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31)
2023(15070)
2022(13216)
2021(12419)
2020(10284)
2019(23681)
2018(23662)
2017(44800)
2016(24698)
2015(27774)
2014(27782)
2013(26860)
2012(24592)
2011(22044)
2010(22053)
2009(20320)
2008(19817)
2007(17250)
2006(15205)
2005(13337)
作者
(67509)
(56068)
(55634)
(52979)
(35746)
(27054)
(25390)
(21761)
(21385)
(20142)
(19279)
(18774)
(17905)
(17599)
(17158)
(17035)
(16694)
(16659)
(16060)
(15983)
(13770)
(13712)
(13340)
(12842)
(12616)
(12454)
(12426)
(12383)
(11148)
(11029)
学科
(90007)
经济(89878)
管理(78228)
(71659)
(61863)
企业(61863)
方法(38841)
数学(32948)
数学方法(32550)
(25920)
中国(25648)
(24568)
业经(22207)
(21325)
技术(20239)
地方(20072)
(18664)
理论(17163)
农业(16287)
(16271)
财务(16202)
财务管理(16172)
(15453)
贸易(15439)
环境(15359)
企业财务(15287)
(15229)
(14947)
教育(14888)
(14847)
机构
大学(340247)
学院(335308)
管理(135214)
(128946)
经济(125827)
理学(117033)
理学院(115683)
管理学(113793)
管理学院(113146)
研究(109122)
中国(81187)
(73019)
科学(66534)
(61960)
(52774)
(49992)
中心(49760)
财经(48890)
(48623)
业大(48229)
研究所(47693)
(46524)
北京(46185)
师范(46184)
(44284)
(40464)
(40426)
经济学(37743)
农业(37679)
师范大学(37404)
基金
项目(230453)
科学(182484)
研究(173661)
基金(165949)
(142443)
国家(141202)
科学基金(122878)
社会(108883)
社会科(102993)
社会科学(102968)
(91095)
基金项目(89101)
教育(80676)
自然(78888)
自然科(77017)
自然科学(77001)
(76371)
自然科学基金(75603)
编号(71774)
资助(66536)
成果(59284)
(51312)
重点(50836)
(50697)
课题(49907)
(48521)
创新(47178)
(45693)
大学(44699)
项目编号(44590)
期刊
(143245)
经济(143245)
研究(103907)
中国(71738)
管理(51271)
学报(49454)
教育(48928)
(48516)
科学(46454)
(44254)
大学(39168)
学学(35396)
农业(30632)
技术(29999)
(27621)
金融(27621)
财经(23479)
业经(23477)
经济研究(21521)
(19992)
图书(19680)
问题(18677)
科技(18409)
理论(16325)
(16149)
技术经济(15857)
现代(15376)
(15201)
实践(15010)
(15010)
共检索到4997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正  赵伟民  
高校、校外科研机构和企业是创新体系中的重要要素。德国激励和支持大学与校外科研机构或企业建立新型的协同合作机制。"ARENA2036"计划创新性强,着眼长远,有一定借鉴意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松  
应用技术类型高校与研究型大学共同构建协同创新发展机制,其基本架构包括驱动机制(激励机制和动力机制)、运行机制(运行方式与运行手段)、调控机制(风险分担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保障机制(供给机制与组织机制)。保障高校协同创新机制顺利运行,合作双方应提高认知,做好顶层设计与模块构建;确立双方的权利及义务,完善评价体系;构建信息对接、事务协商的部门与平台;政府加强引导,协调促成,积极扶持。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宗晓华  洪银兴  
创新范式的现代转型提出了大学与企业参与协同创新并不断提升协同层次的要求。创新协同的关键是大学和企业在创新能力中形成动态互补结构,在驱动产业创新中发挥乘数效应。近期我国大学知识创新能力迅速提升,大学与企业之间出现较大的知识势差。我们应正视我国企业内部研发不足的现实,通过强化创新竞争机制以及政府积极干预,激励企业提升参与协同创新的能力和深化大学体制创新。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林维蔚  石岿然  朱跃钊  
为了探讨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的演化并揭示参与者策略行为的影响因素,在有限理性假设基础上,构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演化博弈模型,对单群体和两群体系统的演化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理论分析和数值实验结果表明:双方进行协同创新的概率与协同超额收益正相关、与投入总成本和背叛收益负相关;存在一个最优的超额收益分配系数,使得产学研双方进行协同创新的可能性最大化;合理的惩罚和奖励机制将有效减少双方的背叛行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苏妮娜  朱先奇  高力平  
企业选择协同创新有助于降低创新风险、充分共享创新资源。围绕政府导向下的企业与高校院所协同创新网络展开研究,引入前景理论的心理感知效用替代传统的期望效用理论,构建政府、企业和高校院所三方演化博弈模型。通过MATLAB对政府、企业和高校院所博弈演化路径和均衡点的位置变化进行数值计算,并仿真分析政府选择"激励"策略的博弈过程,讨论了企业和高校院所之间协同创新行为及相互影响的动态演变。结果表明,政府对企业和高校院所的激励力度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避免博弈参与主体过于依赖政策而止于研发;企业与高校院所在政府合理的监管下更容易达到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控制创新成本、提高双方收益、维护协同创新的稳定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亚光  卢彬彬  
协同创新以开放、信任、共享为前提,促进创新资源的整合、流动与共享,实现1+1+1>3的协同效应。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等不同主体以及各主体的内部功能单元均可成为网络组织的活性结点,形成多层次的网络组织。基于网络组织这一组织形式,对研发协同创新机制进行研究,提出从战略、契约、资源、利益分享、持续改进等5个方面构建研发协同创新机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志兵  
在国家全面实施协同创新战略和产教融合战略的大背景下,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成为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命题。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性与产业性相融合的特性。这一特性也使得高职教育成为连接产业端和公共服务供给端的重要领域。PPP作为一种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可以成为高职教育与产业协同创新的范式和机制,并助力高职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实现。PPP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重点要建立开放共享机制、教育产权机制、私方的进入与退出机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丛杭青  沈琪  陈大柔  
人文学科博士论文通常被认为是个人的独自创造,协同意识极其淡漠。将协同创新的思想、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博士论文的研究中,通过对能够提高博士论文创新成果的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从而形成博士论文的协同创新组织方式。博士论文的协同创新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知识资源和管理(制度)资源。通过实证考察和概念分析,提出了交互互动式的协同创新模式。这一模式不同于学界目前所讨论的分工与合作式协同创新模式之处在于,它强调以行为者主导的各资源要素的交互与互动;协同创新系统的内在动力机制是基于目标耦合基础上的共同目标的确定;协同创新系统的三大理念分别是演化、和谐与共赢。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范太胜  
产业集聚创新网络是一种有效的创新模式和创新机制,本文试图探讨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协同创新机制,通过协同创新机制的功能与结构分析,解释创新网络的集体学习机制,以及协同创新机制如何提升创新网络的创新绩效。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尹翀  丁青艳  崔颖新  李晓军  孙善美  
基于国家专利数据,依托专利合作与转让网络构建城市群创新超网络模型(UAI-HN),并运用该模型以中原城市群先进材料产业为对象分析揭示创新簇、创新元组、主体创新协同力与空间覆盖度、城市创新协同力与载体支撑力等协同创新机制特征。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协同创新关系集中化程度较低,创新主体协同水平不均衡,自发性技术合作较为活跃;企业及所属研究平台协作能力突出,校企协同机制较为成熟,而科研院所创新支撑力不强且协作水平不高;群内城市间的创新协作分工清晰,同群外城市的创新协同度较高;以大学和以科技服务机构为中心的创新簇是中原城市群协同创新体系的核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肖海慧  
本文结合高职教育特点,阐述了高职院校协同创新的发展背景、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介绍了推动高职院校协同创新的主要举措和初步成效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权  朱心怡  
伴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课程规划设计方面的问题和不合理之处不断显现,特别是高职教学内容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对当前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规划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发现,目前高职在课程目标设置、课程排序和课程评价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针对上述问题,从知识转移理论视角对高职院校课程规划重新进行设计,充分考虑学校和用人单位以及教师和学生等多方主体协同,建构"课程目标—课程排序—课程评价"三位一体的高职院校课程规划设计协同创新体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何龙  
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是全面助力我国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条件。立足我国高校协同创新领域的研究现状,辨明目前高校在协同创新中面临的四个主要问题。围绕这四个主要问题,构建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项目甄选机制、动力与保障机制及"四大主体"协同运行机制组成的高校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何春明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提出,创新的价值再次被社会所关注和认可。本文从政府、企业、高职院校及科研院所间的合作角度对如何开展协同创新进行了分析,结合协同创新的特点,分析当前影响协同创新的因素,最终通过机制的构建来实现政产学研的有效协同。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曹清峰  
构建天津与雄安新区的协同创新机制,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以及建设好雄安新区的重要路径,应根据网络化、开放性与动态一致性原则,立足京津冀城市体系、以网络化思维进行统筹规划,集聚全球创新资源推动天津与雄安新区的协同创新,打造网络化的协同创新机制,构建协同创新的利益协调机制,完善协同创新的激励机制,建立协同创新的长效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