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93)
- 2023(4858)
- 2022(4091)
- 2021(3723)
- 2020(3170)
- 2019(7173)
- 2018(7162)
- 2017(13704)
- 2016(7568)
- 2015(8505)
- 2014(8668)
- 2013(8398)
- 2012(7615)
- 2011(6909)
- 2010(6961)
- 2009(6720)
- 2008(6730)
- 2007(6190)
- 2006(5459)
- 2005(5150)
- 学科
- 济(32051)
- 经济(31983)
- 管理(30562)
- 业(22925)
- 企(20441)
- 企业(20441)
- 制(11536)
- 财(10930)
- 方法(10557)
- 数学(9079)
- 数学方法(8965)
- 体(7822)
- 中国(7428)
- 业经(6892)
- 体制(6839)
- 农(6588)
- 务(6513)
- 财务(6486)
- 财务管理(6468)
- 企业财务(6158)
- 银(6131)
- 银行(6124)
- 行(5848)
- 融(5653)
- 金融(5651)
- 税(5339)
- 房(5302)
- 地产(5301)
- 房地(5301)
- 房地产(5301)
- 机构
- 大学(108686)
- 学院(107294)
- 济(46227)
- 经济(45231)
- 管理(41320)
- 研究(35906)
- 理学(34898)
- 理学院(34529)
- 管理学(34072)
- 管理学院(33860)
- 中国(28704)
- 财(25902)
- 京(22594)
- 财经(19603)
- 科学(19474)
- 经(17733)
- 所(17529)
- 江(16992)
- 中心(16580)
- 研究所(15438)
- 经济学(15017)
- 财经大学(14641)
- 农(14553)
- 北京(14145)
- 业大(13836)
- 经济学院(13431)
- 院(13298)
- 州(12814)
- 范(12491)
- 师范(12361)
- 基金
- 项目(69425)
- 科学(55589)
- 基金(51951)
- 研究(51786)
- 家(44637)
- 国家(44304)
- 科学基金(38489)
- 社会(34721)
- 社会科(32982)
- 社会科学(32977)
- 基金项目(27341)
- 省(26123)
- 教育(24033)
- 自然(23862)
- 自然科(23293)
- 自然科学(23287)
- 自然科学基金(22884)
- 划(22124)
- 资助(20874)
- 编号(20014)
- 制(19640)
- 成果(17240)
- 部(16357)
- 重点(15678)
- 国家社会(14819)
- 创(14595)
- 教育部(14496)
- 课题(14382)
- 发(14003)
- 性(13973)
共检索到1688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住房非常缺乏。据估计当时缺少80万套住房。而同时也缺少所需的建房资金。这种情况促使住房困难户组成一个储蓄集体。在这个集体中储蓄必须在共同的储蓄箱里存款,以便互相支持。这样能促使建房资金从个人手中收集起来(而国家无需拨款)。到现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郑捷
住房储蓄制度符合中国以间接融资为主且居民高储蓄率国家的国情。建立与完善我国的个人征信体系,有利于配合各地的货币化房改,有利于培育稳定的住房需求,有利于构造一个多元化的住房融资市场,减少同业间的恶性竞争。当前有必要抓紧解决相关法律、发展政策与实际操作中的一些问题,加快住房储蓄制度在我国的真正建立与全面推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殿军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改革的触角伸向社会居民的生存空间——住房。住房制度改革不仅意味着“物化”制度产物重新构选,而且还反映着“人们”利益关系再次调整,这是一项庞大系统工程,其中对金融配套改革的呼唤更是强烈。有鉴于此。笔者认为,住房储蓄银行是中国住房制度配套改革的必然选择。在此,结合蚌埠住房储蓄银行几年来的实践,笔者对住房储蓄银行谈些初步看法。诱因分析:住房储蓄银行在经济改革和发展中萌生和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中俊 谢晓帆
德国住房储蓄体系的考察张中俊,谢晓帆早在1988年西德专家向我国体改部门介绍德国住房储蓄体系,1991年德国专家在武汉市住房金融研讨会上作过该体系的专题报告。1994年5月,德国一家最大的私营施豪住房储蓄银行(建房储蓄信贷社)与中国科学院信息咨询中心...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董康 孙可可
根据"租买转换"模型,将购房计划引入房价与房租对储蓄影响的相关研究中,同时,运用联立方程模型,采用了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在2013年采集的微观数据中的租房家庭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并得出以下结论:(1)购房计划是研究住房市场价格对家庭储蓄影响的关键变量,购房计划使租房家庭储蓄增加35.7%~44.6%,并且储蓄的增加会提升租房家庭的购房动机;(2)住房市场价格会直接影响家庭购房计划的制定,房价上涨抑制家庭制定购房计划,房租上涨促使家庭制定购房计划;(3)考虑了购房计划后,可以测度房价与房租对家庭储蓄的净影响,房价对储蓄的净效应为正,体现出房奴效应,房租上涨也会使租房家庭增加储蓄。
关键词:
房价 家庭储蓄 购房计划 房租 租购并举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耀华
通常来讲,社会保障包含社会救济、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在中国历史上,社会救济早已存在,未在近代有制度性的突破,社会福利则限于财力属于非常规性行为,只有社会保险有所突破。虽然,社会保险的基本理念已经传入,但相关立法一直处于酝酿和草拟过程之中,并不能实际产生作用。相比之下,强制储蓄制度的立法尚属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社会保险的功能。近代社会保险制度的背景20世纪20年代末,劳资矛盾突出,国民政府开始启动社会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瑞芳
现收现付制和基金积累制是养老保险筹资的两种基本模式,我国目前正在推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是统账结合制,在本质上是部分基金积累制。现收现付制可以实现养老金的代际转移,在支付规模小、人口负担较轻的情况下这种养老制度具有可行性,而在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下,此制度受到严重挑战,于是各国养老金制度纷纷向基金积累制过渡。本文通过实证的方法分析现收现付制与统账结合制对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的影响,结果显示统账结合制会使储蓄减少25%,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养老金制度变迁过程中转轨成本的消化会对城镇居民储蓄产生负作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明华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因此认识宏观经济中的问题往往要从对宏观金融过程的分析入手。而储蓄-投资问题又可称得上是宏观金融过程的核心问题。从很大程度上讲,衡量一国金融制度是否有效,从微观层面看,关键在于金融机构所提供的各种金融工具能否满足社会上储蓄者、投资者以及消费者的各种不同的需求,是否能降低他们之间的交易费用;从宏观层面,则首先要看金融制度能否有效地动员储蓄,鼓励投资,能否使社会的总储蓄与总投资在较高的水平上保持均衡,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谢平
现有标准的有关个人收入、消费和储蓄的理论,均没有考虑到制度性变量,即假定制度(如经济体制、市场制度等)不变。然而,从中国近16年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看,个人的消费行为和储蓄行为出现了一些用传统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本文旨在把一些制度变量纳入对个人储蓄行为的分析。进而说明,在制度变迁的状况下,制度变量也是影响个人预期的重要因素,从而对个人储蓄行为发生重要的作用。一、个人收入与储蓄增长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山 武志
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储蓄一投资的转化缺乏效率。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加以考察,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转化机制的制度安排呈现出明显的不完全性。因此,提高转化效率的关键在于借助政府的力量进行制度的创新与完善。
关键词:
储蓄-投资 转化效率 不完全制度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光伟
邮政储蓄业务历来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之一。长期以来 ,其良好的发展势头掩盖不住其扭曲的发展路径。无论从国家全局利益还是从同业竞争的角度 ,邮政储蓄都存在着明显的制度缺陷 ,因此 ,对邮政储蓄规并整合 ,纳入市场化轨道 ,与国际惯例接轨 ,已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
邮政储蓄 制度缺陷 市场化轨道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谢平
现有有关个人收入、消费和储蓄的理论 ,均没有考虑制度性变量 ,因此使中国 2 0年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个人消费行为和储蓄行为无法解释。本文把一些制度变量纳入对个人储蓄行为的分析 ,说明在制度变迁过程中 ,制度变量是影响个人预期的重要因素 ,从而对个人储蓄行为发生着重要的作用。当然 ,储蓄存款的高速增长并不否定利率弹性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