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73)
2023(16487)
2022(13647)
2021(12595)
2020(10363)
2019(23626)
2018(23711)
2017(44545)
2016(24371)
2015(27884)
2014(28072)
2013(27281)
2012(25322)
2011(23072)
2010(23466)
2009(21821)
2008(21568)
2007(19493)
2006(17538)
2005(16498)
作者
(70552)
(58757)
(58573)
(55782)
(37567)
(27911)
(26521)
(22794)
(22565)
(21052)
(20267)
(19825)
(19107)
(19071)
(18604)
(18183)
(17566)
(17065)
(16822)
(16795)
(15157)
(14446)
(14389)
(13524)
(13217)
(13168)
(13150)
(13120)
(11902)
(11769)
学科
(107022)
经济(106882)
管理(68870)
(63799)
(50721)
企业(50721)
方法(40078)
中国(35728)
数学(35167)
数学方法(34564)
(30243)
业经(24914)
地方(24842)
(24805)
(24606)
(20305)
贸易(20286)
(20065)
(19896)
银行(19866)
(19716)
农业(19561)
(19246)
(18926)
金融(18918)
(17635)
(16650)
环境(16427)
理论(16404)
技术(15326)
机构
学院(348698)
大学(347990)
(148235)
经济(145119)
管理(127543)
研究(126829)
理学(107661)
理学院(106423)
管理学(104339)
管理学院(103701)
中国(99669)
(76498)
科学(74379)
(70689)
(64399)
研究所(57831)
(57644)
中心(56927)
(54648)
财经(54237)
北京(49321)
(49162)
业大(48145)
(47079)
师范(46588)
经济学(46403)
(45957)
农业(44662)
(43156)
经济学院(41520)
基金
项目(223865)
科学(176640)
研究(166551)
基金(161583)
(140849)
国家(139711)
科学基金(119090)
社会(106874)
社会科(101351)
社会科学(101330)
(86974)
基金项目(83008)
教育(77342)
自然(73905)
(73455)
自然科(72228)
自然科学(72211)
自然科学基金(70892)
资助(67596)
编号(67343)
成果(56688)
(52325)
重点(51257)
(49998)
课题(48871)
(46306)
国家社会(45006)
(43906)
创新(43561)
教育部(43002)
期刊
(174239)
经济(174239)
研究(111981)
中国(82661)
(55462)
(54206)
学报(52578)
管理(51676)
科学(50043)
教育(44973)
大学(41072)
学学(38354)
(38170)
金融(38170)
农业(37473)
技术(32548)
经济研究(28901)
业经(28239)
财经(27650)
(23954)
问题(22711)
(20371)
(19091)
世界(18100)
统计(17766)
国际(17555)
技术经济(16963)
(16081)
(16055)
图书(16051)
共检索到5545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石忆邵  
以德国为代表的均衡型城镇化与以日韩为代表的集聚型城镇化是两种典型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两者的政策取向和实施路径存在显著差异。中国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欲扬二者之长而避二者之短,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城镇化新路。文章总结了德国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剖析其均衡城镇化模式的特殊成因,探讨该模式对中国小城镇发展的主要启示。研究认为:德国均衡城镇化模式的形成,取决于它的历史渊源、法律约束、组织体制、经济基础及其一系列的体制机制创新;中国可以借鉴德国的经验但不可能完全照搬德国的模式;针对中国小城镇发展的现实困境,应重点实施"去等级化"和"去中心化"的两大制度改革。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国家体改委中国小城镇课题组  
中国农村小城镇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农村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这种独特的城市化道路引起了国家和国际各有关方面的关注。目前,有关小城镇发展的重要意义在许多方面已得到相当的共识。如何面对现实,采取切实的措施来解决小城镇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积极引导和支持小城镇沿着科学有序的规划方向发展,对于有关政府部门、金融界和企业界等方面的介入更具有实际意义。因此,本文试图从体制方面对小城镇发展的动力机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及相应的对策做一简要分析,以利于各有关方面对中国农村小城镇的发展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杰庭  
本文回顾了我国小城镇的发展过程和所存在的问题,在总结这些问题并借鉴国外小城镇发展的经验后,提出了我国小城镇发展可遵循的发展模式,对其产业经济、功能布局、制度改革、生态建设、人文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阐释。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照新  
本报告力图通过对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范围内的20多个小城镇的统计调查和数据分析,深化对我国农村小城镇发展问题的研究。一、试验区小城镇发展的总体状况90年代以来,在全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小城镇也经历了一个快速扩张的过程。调查结果显示,试验区小城镇总...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费孝通  
一、小城镇的由来 小城镇在当前中国的语言里已成了一个通用的名词,它指正在兴起的一种新型的社区。在以农业为主要经济基础的社区里,最基本的生活单位是由农民以亲属关系组成的农户。若干农户聚居在一地构成一个村落。各地村落的大小不同,少至几户,多至几百户。这些由客观条件形成聚居的村落,称作自然村。为了行政上的便利,常把若干较小的自然村合在一个行政系统里称作行政村(在公社时期一个行政村相当于一个生产大队)。若干行政村组成一个称作乡的行政单位(在公社时期乡相当于一个公社)。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俊林  张贵  丁梅  
文章认为,我国目前已进入城镇化的高速发展期,形成了成都、中山和苏南等小城镇建设的典型模式,对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探索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当前,城镇化发展面临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城乡居民支出结构不平衡、农村社会事业的消费不足和户籍制度阻碍了劳动力自由流动等约束瓶颈,如何破解这些难题成为今后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文章从因地制宜、产业体系、核心动力和法律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石忆邵  
文章讨论了小城镇崛起的充分条件,指出"就地城镇化"模式不能作为普遍经验来推广;产业培育是小城镇的立镇之本,必须重视小城镇的技术升级与产业转型升级;农民工市民化是一项需要"先予后取"的长期性的系统工程;要辩证地看待部分"空心村"的衰落问题,不能将农业人口的减少误认为是农业衰退的标志,也不能将部分村庄的衰落错误地归咎为城镇化道路或城市化政策的失败。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勋  
农村小城镇化能有效推动我国工业化进程已成共识 ,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困难。本文建立以政府和农民为局中人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奕模型 ,在其纳什均衡解和约束机制的基础上 ,分析了小城镇建设中各种问题的成因 ,并给出在有限投入情况下发展小城镇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新建  
近年来,中国小城镇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对小城镇功能理论的探讨也日益得到重视。然而,以往的研究比较偏重于小城镇外部功能问题,即偏重对小城镇在城镇化和城镇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的一般分析,忽视对城镇类别和自身功能的深层探讨。在实践中又过于强调单一的发展模式和城镇个体功能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齐丽  
现阶段我国小城镇发展模式主要有8种。所谓小城镇发展模式,就是镇党委和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利用该镇区位和资源的优势,以先进的生产力理论为指导,进行资源优化组合,聚集某方面生产要素,形成一个主导产业,开辟一条带动全镇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新路子。小城镇发展模式具有如下内涵:它是人与自然相结合的结果;它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一个社会的动态成果;它的物质基础是经济。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丁声俊  
本文采取理论联系实际、中外对比研究的方法,概括和评述了德国小城镇的发展轨迹与主要特点。随着德国工业化的兴起,构成城镇化的强大动力;德国采取大、中、小并行的城镇化发展道路,经过了3个阶段发展的历程,德国实现了高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时形成了宝塔形城镇化结构。本文还概括了德国小城镇独有的5大特点。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符礼建  罗宏翔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卢海元  
在实施城镇化战略的大背景下,城镇化理论研究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改变思维定势,重构城镇化理论基础,重点研究城镇化行为主体的行为和城镇化机制,深化对制约城镇化进程的社会保障制度、“三农问题”等深层问题的研究,力争实现理论和政策的创新与突破。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苏维词  
贵州是我国城镇化水平严重滞后的省份之一。本文在简要论述贵州山区城镇化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城镇化规划、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城镇非农产业体系的培植、城镇化经营与管理等四个环节详细分析了贵州山区城镇化发展面临的科技瓶颈问题,并据此提出了加快贵州山区城镇化发展的科技对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雷军  鲁奇  张敬东  杜红茹  
发展小城镇是实现农村城镇化的支撑点,小城镇的发展促进了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优化,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近20年来新疆小城镇发展分析,提出新疆小城镇数量及其人口发展趋势。分析小城镇在新疆农村城镇化中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全面推进农村城镇化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