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432)
- 2023(22099)
- 2022(18617)
- 2021(17410)
- 2020(14506)
- 2019(33223)
- 2018(32826)
- 2017(62766)
- 2016(33953)
- 2015(38192)
- 2014(38041)
- 2013(37684)
- 2012(34623)
- 2011(31185)
- 2010(31347)
- 2009(29095)
- 2008(28924)
- 2007(25594)
- 2006(22784)
- 2005(20648)
- 学科
- 济(145758)
- 经济(145564)
- 业(110884)
- 管理(107916)
- 企(96045)
- 企业(96045)
- 方法(60644)
- 数学(49867)
- 数学方法(49253)
- 农(41861)
- 中国(41767)
- 财(41120)
- 业经(39116)
- 地方(31086)
- 制(31042)
- 农业(28357)
- 务(27052)
- 财务(26951)
- 财务管理(26900)
- 贸(26665)
- 贸易(26644)
- 学(26482)
- 易(25895)
- 企业财务(25454)
- 技术(24617)
- 理论(24440)
- 和(24381)
- 银(23599)
- 银行(23551)
- 融(22658)
- 机构
- 学院(484251)
- 大学(483354)
- 济(202204)
- 经济(198060)
- 管理(191215)
- 研究(164497)
- 理学(163776)
- 理学院(162010)
- 管理学(159432)
- 管理学院(158528)
- 中国(127575)
- 京(104054)
- 科学(97341)
- 财(95657)
- 所(81741)
- 农(76644)
- 财经(75153)
- 中心(74348)
- 研究所(73618)
- 江(72730)
- 经(68337)
- 业大(68083)
- 北京(66409)
- 范(63276)
- 师范(62707)
- 经济学(61194)
- 院(59787)
- 农业(59570)
- 州(58219)
- 财经大学(55647)
- 基金
- 项目(319483)
- 科学(253190)
- 研究(237802)
- 基金(232627)
- 家(201071)
- 国家(199331)
- 科学基金(172516)
- 社会(152022)
- 社会科(144151)
- 社会科学(144117)
- 省(123585)
- 基金项目(122253)
- 自然(109776)
- 教育(109102)
- 自然科(107235)
- 自然科学(107210)
- 自然科学基金(105300)
- 划(103508)
- 编号(96707)
- 资助(95631)
- 成果(79169)
- 部(71285)
- 重点(71231)
- 发(70463)
- 创(67448)
- 课题(66838)
- 国家社会(62953)
- 创新(62571)
- 教育部(61774)
- 制(60685)
- 期刊
- 济(230470)
- 经济(230470)
- 研究(148555)
- 中国(98427)
- 管理(75722)
- 财(75601)
- 农(71382)
- 学报(70149)
- 科学(67565)
- 大学(54962)
- 教育(54597)
- 学学(51527)
- 农业(49065)
- 融(46659)
- 金融(46659)
- 技术(44951)
- 业经(38565)
- 财经(37438)
- 经济研究(36387)
- 经(32269)
- 问题(29832)
- 业(27391)
- 技术经济(24734)
- 贸(23848)
- 图书(23078)
- 现代(22752)
- 世界(22507)
- 科技(22174)
- 理论(22049)
- 商业(21906)
共检索到7367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杨依杭 鞠颂东
从全球制造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制造业发展是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而物流业发展又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作为制造大国和强国,德国制造业出口对其经济增长贡献占2/3,而德国发达的物流业,对推动其制造业国际化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德国的物流业竞争力全球排名第一,其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有效推动了制造业进行业务流程改造,从而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进而增强了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推动了制造业的国际化,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宗刚 肖晓昀
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基于长三角地区2004~2013年制造业和物流业的数据,分别测算了整体制造业以及要素禀赋差异下的制造业与物流业关联度,得出以下结论:(1)制造业发展规模是物流业发展的胁迫因素,居民购买力水平、电信化以及信息化程度是制造业发展限制因素。(2)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的重要影响因素,物流业从业人员是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关键影响因素,公路货物周转量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制约因素。(3)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货运量与制造业规模关联度普遍较大,但货物周转量与多种制造业因素关联度大。
关键词:
灰色关联 制造业 物流业 联动发展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高锦
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的2009年,我国正式实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工程,目的是推动主辅分离,发展第三方物流,解决我国物流成本占GDP比重长期居高不下的问题,更好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通过对长三角、珠三角和四川省的"两业联动"新模式,以及制造业物流业的四个发展阶段进行分析,发现"主辅分离"在某些方面并未降低制造业物流企业对大型制造企业的依赖度,物流企业未成为真正的第三方物流,以致不能有效地降低社会物流总费用,并发现"边际决定论"能揭示制造业和物流业相关关系演化的原因和过程。最后,从"边际决定论"视角为未来
关键词:
制造业物流 制造业 联动发展 边际决定论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杨依杭 何晓明
近年来,中国物流产业发展迅猛,规模不断扩大,但物流业和制造业的联动效率较低,物流业的发展不足以有效支撑制造业的发展和促进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本研究针对中国的现状,比较分析了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物流业和制造业联动方面的差距,讨论了发达国家促进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的普遍经验,并对提升中国物流业和制造业联动水平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 国际经验 产业关联度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顾占波 李松庆
指出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供应链模式,两业联动关系的发展遵从"合作关系—协调关系—战略整合关系"的发展模式,提出了树立共赢理念、建立信用机制、实现合理的利益分配和创建信息共享平台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 制造业 物流业 联动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熊焱 周微
本文以江西省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以及相关的政策作为研究对象,与现有研究不同的是,对于两业联动发展的研究,很多文献都是从正面去分析现状,数据量也偏少,笔者借用已有的一些研究成果,通过灰度关联模型来分析江西省物流业与制造业发展规模以及两业联动发展的现状。通过这些分析,揭示两业联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江西省的具体省情,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联动发展 灰度关联分析 物流业与制造业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兴
分析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的机理和演化路径,建立灰色关联模型,对东莞1997-2011年的物流和经济发展数据进行了关联分析,并对东莞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思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制造业 物流业 联动发展 东莞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赵英霞 田秀杰
运用灰色关联模型的分析方法,对东北地区2003-2010年制造业与物流业之间的联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的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关联度较弱,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相对滞后。提出应采取相应措施,加快推进东北地区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有效融合,这对东北地区制造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周辉 王茂春
分析了贵州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发展现状,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对贵州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并分别从制造业、物流业和政府等角度提出相应的政策和建议。
关键词:
制造业 物流业 联动发展 灰色关联分析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董千里
从集成场视角分析和构建两业联动发展模式类型,提出基于关系维、集成维和过程维模式类型为评价基础的省域两业联动发展水平评价模型,通过FUZZY隶属度得到综合评价指标,即省域两业联动发展综合指数,并能从集成场视角构成的模式类型指出其模式完善的途径。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壮阔 刘亮 隋博文
立足于广西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发展实际,以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模式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联动发展模式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并进行初步评价;然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联动发展模式开展综合评价与选择。结果表明,模糊层次分析法能对联动发展模式作出科学评价,可为选择适合广西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模式提供有效的方法支持。
关键词:
制造业 物流业 联动发展 模糊层次分析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董千里 张林 申亮
运用复合系统模型,计算了陕西省制造业子系统与物流业子系统的有序度,以此为基础,测算得出陕西全省及按照省域细分的陕北、关中、陕南三个组成区块各子系统有序度和复合系统协调度,进而分析了陕西全省及三个组成区块协调度在研究时段的变化态势。结果显示:制造业子系统有序度贡献最大的序参量是增加值,陕北区块的增加值提升最快;物流业子系统有序度贡献最大的是投资额,关中区块的投资额保持领先。通过对陕西省及各区块产业协调度的研究分析发现,各区块内产业间协调度呈现上升趋势,但陕西全省协调程度呈现M型变化趋势,两业之间联动关系围绕
关键词:
物流工程 物流产业 企业管理 区域经济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江志娟 董千里
随着物流功能的集成和制造过程的标准化发展,物流一体化服务逐步嵌入制造过程,直接服务于生产工位。然而,目前两业联动的研究局限于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间的关系,难以带动产业的联动发展,因此,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研究应转向物流链与产品供应链的关系研究。文章基于非合作博弈和合作博弈模型,从集成场的视角,对制造集成体与物流集成体之间的竞合关系进行了分析,以非合作博弈模型的解作为谈判的基础,运用合作博弈模型,得出只有在双方选择集体理性的条件下,能够促进物流链与产品供应链的融合,并指出u0,ν0,t0,U四个参数影响两业联
关键词:
物流企业 制造企业 资源共享 产业联动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程永伟
运用投入产出法建立制造业与物流业两业联动发展的供需依赖性测算模型,引入"联动弹性系数"分析了1992—2007年我国两业联动强度变动对行业产值、单位GDP物流费用以及产业结构协调性的影响,并以美、日、英、法四个OECD国家面板数据进行国际比较。最后计算分析了两业联动主导产业及其主导性强度,为准确把握我国两业联动关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
制造业 物流业 联动发展 供需依赖性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郝小娟
通过分析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对物价水平的作用机制,分别从协调成本、发展均衡度、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无效供给等方面解构两业联动在稳定物价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并有针对性地给出了相应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