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96)
- 2023(11873)
- 2022(9841)
- 2021(9134)
- 2020(7547)
- 2019(17096)
- 2018(16763)
- 2017(32031)
- 2016(17099)
- 2015(19534)
- 2014(19603)
- 2013(19470)
- 2012(18560)
- 2011(17082)
- 2010(17248)
- 2009(16580)
- 2008(16203)
- 2007(14850)
- 2006(13534)
- 2005(12620)
- 学科
- 济(94702)
- 经济(94520)
- 管理(52163)
- 业(44099)
- 企(37008)
- 企业(37008)
- 方法(33661)
- 数学(28444)
- 数学方法(28264)
- 中国(25495)
- 财(20461)
- 制(20426)
- 农(19665)
- 业经(19335)
- 地方(18990)
- 贸(16029)
- 贸易(16016)
- 融(15964)
- 金融(15961)
- 学(15709)
- 易(15594)
- 银(14996)
- 银行(14983)
- 行(14549)
- 体(14473)
- 环境(13212)
- 和(13178)
- 地方经济(13066)
- 农业(12114)
- 理论(11439)
- 机构
- 大学(262682)
- 学院(257294)
- 济(127380)
- 经济(125166)
- 研究(96473)
- 管理(95298)
- 理学(80487)
- 理学院(79559)
- 管理学(78610)
- 管理学院(78101)
- 中国(77491)
- 财(60602)
- 京(55583)
- 科学(50169)
- 所(47819)
- 财经(47241)
- 经(42992)
- 中心(42480)
- 研究所(42373)
- 经济学(42365)
- 江(38004)
- 经济学院(37748)
- 北京(36299)
- 财经大学(35091)
- 农(34328)
- 院(34142)
- 范(32804)
- 师范(32591)
- 业大(29603)
- 州(29268)
- 基金
- 项目(159187)
- 科学(127947)
- 基金(120470)
- 研究(120383)
- 家(103395)
- 国家(102597)
- 科学基金(88093)
- 社会(84346)
- 社会科(79236)
- 社会科学(79213)
- 基金项目(61933)
- 省(56220)
- 教育(54401)
- 自然(51859)
- 自然科(50671)
- 自然科学(50659)
- 自然科学基金(49844)
- 资助(49728)
- 划(48447)
- 编号(45683)
- 成果(39657)
- 部(38588)
- 国家社会(36539)
- 重点(35944)
- 制(35514)
- 发(34715)
- 教育部(34329)
- 中国(33131)
- 人文(32646)
- 课题(32399)
- 期刊
- 济(150311)
- 经济(150311)
- 研究(89670)
- 中国(55750)
- 财(46987)
- 管理(39120)
- 科学(34647)
- 学报(33833)
- 农(32648)
- 融(31473)
- 金融(31473)
- 大学(27581)
- 财经(26254)
- 学学(25930)
- 经济研究(25390)
- 教育(24036)
- 经(22771)
- 农业(21550)
- 技术(20371)
- 问题(19685)
- 业经(19596)
- 贸(18310)
- 世界(17127)
- 国际(16985)
- 技术经济(13957)
- 统计(12489)
- 经济问题(12042)
- 理论(11901)
- 业(11804)
- 现代(11602)
共检索到4164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贾爱明
"法治原则"是现代德国基本法规定的立国四大基本原则之一。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是一种完全法律化的经济体制,完善的法制为德国社会市场经济平稳发展提供了所需要的稳定政治环境。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部署的依法治国方略对于加快推进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化进程,建设法制化的营商环境提供了最充分的制度保障。学习、参考、借鉴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合理内核对于构建、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最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詹有平
《低碳经济法律制度研究》一书是针对低碳经济法律制度建设进行研究的专业书籍。伴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全球各个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我国建立低碳经济的法律制度是推进低碳经济模式践行实施的必然举措。该书针对低碳经济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且分析了低碳经济法律制度体系的基本构成,参考了西方国家低碳经济法律制度建
关键词:
法律制度研究 低碳经济
[期刊] 改革
[作者]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法理和架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研究》课题组一、引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即使是最简单的市场关系,商品买卖关系,也是以一系列法律规则(成文的或不成文的)为基础的。换言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受法律...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侯水平
学习党的十五大精神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研究四川省社科院科研处处长、研究员侯水平党的十五大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具有深远的意义。作为一名从事企业法学研究的研究人员,我体会到,党的十五大为我们深化企业改革方面的法学研究指明了方向,扫清了一...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储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武光太
农业生产与农村生活引起了大量的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因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意义重大。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从根本上离不开法律制度的构建与保障,我国当前农业循环经济法律制度存在诸多问题:立法的理念与原则未体现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不够全面与完善、农业循环经济地方立法十分薄弱,有必要从这些方面完善我国农业循环经济法律制度,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关键词:
农业循环经济 法律制度 构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马立民
历经前市场经济阶段、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阶段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阶段,中国特色经济法律制度体系已经形成。从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时间维度全方位解读中国特色经济法学和经济法律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经济法学必须能够解释和解决当下中国经济法治进程中的问题;中国特色经济法律体系应该是一个具有开放性、反映中国实际、具有中国风格的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经济法律制度体系包含经济主体法、宏观调控法、市场规制法和经济基础法,会计法是典型的经济法的基础法。此外,从宏观经济发展视角看,中国特色经济法律制度体系也可分为经济
关键词:
经济法 法律体系 演化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刘灿
财产和财产权利问题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核心,西方国家私有财产权思想和财产权立法趋向在演进的历程中一直保持了其核心和"质"的稳定。新中国成立后财产权法律保护制度的构建大量移植了苏联模式。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所有制结构的形成和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财产权立法的指导思想和财产权保护条款发生了很大变化。完善财产权法律保护制度需要在财产权宪法保护中保持法治、人权、私有财产保护、征收补偿等基本原则,构建平等保护各类财产权利的法律体系,并处理好规范公权、保障私权等问题。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伟
经过37年的改革(1978—2014年),一方面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发生着极其深刻的变化,另一方面,改革本身也发生着历史性的变化,突出表现在: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从企业(特别是改革初期的国有企业)改革为核心逐渐转变为政府改革更关键;在市场化的主要推进领域上,从商品市场化(包括投资品和消费品的市场化)为主逐渐转变为要素市场化(包括劳动、资本、土地、专利、环境等市场化);在城乡二元经济转型的方式上,从城乡分别推进逐渐转变为城乡统筹,协调推进;在市场经济培育的真正难点上,从突破传统计划经济束缚拓展市场作用空间,逐渐转变为完善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闫德平 孙明忠
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已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我们既然要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用法律手段来调整市场经济活动及其关系,形成发展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法律秩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明远 马骧聪
环境问题的经济根源在于其“外部不经济性”;保护环境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与法律体系在于构建环境经济法制制度、“命令和控制”措施以及宣传、教育手段等共同组成的有机整体。由此,本文研究了我国环境经济法律制度的现状及其完善途径。
关键词:
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 环境经济法律制度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河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的法律地位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从中国当前实际出发,必须强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制建设。为此,又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和法律特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政武 张霞
坚持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协调发展的重要要求和理念。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实现与人的协调发展必须形成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思想、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并且能够用于指导经济改革和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协调发展的保障制度应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信念体系,建立保障经济发展服务于人生存和发展的良性制度并在实践中得到落实,把握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协调发展制度设计的原则。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迟方旭 王志豪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立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状况和法治建设实践,领导市场经济法治建设经历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创立阶段、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的发展阶段、十六大以后的完善阶段和十八大以来的新发展阶段,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实际之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关于法治对经济基础的保障功能和经济基础对作为上层建筑的法治的推动作用的理论论断,对新时代法治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裘实
(一)有的同志认为: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是中性的.它既不存在姓资姓社的制度属性问题,也不会因依存的外部条件(社会经济制度)不同而有不同的运作.市场经济就是市场经济,无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分.还有人认为:市场经济体制,必附着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对市场经济的运作,虽不会使它带上制度属性,但社会基本制度形成的不同外部条件,却会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