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53)
- 2023(14455)
- 2022(12418)
- 2021(11975)
- 2020(9837)
- 2019(23044)
- 2018(23040)
- 2017(42298)
- 2016(23909)
- 2015(26943)
- 2014(27005)
- 2013(25859)
- 2012(23576)
- 2011(21089)
- 2010(21368)
- 2009(19055)
- 2008(18428)
- 2007(16321)
- 2006(14176)
- 2005(12425)
- 学科
- 济(82150)
- 经济(82070)
- 管理(65150)
- 业(61471)
- 企(53809)
- 企业(53809)
- 方法(38285)
- 数学(31775)
- 数学方法(31332)
- 中国(28531)
- 教育(26263)
- 理论(21348)
- 农(21308)
- 技术(20907)
- 业经(19967)
- 学(19597)
- 财(19206)
- 地方(17120)
- 贸(14453)
- 贸易(14439)
- 和(14396)
- 教学(14042)
- 易(14003)
- 农业(13878)
- 制(13686)
- 技术管理(13220)
- 划(12317)
- 环境(12112)
- 务(11831)
- 财务(11764)
- 机构
- 大学(322620)
- 学院(315712)
- 管理(123031)
- 济(115184)
- 经济(112337)
- 理学(106964)
- 研究(105696)
- 理学院(105671)
- 管理学(103616)
- 管理学院(103004)
- 中国(71734)
- 京(70580)
- 科学(65379)
- 范(52889)
- 师范(52537)
- 所(51673)
- 财(51475)
- 江(47617)
- 研究所(47257)
- 中心(46715)
- 北京(45349)
- 业大(44917)
- 农(44714)
- 教育(43468)
- 师范大学(42763)
- 财经(41410)
- 院(38676)
- 州(38426)
- 技术(38400)
- 经(37709)
- 基金
- 项目(217318)
- 科学(172537)
- 研究(167994)
- 基金(153026)
- 家(131442)
- 国家(130156)
- 科学基金(112290)
- 社会(102374)
- 社会科(96748)
- 社会科学(96722)
- 省(87611)
- 教育(84713)
- 基金项目(81030)
- 划(74807)
- 自然(71332)
- 编号(71066)
- 自然科(69721)
- 自然科学(69706)
- 自然科学基金(68433)
- 资助(61854)
- 成果(60350)
- 课题(52204)
- 重点(49682)
- 部(48848)
- 创(48645)
- 发(46891)
- 创新(44488)
- 项目编号(44214)
- 教育部(42851)
- 大学(42611)
- 期刊
- 济(122998)
- 经济(122998)
- 研究(102368)
- 教育(75965)
- 中国(72935)
- 学报(47715)
- 管理(47184)
- 科学(43768)
- 农(39895)
- 大学(38247)
- 财(37991)
- 学学(33277)
- 技术(33145)
- 农业(28467)
- 融(21669)
- 金融(21669)
- 图书(20419)
- 业经(20263)
- 财经(19520)
- 经济研究(19218)
- 职业(18754)
- 科技(17385)
- 经(16738)
- 业(16132)
- 坛(15807)
- 论坛(15807)
- 问题(15327)
- 技术经济(15066)
- 发(14492)
- 理论(14368)
共检索到4725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孙进
从创造力培养的角度来看,德国大学教育的日常文化中有一系列有助于促进学生创造力发展的教学实践,如大学教育对创造力培养的重视、对学生独立自主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大学教学和组织安排的个性化取向。不过,与其说这些是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开展的创新人才培养"项目"或"方案",倒不如说它们是一种对行为主体而言因习以为常而"日用而不觉"的日常文化实践。它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创新能力培养只有在成为日常文化而被明晰意识所"遗忘"时,创新能力培养才算是真正告别了"谈论"的层面而成为现实。
关键词:
日常文化 创造力 创新能力 德国高等教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武升 肖庆顺
文化是人的创造力发展与发挥的结果,是人的创造力产生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总和。文化一旦形成,就成为人的创造力赖以产生和发展的源泉。文化之所以是创造力之源,在于蕴含其中的创造"基因"。文化转化为个人创造力须经历对多样文化的接触交流、理解认同、融合建构等过程。作为创造力之源的文化,其独有的特征是先进性、多样性、开放性和自由性。作为人才培养的专门机构,学校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创新性人才,就必须从学校文化建设入手。
关键词:
文化 创造力 创造力培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郑雨欣
创造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信息化时代,社会对人才创造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高校而言,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在行业的创新能力是检验高校办学成败的关键。然而,当前许多高校对于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没有形成系统科学的培养模式。因此积极建设并完善基于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的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创造力人才 高校教育 创新思维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琼阁
创造力的缺乏难以满足飞速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对创意人才的需求,也对学生的职业发展不利,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显得尤为重要。而大学语文课以学科本身的特点和优势,可以在创造主体人格培养、开拓思维、训练学生创意思维方式等方面,为培养学生创造力作出很大的贡献。
关键词:
创造力 高职 大学语文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莉
如今企业对人才创造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对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文章在分析大学生创造力的内涵、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影响,提出了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策略:树立科学创新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创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创设有利于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校园环境。
关键词:
大学生 创造力 职业生涯规划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姚威 储昭卫 韩旭 胡顺顺
工程硕士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工程人才的重要途径,但当前存在培养过程和评价标准与工学硕士生同质化的问题。从工程创造力及其提升障碍出发,系统研究了中外四所高校的工程硕士生培养经验,从目标、过程、支撑、评价四个维度构建了面向工程硕士创造力的培养模式。该模式以塑造创造性人格、面向重大需求为目标指向;通过革新培养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引入项目式学习、创新思维与方法等重构工程硕士生培养过程;以校政企协同、科教融合与创新文化环境等为支撑保障。同时建立了针对工程硕士生创造力、教学效果和综合质量的评价方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兰兰 陈友华
德国作为现代大学模式的发源地,培养了大量富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这些人才为德国的工业与服务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培养创业人才的主要特点是以职业导向作为创业人才培养的出发点,资源共享,实现创业人才培养的共赢,跨学科全球视野培养创业人才,充分支持学生创业实战。因此,我国高校培养创业人才应该更新创业理念,营造创业氛围,注重职业分析,规划学生的创业生涯,盘活创业资源,精准服务学生创业,开拓视野,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关键词:
德国 大学 创业人才培养 创业资源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郑尧丽 王海贵
在梳理浙江大学大学生创造力培养机制和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威廉斯创造力测量表设计实验,探讨了境外留学经历与大学生创造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出境交流经历能够显著地促进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在短期交流中,大学生的交流态度和海外校园环境对大学生创造力的影响最为显著。最后,对促进对外交流学生创造力培养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宋广文 刘兴民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一种新的课程形态 ,摒弃了传统教育中阻碍学生创造力发展的不利因素 ,其实质是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凡问题解决都需要复杂的心理过程和一定的创造力 ,因此 ,通过一定的教学模式和策略培植学生的问题意识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学生创造力的生成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问题解决 创造力 学生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谢明初 王尚志
创造力是推动数学发展的源动力。中小学生创造力培养正成为评价数学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中国基础数学教育取得了国际公认的成绩,但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创造力却面临挑战。本文通过比较数学创造过程与数学学习过程,分析学生数学创造力的特征;以数学教育价值观、数学教育目标,数学学习环境为切入点,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力,并提出数学创造力进一步研究有价值的课题。
关键词:
数学教育 创造力 特征 培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景焕 赵承福 李冬梅
作者用有条件筛选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选取了2002年山东省第六届创造教育年会参与交流的小学教师的论文100篇,用内容分析法对它们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小学教师的创造力培养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创造力的构成要素、培养创造力的教学方法、培养创造力的环境条件。教师对以上三方面的认识有如下特点:教师基本认同创造力是认知和人格的统一,但在认知因素中多强调创造性思维,相对忽视其他认知因素;教师多运用教师中心的教学方法,倾向于支持学生独立学习的教学方法,忽视学生的合作学习;教师比较重视创设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教学心理环境。根据这些特点,教师培训中应注意:全面、科学地认识创造力;运用并实施创造性教学,实现...
关键词:
小学教师 创造力 创造力培养观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立新
高职教育是以高端的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根本目标,是否具备创造力,是衡量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实现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高职院校应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核心,基于目前的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以切实可行的培养策略来实施教育教学。
关键词:
创造力 高职院校学生 培养策略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华杰 崔岐恩
当前我国的教育中存在多种影响创造力生成的阻滞因素,对这些因素的反思主要可以从教育价值观中的效率至上论、教育过程中的封闭化教学设计、教育评价中的区分性考试三个层面展开。学校教育走出创造力缺失困境的前提是对创造力阻滞因素及其后果清醒而深刻的认识。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张长海
信息素养、批判性思维、创造力是21世纪大学生必需掌握的核心技能,研究并揭示三者的内在影响机制,对于促进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教育观念的转变,制订信息素养标准,进而优化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获取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状况的基本数据。通过回归分析和中介效应分析发现:信息素养、批判性思维对创造力影响显著,批判性思维在信息素养对创造力的影响中存在显著中介效应。通过路径分析发现:信息评估能力和信息利用能力通过批判性思维的中介作用更能促进创造力,信息素养通过分析能力和系统化能力更能够激发创造力,信息搜索能力通过系统化能力能够最大程度激发创造力;信息搜索能力、信息...
关键词:
信息素养 批判性思维 创造力 教育模式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衣新发 谌鹏飞 赵为栋
考察分析中国历史上取得高创造性成就人才的发展特征及成长经历,有助于揭示创新人才的成长规律,也会为当代社会培养高素质、创造型的人才提供历史借鉴。本研究采用历史测量法,以92名中国唐宋杰出文学家为研究对象,尝试探讨以下问题:(1)中国唐宋文学领域杰出人物的精神疾病与成长逆境等因素对其创造力成就有何预测作用;(2)在中国唐宋杰出文学家身上,可否验证在西方杰出人物中出现的精神疾病与成长逆境之间的"均衡"现象;(3)是否存在显著影响唐宋文学巨匠创造力成就的其他变量。结果发现:(1)成长逆境是唐宋文学家取得创造力成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