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27)
2023(2597)
2022(2268)
2021(2278)
2020(1997)
2019(4574)
2018(4341)
2017(8396)
2016(4725)
2015(5352)
2014(5488)
2013(5571)
2012(5119)
2011(4218)
2010(4405)
2009(4158)
2008(4366)
2007(3734)
2006(3126)
2005(2642)
作者
(11788)
(9937)
(9828)
(9487)
(6181)
(4599)
(4537)
(3980)
(3710)
(3571)
(3314)
(3216)
(3216)
(3206)
(2997)
(2940)
(2920)
(2782)
(2729)
(2677)
(2470)
(2401)
(2366)
(2302)
(2244)
(2166)
(2148)
(2137)
(2023)
(1945)
学科
(22842)
管理(22578)
(17865)
经济(17841)
(16732)
(15569)
企业(15569)
财政(13637)
(11207)
方法(9192)
(8725)
财务(8724)
财务管理(8677)
企业财务(8339)
数学(8171)
数学方法(8143)
(6449)
国家(6302)
中国(5983)
(5828)
地方(4984)
(4885)
(4373)
支出(4324)
(4233)
(4159)
制度(4154)
体制(3941)
(3896)
国家机关(3740)
机构
大学(62571)
学院(61587)
(26113)
经济(25547)
管理(24588)
(24279)
理学(21508)
理学院(21292)
管理学(21051)
管理学院(20943)
研究(19283)
中国(15328)
财经(14543)
(13189)
(12338)
科学(10902)
财经大学(10533)
(10092)
财政(9389)
(9250)
研究所(8517)
经济学(8442)
(8327)
中心(8219)
北京(7852)
经济学院(7652)
(7146)
商学(7030)
商学院(6969)
(6905)
基金
项目(38127)
科学(30068)
基金(28600)
研究(28408)
(24077)
国家(23866)
科学基金(20837)
社会(19006)
社会科(18059)
社会科学(18053)
基金项目(15178)
(14079)
教育(13199)
自然(12834)
自然科(12580)
自然科学(12577)
自然科学基金(12369)
资助(11898)
(11506)
编号(10943)
成果(9888)
(9121)
(8226)
教育部(8222)
重点(8195)
国家社会(7927)
人文(7873)
(7825)
(7743)
课题(7563)
期刊
(29938)
经济(29938)
(25136)
研究(22541)
中国(13798)
管理(8820)
学报(8546)
财经(7912)
(7587)
财政(7587)
科学(7384)
大学(6967)
(6684)
学学(6643)
会计(6405)
财会(6072)
经济研究(5862)
(5453)
(4964)
金融(4964)
教育(4551)
通讯(4120)
会通(4110)
技术(3804)
问题(3759)
(3536)
农业(3435)
业经(3424)
(3150)
(3011)
共检索到993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蔡玉文  
现时的德国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是由1949年制定的国家宪法《基本法》确立起来的,以后虽有调整,但中央政府较为集权的基本框架一直未变。概括地说,德国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是按照规范化的方式进行协调和运转的。它首先按照适度集中、相对分散的原则确定各级政府的支出范围,并且赋予各级政府一定的税收权限,采用共享税与专享税共存、以共享税为主的模式来划分税收收入。除此之外,还实行纵向和横向转移支付制度,以实现财力布局纵向与横向的平衡。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周慧  万芷轩  岳希明  
文章基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等相关法律对德国各级政府间公共事务立法权、执行权和支出责任,税收立法权、执行权和收入归属权,以及增值税划分、州际财政平衡和联邦补充拨款等财政制度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运用大量的原始资料和数据研究德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的现状。在对比分析中德两国政府间事权、财权和转移支付的基础上总结提出德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借鉴之处:促进财政体制法制化建设,将社会保障等收入分配功能较强的基本公共服务置于中央政府的事权之下,减轻地方政府的支出负担,增强转移支付的财力平衡效果,以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期刊] China Economist  [作者] 杨志勇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文东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初步理顺了中央与各省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体制运行十余年来,在取得巨大成效的背景下,暴露出以基层财政困难、地区间公共服务水平差异显著等为典型的现实问题。从地方视角而言,应以增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均衡地方公共服务水平为基本出发点,逐步建立收入划分与支出划分相匹配的政府间财政关系安排。
[期刊] China Economist  [作者] 杨志勇  
中国是一个大国。大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处理要特别注意调动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形成激励相容的财政体制。1994年中国初步建立了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这基本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但是,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划分、收入的划分以及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均有待进一步完善之处。政府间财政关系要特别注意制度的稳定性,以充分发挥激励约束功能。与现代财政制度相适应的应该是分级财政管理体制,按照这种体制的要求,中国需要进一步规范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划分、政府收入的划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形成分税、分租与分利相结合的分级财政管理体制。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毛晖  邵稳重  
在中国,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存在博弈关系。分税制后,中央下放了更多的支出责任,地方财政谋求制度外收入的动机增强。在分析中国的地方财政活动时,不应局限于地方政府的预算表,完全意义上的地方财政体系应包括有关的准财政活动。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许闲  
德国作为联邦制国家实行了三级政府相对独立的财政体制,政府间财政法律关系兼顾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利益,保证了各级政府间的沟通与合作,有效维护了相互依存的德国政府间财政关系模式。联邦、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课题组  高培勇  杨志勇  
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在促进中央财政收入比重提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分税制距离全面规范仍有较长的路要走。今后,政府间财政关系改革需要继续坚守"分税制"的方向,构建与完善地方税系应以共享税为主,最终应建立分税、分租与分利相结合的政府收入划分体系。要取消税收返还,规范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增加转移支付的透明度,同时赋予地方政府发债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樱杕  
中国各级政府间财政关系自改革以来有所改进 ,但因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及相关经济改革的缺位 ,非规范特征明显 ,相当程度上阻碍着中国经济市场化及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因此 ,有必要通过明确政府职能目标、合理划分各级政府事权、修正分税机制予以矫正和疏通。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城彬  孙玉栋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框架。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框架包括:预算体制改革、税收制度改革、财政体制改革(央地关系改革)。然而,迄今为止,这三方面的改革进程中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调整是进展最缓慢的,甚至与1994年分税制改革提出的"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最初设计方案越走越远。如各级政府事权、财权划分依旧不明确,导致政府间事权与财权,事权与财力的不匹配,从而造成了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融资平台的不规范发展、预算外收入等等一系列问题。更为甚者,改革进程有倒退的风险,即从"分税"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作者认为,日本财政体制的基础是中央调控的市场经济和地方自治制度。日本的经验在五个方面值得我们借鉴: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必须以中央和地方政府职能的明确划分为前提;中央税和地方税的划分应尽可能同政府职能的分配相一致;单一制国家在进行地方税收分权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地方税收立法权的管理;政府间的财政转移应当力争多样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在赋予地方政府发债权的同时,严格对地方债的宏观控制。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石君煜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传递出财税改革的新方向。理清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促进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能够有效提升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合理划分事权。针对我国现行财政体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和困境,合理划分事权是最为基础的改革路径。划分事权实际上就是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和作用范围,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具体来讲,事权划分要解决以下两个难点:其一,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城彬  孙玉栋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框架。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框架包括:预算体制改革、税收制度改革、财政体制改革(央地关系改革)。然而,迄今为止,这三方面的改革进程中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调整是进展最缓慢的,甚至与1994年分税制改革提出的"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最初设计方案越走越远。如各级政府事权、财权划分依旧不明确,导致政府间事权与财权,事权与财力的不匹配,从而造成了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融资平台的不规范发展、预算外收入等等一系列问题。更为甚者,改革进程有倒退的风险,即从"分税"的改革路径回到"分钱"的路径上来。阻碍改革进程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文章首先回顾了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改革历程,其次通过分析我国政府间财政收入、支出、转移支付结构以及事权划分等数据描述了我国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的政府间财政关系的现状,然后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存在的问题,最后相应地提出了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的下一步改革方案。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许闲  
良好的财税关系是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基础,而合理分权和保持权力间的相互制衡是法治国家财税关系的首要特征。文章旨在分析联邦德国如何在财税关系中运用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分立,实现各项权力在联邦政府内部的横向制衡和联邦、州与地方三级政府之间的纵向制衡。德国联邦政府通过一套完整的转移支付与财政平衡制度对财政收入进行再分配,保证了各地公共服务水平基本一致,实现了区域间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和稳定的宏观经济调控。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马拴友  
目前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着缺陷与不足。政府间财政平衡制度是转移支付制度的核心内容,其平衡模式宜选择纵向为主、纵横交错的方式。政府间财政平衡的关键是在确定各地的标准收入和标准支出的基础上,计算分配可用于转移的均衡拨款数量。实施规范的政府间财政平衡制度,必须增加中央财政的可支配收入,其选择途径有:(1)优化分税制;(2)改革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3)调整税收政策;(4)重视非税收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