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67)
2023(5671)
2022(4757)
2021(4958)
2020(4292)
2019(10428)
2018(11007)
2017(19966)
2016(11687)
2015(13631)
2014(14012)
2013(12711)
2012(11396)
2011(10281)
2010(11056)
2009(10147)
2008(10234)
2007(9050)
2006(8319)
2005(7862)
作者
(30543)
(25326)
(25322)
(24747)
(16262)
(12176)
(11651)
(9762)
(9736)
(9444)
(8818)
(8710)
(8305)
(8301)
(7880)
(7804)
(7644)
(7552)
(7422)
(7312)
(6681)
(6269)
(6269)
(5932)
(5846)
(5794)
(5696)
(5632)
(5345)
(5057)
学科
(39135)
经济(39074)
管理(27637)
(24660)
(21033)
企业(21033)
方法(18068)
数学(16294)
数学方法(15680)
中国(13573)
教育(11889)
(11797)
(11729)
理论(11287)
教学(10213)
(9793)
业经(8760)
(8302)
(7527)
银行(7516)
(7355)
(7188)
(6953)
贸易(6948)
农业(6921)
体制(6782)
(6762)
(6678)
金融(6677)
地方(6425)
机构
大学(152589)
学院(149383)
(54498)
管理(53331)
经济(52929)
研究(52361)
理学(44421)
理学院(43896)
管理学(42464)
管理学院(42208)
中国(39615)
(34075)
科学(31127)
(28452)
(27033)
(25332)
(24144)
师范(23980)
研究所(23895)
(23375)
中心(23309)
北京(23003)
财经(20701)
业大(20699)
(20356)
教育(20299)
技术(19438)
(19017)
师范大学(18958)
(18611)
基金
项目(89912)
研究(71002)
科学(69482)
基金(59896)
(51060)
国家(50578)
科学基金(42869)
社会(40362)
教育(38144)
社会科(37965)
社会科学(37952)
(37721)
编号(31919)
(31860)
基金项目(30063)
成果(28542)
自然(27188)
资助(26874)
自然科(26585)
自然科学(26581)
自然科学基金(26030)
课题(24648)
重点(21066)
(20543)
(19793)
大学(19698)
(19078)
项目编号(19046)
(18676)
规划(18317)
期刊
(67265)
经济(67265)
研究(54476)
中国(41807)
教育(40906)
(22732)
(22375)
管理(22230)
学报(21364)
科学(18890)
大学(18127)
技术(17272)
(15801)
金融(15801)
学学(14959)
农业(14955)
业经(11207)
职业(10988)
财经(10559)
经济研究(10240)
图书(9415)
(9160)
统计(8861)
问题(8379)
(8195)
(7954)
(7428)
论坛(7428)
高等(7327)
(7218)
共检索到2527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帆  王红梅  
长期以来,德国大学博士生培养主要是两种途径:传统的"师徒制"和小规模的"研究生院",其中尤以前者为主。这种缺乏系统管理、散兵游勇式的培养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目前科学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德国博士生培养模式已发生悄然变化,很多大学都在进行各种尝试,其中吉森大学的人文科学研究生培养中心(GGK)就是其中一个成功范例。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徐平  
博士生培养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实现博士生培养目标而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稳定性和系统性的特定培养程式。这种特定培养程式是一个拥有众多构成要素并依照一定方式联系起来的系统,主要包括:生源选拔、课程学习与考核、博士学位论文指导、博士学位论文评审与答辩等。本论文围绕"博士生培养模式"这个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叶松  李居佳  
校企合作共建创意产业园是高职珠宝专业人才培养的一种新模式。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珠宝专业群积极探索"校企共建创意产业园"的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形成了依托创意产业园中的"艾达珠宝"店和各小型生产车间,引企入校,充分依据行业特点,加强校企产学研合作、工学结合,企业参与育人的全过程。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和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的人才培养模式,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王知津  严贝妮  李彤  谢瑶  
运用实证方法,研究了2007年美国大学专业排名前32所院校的博士教育,着重研究了美国图书情报学博士教育的培养目标、研究方向、课程模块等,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美国图书情报学博士教育与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张帆  
“灰领”,这个极度短缺让企业四处搜求、整体断档让教育界猛醒的群体,已经热了两年。经济发展对“灰领”人才的急迫需求,也在两年内导致政府政策导向、职业教育格局、百姓教育投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兰英  
以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三所美国一流大学的教育学科为例,对学术型教育学博士生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其高远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包容性大的跨学科的学科方向与专业、纵横交错个性化的课程教学体系、跨学科师资队伍、过程性学业考核制度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对我国教育学博士生培养改革具有较好的借鉴价值。从人才培养目标的战略高度设置包容性大的学科方向、打破组织壁垒为跨学科人才培养搭建"绿色通道"、建立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学术训练系统、健全培养过程中的学业考核质量监控机制,是我国教育学博士生培养改革的未来方向。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倪依纯  
工学交替作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举措,正日益受到职业院校的重视。但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本文结合有关的课题研究和实践,对如何结合教学实际,创新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突破现有困境,真正有效地开展工学交替进行了探讨。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李月琳  李颖  
基于美国罗格斯大学情报学博士培养模式,探讨我国情报学博士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及途径。指出培养情报学研究领域具有广博的知识及扎实的研究基础和能力的博士,即博学的研究专才的重要性。为此,提供系统的研究方法课程及培训,培养实证研究的兴趣和能力,大量阅读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培养批判性思考能力及参与研究实践是必要途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顾剑秀  罗英姿  
博士生培养受学术逻辑与市场逻辑的影响。学术逻辑要求博士生培养以学术为本,市场逻辑要求博士生培养适应市场需求。随着大学外部环境的变化,大学学术内涵本身及知识生产方式的改变使得博士生培养的学术逻辑也发生了变化。变化后的学术逻辑与市场逻辑有交叉也有分离,且二者在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实现了博士生培养模式变革的逻辑平衡。由于学术逻辑是博士生培养的内生逻辑,其对博士生培养的影响和控制力度要大于外生的市场逻辑。因此,为了实现并保持博士生培养学术逻辑与市场逻辑的平衡,需要对博士生培养进行劳动力市场校准,以实现博士生培养在博士数量和质量上的劳动力市场校准目标。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赵艳林  
大学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这里仅就大学教学模式的变革问题进行探讨,因为这是人才培养活动中最基本、最直接、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当前,现行的大学教学模式基本上还是传统的,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要造就大量的创新人才,必须从根本上变革。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吴文启  
从科研设备共享、跨学科合作研究、综合性交叉性研究平台与研究中心建设、导师群体与人才交流等方面阐述了德国"大科学"研究模式下博士生培养的科研学术环境。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胡天助  
博士职业选择趋向多元化,使博士生教育面临一些挑战。聚焦"学生成功"是应对挑战的新转向。界定"学生成功"不再是传统习惯上以获得学位证书为依据,而是综合考量学生的教育结果与教育经验获取。因此,"学生成功"的要素、衡量标准、促进举措将是多元化、系统性的。麦吉尔大学认识到博士生教育存在的弊端,丰富"学生成功"内涵,聚焦学生可转移技能与健康,继而制定了"学生成功综合模式"。该模式内含学术、福利与学生生活、职业与专业发展三个方面,并凸显一些实施成效。"学生成功"是博士生教育的新旨趣所在,对我国博士生教育有重要启发。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石福庆  
研究生培养的一次有益尝试石福庆一、问题的提出《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现代化的实现,最终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培养对于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文俊  郁军范  张素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伟廉  
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教学的其他环节的改革如果不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结合起来进行,常常难以取得好的效果。当前,在我国高校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最关键的问题是认识,并能使广大管理者和教师在这方面朝着专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