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77)
2023(4506)
2022(3752)
2021(3617)
2020(2982)
2019(6710)
2018(6898)
2017(11525)
2016(7649)
2015(8933)
2014(9299)
2013(8108)
2012(7622)
2011(7003)
2010(7203)
2009(6040)
2008(5828)
2007(5392)
2006(4575)
2005(4090)
作者
(20294)
(16706)
(16625)
(15855)
(10647)
(7952)
(7712)
(6663)
(6549)
(6185)
(5747)
(5733)
(5489)
(5441)
(5313)
(5276)
(5172)
(5049)
(4925)
(4663)
(4560)
(4312)
(4196)
(4143)
(3985)
(3904)
(3771)
(3636)
(3618)
(3602)
学科
(14244)
经济(14203)
管理(13723)
(10583)
中国(10012)
教育(8471)
理论(8401)
教学(7923)
(7772)
企业(7772)
(6601)
(5955)
(5693)
(5400)
学法(5225)
教学法(5225)
学理(4552)
学理论(4552)
(4393)
金融(4386)
(4293)
(4290)
银行(4261)
(4164)
农业(4024)
业经(3795)
技术(3712)
地方(3668)
方法(3481)
研究(3374)
机构
学院(92229)
大学(88567)
研究(36111)
管理(25187)
(25175)
经济(24085)
中国(23696)
科学(23254)
理学(20553)
(20479)
理学院(20182)
(19794)
技术(19506)
管理学(19492)
教育(19476)
管理学院(19309)
(19280)
(19077)
师范(19068)
研究所(18034)
职业(17943)
(16960)
中心(15720)
农业(15103)
师范大学(14827)
业大(14550)
(13563)
(13539)
北京(13420)
(13053)
基金
项目(58615)
研究(49489)
科学(44212)
基金(35094)
(31055)
国家(30652)
教育(29374)
(26706)
社会(24831)
编号(24333)
科学基金(23776)
(23482)
社会科(23041)
社会科学(23036)
成果(21787)
课题(20485)
基金项目(17749)
(17708)
重点(14770)
资助(14514)
自然(14144)
项目编号(13897)
规划(13834)
(13818)
自然科(13788)
自然科学(13778)
自然科学基金(13494)
(13296)
(13144)
(13090)
期刊
教育(37685)
中国(31599)
(31510)
经济(31510)
研究(28500)
(18291)
学报(17172)
职业(15737)
技术(14990)
科学(13104)
农业(12630)
大学(12606)
学学(11318)
技术教育(10994)
职业技术(10994)
职业技术教育(10994)
(10668)
管理(9770)
(7890)
论坛(7890)
(7522)
金融(7522)
(7208)
图书(5783)
业经(5491)
(5040)
职教(5015)
业大(4911)
(4853)
成人(4649)
共检索到1533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邹菁  
通过学习德国职业教师的培养体系,反思我国职业教师的培养体系存在的不足,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对策建议,从而达到取长补短,提高我们培养高素质职业教师的效果。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申文缙  周志刚  
德国职教师资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以科学质量观为依据构建的质量标准系统,由质量运行与质量保障两个层次及输入质量、过程质量与成果质量三个环节的质量要素组成。该体系为规范职教师资培养质量建设与评估工作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标准方案。从实践层面指导培养机构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教育教学质量,推动由政府主导、多元质量主体协同参与的质量评估机制形成与完善;从根本上提升了德国职教师资培养质量。该体系从质量观、质量标准及质量评估机制方面对我国职教师资培养质量保障与发展提供了借鉴。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高明  
德国职业教育自产生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形成了科学的职业教育体系,凭借其有力的职业教育法律保障体系、"双元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行业协会的积极参与,为德国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各级各类的优秀技能型人才。通过对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的研究,借鉴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的优势,为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出完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探索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建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立交桥"等建议。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赵志群  陈李翔  杨琳  
本文介绍德国技师的职业概况,分析了工业技师对现代工业经济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作用,厘清了大企业和中小企业技师岗位工作的异同点,以及他们在现代工业生产组织方式变革过程的作用,介绍了德国技师资格的基本内容,并提出加强我国技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高巍  刘瑞  范颖佳  
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是培养卓越STEM教师的关键。在世界各国大力推进STEM教育的背景下,卓越STEM教师的匮乏成为STEM教育发展的一大阻力。美国UTeach项目的STEM教师培养课程具有多维度融合的课程设置原则、灵活多样的课程培养方案、多方式联合的课程评价体系和多主体联动的课程保障系统,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跨学科综合教学能力的卓越STEM教师。鉴于此,本研究建议: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培养STEM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创建STEM教师培养的引领项目,健全STEM教育社会联动机制;实行多方式联合的课程评价体系,促进STEM教师专业发展;完善多利益主体的课程保障系统,形成STEM教育社会合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显嵘  郭庚麒  
美国社区学院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上,制定了完善的教师专业标准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行灵活的教师聘用和薪酬福利制度,建立了严格的教师考核和"双路径"晋升机制,同时还针对教师不同的发展阶段搭建了完善的教师成长体系。借鉴美国社区学院"双师型"师资建设经验,我国应加快完善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教师培训与进修制度,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提升教师的薪酬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构建专兼平等的培训制度,拓宽"双师型"教师来源,健全"双师型"教师聘任标准和聘任制度,加快制定"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资格等级递进制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明慧  曾绍玮  
经过多年的发展,德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集中表现在完善的教师在职培训网络、独具特色的师资校本培训、高度融合的校企合作培训以及完备的外部制度保障等方面。与德国相比,当前我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对"双师型"概念的认识不清、校本培训的优势发挥不足、缺乏企业的有效参与、法律支持薄弱等问题。鉴于此,应结合我国国情,积极借鉴德国经验,明确教师准入制度,创新校本培训形式,增强教师培养的校企合作力度,加大外部条件保障,建立评价考核机制,激发教师群体自我提升的动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马陆亭  
笔者探讨了德国高等学校的分类特点,认为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德国高等学校的分类特点主要体现在大学与高等专业学院的分工上,两类院校在社会面向、功能特色、教学组织上存在着差异,且这种体系是一个从中等教育开始的较为完整的系统,较好地满足了社会对高层次学术性人才和应用性人才的不同需求。作者认为,良好的教育制度应当是实行普通和职业高等教育并行发展的制度。我国应在加强一流大学建设的同时,通过加大政府投入、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逐步实行高职教育注册入学、依照职业技术教育理念改造部分原行业部委院校等措施,高质量地构筑我国高层次应用性人才的培养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吕虹  
德国职业教育师资水平世界一流,助推德国职业教育水平和经济发展世界领先。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师资水平成为制约职教发展的瓶颈,学习和借鉴德国职教师资培养的经验是我国发展职业教育,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的有效途径之一。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牛晓燕  
关于职教师资培养体系的研究对正在迅速发展的中国职业教育至关重要。本文试图通过对德国职教师资培养体系的研究来总结其特点,以期对我们能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有效地建立一套与职业教育大力发展相匹配的职教师资培养体制有一点启示。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杨波  
本文简要介绍了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能力培养体系的主要思想和内容 ,分析了其优点 ,最后提出了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几点启示 ,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宋丽霞  
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紧密结合其经济发展而不断进行调整。通过保有、提升高职教师的科研能力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技能,从而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多样化的职业教育人才。借鉴新加坡职业教育模式和经验,对于提升我国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苏雪云  Toby Long  Lorelei Emma  Marian Jarrett  
早期特殊教育不仅在促进每个障碍儿童的发展和提高其家庭生活质量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有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法律规定0-21岁的所有障碍儿童有权获得免费和适当的教育,由具有专业化水平的相关人员为这些儿童提供服务和支持。本文从政策层面到实践层面对美国的早期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体系进行了系统、全面地分析,了解其现状和存在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以期为促进我国早期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体系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郭命津  李国平  
德国职业教育依靠其独特的"双元制"获得了成功的发展,而"双元制"的形成赖于其独特的环境即历史积淀、法律规范、学校齐全、企业主导、质量控制、从业观念、职业指导等方面。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经验,江西职业院校要发展,必须实行校企合作,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机制建设;注重质量,推进院校自身内涵建设;转变观念推进职业教育社会诚信建设。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一  
随着工业4.0时代的来临,德国传统的工业制造单元将逐渐被高度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智慧工厂所取代,智能信息系统将在生产的供应、制造、销售等各环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德国面向工业4.0的职业能力体系设计以行为主义为引领,根据德国工业4.0对员工职业能力的新变化和新需求,提出三个层级水平、八个方面的关键能力体系框架。该体系从整体视域和多维角度重新确定了企业员工所需的个人能力以及组织层面对个人自身能力发挥的要求与期待。德国面向工业4.0的员工职业能力体系设计为全球职业教育改革开辟了新的视野,为我国面向"中国制造2025"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