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31)
- 2023(2563)
- 2022(2142)
- 2021(2253)
- 2020(1964)
- 2019(4432)
- 2018(4334)
- 2017(6307)
- 2016(4592)
- 2015(5637)
- 2014(5795)
- 2013(5039)
- 2012(4750)
- 2011(4326)
- 2010(4873)
- 2009(4074)
- 2008(4114)
- 2007(3948)
- 2006(3406)
- 2005(3178)
- 学科
- 教育(10980)
- 教学(7935)
- 管理(7664)
- 济(6973)
- 经济(6963)
- 理论(6855)
- 研究(6350)
- 中国(5576)
- 业(5294)
- 学法(4859)
- 教学法(4859)
- 生(4632)
- 学理(4077)
- 学理论(4077)
- 企(4042)
- 企业(4042)
- 研究生(4029)
- 方法(3410)
- 学(3408)
- 制(3222)
- 思想(2868)
- 政治(2862)
- 数学(2756)
- 学校(2729)
- 度(2698)
- 制度(2695)
- 思想政治(2659)
- 政治教育(2659)
- 治教(2659)
- 农(2653)
- 机构
- 大学(59564)
- 学院(53759)
- 研究(22335)
- 京(15029)
- 科学(14747)
- 管理(14404)
- 教育(14164)
- 中国(12937)
- 范(12233)
- 师范(12123)
- 济(11990)
- 所(11565)
- 理学(11551)
- 理学院(11279)
- 经济(11034)
- 江(10834)
- 技术(10701)
- 农(10636)
- 管理学(10568)
- 管理学院(10469)
- 研究所(10444)
- 北京(10339)
- 师范大学(9543)
- 业大(9190)
- 中心(9143)
- 院(8709)
- 职业(8562)
- 州(8428)
- 农业(8268)
- 省(7520)
- 基金
- 项目(32696)
- 研究(28010)
- 科学(23745)
- 教育(18311)
- 基金(17859)
- 省(15640)
- 家(15272)
- 国家(15047)
- 编号(14124)
- 成果(13552)
- 划(13305)
- 社会(12400)
- 课题(12325)
- 科学基金(11873)
- 社会科(11469)
- 社会科学(11465)
- 年(10635)
- 大学(9325)
- 基金项目(8765)
- 资助(8377)
- 重点(8322)
- 项目编号(8195)
- 研究成果(8112)
- 规划(7959)
- 自然(7514)
- 自然科(7336)
- 自然科学(7330)
- 创(7243)
- 自然科学基金(7141)
- 一(7062)
共检索到1009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洪捷 王兆义
高等教育大众化潮流造就了德国高等教育功能分化的格局,在此背景下,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规模得到快速增长,总体实力不断提高。在技术和生产双重革新的推动下,新兴产业对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要求,而应用科学大学凭借其积累的后发优势对这些要求进行了积极回应。随着博洛尼亚进程下三级学位制的逐步实施,在应用科学大学多元化的学生结构中,读博深造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加之应用科学大学自身科研实力的快速提升,推动了许多应用科学大学积极争取"博士授予权",朝着自主开展博士生教育的目标迈进。应用科学大学自主培养博士生是其与企业紧密联系的特色定位的强化,体现出其"转型"而非"转向"的发展趋势。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吴文启
从科研设备共享、跨学科合作研究、综合性交叉性研究平台与研究中心建设、导师群体与人才交流等方面阐述了德国"大科学"研究模式下博士生培养的科研学术环境。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徐理勤 王兆义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双元制培养模式在博洛尼亚进程后经历了快速发展,目前应用科学大学已成为双元制专业办学规模最大的高校类型。对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的个案研究显示,通过面向企业需求的专业设置、凸显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高强度贯通式的企业实训、强化生产实践的课程模块以及体系化、制度化的校企合作,应用科学大学双元制专业构建了“就业导向型”培养模式。与普通专业相比,双元制专业在内容与形式上具有系统性的差异化和灵活性,这是由应用科学大学的办学定位决定的,更凸显出应用型高校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战略抉择。我国应用型高校应强化自身的应用型定位,充分发挥企业的教育主体作用,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建强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Fachhochschule,缩写FH)是德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名副其实的工程师摇篮,在生源条件、培养目标、实践教学、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形成了独有的特点。我国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以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工程师的新机制为核心,与德国FH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处。但要使这一工程教育改革切实有效、持之以恒,必须破除企业参与、经费设施、生源条件与学位及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障碍。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曹淑江
作者通过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结合自己指导研究生的实践感悟,认为在社会科学类专业博士生培养中,应该强化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教学,引导博士生处理好理论学习、方法训练与做研究、发表论文之间的关系,帮助和鼓励博士生学习、吸收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要补充博士生的数学知识,加强定量研究方法的训练。指出博士生要养成适合社会科学学科特点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认真钻研。
关键词:
社会科学 博士生 培养 研究生教育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赞基 刘颖
本文以清华大学电工学科点获得1997年国家级特等奖的教学成果为基础,就工科博士生培养问题提出在论文选题、培养环节和学科点建设等方面既要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解决生产实际中急需解决的关键课题,又要重视博士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出高水平的博士论文和博士毕业生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阎凤桥
博士生需要经过一定的环节才能完成系统的学术训练,其中博士论文是核心。在完成博士论文时,研究问题的确立既是第一步,也贯穿研究的始终,是论文的灵魂,反映着论文的价值与贡献。问题意识的培养就是要进行不断的智力挑战,反复在理论与现实之间对话,找出无法从一般认知上解释的关系,从而提出对于自己和学术共同体都可以成立的质疑,这个质疑基于知识体系中的缺口。培养博士生问题意识要注重批判性思维、客观中立、实然性原则、竞争性假设。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郑南宁
从科学研究工作的本质入手,谈了应以科学精神来培养博士生的想法,提出“是否发表论文不是评价博士学位论文的惟一方式“这一命题,同时还指出应以科学精神来统领导师队伍建设及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
关键词:
创新能力 学术论文 导师队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徐平
博士生培养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实现博士生培养目标而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稳定性和系统性的特定培养程式。这种特定培养程式是一个拥有众多构成要素并依照一定方式联系起来的系统,主要包括:生源选拔、课程学习与考核、博士学位论文指导、博士学位论文评审与答辩等。本论文围绕"博士生培养模式"这个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世岳 秦琳
在德国,是否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大学与应用科学大学最为显著的差异之一。为了探索博士研究生培养的新路径,衔接应用型和学术型人才培养,德国联邦与联邦州近年来推行多项政策,让应用科学大学毕业生有机会攻读博士学位。博洛尼亚进程也为德国高等教育一体化创造了契机。但德国大学对此态度极为谨慎,招收博士研究生要求应用科学大学毕业生须专业对口,拥有优异的学习成绩,并完成预备学习,这让应用科学大学毕业生的学术进修之路漫长而艰难。应用科学大学毕业生学术进修的权利之争,反映了研究生教育改革过程中应用型和学术型人才培养衔接的艰难。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余寿文 林功实 刘颖
加强博士生教育工作 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余寿文,林功实,刘颖我国自实施“学位条例”建立博士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以来,通过十多年的实践,我国的博士生教育从起步到形成,培养规模从小到大,培养质量逐步提高,取得了重要的进展。至1994年底,已为国家培养了18万...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洪捷 李立国 周川 杨颉
导师为博士生指定学位论文题目,行不行?博士生写博士论文首先要有一个题目,题目的好坏,与博士论文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好的选题一般就写不出好的论文,而好的论文肯定有一个好的选题。所以选题很重要,但选题又很难,因此需要导师的指导。导师如何指导博士生选题是需要讨论的问题。1.博士论文"命题作文"的利弊。有不少博士生导师出于种种原因,喜欢为其博士生指定学位论文题目。常见的原因是导师自己手中有课题,因此要求自己的博士生承担课题工作,有时一名博士生承担整个课题,有时几个博士生共同完成课题。这些导师觉得让博士生参与课题研究,一是给学生参加科研的机会,二是从事课题研究本身也是一种很好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郭日修
基于作者培养博士生的实践,提出了对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看法,包括如何评价博士生培养质量,选拔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培养对象,慎重选择研究方向和学位论文课题,建立正确的导师与博士生的关系,严格要求、严把博士生培养质量关等。
关键词:
博士生 培养 培养质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杨静 高虹
论述了博士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和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的关系,强调在严格目标管理的同时必须加强过程管理,并阐述了博士生培养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及其作用,以及如何实施各培养环节的过程管理。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岚
导师人格蕴含了指导行为倾向,体现在具体的师生关系之中。导师通过身教影响博士生的人格和社会化,身教是导师发挥育人功效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案例高校50位博士研究生的质性访谈,提取出与导师人格、身教相关的关键性表征并将其聚类。研究发现:导师的人格特征会影响指导质量,进而影响学生满意度,受学生欢迎和不受学生欢迎的导师在人格和指导上分别体现出一些共性特点;导师身教发挥作用的途径主要有三种,即遵守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给予学生公正客观的评价、不滥用权力,为人正直、处世有原则。文章从导师修身、知行合一、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三个方面进行了反思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
师德 人格 身教 师生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