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42)
- 2023(4522)
- 2022(3477)
- 2021(3570)
- 2020(2561)
- 2019(5945)
- 2018(6078)
- 2017(8945)
- 2016(6175)
- 2015(6908)
- 2014(6977)
- 2013(5937)
- 2012(5495)
- 2011(5117)
- 2010(5522)
- 2009(4549)
- 2008(4386)
- 2007(3973)
- 2006(3614)
- 2005(3547)
- 学科
- 教育(19718)
- 中国(11753)
- 济(11167)
- 经济(11150)
- 学(9118)
- 理论(8655)
- 教学(8401)
- 管理(7219)
- 业(5063)
- 学法(4669)
- 教学法(4669)
- 发(4312)
- 思想(4143)
- 研究(4123)
- 政治(4021)
- 发展(4011)
- 学理(3964)
- 学理论(3964)
- 展(3889)
- 企(3881)
- 企业(3881)
- 革(3626)
- 农(3558)
- 思想政治(3402)
- 政治教育(3402)
- 治教(3402)
- 改革(3370)
- 德育(3369)
- 高等(3323)
- 学校(3285)
- 机构
- 大学(73901)
- 学院(67901)
- 研究(29623)
- 教育(28602)
- 范(22369)
- 师范(22238)
- 师范大学(18616)
- 京(17957)
- 科学(17167)
- 济(16409)
- 经济(15623)
- 中国(15482)
- 管理(15233)
- 所(14595)
- 职业(14226)
- 技术(13862)
- 研究所(13274)
- 江(13154)
- 北京(12790)
- 理学(12167)
- 中心(12162)
- 理学院(11815)
- 管理学(11342)
- 管理学院(11175)
- 教育学(11051)
- 院(10849)
- 州(10335)
- 职业技术(9881)
- 技术学院(8985)
- 财(8832)
共检索到1239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彭莉莉
文章简述了本纳《普通教育学》产生的背景、重点及其在德国教育学大讨论中的地位,指出其对教育学性质探讨以及对中国教育学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
实践 实践哲学 普通教育学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孙元涛 邵晓迪
德国普通教育学传统中的“普通”意为科学知识的系统性塑造,体现的是学科为自身概念和原则辩护的方法论意识。赫尔巴特在教育学史的脉络中自觉建构独立形态的普通教育学,意在为教育学理论寻求一种普适性,在向一切社会文化行动保持开放的基础上实现与其他学科的平等对话。受日耳曼民族注重思辨哲学的特性影响,德国普通教育学呈现出鲜明的特征,表现为对哲学思辨的偏好、对批判反思的坚守、对经典理论传统的维系和对教育学术史的传承积淀。在学科持续分化与交叉融合双线并进的时代背景下,普通教育学的重建,有助于用一种普遍的和基本结构上的共识增加学科认同,减少各分支学科在行动模式和教条上的争执,通过维护一种统一理论有力捍卫学科身份,合理重建教育学的生存空间。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宁虹
当胡塞尔用"回到事情本身"和"生活世界"理论为现象学奠基的时候,它所蕴涵的"前概念的"追求已经开启了超越概念、走向实践的路向。在后续的现象学哲学家那里,这一路向被继续深刻地推进着。由此可以看到现象学走向实践哲学的学理联系和历史轨迹。从实践哲学视角探索现象学教育学的理论建构,其主要特点在于以意义为单元,以实践的思维方式为线索,把意义这个开放的、没有边界规定的单元组织在一起,形成其理论建构。这样一种理论建构,能够始终朝向事情本身的原初、直接、丰富和生动的样态,能够真实地参与教育本身,获得教育本身应有的效果,在实践中实现自身。
关键词:
实践哲学 现象学教育学 意义 前概念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楚廷
教育学需要哲学,哲学也需要教育学,这是它们共同繁荣之所需。哲学家兼为教育家,教育家兼为哲学家,在古代依稀可见,在近代则成为先进文明的象征,成为发达的文化与教育必不可少的条件。中国教育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必然伴随着理论兴趣、哲学兴趣的提升,伴随着教育理论与哲学学术共同的繁荣,这是伟大社会变革所必需的,又是眼下我们所缺乏的。
关键词:
教育 教育家 哲学 哲学家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彭正梅 本纳
文章论述了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现代特性,即,其目的是培养启蒙哲学所主张的在"独立使用自己理性"的个体,就其手段而言,管理是为了自由、教育性教学是为了促进自我思考、训育是为了促进自我行动,文章最后指出了这种教育学思想对于正在实现现代化的中国教育学的意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金生
本文借鉴释义学实践哲学关于“实践”及“实践智慧”的思想,阐述了教育哲学的知识地位与知识地形式,提出教育哲学是以“生活世界”为其可靠的合法的基础,是以“教育智慧”为有效的独特的“知识理想”。教育哲学作为对人类教育生活的价值性阐释,以哲学的方式对教育实践的目标,原则以及行动进行洞察,形成“教育智慧”,并以此参与到教育实践中去,建构独特的智慧与实践的关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乔玉全
作为一门学科的教育学,其产生和早期发展是以德国为中心展开的。教育学在构建和发展中特别是其科学化和现代化过程中所面临的矛盾和困惑,也大都源出于此。因而,对德国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分析,探讨其学术特点,对于促进教育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是有助益的。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飞
化育是德国教育学最核心的概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化育"概念的存在才使德国教育学走上了不同于英美等英语国家教育学发展的路径。"化育"概念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其内涵则深深根植于德国的传统思想和文化,最终于1770年~1830年间形成相对稳定的含义,并进入德国教育领域,成为德国教育学中最核心的概念。"化育"的基础是人的内在固有力量,它主张将人的内在力量最全面、和谐地发展为一个统一整体,而这个实现过程则需要人与文化的密切接触,通过异化与复归的复杂历程最终得以实现。
关键词:
化育 教学论 教育学 德国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丁钢
任何国家教育理论的产生都是基于自身文化的教育实践。在长期的历史发展演进中,世界教育理论形成了一些重要的知识、概念以及范式上的共识,这些理论经过中国教育学人基于自身实践的理论解读,构成了中国教育学参与世界教育理论建构的基础之一。而中国教育自身丰富的实践形成的独特经验,也呈现出中国教育学的理论视角、价值观念、认知方式等,在与世界教育理论的对话中与时俱进地建构中国教育理论。
关键词:
中国教育学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旭东
哲学化和科学化是自夸美纽斯以来教育学发展的两条路径,由此形成了思辨决定论、自然决定论和社会决定论三种教育学知识体系。其共同特点是其所试图建立的学科体系与教育活动本身相悖,教育学知识的价值取向迷失。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消解教育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唯我性,把目光投向更为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这个转向是对现有教育学研究中心课题及一系列相应的研究理路、思维方式的根本性转换。面向实践的教育学要关注生活的价值,由对教育活动及人的成长的外在原因的说明,转为对人的内在的自我批判意识的唤醒和对现实教育的批判和反思。
关键词:
知识的教育学 实践的教育学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燕敏 柳海民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哲学领域的语言、逻辑哲学的转向也带来了教育学对语言、话语的研究的兴起。我国教育学话语的发展也在不断探讨其所存在的问题和教育学的"话语混沌"、"话语背后权力影响"以及"话语与主体"等原因之后,教育学话语的建构也成为主要的问题。通过对我国教育学话语建构之路的三个方面即专业化,教育学话语专业化的外在保障机制;本土化,教育学话语的价值理性;实践化,教育学话语的最终指向,基础上的的分析探索我国教育学话语的取向路径。
关键词:
话语 教育学话语 专业化 本土化 实践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小微
任何一种教育理论体系总是处于特定处境中的理论主体基于特定的理论视角对特定视域中的实践进行理论建构的产物。从实践中归纳提炼理论才能满足教育学内源式发展的需求。通过发现实践逻辑增长教育学本土知识是当前发展中国教育学的核心任务。研究者要尝试以"移植—改造"、"反思—归纳"、"反向操作"、"批判—重建"等多种方式把握教育实践的多重逻辑,并基于实践逻辑的发现展开教育学分析。同时,教育学者在介入式互动中要有认同度、洞察力和分寸感,"反思—重建"应当成为合作互动双方的自觉意识和习惯行为。
关键词:
教育学研究 实践取向 本土化建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侯怀银 王晓丹
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研究虽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目前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尚缺乏大教育学的建构视野。新时代的中国教育学人,应进行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的大教育学建构,使教育学既成为面向所有教育领域的教育学,又成为能涵盖各教育领域的大教育学,在每个教育领域,都形成独特的教育学中国话语。目前,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进行大教育学建构亟待突破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突破学校教育、基础教育领域;突破教育学学科界限;突破西方话语;突破抽象形式。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的大教育学建构应当通过四方面路径:聚焦终身教育体系;立足大教育学学科视野;回归中国文化传统;扎根中国教育实践。
关键词:
教育学 中国话语体系 大教育学 建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