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89)
- 2023(4231)
- 2022(3586)
- 2021(3669)
- 2020(2966)
- 2019(7040)
- 2018(6795)
- 2017(12957)
- 2016(6895)
- 2015(7994)
- 2014(7774)
- 2013(7951)
- 2012(7622)
- 2011(7142)
- 2010(6886)
- 2009(6496)
- 2008(6314)
- 2007(5221)
- 2006(4600)
- 2005(4309)
- 学科
- 济(33698)
- 经济(33657)
- 管理(13921)
- 方法(13315)
- 数学(12470)
- 数学方法(12419)
- 业(12366)
- 中国(12353)
- 贸(8947)
- 贸易(8942)
- 易(8862)
- 农(8186)
- 土地(7931)
- 企(7914)
- 企业(7914)
- 学(7253)
- 制(6071)
- 财(5736)
- 银(5584)
- 融(5582)
- 金融(5582)
- 银行(5580)
- 关系(5519)
- 行(5501)
- 出(5342)
- 发(5335)
- 环境(5170)
- 农业(5164)
- 问题(5033)
- 经济学(4949)
- 机构
- 大学(102548)
- 学院(97592)
- 济(52258)
- 经济(51582)
- 研究(42881)
- 中国(35196)
- 管理(35025)
- 理学(29691)
- 理学院(29268)
- 管理学(28995)
- 管理学院(28804)
- 京(23775)
- 科学(22550)
- 财(21526)
- 所(21479)
- 研究所(19627)
- 经济学(18406)
- 中心(18292)
- 财经(17536)
- 经济学院(16578)
- 经(16405)
- 北京(15900)
- 院(15531)
- 农(15115)
- 范(13776)
- 师范(13719)
- 科学院(13489)
- 财经大学(13257)
- 研究中心(12350)
- 江(12322)
- 基金
- 项目(63623)
- 科学(51402)
- 基金(49852)
- 研究(47824)
- 家(44127)
- 国家(43858)
- 科学基金(36450)
- 社会(33529)
- 社会科(31914)
- 社会科学(31908)
- 基金项目(25286)
- 教育(21353)
- 自然(21329)
- 资助(20876)
- 自然科(20829)
- 自然科学(20823)
- 自然科学基金(20494)
- 省(19073)
- 划(18486)
- 中国(17682)
- 编号(17323)
- 部(16980)
- 国家社会(15816)
- 成果(15092)
- 教育部(14660)
- 重点(14585)
- 发(14096)
- 人文(13024)
- 社科(12732)
- 创(12719)
共检索到1558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吕云涛 张为娟
德国是世界上开展土地整治比较早的国家,其土地整治实践与理论均比较成熟。德国土地整治具有法制化、科学化、生态化、与村庄改造一体化以及信息化等特点。土地整治作为衔接与平衡新型城镇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与助推剂,其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分析德国土地整治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可以获取促进中国土地整治工作改进和优化的启示。
关键词:
土地整治 德国 法制化 生态化 信息化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田玉福
德国土地整理在发展历程中重视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有完善的法制体系,强调规划管控,注重多方参与和基础资料建设。实践证明,德国土地整理在促进农村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阶段,建议借鉴德国土地整理经验,把农村土地整治作为促进农村发展的根本出路,依靠创新机制、健全法制来推动土地整治健康发展,同时注重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从而使土地整治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土地整理 农村发展 创新机制 德国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赵谦 王霞萍
德国土地整理监管机制在监管主体确立、监管客体设定和监管模式选择上的有益经验,可为中国土地整理监管机制予以借鉴。中国土地整理监管机制应逐步实现监管主体专门化与联动化、监管客体全程化、监管模式参与化。
关键词:
土地整理 监管机制 启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诗嫚 叶艳妹 林耀奔
实现土地的综合发展是土地整治事业的终极目标。采用文献研究、比较分析和系统分析方法分析德国、日本、中国台湾地区多功能土地整治的特点与经验,探求适应新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土地整治新路径。结果表明,德国注重景观与生态保护的综合性整治,日本重视居住空间与农业用地共生,中国台湾地区聚焦优化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条件。结合中国政策背景和土地基本国情,得出以下启示:应健全法律制度,实现土地整治的规范化管理;强化景观生态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改善农村"三生"条件,促进乡村振兴与发展;关注人的需要和公平正义,构建城乡等值的生活条件。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贺超
严谨的立法体系在德国,宪法(《基本法》)明确规定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私有财产主要是指私人所有的土地所有权(含建筑物所有权)。因此,宪法为土地私有制及其保护提供了最根本的法律依据。德国《民法大典》规定,土地上的房屋建筑物是土地的组成部分从属于土地,为土地所有权的拥有者所有。德国所有的土地都实行土地登记,即地籍登记。作为实体法的德国《土地登记法》,则设置了土地登记的程序关系,规定了不动产物权如何设立、移转、变更和废止的程序规则,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段绍伯
国土整治又称国土综合开发计划,其主要内容是综合开发、利用和保护国土资源,防治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合理进行人口和生产力布局,发展交通运输、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提高社会福利,创造舒适宜人的城乡环境。 1867年明治天皇即位后,日本政府已开始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进行“北海道拓植计划”,所以日本是较早开展国士整治的国家。1918年日本建成京滨工业区,1933年又出现阪神工业区、中京(名古屋)工业区和北九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杨继
我国法学高等教育曾经深受德国的影响。因此 ,考察德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在入学制度、seminar制、统一毕业考试制度、导师制、博士毕业评分制等方面长期形成的独特制度以及重视学术研究的传统观念 ,对于改进我国当前的法学教育模式 ,能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德国 法学高等教育 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炳和
德国的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是德国经济跻身世界前列的重要原因。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在教学模式、教学理念、专业设置、校企合作等方面独具特色,对我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德国 高等职业教育 专业设置 课程设置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文兵 沈红
德国大学排名起步较晚,1998年才发布第一个大学排名,但德国CHE大学排名却由于其独特的方法而为国际同行所称道。CHE是由德国大学校长会议发起成立的非官方机构,主要负责德国大学的排名工作,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大学的改革与发展。CHE大学排名在价值取向、指标选择、数据来源、服务对象的确定等几个方面有着自身的独特性,其做法对我国大学的排名活动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
德国CHE大学排名 价值取向 质量保障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秦咏红 陈正
德国学习工厂具有多方协同、理实一体、运营模式可持续等特点。其理念、功能和运营模式对我国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有借鉴意义,通过"三实"环境实践平台、"三业"发展课程平台和"三创"思维转化平台建设,形成系统化的多维度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空间。
关键词:
学习工厂 运营特点 启示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越 涂颖清
文章简要梳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内涵和基本情况,详细介绍了"双元制"职业教育在教育经费、生源招募等七个方面的特点,并择要提出了"双元制"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四点启示,包括加大宣传力度,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德国 双元制 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钟文晶 谢琳 罗必良
本文基于美国首次土地确权登记管理的调查数据,从交易费用理论的角度构建"产权界定—登记与服务市场—土地交易"的分析思路,从产权界定、产权管理和产权转让3个方面剖析美国土地登记管理与市场交易的运作机制,并由此得到启示。通过明确政策目标、构建交易型的农地登记与管理服务平台、结合大数据技术构建共享信息机制,促进中国农地确权完成后的登记管理工作及其相关市场发育。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翟欢
登记机制是美国土地休耕制度的核心。该机制通过设立准入标准、竞价上限、环境效益指数和最大面积上限对休耕进行资格控制、成本控制、效益控制和规模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个人利益之间的平衡。中国目前的休耕工作尚处于试点和探索阶段,急需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较为完善的休耕组织方式和政策体系。该研究总结了美国土地休耕登记机制的优点,并提出中国在土地休耕体系的构建中要综合运用政府和市场双重手段,注重宏观控制和微观控制相结合,借助"政府购买式服务"的制度优势,运用社会力量进行休耕养护等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