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09)
2023(5579)
2022(4950)
2021(4418)
2020(3952)
2019(9557)
2018(9415)
2017(18557)
2016(10349)
2015(11991)
2014(12248)
2013(12354)
2012(11780)
2011(10685)
2010(10891)
2009(10245)
2008(10423)
2007(9645)
2006(8176)
2005(7327)
作者
(31765)
(26949)
(26877)
(25702)
(16754)
(12937)
(12426)
(10643)
(9973)
(9492)
(9036)
(8926)
(8680)
(8512)
(8384)
(8379)
(8344)
(7998)
(7710)
(7658)
(6870)
(6582)
(6581)
(6196)
(6085)
(6073)
(6010)
(5845)
(5478)
(5384)
学科
(46034)
经济(45992)
管理(28268)
(27527)
方法(23255)
(21015)
企业(21015)
数学(20956)
数学方法(20778)
(13410)
(11949)
中国(10942)
(9972)
地方(9933)
农业(8870)
(8817)
贸易(8817)
(8488)
业经(8270)
(7945)
环境(7620)
(7300)
财务(7284)
财务管理(7260)
(7092)
企业财务(6836)
(6274)
银行(6253)
(6116)
金融(6114)
机构
大学(156542)
学院(154856)
(64905)
经济(63486)
管理(58242)
研究(53464)
理学(49892)
理学院(49271)
管理学(48414)
管理学院(48122)
中国(40014)
(36549)
科学(33791)
(30275)
(29119)
(28328)
研究所(25819)
业大(25767)
中心(25070)
农业(24190)
北京(23688)
(23584)
财经(23083)
(20871)
(20293)
经济学(20250)
师范(20091)
(18583)
经济学院(18488)
(18289)
基金
项目(100600)
科学(77646)
研究(72394)
基金(71730)
(62647)
国家(62138)
科学基金(52017)
社会(44572)
社会科(42169)
社会科学(42151)
(39083)
基金项目(38305)
(33802)
自然(33700)
教育(33338)
自然科(32845)
自然科学(32832)
自然科学基金(32239)
编号(30111)
资助(29811)
成果(24834)
重点(22903)
(22492)
(22296)
课题(20748)
(20358)
科研(19788)
计划(19143)
创新(19125)
大学(18850)
期刊
(69592)
经济(69592)
研究(43807)
中国(29203)
(26876)
学报(26643)
(23632)
科学(23064)
大学(19570)
管理(18716)
学学(18248)
农业(17898)
教育(15503)
技术(13748)
(12720)
金融(12720)
财经(11417)
业经(11277)
经济研究(11094)
问题(10070)
(9994)
(9758)
技术经济(8519)
(8177)
理论(8003)
统计(7987)
(7834)
图书(7548)
商业(7464)
实践(7266)
共检索到2269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蓓蓓  殷培红  方修琦  杨小明  
德国2007年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对1990年下降超过了21%,提前达到其京都减排目标,并且在主要领域均实现了温室气体排放量下降。从温室气体种类来看,1990年-2007年德国CO2排放下降了19%,非CO2减排率达到36%;从部门来看,能源领域减排率为22%,国民经济非基础性行业能耗减排和能源结构调整是能源领域最主要的减排途径,其次是废弃物领域,其减排总量与能源工业部门相当,减排率高达72%。总结德国实现减排目标的主要原因有:东西德统一促进环境改善,经济结构调整助力排放控制,能源结构转变推动温室气体减排,能源价格调控能源领域的减排。由此得到三点启示:减排起算时间点对德国实现京都减排率计算意义重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妍  
如何减缓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已成为当今国际政治和环境外交的热点。研究典型国家特别是德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态度、政策及行动,对于我国的气候谈判乃至国内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德国应对气候变化提出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进行阐述,通过深入分析德国放弃核能的主要成因及其影响,并剖析德国新能源领域、建筑领域和工业领域这三个被德国政府视为减排目标实现与否的关键领域的发展状况及相关法律政策的可操作性,从而对德国实现减排目标的可行性进行理性地预测。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鲁传一  刘德顺  
1997年日本京都第三次缔约方会议通过的《京都议定书》,首次为附件 国家规定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具体减排义务 ,并在减排途径上提出了三种灵活机制。为深入了解京都三机制的实质 ,本文首先分析了边际减排成本的概念 ,然后分析了京都三机制及其收益分配问题。由于中国是非附件 国家 ,与中国有关的是清洁发展机制 ,本文讨论了一些有关清洁发展机制的问题。本文最后对京都三机制的经济合理性进行了总结 ,并对中国参与清洁发展机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林  万攀兵  
面对新一届美国政府退出《巴黎协定》,中国政府要不要落实《巴黎协定》的减排承诺,继续投身国际环境合作?作为《巴黎协定》的早期探索版本,2005年生效的《京都议定书》可为相关政策效果评估提供一个较好的"反事实框架"。为此,本文以《京都议定书》唯一的南北国环境合作项目"清洁发展机制"(CDM)为研究对象,手工搜集国内3027个工厂级CDM项目的空间地理信息,构造包含30773个观测点的2001—2012年空间面板数据,以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京都议定书》的政策效果,并量化出中国在近年全球环境治理中的减排贡献。结果表明:《京都议定书》及其清洁发展机制的实施,对控制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产生了显著而积极的政策效果。与国内大部分环境规制文献不同,本文不局限于研究某一次宏观环境政策变动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而是使用更微观的工厂级清洁生产项目及其附近的污染物数据,进行较科学而细致的公共政策评估。本文的实证结果可为当前我国政府应对美国退出《巴黎协定》提供部分决策依据,更回应了部分发达国家对《京都议定书》减排效果和发展中国家没有承担减排责任的政治质疑。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笑萍  张永正  长青  
基于对EKC效应的计量经济学检验,本文提出了描述污染物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离散模型,用该模型对中国实现减排目标的条件进行了分析。并以二氧化硫作为典型污染物,在未来可预见的经济增长水平与节能减排水平条件下,利用该离散模型模拟分析了我国"十一五"期间实现污染物总量减排10%目标的可能性。从模型分析与数据MonteCarlo仿真模拟的结果可以看出,我国环境目标的实现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在今后分类落实多方面的政策与技术措施,从而增加我国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目标的可能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周县华  范庆泉  
本文建立了分别包含碳强度目标约束和总量目标约束的多行业一般均衡模型,评估了中国现阶段实施的基于重点行业碳强度减排目标的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效果,解释了现阶段实施的减排政策产生就业红利,并有利于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的原因。本文结论表明,随着中国碳强度减排任务的不断加重,当前政策的就业红利将不复存在,同时政策机制蕴含的资源错配、各行业边际减排成本不相等的问题则愈加严重,实施碳交易减排政策的时机逐渐成熟,政府应及时推出碳交易政策代替现行的减排政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延昆  孙振清  侯小波  
欧盟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倡导者和主要领导者,其减排目标广泛影响着美国、中国等排放大国乃至全球的减排政策及行动。2020年是评估全球气候变化和各国减排努力的重要时间节点。欧盟提出,2020年要比1990年减排20%或30%。通过综合分析,欧盟基本可以以较小的减排成本,实现20%的减排目标,实现30%的减排目标将主要依靠适度提高非EU-ETS(欧盟温室气体排放贸易机制)覆盖部门减排目标,而未来10年欧盟可再生能源以及能效的提高目标将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关键条件,通过欧盟内部努力,30%的目标也是可以实现的。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石敏俊  周晟吕  
本文分析了2020年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下中国面临的减排形势,在此基础上,基于动态CGE模型构建了中国能源-环境-经济模型,模拟了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和能源结构替代的减排效果及其对实现减排目标的贡献。分析结果表明,发展低碳技术,推动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和能源结构转换,可以实现减排目标的64%-81%。国际技术合作是中国加快发展低碳技术,推动能源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日本等发达国家面临着巨大减排压力和高昂减排成本,也存在着向发展中国家寻找减排市场的需求。有效利用CDM机制,发展以技术换排放的国际技术合作,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可以达到双赢的结果。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云燕  王静  
首都经济的快速增长的同时,环境资源不断消耗,节能减排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本文在分析现阶段首都实施的节能减排政策及目标的基础上,对2001~2013年北京市节能减排现状进行评价。运用灰色系统预测模型GM(1,1)对2015~2020年北京市单位GDP能耗和单位GDP碳排放量进行预测,计算出北京市节能减排的潜力。最后分析由于实施节能减排政策对节能减排潜力造成的影响,并对北京市节能减排提供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穆红莉  
2011年,我国未完成节能减排指标。深入探究其原因,发现在资本品需求旺盛、干旱导致火电比重上升等诸多表面原因的背后,隐藏着政绩观未发生根本改变、产业结构调整亟需深入、能源消费结构有待优化等本质性原因。制度创新、提高投资质量等手段可以促进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持续、深入进行。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国兴  张振华  
文章从政策力度和政策目标两个维度对我国1997-2013年节能减排政策进行量化,探究了不同政策目标的演变趋势及其节能、减排和经济效果。结果发现,我国政府自1997年以来逐渐增强对节能减排政策目标的重视,但各政策目标的重视状况明显不同,其演变的核心内在动力来自于中央政府、各有关部委及企业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博弈的理性选择,且各政策目标对节能、减排和经济效果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方向性差异。最后,从优化相关政策目标、完善政策目标应用推广领域和加强不同节能减排政策目标间的协同推进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毕井泉  
总的看,各地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在部分高耗能产业实行差别电价政策,采取了一些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进展很不平衡。有的地方态度坚决,措施有力,成效明显;也有一些地方认识不到位,措施还不够有力,工作进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桂世勋  
目前,中国人口的老龄化程度虽然比日本要低得多,但中国上海市的老龄化程度却与日本东京都十分接近。据1987年7月1日零时进行的中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推算,上海市65岁及以上老人占总人口8.5%;而日本总务厅发表的统计资料,1987年9月15日东京都65岁及以上老人占总人口9.2%,相差0.7个百分点。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尹伟华  
"30·60"碳排放目标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硬约束。利用GTAP-E模型,设置发达经济体仅对自身征收碳税、发达经济体对自身征收碳税并对中国征收碳关税、发达经济体与中国征收同等碳税以及发达经济体与中国征收差异化碳税四种政策情景,分析不同减排政策下各经济体的宏观经济、居民福利和碳排放影响,据此探讨中国主动采取成本公平性原则的差异化碳税政策应对发达经济体碳关税威胁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发达经济体征收碳关税,在减少碳排放和防止碳泄漏方面作用非常有限,容易造成"双损"局面,不是一种有效的减排政策;发达经济体与中国征收同等碳税,造成中国实际GDP、居民福利大幅下降,经济持续衰退,不能有效应对发达经济体碳关税威胁;发达经济体与中国征收差异化碳税,会使全球碳排放量大幅下降,且中国实际GDP、居民福利下降幅度得到有效控制,因此是应对发达经济体碳关税威胁的有效政策。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尹忠明  李长青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日益显著,其严重的后果正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在回顾了目前气候变化的现状、并作出相关预测后,讨论了国际社会为减缓气候变化所做的努力和中国对外气候谈判时应注意的问题;最后,结合中国的实际重点讨论了在后京都时代中国的环境政策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