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41)
- 2023(5392)
- 2022(4423)
- 2021(4280)
- 2020(3240)
- 2019(7233)
- 2018(6892)
- 2017(12685)
- 2016(7315)
- 2015(7979)
- 2014(7979)
- 2013(7880)
- 2012(7754)
- 2011(7369)
- 2010(7959)
- 2009(7365)
- 2008(7349)
- 2007(6681)
- 2006(6257)
- 2005(5285)
- 学科
- 济(27615)
- 经济(27568)
- 农(23307)
- 业(20210)
- 管理(17181)
- 农业(15891)
- 企(11425)
- 企业(11425)
- 业经(10564)
- 中国(9380)
- 制(8831)
- 财(8165)
- 方法(8094)
- 地方(7307)
- 农业经济(7133)
- 学(6851)
- 发(6733)
- 数学(6592)
- 数学方法(6438)
- 发展(5893)
- 展(5879)
- 收入(5821)
- 工作(5615)
- 体(5549)
- 策(5296)
- 银(5277)
- 银行(5262)
- 融(5227)
- 金融(5226)
- 行(5113)
- 机构
- 学院(106113)
- 大学(105622)
- 研究(40156)
- 济(39018)
- 经济(37786)
- 管理(37316)
- 理学(31718)
- 理学院(31208)
- 中国(30954)
- 管理学(30539)
- 管理学院(30325)
- 农(25603)
- 科学(24377)
- 京(23201)
- 所(20478)
- 财(19781)
- 中心(18768)
- 农业(18744)
- 研究所(18469)
- 江(18020)
- 范(17470)
- 师范(17346)
- 业大(17010)
- 财经(14705)
- 北京(14514)
- 院(14370)
- 州(14212)
- 省(14131)
- 师范大学(13951)
- 经(13296)
- 基金
- 项目(68800)
- 科学(54266)
- 研究(52615)
- 基金(49471)
- 家(43417)
- 国家(42940)
- 科学基金(35754)
- 社会(33958)
- 社会科(31576)
- 社会科学(31566)
- 省(26888)
- 基金项目(26145)
- 教育(23871)
- 划(23209)
- 编号(22191)
- 自然(21511)
- 自然科(20956)
- 自然科学(20948)
- 自然科学基金(20558)
- 成果(19894)
- 资助(18964)
- 课题(15884)
- 重点(15640)
- 发(15627)
- 部(15531)
- 农(15182)
- 国家社会(13949)
- 性(13857)
- 制(13682)
- 创(13559)
共检索到1724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易鑫
在全球化过程中,德国乃至欧洲的乡村发展呈现出高度差异化的特征。从后工业转型过程中人们对于乡村发展认识的转变出发,本文对德国乡村治理的任务要求和工作方法进行了归纳,并从乡村地区发展的任务重点、制度框架和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总结了相关经验对于中国乡村治理和规划工作的启示。基于内生性区域发展策略的要求,德国乡村治理工作从区域整体出发推动乡村地区发展,强调乡村治理的核心是促进广泛的社会决策,致力于在公共和私人相关者之间构建相对稳定的合作平台和互动网络,从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加强社会认同,巩固乡村地区相对的独立性地位,实现外部调控与自我调控相互结合。根据空间发展的综合性特点,基于乡村治理的战略性空间发...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唐燕 赵文宁 顾朝林
文章梳理了我国乡村治理体系的发展历程,认为现行"乡政村治"模式面临着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弱化、其他新型农村治理主体涌现的新形势,并从推进实用型乡村规划出发,开展乡村治理体系与公共物品供给和乡村规划改革研究。文章将乡村治理领域划分为公、共、私三大范畴,重点讨论如何借助新兴"乡村组织"实现基于"共"的公共物品供给,以及据此改变乡村规划中公共服务中心配置的具体策略和途径。
关键词:
城乡规划 城镇化 乡村治理体系 乡村规划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诗懿 任育锋 王玉庭 李哲敏
德国乡村内生型发展战略对优化乡村地区土地资源利用、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积极作用,为全球乡村发展提供了借鉴经验。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历史研究等方式对德国乡村内生型发展战略的背景与意义、流程管控、实施成效进行系统分析,挖掘该战略对于乡村整体发展与建设的推动作用。研究发现,德国在推进乡村内生型发展战略过程中始终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理念,建立了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协调统一的合作模式,创建了优势互补、激发主体参与的条件与环境,并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精准和高效的规划管理。未来中国可以从四方面入手不断优化乡村规划建设与管理:一是强化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识;二是建立完整的法律法规与规则制度;三是推动跨部门、跨区域合作,动员乡村居民参与;四是采用数字化、智能化工具。
关键词:
内生型发展战略 德国 乡村振兴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胡娟 朱喜钢
在详细剖析英国西南英格兰乡村规划思路与方法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城乡统筹规划存在的问题,认为“空间全覆盖”的理念是城乡统筹规划的前提,功能分析是规划的基础,县域是城乡统筹的最佳空间单元,集镇是城乡统筹规划的焦点。
关键词:
西南英格兰 乡村规划 城乡统筹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望开磊
核心提示英国乡村发展具有典型意义,深入考察其规划政策的演变,对我国乡村发展具有一定借鉴和参考价值。笔者在考察英国乡村发展历程和规划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村庄规划及土地利用相关政策的建议。
关键词:
政策回顾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党纤纤 张定青
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背景之下,城乡统筹发展已成为时代之需。乡村的建设发展,不再关乎自身兴衰,将直接影响到城市化的进程与质量。而城乡均是典型的复杂开放巨系统,具有自组织演化特性,城乡交互发展现象显著,乡村规划的编制与实施,需要对城乡关系的发展阶段和系统演化特征进行辨析,以实现与系统自组织的同向复合,促进城乡空间向有序发展。本文利用自组织理论,首先分析了城乡关系演进的自组织特性,对城乡自组织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系统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其次梳理了西方发达国家在城乡融合阶段乡村规划的趋势与特征。最后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了我国目前城乡关系的演化阶段,以自组织理论视角对乡村建设发展方向和规划重点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城乡关系 自组织 乡村 规划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赖海榕
本文应用治理的分析框架,比较研究了中国与德国、匈牙利和印度的乡村治理状况,主要从经济发展水平和民主制度、政府间责权分配、乡村治理结构、乡村公共事业融资结构以及乡村治理的监督机制等几个方面比较了各国的成绩和问题,重点讨论了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对中国的启示。
关键词:
乡村治理 责权分配 融资 监督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仁安
合理的农村区域规划立足于国民经济和环境的长远发展,要求对农村社会、经济、资源和科技等方面进行全面规划。本文在分析中国农村区域规划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英国和美国农村区域规划的成功经验。研究发现,英美农村区域规划有法律体系健全、支持力度较大、土地使用原则先进以及重视居民参与性等特征。最后结合国外的成功经验,提出对中国顺利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启示。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区域规划 农村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屠帆 赵哲远
研究目的:分析美国社区规划对于乡村地区土地利用引导的途径。研究方法:案例研究。研究结果:美国社区规划主要通过分区条例下严格的密度控制、突出乡村特色、保护环境、提供支持性基础设施和市政设施的具体做法有效的促进了乡村地区建设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结论:美国社区规划为中国开展村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颖 濮励杰 张芳怡
通过对德国空间规划的概念、规划原则、规划体系及其法律基础等进行初步研究,总结了德国空间规划的特点。德国空间规划体系与相关法律体系结合紧密,清晰完善,既有法律规定的三大层面的综合空间规划,又有针对不同问题受不同相关法律约束的专项规划,既有具法律效力的正式规划,又有以解决具体问题为目的的非正式规划;各层面和各类型规划责任与目标明确;与之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在整个规划体系中,贯彻可持续空间发展的主要指导思想,并且从规划的制定到实施注重公众参与。德国空间规划的这些特点,对我国的规划有借鉴意义,对目前我国规划体系中存在的如法律基础不完善、规划体系比较混乱、各种规划间缺乏协调与整合、区域间空间发展及规划...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颜思敏 陈晨
当前的乡村振兴实践中不乏高度依赖财政资金的样板乡村,而对乡村发展中的内生动力和可持续性却关注不足,未能起到真正的示范和推广作用。浙江省安吉县溪龙乡在30多年里从无到有地培育出白茶产业,并带动了溪龙乡的乡村重构,是内生动力驱动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本文从历史视角研究白茶产业驱动溪龙乡乡村重构的特征和机制,并从个体视角剖析白茶产业兴起前后居民对本地经济、社会、环境、空间等方面的感知变化,最后提出对乡村规划的若干启示。我国乡村地区丰富多元的资源禀赋孕育了丰富多样的具有根植性的乡村产业,白茶产业仅是农业型乡村的一个典型代表。规划师应深入研究乡村发展的产业基础,探索基于内生动力的中国乡村可持续发展之路。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文静 翟国方 周姝天 鲁钰雯
日本乡村问题的成因和面临的困境与中国相似,且日本乡村振兴开展时间较早、经验相对丰富。本文在梳理日本乡村振兴概况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边缘村落,结合实际案例从人口、产业、基础设施、空间布局、保障机制等方面介绍边缘村落规划内容。最后,将日本边缘村落规划注重空间紧凑、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等经验与中国乡村发展现状相结合,对中国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规划有所启示,主要包括正视乡村衰落、将紧凑理念融入乡村规划、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众参与等。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边缘村落 日本 规划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钊启 刘科伟
"农村再生"是在台湾地区农村发展面临村庄空心化、老龄化、居住环境质量衰退以及内卷化的现实情境下提出的,通过"社区赋权"与居民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将制定社区发展规划的权利交还给农民,实现村庄"自下而上"地发展,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对社区文化与产业发展进行扶持,使得农村获得内生的再生动力。文章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农村再生"的政策理念与实践方式进行解读与介绍,并基于解决三农问题的视角,总结出"农村再生"经验在居民管理、村庄营建与农业发展方式层面上对大陆地区农村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
台湾 农村再生 农村社区 社区赋权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陈可石 娄倩 卓想
乡村民宿作为乡村旅游的主要载体,对于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快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德国、日本与我国台湾地区乡村民宿发展较早且各具特色,在法规制度、经营管理、活动策划、品牌营销等方面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系统的理论方法。本文以德国、日本与我国台湾地区乡村民宿为例,介绍其发展历程及举措,并针对我国大陆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中,粗放式开发、农民参与度不足以及运营管理困难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以生态保护为基底,树立永续的发展观念;以乡村文化为核心,打造主题情节式体验;以品质服务为保障,树立良好的乡村旅游品牌;以乡民自治为主体,构建多方协作的运营模式"的乡村旅游措施,以期促进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乡村民宿 乡村旅游 永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