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11)
2023(6183)
2022(4668)
2021(4299)
2020(3408)
2019(7522)
2018(7809)
2017(14771)
2016(8427)
2015(9554)
2014(9889)
2013(9282)
2012(8096)
2011(7282)
2010(7343)
2009(6839)
2008(6791)
2007(6294)
2006(5671)
2005(5270)
作者
(23786)
(19683)
(19576)
(18583)
(12505)
(9253)
(9018)
(7738)
(7358)
(7009)
(6667)
(6551)
(6305)
(6129)
(6091)
(6062)
(5866)
(5713)
(5697)
(5624)
(4995)
(4856)
(4755)
(4579)
(4546)
(4438)
(4412)
(4376)
(4022)
(3792)
学科
(30420)
经济(30367)
管理(22328)
(20290)
(16372)
企业(16372)
中国(11254)
(10184)
方法(10019)
业经(9128)
数学(7840)
数学方法(7675)
(7036)
(7004)
农业(6733)
地方(6683)
(6628)
理论(6574)
(6210)
(5897)
银行(5885)
(5686)
金融(5685)
教学(5684)
(5640)
环境(5286)
发展(5185)
(5173)
(5152)
(4964)
机构
大学(114994)
学院(114766)
(43291)
经济(42149)
管理(41135)
研究(40464)
理学(34531)
理学院(34095)
管理学(33321)
管理学院(33122)
中国(31036)
(25594)
科学(24913)
(20578)
(20513)
中心(18733)
(18711)
(18641)
研究所(18572)
(17967)
师范(17788)
业大(16538)
北京(16381)
财经(15783)
(15113)
(14832)
农业(14510)
师范大学(14405)
(14258)
技术(14193)
基金
项目(75181)
科学(59142)
研究(57680)
基金(52701)
(45756)
国家(45361)
科学基金(38533)
社会(35470)
社会科(33459)
社会科学(33448)
(30061)
教育(27772)
基金项目(27401)
(25627)
编号(25063)
自然(23652)
自然科(23081)
自然科学(23076)
自然科学基金(22662)
成果(21426)
资助(20726)
课题(17975)
重点(17421)
(16753)
(16147)
(15440)
项目编号(15259)
(14737)
国家社会(14692)
创新(14407)
期刊
(51575)
经济(51575)
研究(34433)
中国(28703)
教育(20564)
(18598)
学报(17102)
管理(16770)
(16243)
科学(15827)
大学(13276)
农业(12798)
技术(12352)
学学(12104)
(11309)
金融(11309)
业经(8929)
经济研究(7675)
(7476)
图书(7476)
财经(7448)
问题(6863)
(6474)
(5897)
论坛(5897)
现代(5724)
职业(5654)
世界(5516)
技术经济(5506)
(5416)
共检索到1807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一  
德国工业4.0"精益学习工厂"以行为主义为引领,以能力本位为导向,以学习者面向工业4.0需求的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教育界和企业界的合作,将价值链管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在宏观层面的学习工厂、中观层面的教学模块和微观层面的教学情境三个维度的一体化设计,实现了技术、生产、教学要素的系统整合,发展了一套致力于培养和提升学习者实践能力的系统方法,为培养学习者面向工业4.0需求的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径。德国工业4.0"精益学习工厂"为我国培养面向智能工业发展需求的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提供了如下借鉴:明确面向我国智能工业发展需求的人才能力培养目标,实现实践教学机构从宏观建设运营到微观教学实施的系统化设计,借助工业4.0技术手段将价值链管理和精益生产融入教学过程以实现生产、技术和教学的深度融合。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一  
随着工业4.0时代的来临,德国传统的工业制造单元将逐渐被高度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智慧工厂所取代,智能信息系统将在生产的供应、制造、销售等各环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德国面向工业4.0的职业能力体系设计以行为主义为引领,根据德国工业4.0对员工职业能力的新变化和新需求,提出三个层级水平、八个方面的关键能力体系框架。该体系从整体视域和多维角度重新确定了企业员工所需的个人能力以及组织层面对个人自身能力发挥的要求与期待。德国面向工业4.0的员工职业能力体系设计为全球职业教育改革开辟了新的视野,为我国面向"中国制造2025"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邓典雅  祁明  肖林  
德国"工业4.0"引入"智能制造"和"服务制造"的理念,将物联网和服务网应用到制造业。文章通过借鉴信息化建设发达国家的经验,分析德国"工业4.0"的要点,比较分析德国"工业4.0"与中国"十二五"信息化规划,认为中国"十三五"规划中,应注重信息化建设,推进智能体验制造,构建多领域服务视角,加强技术创新应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邓典雅  祁明  肖林  
德国"工业4.0"引入"智能制造"和"服务制造"的理念,将物联网和服务网应用到制造业。文章通过借鉴信息化建设发达国家的经验,分析德国"工业4.0"的要点,比较分析德国"工业4.0"与中国"十二五"信息化规划,认为中国"十三五"规划中,应注重信息化建设,推进智能体验制造,构建多领域服务视角,加强技术创新应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邓典雅  祁明  肖林  
德国"工业4.0"引入"智能制造"和"服务制造"的理念,将物联网和服务网应用到制造业。文章通过借鉴信息化建设发达国家的经验,分析德国"工业4.0"的要点,比较分析德国"工业4.0"与中国"十二五"信息化规划,认为中国"十三五"规划中,应注重信息化建设,推进智能体验制造,构建多领域服务视角,加强技术创新应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秦咏红  陈正  
德国学习工厂具有多方协同、理实一体、运营模式可持续等特点。其理念、功能和运营模式对我国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有借鉴意义,通过"三实"环境实践平台、"三业"发展课程平台和"三创"思维转化平台建设,形成系统化的多维度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空间。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王德显  
在国际经济持续低迷和各界普遍对经济预期悲观的背景下,世界各国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和国民就业,以培育本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盈利能力为出发点,纷纷出台经济发展乃至国家发展战略。德国以其强大的制造业抵抗着经济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双重压力,并迅速出台了工业4.0战略,重新勾勒德国企业未来持续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德国工业4.0战略引起了中国政府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其与中国正在进行的"两化融合"战略不谋而合。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资源和要素成本的上升及外资的转移等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出了迫切要求。借鉴德国工业4.0战略精华,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需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赶超型"工业化战略道路。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黄阳华  
德国应对新工业革命的战略思路是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产业政策的重点是完善产业创新体系,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以技术创新推进生产组织的优化和商业模式的创新,这与美国"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有所区别。文章系统研究了德国在制造业领域推行的"工业4.0"计划的实施背景、主要内容和重点工作,并比较了该计划与其它版本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异同。文章最后提出德国经验对我国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的若干启示,包括重新认识工业和工业化的意义,产业政策向创新政策转变,拓展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及调整中小企业政策思路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茹  
德国工业4.0是本轮互联网+工业浪潮的先行者和领军者之一,其核心是坚实工业基础上的网络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根据对德国工业领域的考察和研究,其主要优势体现在信息物理系统、中小企业作用、产业组织、标准先行和人力劳动的灵活性等方面,未来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短时间可能难以实现、网络安全问题、技术成本较高、高人工成本对竞争力的威胁、原有系统能否与工业4.0新系统结合以及信息孤岛如何打破。借鉴德国经验,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础是先普及工业3.0,进一步健全中小企业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着力提高工业数据、收集和处理能力,并加快"中国制造2025"实施细则的出台。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杨丽君  邵军  
德国基于自身工业优势,推出了工业4.0战略,旨在进一步提升工业竞争优势。目前我国供给侧面临诸多问题:不少产品供给量过多且质量不高,多种生产要素的成本上升,供给与需求相互不匹配。2015年底我国提出了供给侧改革,侧重于从供给方面调整经济。重供给的理论由来已久,从较早的法国经济学家萨伊到现代的美国经济学家拉弗等;重供给的政策先例有里根和撒切尔夫人推动的经济政策。我国的供给侧改革主要是结构性改革。德国工业4.0关注的是制造业硬实力的提升,而制造业是供给侧的核心产业,所以新常态下其对我国供给侧的产品供给、生产要素和供需匹配三个方面的改革带来不少启发。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江志斌  周利平  
简要回顾了精益管理、六西格玛、约束理论等工业工程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分析了这些方法的局限性;阐述了工业工程方法集成的必要性;基于不同方法的组合、整合以及融合贯通三个层面提出了多种方法集成的方法和模式;介绍了工业工程方法的集成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案例。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江志斌  周利平  
简要回顾了精益管理、六西格玛、约束理论等工业工程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分析了这些方法的局限性;阐述了工业工程方法集成的必要性;基于不同方法的组合、整合以及融合贯通三个层面提出了多种方法集成的方法和模式;介绍了工业工程方法的集成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案例。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迟俊  
德国"工业4.0"作为国家战略,其实施促进了德国职业教育的变革。当德国职业教育生源总量下降、人才培养目标脱轨、人岗匹配度低等问题阻碍"工业4.0"的步伐时,德国采取了大力增加适用劳动力人口、分类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完善职教国家资格框架、推出各类继续教育项目等举措,这些举措启示我国职业教育要契合"中国制造2025"战略,必须建立公益在线学习培训平台,大力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出台职业教育国家资格框架,全面提升企业参与职教热情。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立新  
2017年4月,德国联邦政府发布《2017年职业教育报告》,围绕提高双元制职业教育吸引力及贡献力、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以及促进职业教育与整个教育体系的沟通衔接等德国2016年职业教育政策重点,梳理总结政策措施实施成就,综合展示德国职业教育当前发展情况。分析《报告》看出,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深刻改变德国职业劳动和业态,并对职业教育产生深刻影响,但职业教育依然是青少年多样化成才主渠道,在中等教育中主体地位保持不变。德国在强化多方协作,共同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进职业教育4.0,应对数字化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鄂甜  
我国已经迈进智能化时代。智能化时代生产模式的数字化、网络化转型,对专业技术人员提出新的资格要求。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体系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革,以适应并满足产业的智能化发展。德国新一轮工业金属和电气行业领域的教学标准体系改革,围绕工业4.0时代新的资格要求,创新调整了现有教学标准体系。新一轮教学标准体系改革呈现三方面特点:聚焦数字素养、系统与过程相关能力,补充调整培养目标;构建灵活开放、融合贯通的课程体系框架;各方协同,快速调整教学标准内容。借鉴德国经验,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体系的变革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面向智能制造,重新定位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二是围绕新的要求,重塑"融合、开放、可扩展"的课程体系;三是加强多方协作,快速修订专业教学标准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