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20)
- 2023(6247)
- 2022(4581)
- 2021(4251)
- 2020(3306)
- 2019(7891)
- 2018(8396)
- 2017(15656)
- 2016(8742)
- 2015(9495)
- 2014(9693)
- 2013(8974)
- 2012(7926)
- 2011(6997)
- 2010(7167)
- 2009(6817)
- 2008(6896)
- 2007(6225)
- 2006(5911)
- 2005(5787)
- 学科
- 济(36020)
- 经济(35968)
- 管理(23014)
- 业(20965)
- 企(17375)
- 企业(17375)
- 制(13565)
- 中国(12480)
- 方法(11980)
- 农(11726)
- 数学(10540)
- 数学方法(10476)
- 体(10402)
- 银(9667)
- 银行(9662)
- 业经(9625)
- 融(9615)
- 金融(9615)
- 行(9383)
- 财(9255)
- 体制(8980)
- 农业(6171)
- 地方(6166)
- 市场(5977)
- 发(5804)
- 贸(5790)
- 贸易(5784)
- 易(5592)
- 制度(5353)
- 度(5353)
- 机构
- 大学(115065)
- 学院(114074)
- 济(51888)
- 经济(50779)
- 研究(42662)
- 管理(42224)
- 中国(36984)
- 理学(34649)
- 理学院(34316)
- 管理学(33814)
- 管理学院(33586)
- 财(28167)
- 京(25142)
- 科学(22092)
- 所(21369)
- 财经(20805)
- 中心(19832)
- 江(19165)
- 经(19044)
- 研究所(18644)
- 农(17692)
- 经济学(16572)
- 北京(16571)
- 财经大学(15621)
- 院(15381)
- 范(14770)
- 经济学院(14705)
- 师范(14632)
- 州(14501)
- 业大(13862)
- 基金
- 项目(67982)
- 科学(53978)
- 研究(52481)
- 基金(49758)
- 家(42927)
- 国家(42568)
- 科学基金(36604)
- 社会(33987)
- 社会科(32221)
- 社会科学(32209)
- 基金项目(25440)
- 省(25032)
- 教育(24416)
- 自然(22146)
- 编号(21822)
- 自然科(21679)
- 自然科学(21675)
- 自然科学基金(21328)
- 划(21196)
- 资助(20064)
- 成果(18423)
- 部(15725)
- 重点(15364)
- 课题(15290)
- 发(14633)
- 国家社会(14547)
- 性(14301)
- 制(14108)
- 教育部(13871)
- 创(13741)
共检索到1973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小溪
本文介绍了德国市场化改革后的电力市场结构、电力价格形成,以及电力行业的监管体制。研究表明:德国电力改革是由欧盟推动下、在法律框架下的"自上而下"式强制改革。改革后,电力市场由"垂直一体化寡头垄断",变为"发电、输电、配电各环节分离,售电端完全放开,配售可以不分"的竞争性电力市场;改革后,德国垄断性网费大幅下降,但税费和电源采购费大幅提高;通过强制性信息公开、细分电价形成要件等手段,实现对电力高层有效监管。德国这些经验无疑为推进我国新一轮电力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宁 张淑焕
公用事业的市场化改革已成为今后一段时间着力推进的重点工作,也是价格监管改革的核心。如何在改革中不断加强价格监管力度,本文在分析我国公用事业存在问题的同时,借鉴国外公用事业发展经验,提出了适应我国国情的价格监管改革思路。
关键词:
公用事业 市场化 价格监管 改革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尹少成
政企分开后我国铁路体制改革加速,其中铁路运价改革特点突出且成效显著。虽然铁路运价市场化改革遵循市场化与政府监管的政策取向,但仍存在市场化缺乏明确的可操作性方案和政府监管明显滞后的问题,应当从两个方面加以完善。一是要明确运价市场化改革的具体方案,增强可操作性;二是要完善政府监管,充分发挥反不正当竞争和反垄断两种事后监管方式的作用,实现多元监管主体之间的协调,以促进铁路运价市场化的进程。
关键词:
铁路定价改革 运价成本机制 价格监管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晓东 王娟 邓良辰 周伏秋
在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通过需求响应深入挖掘需求侧资源潜力,提升需求响应能力和作用,对促进电力供需灵活互动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需求响应主要包括基于价格型和基于激励型两种类型。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各地逐渐形成差异化的需求响应价格形成机制。本文基于文献和实地调研,梳理总结了以上两类需求响应在我国典型省份的价格形成机制,深度剖析峰谷电价对供需形势反应滞后、需求响应补偿来源和力度亟须完善、需求响应对现货市场价格的影响等典型问题,进而从全面推动需求响应市场化常态运行、完善电力零售套餐对现货价格的传导机制、探索研究配网层面需求响应价格机制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丽英 邱法宗
现阶段基础设施市场化改革在解决引资的同时,监管相对滞后,存在着系统性风险;科学定位城市基础设施行业,强化政府有效监管,主要涉及市场准入监管、成本价格监管、服务质量监管三个环节;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服务质量监管链;构建政府监管与社会监督双层监督体系。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戒骄 张其仔
我国电力改革选择了从发电环节的改革开始,经重组国家电力公司、实行厂网分离,到实行电价改革的渐进式策略。这一策略虽然因其速度缓慢、终端用户无法分享改革利益而备受批评,但它使社会付出了较低的“无序成本”。随着供求关系的缓解,电力产业应强化制度互补作用,尽快改变改革在发电、输电、配电、售电各个环节之间进展不平衡的状况,着力实现配电和售电分离,在售电环节引入竞争机制,探索与市场化改革相适应的监管体制和交易方式,解决电源结构不合理、电力发电输电配电效率低、负外部性等深层次问题,最终建立有效监管的电力市场,使市场在电力资源的配置上发挥更大作用。
关键词:
电力改革 厂网分离 电价 制度互补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俭 陈治明 詹迎雪
根据电力市场结构的特点和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实践 ,中国电力市场运营以单一买电型模式向批发竞争型发展 ,最终走向零售竞争型市场模式 ,在运营模式渐进转型过程中 ,电网公司和供电企业只有寓服务于经营过程中 ,以经营服务最优化实现自身效益和社会效益双重目标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华晓龙
电力行业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安全的重要行业。由于天然具备自然垄断的特征,电力行业的改革一直是国际难题。本文详细分析了发电、输电、配电、售电四个环节经济特性,指出电力行业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自然垄断行业,除电网基础设施外其他环节都可以引入市场竞争。在比较欧盟各国、日本和美国电力行业组织结构特征基础上,分析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面临诸多限制条件,并提出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现实路径选择。一、电力行业组织经济特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唐敏 熊谋林 程乙峰
本文利用98个国家/地区资料,描述电力市场、现货市场、远期合约和期货市场的发展脉络。模型显示,电力现货与期货市场对电力市场化有显著影响,电力市场化程度与经济发展相互激励。中国未来20年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战略是:第一步,放开发电和售电环节,构筑多元化竞争主体。第二步,发展电力现货市场和远期合约交易。第三步,渐进发展电力期货市场。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充分展示不同阶段成就和问题,为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提供建议。
关键词:
电力市场化 电力现货 电力期货 中国战略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智强
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典型电力市场发展模式,对国内外典型电力市场发展的经验与教训进行了总结,对我国电力市场化建设在市场规则设计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电力市场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席涛
席涛先生《谁来监管美国的市场经济》一文于上期发表后,得到学界、政策界很高的评价。如何处理政府监管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演进与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占据着突出的位置,也是中国面临的极其重要的问题。作者回答了谁来监管美国的市场经济;以何种方式进行监管;如何监管监管者的问题。然而,市场与管制在一定时期内是相互协调发展的,经历了一段协调发展之后,动态的经济和静态的规章有可能发生冲突。一种有效的管制制度是市场与管制之间不断进行调整和改革的过程,从而解决和回应市场和管制中不断产生的摩擦和冲突。美国如何加强社会管制、降低管制成本及提高管制的效率?中国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以更有效地监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降低管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道平 雍红艳 范小云
不同侧重点的金融市场化改革措施有其特殊的影响,厘清各项改革背后的潜在风险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系统分析了金融市场化改革与金融危机之间的关系,以及加强金融监管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市场化改革会显著增加金融危机发生的次数,但不同类型的金融市场化改革措施对金融危机发生次数的影响并不相同。不同的改革措施倾向于诱发不同类型的金融危机;相比于其他金融市场化改革措施,利率市场化的潜在风险最大;完善金融监管有助于降低金融危机的发生。基于此结论,笔者认为应区别看待各种金融市场化改革措施的潜在风险,既有针对性地提高监管水平警惕金融危机的发生,又不高估风险使得中国的金融改革止步不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