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93)
- 2023(4553)
- 2022(3611)
- 2021(3680)
- 2020(2876)
- 2019(6665)
- 2018(6839)
- 2017(11018)
- 2016(7315)
- 2015(8341)
- 2014(8676)
- 2013(7750)
- 2012(7264)
- 2011(6693)
- 2010(7051)
- 2009(6038)
- 2008(5971)
- 2007(5901)
- 2006(5360)
- 2005(4649)
- 学科
- 教育(19969)
- 济(13947)
- 经济(13925)
- 中国(12980)
- 管理(12467)
- 业(8539)
- 理论(7663)
- 教学(6965)
- 企(6555)
- 企业(6555)
- 农(5947)
- 学(5833)
- 发(5267)
- 地方(4716)
- 制(4690)
- 财(4655)
- 发展(4559)
- 展(4437)
- 学校(4088)
- 业经(4052)
- 研究(4018)
- 思想(3904)
- 银(3843)
- 银行(3839)
- 政治(3838)
- 农业(3758)
- 行(3689)
- 技术(3646)
- 革(3609)
- 融(3582)
- 机构
- 大学(88335)
- 学院(82513)
- 研究(33997)
- 教育(29224)
- 范(23751)
- 师范(23670)
- 管理(22985)
- 济(22096)
- 京(21914)
- 中国(21366)
- 经济(20977)
- 师范大学(19629)
- 科学(18921)
- 理学(18254)
- 理学院(17867)
- 管理学(17363)
- 管理学院(17150)
- 所(16637)
- 江(15787)
- 中心(15641)
- 北京(15210)
- 职业(14961)
- 研究所(14807)
- 技术(14654)
- 财(12763)
- 院(12630)
- 州(12545)
- 教育学(11150)
- 农(10763)
- 职业技术(10250)
- 基金
- 项目(48020)
- 研究(45990)
- 科学(38263)
- 教育(30355)
- 基金(28649)
- 社会(24419)
- 家(23706)
- 国家(23282)
- 编号(22929)
- 成果(22875)
- 社会科(22542)
- 社会科学(22534)
- 省(20373)
- 课题(20044)
- 划(19457)
- 科学基金(18542)
- 年(17704)
- 规划(14001)
- 基金项目(13931)
- 项目编号(13699)
- 性(12801)
- 度(12770)
- 重点(12609)
- 研究成果(12481)
- 部(12442)
- 发(11786)
- 一(11684)
- 阶(11381)
- 段(11324)
- 教育部(11318)
共检索到1530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潘黎 刘元芳 霍尔斯特·赫磊
本文对德国高等教育机构的分层分类情况和历程做以介绍,概括了德国高等教育机构分层和分类的若干特点,并提出了对中国的一些有益启示。
关键词:
德国 高等教育机构 分层和分类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卢晓中
蒋南翔同志是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家、中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和创新者之一。他立足实际,结合清华大学自身特点和发展阶段,倡导结合其他国家的经验走自己的发展道路,积极探索办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流大学之路。在其高等教育思想中体现出来的坚持党的领导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高度统一、心怀“国之大者”培养人才与培养心怀“国之大者”人才的高度统一、尊重高等教育规律与开拓创新的高度统一,这“三个高度统一”是弥足珍贵的思想遗产,其时代意义对于当前我国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
蒋南翔 高等教育思想 时代意义 教育强国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德祥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立足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内涵和构成要素,探寻并抓住其根本和永恒性主题,解决相应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理性选择。动态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根本条件,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内在要求,深度实现高等教育公平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承诺,统筹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抉择,系统加强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保障。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杨继
我国法学高等教育曾经深受德国的影响。因此 ,考察德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在入学制度、seminar制、统一毕业考试制度、导师制、博士毕业评分制等方面长期形成的独特制度以及重视学术研究的传统观念 ,对于改进我国当前的法学教育模式 ,能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德国 法学高等教育 模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黄兴胜 黄少成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伟大历史节点之际,回望审视中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历史进程和巨大成就,清晰呈现出以"调整与探索——奠定基础,恢复与发展——实现跨越,深化与提高——追求一流"为历史逻辑特征的壮阔画卷。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历史逻辑对未来中国高等教育建设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启示: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始终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导向,始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基本规律,始终坚持高等教育开放办学交流互鉴。
关键词:
新中国 70周年 高等教育强国 历史逻辑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黄安贻
本文介绍了德国的学位制度,讨论了德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和特色,探讨了德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借鉴作用,并提出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德国 高等教育 特色 借鉴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孙进
德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分为四类:综合性大学及与其同等级的高校、应用科学大学、高等艺术与音乐学院、职业学院。它们在培养目标、办学层次、专业设置、教学、科研、师资、招生等方面均有明确的区分,具有不同的办学定位和特色,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一种分工合作的合理格局。德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分类清晰、定位合理的现实模型,对我国实现高等学校分类与管理的中长期改革和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建华
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发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德祥 王晓玲
产学研深度融合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题中之义,是知识生产模式变革和科技创新模式变革的必然要求。基于已有研究界定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概念内涵,进而从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大学发展、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论述产学研深度融合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关系。最后从文化、制度、组织三个层面提出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行动策略。
关键词:
产学研深度融合 高等教育强国 超学科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杜玉波
在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中,建设教育强国已经从教育的价值愿景上升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关键因素。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加快推进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迫切需要系统理解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准确把握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强国的主要特征,积极应对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问题挑战,努力践行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初心使命,特别要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化调整布局结构、提升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等六个方面重点发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新路。
关键词:
教育强国 中国特色 高等教育强国建设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国瑞
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进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阶段,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已进入了从学术话语、局部政策全面上升为国家意志、国家战略的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也已进入了从搭建框架向整体施工转变的新阶段。在新起点上推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要以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基础,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重点,把结构调整与制度创新、全面提高与重点建设、国际化引领与信息化驱动、推进实践创新与夯实理论支撑等有效地统一起来,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钟登华
在全党全社会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召开了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这是全国高等教育战线的一件大事。这次大会开得很顺利、很圆满、很成功,是一次高举旗帜、牢记嘱托的大会,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也是一次凝聚共识、开拓创新的大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成立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学术社团,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苏竣 薛二勇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济合作发展组织、美国联邦教育部、世界银行、中国教育部以及中国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在重点研究比较分析了八国集团(G8)、澳大利亚、欧盟和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基本指标后发现,高等教育强国具备一些基本的特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65%以上;高等教育公共支出占GDP的比例在1%以上;留学生占本国高等教育学生规模的比例在3%以上;适龄(25-64岁年龄段)人口中的30%以上接受过高等教育;普通高校全职教师的65%以上拥有博士学位。根据这些基本特征,结合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描绘了中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路线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强国 路线图 国际比较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献君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首先面临着教育创新理念创新的问题。教育理念包括国家教育理念、学校教育理念、个体教育理念等诸多方面。笔者着重从教育理念的科学内涵,高等学校教育理念创新的路径、机制和规律,高等学校核心理念及其建构等方面,探讨高等学校应如何创新教育理念以适应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要求。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蔡克勇
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激烈竞争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必须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与此同时,改革开放30年来积累的强大经济实力,我国高等教育的大改革和大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我们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建立科学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构建合理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改革创新科学研究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大多方面的教育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并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创新教育理念。
关键词:
高等教育强国 创新型国家 经济强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