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53)
2023(12737)
2022(10404)
2021(9524)
2020(8028)
2019(18016)
2018(17769)
2017(34150)
2016(18224)
2015(20430)
2014(20147)
2013(19947)
2012(18314)
2011(16508)
2010(16591)
2009(16046)
2008(16203)
2007(14771)
2006(13252)
2005(12608)
作者
(49678)
(41331)
(41298)
(39246)
(26625)
(19425)
(18733)
(15911)
(15756)
(14896)
(14342)
(13796)
(13657)
(13276)
(13089)
(12533)
(12433)
(12054)
(11806)
(11658)
(10453)
(10027)
(9969)
(9465)
(9378)
(9355)
(9255)
(9113)
(8125)
(8115)
学科
(83890)
(83661)
经济(83531)
(76769)
企业(76769)
管理(73380)
方法(33006)
(29362)
业经(29220)
(26912)
数学(24904)
数学方法(24754)
中国(23989)
(22419)
(20803)
财务(20776)
财务管理(20749)
企业财务(19641)
农业(18823)
技术(17746)
(17218)
贸易(17206)
(16878)
(16460)
(16199)
(16152)
(15201)
体制(14336)
(14260)
银行(14255)
机构
学院(267198)
大学(263643)
(125453)
经济(123378)
管理(107635)
理学(91572)
理学院(90720)
管理学(89891)
研究(89704)
管理学院(89350)
中国(74404)
(60651)
(55374)
财经(47238)
科学(46536)
(43420)
(42983)
(40735)
中心(39771)
经济学(39083)
研究所(38336)
(38320)
北京(35473)
经济学院(35123)
财经大学(34814)
(32235)
业大(32046)
商学(31498)
(31471)
商学院(31225)
基金
项目(165544)
科学(134435)
研究(127697)
基金(124295)
(105250)
国家(104332)
科学基金(92058)
社会(86515)
社会科(82252)
社会科学(82235)
基金项目(64585)
(62010)
教育(57242)
自然(55528)
自然科(54280)
自然科学(54267)
自然科学基金(53420)
(51326)
资助(50196)
编号(50162)
成果(41001)
(39014)
(37963)
(37861)
国家社会(36903)
重点(36726)
(36371)
(36337)
教育部(34654)
创新(34512)
期刊
(147250)
经济(147250)
研究(86941)
中国(55528)
(50850)
管理(47707)
(37707)
科学(33809)
学报(30158)
(29443)
金融(29443)
农业(25796)
大学(25249)
财经(24928)
业经(24485)
技术(24089)
经济研究(23848)
学学(23770)
教育(23539)
(21600)
问题(18964)
(17405)
世界(16614)
(16408)
技术经济(15812)
国际(15686)
现代(14225)
财会(13158)
商业(12559)
经济管理(12443)
共检索到4202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杜传忠  杨志坤  
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工业4.0战略通过构建信息物理系统,以"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实现制造业设计、生产、运营及服务的全方位系统整合,力求使德国占据新一轮国际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德国工业4.0战略的智能化、数字化和服务化的制造业发展基本方向,系统、关联、集成、协同与融合的制造业产业体系,充分发挥中小制造业企业的有效机制,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化的制造业生产方式,完善的技术创新平台和统一的工业制造业标准以及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潜力等值得中国借鉴。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周祥  
德国"工业4.0"是将物联网等高新技术引入到传统生产制造行业的一次技术革命,其核心是"智能工厂"以及"智能生产",在实施过程中采用信息物理平台将传统制造业中的设计、生产、运营等进行高效整合与管理。"工业4.0"的核心要素是信息科技的平台延伸、信息渠道和物料供应的拓展以及生产要素的优化管理三个方面。德国"工业4.0"的成功可以为国内相关产业的转型提供参考和借鉴,通过加强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智能技术层面的创新,拓宽传统制造业市场渠道和范围,在人才、资源以及市场等方面的政策推动下,推动国内制造业的顺利升级与转型。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赵福全  刘宗巍  
本文深入解读了德国工业4.0的内涵,分析了工业4.0浪潮将给中国制造业特别是具有代表性的汽车产业所带来的深远影响,指出了当前业界对工业4.0的理解普遍存在的偏颇之处,明确建议应更多地从生产角度而非销售、服务角度来思考工业4.0。在此基础上,重点强调必须站在国家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工业4.0,阐明了国家顶层设计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各方共同努力、合力推进中国"智造"早日成为现实的具体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徐广林  林贡钦  
在全球制造业逐步进入4.0时代的大背景下,一场新的制造业竞争已经拉开序幕。美国立足工业互联网、德国倾力打造工业4.0、而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中国则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力主在2025年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当前,全球制造业的竞争,已经转变成了技术和创新的竞争。随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正在成为一个新的风口。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裴长洪  于燕  
德国"工业4.0"战略给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带来机遇。本文对中国和德国制造业发展现状、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战略、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挑战进行了分析,得出中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有一定程度发展,但是仍然存在市场有效需求不足、技术水平不高、企业陷入发展困境以及缺乏高端适用人才等问题,并提出中国应当利用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的机遇,加强与发达国家制造业合作,尤其是与重要贸易伙伴国德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政策、技术、贸易和投资等方面的合作。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崔日明  张婷玉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为提振经济,促进就业,美国启动了"再工业化"战略。与此同时,中国制造业也迎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文章对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效果进行了系统的数据分析,并着重对该战略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数据表明,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取得了初步成效,而且随着该战略的进一步推进,中美在制造业领域的竞争性将影响中国对美国传统制造业产品的出口,加剧中美未来在先进制造业领域中的竞争,导致美国对华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加重,并对中国制造业引资与投资产生双面影响。鉴于此,中国应在传统要素优势渐失的现状下,积极培育制造业出口产品新型竞争优势,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抢占新一轮经济...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岳平  
德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在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以后,制造业仍然保持了很高比重的国家,德国产品质量享誉世界成为其保持强劲国际竞争能力的保障。从德国的经验可以看出,建立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以及质量认证等在内的完备的制度体系,从政府到企业,从法律到认证,从职业教育到社会文化,覆盖全社会的质量管理体系和价值体系。我国要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也必须从法律法规、行业标准、职工培训、文化重塑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设计。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陈含桦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世界制造业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欧美的"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战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催生深刻变革。"中国制造"在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世界制造业格局的重构中,大力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转变制造业发展方式、提升产业竞争力成为必然选择。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路红艳   林梦   涂苏  
在工业化后期,先行工业化国家制造业利用外资呈现出由制造业占主导向服务业占主导转变,以及制造业与服务业利用外资同步增长的特征。当前,中国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对比在这一阶段中国与先行工业化国家制造业利用外资的差异发现,中国经济以内循环为主,服务业利用外资质量不高,产业升级相对缓慢,特定时期跨国企业布局调整是中国制造业利用外资规模和占比呈现波动式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中国应根据当前制造业利用外资面临的形势和变化,积极调整制造业利用外资的战略和思路,推动制造业利用外资稳存量、提质量。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蔡春林  
为了提升制造业全球竞争力,美国开始逐步调整制造业经济发展模式,将研发与生产都留在国内,自2011年开始实施"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引领全球制造业转向,争夺未来经济增长的制高点。中国可以借鉴美国。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王德显  
在国际经济持续低迷和各界普遍对经济预期悲观的背景下,世界各国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和国民就业,以培育本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盈利能力为出发点,纷纷出台经济发展乃至国家发展战略。德国以其强大的制造业抵抗着经济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双重压力,并迅速出台了工业4.0战略,重新勾勒德国企业未来持续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德国工业4.0战略引起了中国政府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其与中国正在进行的"两化融合"战略不谋而合。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资源和要素成本的上升及外资的转移等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出了迫切要求。借鉴德国工业4.0战略精华,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需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赶超型"工业化战略道路。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杨超  贺俊  黄群慧  程宝栋  
劳动力比较优势丧失、巨额贸易顺差、不断增加的贸易摩擦、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给中国制造业出口带来了的巨大阻力,这与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经历十分相似。深入研究日本制造业转型历程,可以发现日本通过在本土设立母工厂、在发展中国家设立量产基地、在发达国家设立研发中心的策略将产业链合理分段,既充分利用海外具有比较优势的生产要素,又将核心生产技术保留在本土,从而维持日本制造业的竞争力。从日本当时所采取的应对措施中汲取经验,有助于明晰中国制造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加快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海明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低端锁定"的现象愈发明显,即:大量加工制造企业处于产品价值链低端,缺乏核心技术和品牌,升级乏力。而韩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先后三次大规模承接了国际产业转移,其切入点也是加工、组装等低端环节。但韩国的制造业在政府政策等因素的引导下成功实现产业升级,走出了"低端锁定"。这其中原因值得我们分析和借鉴。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文栋  刘小辉  陈建伟  
德国提出的"工业4.0"计划对于大而不强的中国制造业而言,是一个弯道超车的机遇。但同时这一趋势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还面临许多技术规范和社会现实问题。"工业4.0"于2011年在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中被首次提出,并在2013年得到迅速发展。实际上,工业4.0概念与我国2011年4月我国工信部联合科技部、财政部等五部委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的思想是一致的。只是德国提出的"工业4.0"路线更清晰,值得我国制造业借鉴参考。我国是世界制造业的重要中心,身处国际舞台,无法躲避全球化竞争,必须积极应对这一趋势。而未来工业竞争的关键在于谁能够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钟耕深  
基于"中国制造2025"及"互联网+"的时代背景,"第九届中国战略管理学者论坛"以"战略转型与制造业升级"为主题,围绕"战略转型与组织变革""国际竞争与制造业转型升级""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战略管理教学与学术研究导向"等专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本次会议取得的重要学术成果主要有:(1)当前中国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急需探索战略转型和组织变革。应更多关注商业机会、商业模式、价值创造、创业与企业家精神,实现价值创造从产品主导逻辑向服务主导逻辑转变;应当重视互联网赋能和组织惯例重构,构建用户、技术、数据和平台的新组合;应当以适当方式建立和发展社会资本,加快推进双元创新;应当重组传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