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28)
2023(2214)
2022(1827)
2021(1854)
2020(1563)
2019(3768)
2018(3689)
2017(6547)
2016(3870)
2015(4555)
2014(4569)
2013(4815)
2012(4602)
2011(3719)
2010(3849)
2009(3605)
2008(3866)
2007(3273)
2006(2823)
2005(2517)
作者
(9940)
(8336)
(8212)
(8169)
(5689)
(4000)
(3772)
(3209)
(3185)
(3134)
(2888)
(2884)
(2868)
(2865)
(2634)
(2486)
(2453)
(2441)
(2427)
(2400)
(2161)
(1995)
(1960)
(1954)
(1939)
(1911)
(1879)
(1865)
(1739)
(1729)
学科
(19642)
管理(15885)
(14244)
经济(14230)
(13334)
(12042)
企业(12042)
财政(11610)
(9192)
(7613)
财务(7613)
财务管理(7576)
企业财务(7247)
方法(6300)
地方(5576)
数学(5405)
(5392)
中国(5365)
数学方法(5358)
(4067)
(4066)
制度(4065)
(3925)
(3915)
(3651)
体制(3551)
及其(3067)
业经(2953)
政策(2829)
(2711)
机构
学院(50153)
大学(49429)
(20485)
经济(20018)
(19652)
管理(18380)
研究(17171)
理学(15552)
理学院(15394)
管理学(15180)
管理学院(15092)
中国(13905)
财经(11129)
科学(10347)
(10037)
(9980)
(9928)
(9076)
(8829)
财政(7977)
财经大学(7849)
研究所(7726)
中心(7665)
(7170)
(6921)
(6580)
经济学(6567)
北京(6444)
(6186)
(6134)
基金
项目(30587)
科学(23761)
研究(23091)
基金(21890)
(18439)
国家(18275)
科学基金(15650)
社会(14688)
社会科(13939)
社会科学(13935)
(12350)
基金项目(11452)
教育(10550)
(9881)
自然(9635)
资助(9486)
自然科(9403)
自然科学(9399)
自然科学基金(9214)
编号(9142)
成果(8331)
重点(7017)
(6894)
课题(6889)
(6631)
(6331)
国家社会(5968)
教育部(5966)
(5947)
人文(5920)
期刊
(24530)
经济(24530)
(20878)
研究(19429)
中国(12280)
学报(7133)
管理(6795)
(6579)
财政(6579)
财经(6035)
科学(5851)
会计(5611)
大学(5465)
(5428)
学学(5143)
(5071)
财会(5066)
(4985)
金融(4985)
经济研究(4651)
教育(4547)
技术(3692)
农业(3626)
通讯(3501)
会通(3495)
问题(3299)
(3227)
(2985)
业经(2981)
(2694)
共检索到860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詹·沃纳  吴雪  
1.简介。 德国是一个具有三级行政管理机构的联邦制国家,除联邦政府外,它下属的部委分设在现首都柏林和前首都波恩;德国共有16个联邦州以及若干的地方行政机构。 在德国,每一个地方的管理机构都是根据自身所得的收入以及共享的收入来分配税收收入。举例来说,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其税收的一部分来源于全部的可获得的不动产税,此外还有固定百分比的收入来源于分享的增值税和所得税。德国的主要税收的征税权在各级政府间的分配见表一。 2.德国联邦州之间的财力均衡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吉元  张晓山  
联邦德国政府通过其财政政策,以税收为重要杠杆,一方面调整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格局,缩小地区间的差距;另一方面通过这种以共享税为主体的联邦、州及地方的分税体制,界定各级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层次与范围,并保证其有财力来履行其功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涂立桥  
文章基于1999~2011年我国31个省份的人均财政收支数据,运用基尼系数和线性回归方法,实证了中央转移支付的财力均衡效应,结果表明:中央转移支付整体上发挥了均衡省际财力差异的积极作用。在省际财力再分配中,对于中央转移支付的各个构成而言,税收返还加剧了省际财力的不均衡,一般性转移支付缓解了省际财力的不均衡,专项转移支付在均衡省际财力方面呈中性影响。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明媛   王静茹   郭健  
本文基于2010-2021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考察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地区财力均衡的影响和作用渠道,并进一步探讨了转移支付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加剧了地方政府的财力差距,并存在显著的“马太效应”。机制分析表明税收转移是数字经济影响地区财力均衡的重要作用渠道,并通过验证数字经济对税收收入存在“虹吸效应”支持了这一结论。数字经济对地区财力均衡的影响因经济发展程度、地区财政分权程度、地区税收能力水平的不同存在异质性。进一步分析发现,一般性转移支付改善了数字经济引致的地区财力差距,而专项转移支付扩大了地区财力差距。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数字经济背景下的税收制度建设和税收治理改革提供证据支撑,对于促进地区财力均衡、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万莹  陈恒  
增值税的生产地课税、企业所得税的汇总纳税、个人所得税的汇算清缴均会带来税收与税源背离问题。解决税收与税源背离问题,构建权责清晰、财力均衡的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不仅有利于完善分税制,促进全国市场统一,而且有助于推进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基于2000—201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检验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三大税种的税收与税源背离对地区财力均衡的影响机制、规模和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税收与税源背离显著地扩大了地方财力差距,且对东部省份、税收净流入省份及第三产业主导的省份影响程度更大,而财政压力、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营改增”均加深了税收与税源背离程度。因此,建议按消费地原则重建增值税地区分配制度,改革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跨区域收入划分制度,完善地方政府间横向税收分配机制,促进地区财力均衡。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涂立桥  
本文运用基尼系数分解方法对我国省际财力差异按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等四个区域进行分解,实证分析中央转移支付对区域财力的均衡影响。结果表明,中央转移支付前区域间的财力差异明显大于区域内的财力差异,中央转移支付对区域财力的均衡影响表现为显著缩小了区域间的财力差异,略微改善了区域内的财力差异。最后,就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葛筑英  
德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拥有16个成员州。国家的行政体系分为三个层次:联邦、州、地方(乡镇)。国家的核心是联邦,各成员州拥有一定的主权,但财政分配权力属于国家,全国范围的财政平衡是宪法的权利,每个州都必须服从。从战后到现在50多年的时间里,国家一直实行财政联邦制理论指导下的财政平衡制度。鉴于对公共财政重要意义的深刻认识,德国制定了相当详细的法律制度和必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贺顺奎  
农村危房改造在贵州首先推行试点以来成效显著,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从县域经济的角度思考,要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这一重大民生工程,必须立足于县级财力不均衡的现实,因地制宜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大中央对贫困县市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积极推行省直管县、乡财县管等财政体制改革,加强财政监督确保农村危房改造资金的使用效益,继续加大对农村金融的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多管齐下,齐管共抓。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胡晓东  艾梦雅  
转移支付是以税收收入分配为基础而建立的财力二次分配,目的是缩小地区间财力差距,但由于我国税收收入分配存在的制度缺陷导致其均等化效果并非十分显著。全面营改增后增值税分享制度无论横向分配,还是纵向分配都造成地区间财力差距进一步扩大,且增值税的定额税收返还也没有恢复中西部地方政府既有财力格局,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再次被减弱。本文借鉴国外消费地、均等化征收分配的成熟经验,从我国国情出发,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财力均衡—增值税纵向与横向均衡的分析框架,提出重构增值税共享制度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姜大源  
2005年4月1日德国颁布并实施新的《联邦职业教育法》。该法将1969年颁布的职业教育的基本法《联邦职业教育法》与1981年颁布的职业教育的配套法《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合并并加以修订,成为德国应对新世纪挑战、进一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基本纲领。为便于读者理解该法的内容,现将涉及德国教育立法的一些背景以及对一些概念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庞皓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special visit to German federal banks during the author's trip to Germany.In this article,the author gives an account of the international payments statistics,integrated statistics and the set\|up of statistical organs in German banking sector.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蒋丽  
德国联邦审计院对公共企业特别是国家参股企业开展的审计监督,对我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国有企业审计监督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在梳理德国公共企业的分类及相应的审计监督制度的基础上,归纳德国联邦审计院对公共企业的审计监督的特点,包括分级审计监督和分类审计监督相结合、实施多层面监管、灵活运用多种审计手段等。结合国务院有关国有企业改革措施的要求,针对如何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审计监督,建议加强对国有企业投资主体的审计,完善直接审计对象筛选机制,加强监管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进一步拓展审计结果的运用渠道,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和制定等。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黄余送  
在1970—1990年代,德国经济在马克不断升值的过程中保持了低通胀、高增长的良好趋势,由此引起了各国学者对德国货币政策目标选择及操作工具的深入研究。本文分析了德国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中间目标上和操作目标上的选择过程,并深入探讨德国联邦银行如何运用货币政策搭配以实现这些政策目标。德国联邦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方面的独立性、严格控制货币供给增长以及在处理本币升值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值得我国借鉴。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董文  
日前,由国家体改委和德国艾博特基金会联合召开了“中德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研讨会。会议主题是联邦托管局在国家经济中的作用。现将德方专家就托管局的目标任务、在经济转轨中的具体作法及所起到的作用等问题介绍如下: 一、托管局产生的背景及现状 东西德合并后,德国政府决定将原东德地区尽快纳入社会市场经济体系,为此制定了“尽快私有化”的总体原则,并根据1990年6月17日通过的“托管法”成立了托管局,把原东德的13000家大中型国营企业接管下并进行私有化。到目前为止,这13000家中,有约近10000家已经进行了私有化,其余的3000家企业中有90%的企业被关闭。托管局最初估价这些企业资产为6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德国的联邦保险管理局是联邦级政府监督机关,独立依法行事,接受联邦劳动和社会事务部原则上的指导,但不受其具体指令。该局1956年成立,总部设在柏林,前身是帝国保险局。该局的核心任务是对辐射联邦多个州或全联邦的法定社会保险机构行使国家法律监察。另外,该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