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89)
2023(4705)
2022(3940)
2021(3728)
2020(3145)
2019(7090)
2018(7329)
2017(12258)
2016(7915)
2015(9205)
2014(9556)
2013(8554)
2012(8192)
2011(7600)
2010(7890)
2009(6859)
2008(6886)
2007(6351)
2006(5641)
2005(5038)
作者
(23880)
(19976)
(19971)
(18869)
(12761)
(9486)
(8997)
(7775)
(7762)
(7496)
(7005)
(6930)
(6754)
(6687)
(6486)
(6147)
(6128)
(6099)
(5855)
(5709)
(5470)
(5248)
(5032)
(4852)
(4743)
(4640)
(4433)
(4426)
(4379)
(4314)
学科
(19810)
经济(19769)
管理(16008)
(12990)
(9887)
企业(9887)
理论(8734)
(8533)
中国(8244)
教育(7849)
(7569)
教学(7329)
方法(6536)
(6428)
(5776)
(5165)
数学(5044)
数学方法(4856)
学法(4747)
教学法(4747)
(4675)
(4665)
金融(4657)
业经(4649)
农业(4645)
银行(4639)
地方(4534)
(4511)
学理(4087)
学理论(4087)
机构
学院(107389)
大学(106081)
研究(43172)
(31453)
管理(30743)
经济(30315)
科学(29613)
中国(28424)
理学(25606)
理学院(25124)
(24729)
(24719)
(24196)
管理学(24186)
管理学院(23993)
研究所(22340)
(20634)
师范(20357)
农业(19671)
(19373)
业大(18711)
技术(18570)
中心(18098)
教育(17585)
师范大学(16089)
(16056)
(15858)
北京(15805)
(14902)
(14343)
基金
项目(70477)
研究(53809)
科学(53203)
基金(45275)
(41372)
国家(40952)
科学基金(32185)
(30723)
教育(29468)
社会(28245)
(26893)
社会科(26361)
社会科学(26352)
编号(24202)
基金项目(23390)
成果(22271)
自然(21095)
自然科(20592)
自然科学(20576)
自然科学基金(20170)
课题(20076)
资助(18878)
重点(17619)
(16549)
(15760)
(15316)
(14594)
计划(14032)
(13940)
规划(13808)
期刊
(39072)
经济(39072)
研究(33203)
教育(32825)
中国(31526)
学报(23775)
(23045)
科学(18932)
大学(17003)
农业(15731)
学学(15653)
(12330)
技术(12153)
管理(11415)
职业(10789)
(8401)
(7852)
金融(7852)
业大(7071)
(7018)
技术教育(6953)
职业技术(6953)
职业技术教育(6953)
(6893)
论坛(6893)
业经(6358)
图书(6111)
财经(5983)
农业大学(5911)
经济研究(5602)
共检索到1720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牛晓燕  
关于职教师资培养体系的研究对正在迅速发展的中国职业教育至关重要。本文试图通过对德国职教师资培养体系的研究来总结其特点,以期对我们能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有效地建立一套与职业教育大力发展相匹配的职教师资培养体制有一点启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申文缙  周志刚  
德国职教师资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以科学质量观为依据构建的质量标准系统,由质量运行与质量保障两个层次及输入质量、过程质量与成果质量三个环节的质量要素组成。该体系为规范职教师资培养质量建设与评估工作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标准方案。从实践层面指导培养机构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教育教学质量,推动由政府主导、多元质量主体协同参与的质量评估机制形成与完善;从根本上提升了德国职教师资培养质量。该体系从质量观、质量标准及质量评估机制方面对我国职教师资培养质量保障与发展提供了借鉴。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灿国  刘琳  赵晓雨  
职教师资培养关系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和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以行业标准为基础,建立"教师+技师"职教师资人才培养体系,其基本框架包括以"学校+企业"模式为核心的教学管理体系,以"标准+任务"模式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以"项目+任务"模式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以"产学研"模式为核心的科研体系,强调师能与技能培养并重,注重过程与方法的训练。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洪华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高级形态。以生态文明视角审视职教师资培养体系,发现职教师资培养体系还存在个体失衡、群体失衡与环境失衡等问题。为此,需要超越工业文明思维,遵循生态文明原则,以建构和谐共生立交桥为前提,坚持生命自主,消除生态位重叠,强化合作意识和竞争能力培养,基于"互联网+"技术整合内外部资源,从个体、群体、环境等层面积极构建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一体化生态环境。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谢莉花  
职教教师应接受系统的专业化教师教育。教师教育尤其是职前培养阶段的合理化设计,是保障职教教师专业化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关键。在职教教师的职前培养中,除了专业科学和职业教育学课程外,职业理论与实践及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内容构建与实施是培养未来职教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方面。专业科学课程体系的改革对培养未来职教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教学能力尤为必要。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颖  成洁  刘彦文  
本文探析了职教师资能力的构建要素,结合开放性职教师资能力培养道路,提出并介绍了打造国内外师资能力建设合作平台,与企业、行业深度融合,构建职教师资能力培养体系的理念与可行性实践。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闫辉  蔡玉俊  
双证书制度将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进行了有效的衔接,是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是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实行双证制的课程体系改革是现代职业教育中的必然举措,是新形势下的职业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本文从整合课程模式、构建课程融通的体系,综合考核模式、构建评鉴融通的体系,优化师资模式、构建校企融通的体系三个方面来探究双证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探究卓越职教师资培养体系,希望能够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永芳  姜大源  
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论是在专业科学的基础上,从职业能力分析及开发入手,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制定教学方案的一门科学理论。以电气专业为例,电气技术作为重要的专业领域,要以专业教学论的观点,在电气专业职业特点、相关工程技术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研究其教学过程。专业教学论贯穿德国职教师资培养的始终,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职教师资专业教学论能力的培养应给予高度重视。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鄢彩玲  
职教师资作为德国职业教育的重要质量保证,其培养内容随着职业教育课程的发展而发展。近年来,随着学习领域课程概念的发展,德国逐步形成了基于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职教师资培养体系。本文将以德国汉堡大学电工专业职教师资的培养课程为例,解析当前德国能力导向的职教师资培养体系,从而进一步了解德国职教师资培养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何倩  
芬兰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具有如下特色:设置专门的职教师资培养机构;重视培养教师的教学素养,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形成规范的职教教师任职资格和准入制度及教师在职培训制度;建立独立、开放的职教师资培养评估制度。这些都在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渠道、教师资格制度、教师培训方式、教师继续教育、教师教育评估等方面为我国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肖蕾  
本文根据"3+2"职教师资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特点,以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为契机,建立开放式实验教学平台,构建具有创新能力的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注重职教师资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董宏建  罗佳  
国家日益重视发展职业教育,重视职教师资的专业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把"双师型"队伍建设提到了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位置,如何更好地开展"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培训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运用TPACK能力框架理念开展职教师资职后培养,能够提升职教师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拓展提升职教师资专业教学能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晶晶  闫志利  
目前,我国职教师资供给与需求出现较大偏差,学历层次尚待提升、课程设置尚待优化。文章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念并借鉴德国经验,构建了融专业性知识、教育学知识与实践性知识三个维度知识为一体的职教师资培养模式,分为本硕连读、企校实践两个层面。职教师资培养课程设置应体现"学术性""师范性""职业性"三个特点,重点做好本科阶段、硕士阶段以及教师资格证考试三次评价。实施职教师资"三维一体"培养模式,应先行试点,强化培养目标定位,严格培养过程管理,拓展职教师资生源,强化法律制度保障。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魏明  郝理想  
我国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经历长期的实践探索,从制度建设到特色模式的创立,初步构建了以职技师范院校和培训基地为主体,形成了目标明确、灵活开放、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并举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展望未来,我国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将呈现主体单位专门化、内容过程规范化、政策服务人文化等趋势。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鄢彩玲  
教师是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随着欧盟一体化和博洛尼亚进程中学制改革的推进,德国职教师资的培养从"学位+国家考试"旧模式向"学士-硕士"新模式过渡。解析德国新的职教师资培养体系,并提示其对我国职教师资培养的借鉴意义:融合职业性与教育性构建课程内容,基于职业能力发展规律设计课程体系,改革本科与硕士阶段课程模式,多方合作共同保证师资培养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