收、奖励等相关政策,构建校企协同创新平台;学校参与企业员工培训、培养和科技研发、交流对接。在创新空间的科技成果产业化阶段,政府搭建孵化平台,拓建和引入金融、风投等融资渠道,促使科技成果溢出和转化,学校应该进行深入研发,为企业发展提供可持续性科...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曹燕在《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年第5期中撰文,以国际劳工公约与建议书为蓝本,梳理了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分析了我国劳动者职业教育权利保障的制度困境,提出了完善我国劳动者职业教育权利保障的对策建议。《世界人权宣言》第26条确定了人人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国际劳工组织在人力资源开发与职业教育这一领域颁行的一系列公约与建议书确立了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