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94)
- 2023(7506)
- 2022(6537)
- 2021(6017)
- 2020(5365)
- 2019(12517)
- 2018(12658)
- 2017(23644)
- 2016(14005)
- 2015(16294)
- 2014(17044)
- 2013(16291)
- 2012(15576)
- 2011(14118)
- 2010(14453)
- 2009(13048)
- 2008(13086)
- 2007(12241)
- 2006(10432)
- 2005(9299)
- 学科
- 济(51013)
- 经济(50882)
- 管理(33932)
- 业(30993)
- 方法(24403)
- 企(23799)
- 企业(23799)
- 数学(21668)
- 数学方法(21447)
- 中国(17050)
- 农(16237)
- 财(13584)
- 学(12484)
- 制(11539)
- 地方(10500)
- 理论(10278)
- 农业(9908)
- 业经(9530)
- 贸(9410)
- 贸易(9410)
- 教育(9129)
- 易(9097)
- 体(8570)
- 银(8515)
- 银行(8480)
- 和(8279)
- 融(8114)
- 金融(8106)
- 行(8084)
- 务(7714)
- 机构
- 学院(197542)
- 大学(195679)
- 济(73530)
- 经济(71521)
- 研究(69396)
- 管理(68339)
- 理学(58126)
- 理学院(57367)
- 管理学(56075)
- 管理学院(55706)
- 中国(49369)
- 科学(44545)
- 京(42704)
- 农(38756)
- 所(37227)
- 财(34884)
- 研究所(33910)
- 江(32213)
- 中心(32097)
- 业大(31833)
- 范(31404)
- 师范(31088)
- 农业(30813)
- 技术(27553)
- 北京(27195)
- 财经(27116)
- 州(25029)
- 师范大学(24638)
- 院(24504)
- 经(24402)
- 基金
- 项目(126934)
- 科学(97882)
- 研究(96039)
- 基金(86554)
- 家(75571)
- 国家(74837)
- 科学基金(61588)
- 社会(55888)
- 省(52590)
- 社会科(52525)
- 社会科学(52507)
- 教育(49182)
- 基金项目(45591)
- 划(45214)
- 编号(42819)
- 自然(38969)
- 自然科(38000)
- 自然科学(37983)
- 自然科学基金(37275)
- 成果(36223)
- 资助(36060)
- 课题(31944)
- 重点(29822)
- 部(28901)
- 发(28390)
- 年(25799)
- 创(25575)
- 项目编号(24942)
- 性(24611)
- 教育部(24399)
- 期刊
- 济(82047)
- 经济(82047)
- 研究(56667)
- 中国(45969)
- 教育(38762)
- 农(35319)
- 学报(34327)
- 科学(28783)
- 财(28349)
- 大学(24983)
- 农业(23514)
- 学学(23228)
- 技术(22956)
- 管理(22467)
- 融(15887)
- 金融(15887)
- 职业(15001)
- 业经(14009)
- 财经(13440)
- 经济研究(12849)
- 业(12633)
- 经(11542)
- 问题(11311)
- 技术教育(10551)
- 职业技术(10551)
- 职业技术教育(10551)
- 坛(10509)
- 论坛(10509)
- 版(10429)
- 图书(9925)
共检索到2984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侯宇晶 刘枚
从师职业地位、工作调动、职业终止三方面分析德国教师职业保障体系,其对教师职业发展与有序进行提供了重要支撑。基于德国经验,建议我国在教师职业保障体系建构与完善过程中,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改善准入机制,以激活教师从业的积极性;第二,建立成体例性调动条件,以保障教师合理需求;第三,严肃职业终止,以保障教师群体的良好秩序。
关键词:
德国 教师职业保障体系 教师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周青蓝
芬兰通过赋予教师优厚的福利待遇、规范化培训体系以及高度的自治权,极大程度上增强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责任感,从而使得国家整体教育水平位居世界前列。通过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对教师职业权利及芬兰教师职业现状进行简单介绍后,详细阐述和分析了芬兰教师职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最后从明确教师法律身份、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维护教师进修培训权利与教学自主权等角度出发,提出了构建并完善我国教师职业保障体系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芬兰 教师职业 职业保障 体系构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洪明
从19世纪20年代起,美国教师质量保障体系大体经历了内部专业保障制度的形成、外部专业保障制度的崛起、外部专业保障和行政保障的结盟、专业取向与选择性路径保障系统并存几个阶段,形成了两大体系和六个层级。美国教师质量保障体系的演进历程在保障层级的建立、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教学专业的特点、教学专业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教学专业内部各项因素间的平衡等方面都给我们以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
美国 教师质量 保障体系 历史演进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余亚微 陆明克
战后德国经济的起飞源于其强大而完备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双元制是德国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核心,它以其精致严密的系统支撑了德国职业教育大厦。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由质量标准体系、条件保障体系、教学管理体系、评价监测体系等方面组成。
关键词:
德国职业教育 质量保障 质量管理认证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郭景仪
社会保障,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的福利、补贴和救助。社会保障体系是当今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和社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和不同利益集团相对立的紧张状况。德国是西方国家中社会保障事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德国的社会保障涉及社会成员基本生活的各个环节。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有关立法、实施和财源方面已形成了比较周详而完善的体系。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谢赤
德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湖南大学国际商学院谢赤随着我国改革与开放的不断深化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创立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并且开始付诸实施。相比之下,社会保障体系在德国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其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经过这么多年的发...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凌云志
高校教师的职业权利是由其职业特点产生的教育性权利。在高校中漠视甚至侵犯高校教师职业权利的现象还是时有发生。进一步完善高校教师培训进修的常态化机制。竞争的核心要素是科技与教育,而高等教育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主要主体之一,其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程度直接事关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他们理应得到国家和社会更多的重视和关心,但是在走向法治社会的今天,高校教师享有的职业权利与其法定权利存在着不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于喆 曲铁华
质量保障是德国职前教师教育领域高度关注的核心理念,职前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德国职前教师教育发展趋势。根据德国联邦一级提出的职前教师教育质量保障政策,莱比锡大学对其内部的质量保障措施进行了改革和完善,成立教师教育与学校研究中心,建立自我评价和自我导向体系,开展能力倾向资格测试,采用新模式的第一次国家考试制度。借鉴德国经验,我国职前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应着手成立教师教育中心,确立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推行能力倾向考查机制,完善以能力为导向的资格认证制度,建立政府与大学平等民主的合作保障关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倪可 唐湘宁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质量保障体系是由政府、社会和高校三个主体构成,职业性与双元机制是保障体系的核心。保障体系坚持以工作岗位需要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建立"双元质量保障机制";"宽进严出"制度以及"双师型"教师群体保障了本科职业教育的应用性;内外结合的评估体系,使教育质量得到持续改善。质量保障体系使德国本科职业教育的职业性与应用性得到了制度保障,统一化的机制使教育质量更具可比性,从而构建了德国较为独特的本科职业教育体系,提升了德国职业技术人才的竞争力。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胡潇潇 李伟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是大学的四项基本职能,因此大学的有效治理,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水平、推动知识创新、引领思想文化潮流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内部治理事关学校活力和发展全局,教学质量又是高校持续发展的基础,由此,构建合理高效的大学内部治理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便成为我国完善大学治理的重点内容,也是保证大学功能发挥的根本要求。
关键词:
高校 内部治理 质量保障 德国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段丽华 储克森
德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为市场就业模式,注重政府,企业及高校的全方位合作,学生毕业即进入市场,尊重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体现市场机制的价值判断,使培养过程与就业需要相结合,形成了由政府依据法规进行宏观管理,学校提供服务及培训,企业等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
关键词:
德国 高校毕业生 就业模式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梁珊珊
食品安全是全球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食品领域的"德国制造"是高质量的象征,这得益于德国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监管机制和风险防控系统,并执行严格的保障原则和网络式的管理模式,共同构成了德国高效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关键词:
德国 食品安全 保障体系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王震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学习和借鉴了德国的社会保险模式。社会保障制度的运作不仅需要合理的制度设计,也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治理体系。构成社会治理体系的基础则是多种多样的社会组织。众多的社会组织不仅是社会服务的主要提供者,而且在政府与个人、政府与市场之间建立了一道宽厚的缓冲带。在本轮欧洲债务危机中,德国表现良好,未受到严重的冲击,这与德国运作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密切相关。而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背后则是由各类社会组织构成的运行体系。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不仅需要制度框架的完善,而且也需要在经办、服务、管理等方面加大改革的力度。在这方面,德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社会组织可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提供有益...
关键词:
德国 社会保障 社会治理 社会组织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朱立志 方静
德国农民组织是德国农民权益的代表,全权维护农民各方面的权益;德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民养老和医疗等方面能充分体现其作为农民权益支柱的作用;德国政府在依法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农民进城工作权益、直接增加农民收入以及确保农民获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涉及农民权益保障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
德国 农民权益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