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98)
- 2023(6957)
- 2022(5472)
- 2021(5416)
- 2020(4282)
- 2019(10443)
- 2018(10516)
- 2017(18377)
- 2016(11451)
- 2015(13198)
- 2014(13355)
- 2013(11918)
- 2012(10729)
- 2011(9919)
- 2010(10461)
- 2009(8804)
- 2008(8542)
- 2007(7747)
- 2006(6694)
- 2005(6095)
- 学科
- 济(32468)
- 经济(32436)
- 管理(23514)
- 教育(21785)
- 业(19966)
- 方法(17391)
- 企(16232)
- 企业(16232)
- 数学(15926)
- 中国(15858)
- 数学方法(15364)
- 理论(12696)
- 教学(11452)
- 农(9236)
- 学(9201)
- 技术(7133)
- 发(7047)
- 环境(6840)
- 业经(6716)
- 学法(6592)
- 教学法(6592)
- 农业(5826)
- 财(5781)
- 学理(5745)
- 学理论(5745)
- 划(5605)
- 研究(5493)
- 发展(5474)
- 展(5351)
- 和(5212)
- 机构
- 大学(144922)
- 学院(143114)
- 研究(49350)
- 管理(48116)
- 济(44992)
- 经济(43581)
- 理学(41580)
- 理学院(41024)
- 管理学(39648)
- 管理学院(39378)
- 教育(33550)
- 京(32575)
- 范(30876)
- 师范(30695)
- 科学(30038)
- 中国(29964)
- 师范大学(24979)
- 所(24454)
- 技术(23647)
- 江(23028)
- 研究所(22408)
- 职业(21891)
- 北京(21697)
- 中心(21321)
- 农(20175)
- 财(20059)
- 业大(20004)
- 州(18375)
- 院(18092)
- 财经(15923)
- 基金
- 项目(93462)
- 研究(76408)
- 科学(74347)
- 基金(61417)
- 家(52479)
- 国家(51868)
- 教育(46711)
- 科学基金(44068)
- 社会(43107)
- 社会科(40494)
- 社会科学(40481)
- 省(40223)
- 划(35799)
- 编号(35242)
- 基金项目(30828)
- 成果(30696)
- 课题(28782)
- 自然(27494)
- 自然科(26903)
- 自然科学(26899)
- 自然科学基金(26370)
- 资助(26305)
- 年(24512)
- 重点(22908)
- 部(21803)
- 规划(21758)
- 发(21053)
- 项目编号(20798)
- 创(20212)
- 教育部(19477)
共检索到2198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鄂甜
德国绿色技能培养,依据职业范围不同有广义和狭义两个维度。广义绿色技能面向传统职业在内的每一个职业,培养目标是使受教育者了解所在职业与环境的作用关系,并要求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对环境资源持负责任的态度。培养模式是将"环境保护"作为标准化的职业特征,写入教育框架计划和框架教学计划。狭义绿色技能是以"低碳、环保、循环"为特征的绿色新兴职业,培养目标是跨职业的关键能力、专业能力、跨职业和职业具体的环境知识和能力。培养模式主要是"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与培训":首先通过职业准备教育打好专业基础;再通过继续教育培养专业化的绿色技能。德国绿色技能培养模式可为我国职业教育的绿色技能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绿色技能 职业教育 德国 培养模式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韩凤芹 于雯杰
德国"工匠精神"的培养与其先进的职业教育管理模式密不可分。通过对德国职业教育状况的分析,对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如下启示: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是德国职业教育成功的基础;应全面认识企业承担职业教育的综合成本;合同管理是实施职业教育与企业合作的制度保障;基金化管理为职业教育提供了财力保障。建议:一是加快改革,创造良好社会氛围,二是提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培训的积极性,三是创新办学模式,加强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四是推动在华德资企业开展符合中国国情的"双元制"。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高明
德国职业教育自产生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形成了科学的职业教育体系,凭借其有力的职业教育法律保障体系、"双元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行业协会的积极参与,为德国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各级各类的优秀技能型人才。通过对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的研究,借鉴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的优势,为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出完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探索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建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立交桥"等建议。
关键词:
德国 职业教育体系 技能型人才 培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郑力
进入21世纪后,可持续发展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劳动力市场领域,这种关注表现为对理解可持续发展观念、掌握一定相关技能、适应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劳动者的需求。在教育的诸多类型中,职业教育能发展可持续的社会和绿色经济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因而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关键点。对职业教育来说,回应劳动力市场需求的主要方式是开发与培训绿色技能。境外发展职业教育绿色技能的先进经验和一般规律,可为我国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绿色技能 可持续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枝秀 尹丹
在全球"绿色教育"的实践进程中,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在我国高等院校同样受到重视。各国推行"绿色教育"的经验,对于我国高校建设绿色校园和研究可持续发展教育体系的探索有着重要的启示,同时为我国普通高校及高职院校的环境设计学科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提供了有益借鉴。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幼德
职业教育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直接影响和作用,已为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所证实。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积极发展我国职业教育,使其在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中发挥重要作用,已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心。?..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段言
德国高等教育领域包含三类高校形式,即综合大学、应用技术大学和职业学院。职业学院(Berufsakademie)是德国高等教育领域中唯一采用双元制培养模式的高校。在德国16个联邦州中,并非每个州都设有职业学院,其仅存在于巴登-符腾堡(Baden-Wuerttemberg)、柏林(Berlin)、萨克森(Sachsen)、图林根(Thüringen)、汉堡(Hamburg)、黑森(Hessen)、下萨克森(Niedersachsen)、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SchleswigHolstein)和萨尔(Saarland)这九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郝艳杰
德国高等教育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誉,从领导层到普通群众都十分重视教育,历届政府大力推行教育改革,促进了思想意识的转变,推动了政治、经济领域的现代化,为德国的统一和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德国高等教育先进、务实的办学理念,"双元制"的职业教育特点和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警察教育提供了有益启示。
关键词:
德国高等教育 培养模式 警察教育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欧阳珺茜 杨广晖
国际化、多元化、社会化是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机制上的创新。总结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势,对我国的启示是:高等职业教育应加强生产经验与劳动技能的教学;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中提炼、分析专业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标准,制订符合社会岗位要求的多元性教育计划;尽快建立层次分明、体系健全的人才培养制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胡慧慧 曹石勇
我国正处于完善现代职教体系的关键期,高职扩招、"1+X"证书制、多元办学、双高计划等各项改革措施叠加。分段式培养作为现代职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职业教育层次、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实现协同育人的重要途径,也是终身教育的内在要求。可借鉴美、德、英、澳等职教发达国家成熟的分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在推进我国分段培养改革进程中,遵循依法治教原则,体现能力达标原则,注重学习延续性原则,推行成果互认原则,以满足现代职教体系"中高职衔接、职普融通"的内涵要求,实现分段培养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分段培养 中高职衔接 职普融通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尹俐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能力要求为培训目标的一种思想、制度、课程模式,对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对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进行概念界定,然后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得出对我国发展职业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
双元制 职业教育 模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韩凤芹 于雯杰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取得成功的核心是其在职业教育领域引入了市场化的机制和多元化的筹资模式,他们的很多做法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启示。1.全面认识企业承担职业教育的综合成本。一般认为,由企业来承担职业教育的主要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海宗 陈磊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终身教育的普及,职业教育的发展不仅在内部需要建立衔接机制,在普、职教育之间也要建立起相互衔接的机制,从而使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能够有多重的选择。在主要介绍德国职业教育的衔接模式的基础上,分析其成功经验及对我国职业教育有效衔接的启示。
关键词:
德国职业教育 衔接模式 启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明慧 曾绍玮
经过多年的发展,德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集中表现在完善的教师在职培训网络、独具特色的师资校本培训、高度融合的校企合作培训以及完备的外部制度保障等方面。与德国相比,当前我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对"双师型"概念的认识不清、校本培训的优势发挥不足、缺乏企业的有效参与、法律支持薄弱等问题。鉴于此,应结合我国国情,积极借鉴德国经验,明确教师准入制度,创新校本培训形式,增强教师培养的校企合作力度,加大外部条件保障,建立评价考核机制,激发教师群体自我提升的动力。
关键词:
德国 “双师型”教师 校本培训 校企合作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学瑶 卢双盈
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其发展成就、难题和对策对促进我国职教改革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当前,我国职教人才培养面临培养模式不规范、职教人才供需结构失衡、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培养监管不到位和运行机制不顺畅等问题。借鉴德国职业经验,我国应消化吸收德国"双元制"的理念和逻辑,反思30年的借鉴经验和教训;在坚持尊重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实施"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开展校企深度融合,完善职教人才培养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坚持以"理念移植"为蓝本,以"整体移植"、"试点移植"为补充,以"定制化移植"为特色,实现我国职教人才培养的制度性后发优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