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89)
2023(14310)
2022(12259)
2021(11674)
2020(9412)
2019(21877)
2018(21983)
2017(40526)
2016(22864)
2015(25880)
2014(26110)
2013(25304)
2012(23540)
2011(21442)
2010(21682)
2009(19362)
2008(18787)
2007(16618)
2006(14892)
2005(13434)
作者
(64491)
(53149)
(52970)
(50141)
(34056)
(25444)
(24250)
(21018)
(20456)
(19255)
(18276)
(17846)
(16952)
(16854)
(16528)
(16254)
(15950)
(15842)
(15202)
(15147)
(13423)
(13250)
(12805)
(12223)
(12059)
(11897)
(11834)
(11818)
(10742)
(10513)
学科
(88731)
经济(88644)
管理(58961)
(56022)
(45130)
企业(45130)
方法(35392)
中国(31014)
数学(30064)
数学方法(29670)
(24316)
地方(24302)
教育(23312)
(20819)
业经(20654)
(18951)
理论(17814)
农业(16575)
(16076)
贸易(16061)
技术(15557)
(15513)
(15107)
(15095)
(14760)
环境(14422)
(14144)
银行(14105)
(13851)
金融(13850)
机构
大学(318232)
学院(313402)
管理(120013)
(117754)
经济(114823)
研究(111415)
理学(102990)
理学院(101700)
管理学(99939)
管理学院(99348)
中国(78486)
(70824)
科学(69194)
(56230)
(53215)
(51960)
师范(51576)
研究所(51145)
中心(49046)
(48307)
(47626)
北京(46129)
业大(44898)
师范大学(42129)
财经(42013)
教育(40679)
(40440)
(39116)
(38163)
农业(37366)
基金
项目(210107)
科学(165866)
研究(161487)
基金(147496)
(127162)
国家(125918)
科学基金(107558)
社会(98031)
社会科(92644)
社会科学(92622)
(83935)
教育(79465)
基金项目(78125)
(71950)
编号(69012)
自然(68193)
自然科(66565)
自然科学(66553)
自然科学基金(65311)
资助(60206)
成果(58430)
课题(50143)
(49076)
重点(47850)
(46912)
(43925)
项目编号(42251)
(40691)
教育部(40650)
创新(40634)
期刊
(135480)
经济(135480)
研究(103952)
中国(72018)
教育(66012)
学报(47106)
管理(44799)
(44718)
科学(44263)
(37557)
大学(36579)
学学(32537)
农业(31826)
技术(30813)
(26669)
金融(26669)
业经(23342)
经济研究(20989)
图书(19878)
财经(19545)
问题(17363)
(16649)
(16346)
职业(15777)
科技(15630)
(15218)
论坛(15218)
理论(15199)
(14738)
技术经济(14443)
共检索到4826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世岳  
最近二十年,德国政府和第三方科研资助机构通过设立科研实体、课题委托和建立数据库等方式,有意识地构建高等教育研究和科学学协同发展的跨学科学术共同体。两个遵循不同研究范式的学科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不断通约,为协同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此过程中,两个学科一直在寻求学术性和应用性的统一,反映出德国科学研究系统和高等教育系统的不断融合。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易勇  
学科交叉融合成为当今科学技术研究的一大发展趋势,从而让跨学科研究成为当今高等教育的一大亮点和必然趋势,然而跨学科研究需要一系列要素的共同作用才能得以实现。文章以高职外语学科为例,对跨学科协同发展模式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高等教育研究与科学学有着天然的联系,不少高等教育研究者从一开始就兼跨两个领域。所谓科学学包括科学史、科学社会学、科学知识社会学、科学政策、文献计量研究等。但是随着学科的不断分化,这两个领域的联系有减少的趋势。高等教育和科学学具有许多共同的研究对象与问题,比如大学的组织、学术的秩序、学术职业或学术评价、知识生产等,双方的对话与合作是无法避免的。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张培  阮选敏  吕冬晴  成颖  柯青  
在分析了现有研究方法不足的基础上,本文从作者视角开展了跨学科性对被引的影响研究。考虑到已有研究多集中于自然科学,本文选择人文社会科学的论文构建数据集。为控制论文质量,本文仅采集了CSSCI数据库中各学科一流期刊的来源论文。论文分别利用作者专业度和投票向量的欧氏距离量化独著与合著论文的作者跨学科性,同时辅之以跨学科数以完善跨学科性的测量。实证结果表明,总体上,跨学科性有利于提高论文被引;对独著论文来说,采用两种测度方法的作者跨学科性对论文被引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就合著论文而言,采用欧氏距离的测度结果显示二者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跨学科数视角则发现二者间的关系呈倒U形。此外,研究还发现作者数、学科以及论文质量对二者间关系存在显著影响。
[期刊] 图书馆学研究  [作者] 叶艳  代君  
文章揭示了在跨学科研究的背景下跨学科协同信息行为的模式及特征,为图书馆开展跨学科信息资源建设服务提供理论指导和建议。此研究以美国跨学科研究团队能量和癌症跨学科研究计划为对象,通过对其合作演进的移动性和阶段性特征以及项目网络和合著网络的演化分析其协同模式及特征。研究得出3种不同的协同模式,即人—系统式、主—从式、主—主式跨学科协同模式。选取3种模式下的代表性节点进行分析,发现问题的跨学科性和信息分散性影响研究者信息行为模式的选择。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贾一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理论的完善,教育是影响国家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的观点已经成为共识。这要求我们改革教育领域的生产关系,以适应日益进步的教育生产力的发展。而优化的制度安排是保障高校有效实现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技术转移的关键。在我国新时期社会经济条件下涌现的高校学科性公司,依托大学相关优势学科为主体创办,着力推进大学学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冯广京  
研究目的:研究提出土地科学学科发展时空锥模型,揭示土地科学学科发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性。研究方法:借助广义相对论的时空分析理论和未来光锥理论原理,分析人类发展和土地利用历史进程,研究提出土地科学学科发展时空锥模型。研究结果:(1)土地科学学科研究域存在于四维空间之中,是一个时间的函数;(2)土地科学研究域在人类发展进程中出现较早,但扩张较慢;(3)土地科学学科发展时空锥是一个敞口向上不断扩张的倒锥筒;(4)土地科学学科的交叉性源于其内生扩张性。研究结论:(1)时空锥模型反映了土地科学学科及其研究域发生和发展的客观事实和内在规律,有助于认识和研究土地科学学科的独立性;(2)时空锥模型揭示了土地科学...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黄贤金  周建春  严金明  欧名豪  王洪卫  吴克宁  
研究目的:分析王万茂教授关于土地科学学科建设的思想。研究方法:围绕土地科学学科发展战略内容,运用综合分析法进行深入阐述。研究结果:王万茂教授关于中国土地科学学科建设思想着重体现在包容性、标准化、建制化及学科群战略四个方面。研究结论:王万茂教授关于中国土地科学学科建设的思想,不仅指导了中国土地科学学科发展的实践,而且也为今后中国土地科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同样为其他学者尤其是青年学者进一步探索土地科学学科发展路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与方法基础。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穆伟  
京津冀区域是我国继长三角和珠三角之后拉动经济发展的"第三极",更是我国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如今京津冀区域在环境治理、农林建设、能源共享等方面都开展了深入合作,有效推动了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但是,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的协同发展却不尽如人意,合作缺乏整体规划,科教先导优势作用发挥不足,高等教育发展不能优势互补。因此,应把握京津冀区域发展机遇,建立有效的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机制,整合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规划,提升协同发展思想认识,明确高等教育在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扩大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合作领域,为区域精神文明建设发挥应有作用,推进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朱之红  常学洲  张志华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河北省的高等教育迎来了机遇和挑战。分析河北省高等教育现状,探析河北省高等教育与京津冀区域的发展关系,制定河北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策略有着重要的意义。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锦奇  何平  李连梅  
如何通过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是高等教育社会发展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以此为出发点,从高等教育社会治理功能的可实现性研究角度,论述我国高等教育与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协同发展问题。首先,提出并论述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高等教育决定论,得出高等教育的社会治理功能与它的科技功能一样是影响和决定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其次,提出并论述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高等教育发展论,通过我国高等教育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对社会治理的影响,得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社会治理的现实需求。最后,对如何通过改革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促进高等教育改革与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协同发展给出初步的...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张连春  付秀芬  夏建军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一步深入,高等教育对京津冀区域经济社会的科技、人才和智力支撑作用将更加突显。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存在区域合作整体规划不到位、区域发展基础不平衡、资金共享渠道不畅、合作共赢局面尚未形成等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为此,应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先导作用,优化整合京津冀区域优质高教资源,实现京津冀高教互利共赢的新局面。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喜才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战略。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既是教育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域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对于促进区域高等教育资源均衡与优化,进而推动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产业链的视角来研究区域高等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将产业链、产业集群和高等教育发展融合起来,根据京津冀功能定位、产业链分工和优势,结合各高校的专业优势等建立基于产业链的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模式。对产教融合和区域高等教育融合发展是一种新的探索。通过产业链来促进高等院校合作,通过高校协同促进产业链分工和产业集群发展。为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沈文钦  
科学学与高等教育学的制度化均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两者在研究对象方面存在较多的交集与重合之处,这两个领域均关注研究型大学以及这一组织中的知识生产活动。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高等教育研究者在研究大学教师问题时开始意识到科学学的研究者是其潜在的同行。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大学生发展、大学组织与治理等主流研究方向之外,托尼·比彻、伯顿·克拉克等学者倡导一种知识视角的高等教育研究,并在此过程中大量借鉴科学学的研究成果。在过去几十年的学术发展史中,高等教育学与科学学这两个学术领域已经通过相互征引、相互吸纳、科研合作、学术互聘等形式开始了比较密切的互动,对高等教育研究的理论发展带来了有益的影响,催生了学科文化、学术资本主义、知识生产的模式II等原创理论。未来的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者应超越传统的高等教育研究思路,更多地关注科学学方面的研究,发展“知识视角”的高等教育研究,这一视角的研究议题包括大学体系中知识的分化与变迁机制、科研训练与学术人才的培养、大学教师的知识生产行为、高校中知识的组织与管理等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