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35)
- 2023(8404)
- 2022(7141)
- 2021(6639)
- 2020(5353)
- 2019(12219)
- 2018(12225)
- 2017(24221)
- 2016(13364)
- 2015(15097)
- 2014(15245)
- 2013(15260)
- 2012(15161)
- 2011(14075)
- 2010(14666)
- 2009(13777)
- 2008(13696)
- 2007(12322)
- 2006(11432)
- 2005(10748)
- 学科
- 济(64400)
- 经济(64328)
- 业(32282)
- 管理(32239)
- 中国(22844)
- 企(22392)
- 企业(22392)
- 方法(19890)
- 农(19527)
- 地方(18805)
- 数学(17279)
- 数学方法(17132)
- 业经(14012)
- 学(13948)
- 制(13266)
- 银(13140)
- 财(13123)
- 银行(13118)
- 农业(13115)
- 行(12868)
- 融(12636)
- 金融(12635)
- 发(11831)
- 贸(11746)
- 贸易(11732)
- 易(11333)
- 地方经济(10552)
- 环境(10263)
- 土地(8862)
- 和(8843)
- 机构
- 大学(200435)
- 学院(200140)
- 济(84892)
- 经济(83013)
- 研究(77132)
- 管理(70105)
- 中国(60922)
- 理学(58205)
- 理学院(57371)
- 管理学(56463)
- 管理学院(56078)
- 科学(45690)
- 京(45514)
- 财(42487)
- 所(40651)
- 研究所(36309)
- 农(35773)
- 中心(33957)
- 财经(32375)
- 江(32274)
- 范(30100)
- 北京(29878)
- 师范(29847)
- 经(29230)
- 农业(27935)
- 院(27728)
- 业大(27715)
- 经济学(26550)
- 州(25934)
- 师范大学(24139)
- 基金
- 项目(119869)
- 科学(93652)
- 研究(90744)
- 基金(84979)
- 家(73858)
- 国家(73200)
- 科学基金(60594)
- 社会(57311)
- 社会科(54257)
- 社会科学(54243)
- 省(46543)
- 基金项目(44473)
- 教育(40908)
- 划(40035)
- 编号(37378)
- 自然(36479)
- 自然科(35476)
- 自然科学(35461)
- 自然科学基金(34802)
- 资助(34713)
- 成果(32639)
- 发(32283)
- 重点(27545)
- 课题(27413)
- 部(27326)
- 发展(26337)
- 展(25891)
- 创(24335)
- 国家社会(23491)
- 性(23221)
共检索到3288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田玉福
德国土地整理在发展历程中重视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有完善的法制体系,强调规划管控,注重多方参与和基础资料建设。实践证明,德国土地整理在促进农村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阶段,建议借鉴德国土地整理经验,把农村土地整治作为促进农村发展的根本出路,依靠创新机制、健全法制来推动土地整治健康发展,同时注重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从而使土地整治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土地整理 农村发展 创新机制 德国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吕云涛 张为娟
德国是世界上开展土地整治比较早的国家,其土地整治实践与理论均比较成熟。德国土地整治具有法制化、科学化、生态化、与村庄改造一体化以及信息化等特点。土地整治作为衔接与平衡新型城镇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与助推剂,其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分析德国土地整治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可以获取促进中国土地整治工作改进和优化的启示。
关键词:
土地整治 德国 法制化 生态化 信息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军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的压力越来越大,并导致了不同程度的土地退化和耕地的持续减少,人们越来越关注土地资源质量的状况与耕地的保护及管理。土地整理在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收益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土地整理的全面推进,与之密切相关的土地质量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借鉴吸收土地质量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探索土地整理的土地质量研究体系,以从其根源入手寻求提高土地质量的对策,对促进土地资源管理由数量管护转变到质量和生态管护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文章分析了土地质量的概念与研究现状,提出土地质量的发展趋势主要有:①土地质量指标的综合反映与实际应用日趋紧密;②土地质量变化的过程机理与尺...
关键词:
土地质量 土地整理 土地退化 土地资源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赵谦 王霞萍
德国土地整理监管机制在监管主体确立、监管客体设定和监管模式选择上的有益经验,可为中国土地整理监管机制予以借鉴。中国土地整理监管机制应逐步实现监管主体专门化与联动化、监管客体全程化、监管模式参与化。
关键词:
土地整理 监管机制 启示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晓颖
英国土地管制的效果明显,在政府和市场的协同互动下,中央与地方土地管理制度相融合,其土地管理体系具有较强的制度优势。而我国当前的土地管制中存在诸多突出难题,借鉴英国土地管制经验对我国构建科学合理的土地管理体系大有裨益。应进一步优化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体制,构建土地规划、土地利用及增值收益的良性互动和协同机制,调整土地出让金征收及土地收益账目管理,并完善国有土地管理信息共享机制。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贺超
严谨的立法体系在德国,宪法(《基本法》)明确规定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私有财产主要是指私人所有的土地所有权(含建筑物所有权)。因此,宪法为土地私有制及其保护提供了最根本的法律依据。德国《民法大典》规定,土地上的房屋建筑物是土地的组成部分从属于土地,为土地所有权的拥有者所有。德国所有的土地都实行土地登记,即地籍登记。作为实体法的德国《土地登记法》,则设置了土地登记的程序关系,规定了不动产物权如何设立、移转、变更和废止的程序规则,使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新平
研究目的:探索英国土地发展权产生的法律背景、演进及可资借鉴的经验。研究方法:概念分析法,文献分析法和历史研究法。研究结果:土地发展权制度最早从英国法上萌生,并逐步实现国有化,与英国法自身的法律传统、架构以及近代开始的规划管制密切相关。研究结论:英国土地发展权制度有助于解决传统土地权利体系下"私权"与"公权"冲突的问题,更好地平衡不同土地权利人的利益,并可为中国土地利用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
土地法学 土地发展权 溯源 英国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新平
1947年,英国《城乡规划法》将土地发展权及其相关权益实现国有化,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影响。实质上,在此之前,英国土地发展权已经具有部分的国有化因素。1947年英国土地发展权的国有化,并非一个起点,而是一个节点。英国土地发展权国有化的历程及演变按照英国特殊的财产法及地产权构造,土地发展权可被视为一项独立的财产权,从土地所有权中分离出来,被地产权人单独处置或转让。有学者认为,英国中世纪财产法中即已存在土地发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高洁 廖长林
英、美、法等国实施的土地发展权制度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归属的前提下,将土地发展权独立分离出来,通过土地发展权的市场交易来实现城乡规划和土地用途管制,并以此来平衡不同用途管制之间的土地各方的利益关系,较好地保护了耕地和农民的土地权益,合理配置了土地资源,为我国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文章认为,我国应开展土地发展权制度试点,按照土地作为农民集体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宪法原则,保障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把土地发展权制度作为实施城乡规划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有效途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丁松,罗昀,黄贤金,濮励杰,彭补拙
在分析土地整理运行机制和评价我国现行土地整理运作模式的基础上,针对现阶段我国土地整理存在融资渠道单一、土地整理意识不强、规划设计不到位、缺乏公众参与、产权与利益分配制度不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不健全等问题与不足,提出我国土地整理全程产业化的发展方向。接着分别从设计科学化、融资多元化、开发专业化、利用高效化与土地整理项目管理的科学化、土地整理项目实施的高效性、土地整理工作开展的持续性、区域土地持续利用的典范性、区域农业发展的引导性等方面阐述了土地整理全程产业化的内容体系和基本特征。据此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创建土地整理全程产业化运作的市场机制、建立土地整理成果的标准化管理体系、构建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完善土地整理中土地权属调整的利益分配机制和健全土地整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土地整理全程产业化政策保障体系。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胡甜 鞠正山 周伟
目前我国土地整治领域的研究成果很多,主要集中在理论方法、整治技术、管理机制、绩效评价4大领域。结合土地整治行业发展需求,土地综合整治和整理目标多元化受到重视,土地整治过程的公众参与权实现、绩效评价和生态效应研究为当前热点。采用文献分析、归纳对比的方法,以CNKI数据库收录的文献为基础,对2012年度国内土地整治领域公开发表的学术成果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土地整治相关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研究发现还需要从以下方面深入探讨:构建土地整治主流理论,完善土地整治基础理论;基于整治目标多元化注重差异化设计和土地整治集成技术研究;深入研究与我国经济社会特点相适应的公众参与机制与模式;应进一步走向定量...
关键词:
土地综合整治 战略目标 机制 效应评价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正峰
目前我国土地整理最突出的问题是由于采用了一些不适当的技术措施而引发生态问题,从而损害了土地整理的可持续性,这已成为制约土地整理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国外土地整理正朝向综合化、生态化、规范化、科技化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本文通过总结国外可持续土地整理的发展过程和特征,探讨了我国土地整理的目标定位、景观生态保护问题、法律保障、融资方式、公众参与和相关技术,并从土地整理应尽可能保持和提高土地的生产性能、降低工程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损害、保证组织活动的经济可行性以及使公众接受并积极参与四个方面建立了我国可持续土地整理的判别标准。
关键词:
土地整理 可持续 目标 生态 社会经济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克强 王宏利 刘红梅
美国土地财政收入发展演化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776~1861年,是土地财政收入以土地出售为主的时期;第二阶段从内战开始至1900年,是财产税开始在各州普遍征收的时期;第三阶段从1900~1942年,是土地财政收入向州以下的地方政府转移的时期;第四阶段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今,是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主要以财产税为主的时期。美国土地财政收入呈现以下规律:土地财政收入从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景刚 欧名豪 张全景 张效军
研究目的:概要介绍城市理性发展理念在美国的应用及其保障措施一:法律保障和经济政策激励,以期启示中国的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研究结论:中国应转变现有的土地利用规划思路,借鉴城市理性发展理念,应用城市发展边界(U GB)技术、建立土地监控系统以及设立并促进土地开发权的流转。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贾文涛
2018年5月1日起,原国土资源部于当年3月15日批准、发布的《土地整治术语》(TD/T1054-2018)行业标准正式实施。这是继2015年"土地整治工程技术人员"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2016年"土地整治工程"专业纳入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2017年"土地整治服务"纳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新国标之后,土地整治行业又一件具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