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95)
- 2023(8734)
- 2022(7322)
- 2021(6975)
- 2020(5857)
- 2019(13527)
- 2018(13707)
- 2017(25681)
- 2016(14646)
- 2015(16996)
- 2014(17612)
- 2013(16395)
- 2012(14693)
- 2011(13256)
- 2010(13803)
- 2009(12415)
- 2008(12301)
- 2007(11289)
- 2006(9865)
- 2005(9132)
- 学科
- 济(50725)
- 经济(50638)
- 管理(45986)
- 业(39767)
- 企(34922)
- 企业(34922)
- 方法(23588)
- 数学(20529)
- 数学方法(19947)
- 财(16060)
- 制(15427)
- 中国(14482)
- 农(13832)
- 理论(13286)
- 业经(12448)
- 教学(10629)
- 体(10551)
- 务(10055)
- 财务(10003)
- 财务管理(9965)
- 技术(9821)
- 教育(9744)
- 银(9441)
- 银行(9424)
- 企业财务(9372)
- 学(9314)
- 行(8924)
- 体制(8614)
- 贸(8592)
- 贸易(8584)
- 机构
- 学院(203432)
- 大学(195374)
- 济(74456)
- 管理(73747)
- 经济(72459)
- 理学(62520)
- 理学院(61871)
- 研究(60848)
- 管理学(60364)
- 管理学院(60009)
- 中国(46775)
- 京(41455)
- 财(39173)
- 科学(35977)
- 江(33641)
- 所(30439)
- 财经(29809)
- 技术(28886)
- 中心(28365)
- 农(27736)
- 州(27003)
- 研究所(26805)
- 业大(26753)
- 经(26743)
- 范(26682)
- 职业(26456)
- 师范(26423)
- 北京(26193)
- 经济学(22611)
- 院(22259)
- 基金
- 项目(126916)
- 科学(99470)
- 研究(99240)
- 基金(87517)
- 家(74244)
- 国家(73572)
- 科学基金(63882)
- 社会(59173)
- 社会科(55858)
- 社会科学(55844)
- 省(53581)
- 教育(51153)
- 基金项目(45129)
- 编号(44355)
- 划(43637)
- 自然(40325)
- 自然科(39413)
- 自然科学(39406)
- 自然科学基金(38652)
- 资助(37361)
- 成果(36718)
- 课题(32630)
- 重点(29367)
- 制(28477)
- 部(27915)
- 年(27611)
- 创(27358)
- 项目编号(26507)
- 发(26276)
- 性(25721)
- 期刊
- 济(87236)
- 经济(87236)
- 研究(60197)
- 中国(48537)
- 教育(38922)
- 财(33491)
- 管理(30176)
- 学报(27187)
- 农(26092)
- 科学(24850)
- 技术(24616)
- 大学(21954)
- 学学(20189)
- 融(18249)
- 金融(18249)
- 农业(17243)
- 职业(15912)
- 财经(15074)
- 业经(14756)
- 经济研究(13266)
- 经(12916)
- 坛(10690)
- 论坛(10690)
- 问题(10589)
- 技术教育(10394)
- 职业技术(10394)
- 职业技术教育(10394)
- 统计(10072)
- 财会(9887)
- 图书(9774)
共检索到3115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烨 徐肇杰
文章详细阐述了德国职业学院、应用科学大学和综合性大学的双元制高职本科教育的培养模式和特点,并以德国马格德堡大学和西门子公司的合作为例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提出了有益于我国发展高职本科教育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
德国双元制高职 培养模式 特点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岳永红 郭敬伟 刘亚朋
当前我国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高,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的准入门槛不高,引进制度不完善;教师的结构不合理,兼职教师比例较低;教师的实践机会较少,职业技能提高困难的问题。对此,文章从德国双元制师资培养模式出发,提出我国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应加强对师资队伍培养的重视,构建完善高职教师准入制度,拓宽高职教师培养渠道,打造高职教师培训平台。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烨 黄秋明
德国双元制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较好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知识与技能培训相结合、高校与培训企业相结合、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充分体现了应用型本科高校与培训企业之间的积极互动和深度合作。该模式具有理论和实践阶段轮替学习的独特特点,其中巴符州双元制大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尤为典型。同时,该模式对我国完善应用型本科立法、深化产教融合、改革现有教学体系、构筑"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德国 双元制 应用型本科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史秋衡 陈志伟
史秋衡、陈志伟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中撰文,通过对双元制应用型硕士培养机制的基本特征和概念、指导思想和教育目标、课程结构、入学资格和流程、学制体系、课程形式、考试制度以及毕业选择和前景等方面的分析,结合其独特的经验,提出了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建议。目前,我国仍存在着将德国的应用科学大学性质误读现象,忽视此类大学在高深技术和科学理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柯玲 周春平
面对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化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是应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需求。本文探讨了国家发展战略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梳理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面临的新挑战,对基于德国"双元制"的理虚实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进行了解读,并在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中加以验证,为高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
国际化 双元制 理虚实一体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孙婧 郭明顺 张倩 陈丽瑶
从招生制度、培训主体、培养目标、经费保障、师资队伍、课程设置、考试情况、就业情况8个方面探析"双元制"职教模式概况,归纳出其具有法律体系健全、企业参与广泛、学校以生为本、公众广泛认可等特征。结合我国工学结合发展现状,提出"双元制"对我国"工学结合"的启示: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完善法律体系建设,发挥企业参与积极性,加强教学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
“双元制” “工学结合” 职业教育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学瑶 卢双盈
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其发展成就、难题和对策对促进我国职教改革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当前,我国职教人才培养面临培养模式不规范、职教人才供需结构失衡、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培养监管不到位和运行机制不顺畅等问题。借鉴德国职业经验,我国应消化吸收德国"双元制"的理念和逻辑,反思30年的借鉴经验和教训;在坚持尊重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实施"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开展校企深度融合,完善职教人才培养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坚持以"理念移植"为蓝本,以"整体移植"、"试点移植"为补充,以"定制化移植"为特色,实现我国职教人才培养的制度性后发优势。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段言
德国高等教育领域包含三类高校形式,即综合大学、应用技术大学和职业学院。职业学院(Berufsakademie)是德国高等教育领域中唯一采用双元制培养模式的高校。在德国16个联邦州中,并非每个州都设有职业学院,其仅存在于巴登-符腾堡(Baden-Wuerttemberg)、柏林(Berlin)、萨克森(Sachsen)、图林根(Thüringen)、汉堡(Hamburg)、黑森(Hessen)、下萨克森(Niedersachsen)、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SchleswigHolstein)和萨尔(Saarland)这九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季靖 李玉珠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转型后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势必要发生相应的转变。德国"双元制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其独特的优势,赢得了世人瞩目,其"双元制大学"办学双元制、定位具有明确的法律保护、专业设置符合职业发展需要、教学安排满足实际需要及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充分保护等特点值得借鉴。我国应构建分类清晰的高等教育体系,促进普通高校的分类转型、合理设置应用型高校专业、激活
关键词:
双元制 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徐理勤 王兆义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双元制培养模式在博洛尼亚进程后经历了快速发展,目前应用科学大学已成为双元制专业办学规模最大的高校类型。对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的个案研究显示,通过面向企业需求的专业设置、凸显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高强度贯通式的企业实训、强化生产实践的课程模块以及体系化、制度化的校企合作,应用科学大学双元制专业构建了“就业导向型”培养模式。与普通专业相比,双元制专业在内容与形式上具有系统性的差异化和灵活性,这是由应用科学大学的办学定位决定的,更凸显出应用型高校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战略抉择。我国应用型高校应强化自身的应用型定位,充分发挥企业的教育主体作用,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徐国庆
美国双元制职业教师培养模式是一个面向在职教师,大学教育与在职实践发展同时进行、相互协调与促进的职业教师培养模式,它是美国职业教师培养的主要途径。这一模式已形成了非常完善的实践框架,并且优点突出,能有效地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对于解决当前我国职业教师培养中缺乏整体设计、教师参与培训动力不足等严重问题极有借鉴价值。
关键词:
美国 双元制 职业教师 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德义
人才培养模式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顶层设计。渗透式协同育人培养模式,以促进企业和学生发展为宗旨,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专业培养教学体系为依托,以职业技能训练为主线,以职业情景下职业素养的养成为抓手,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建设内涵,有力推动了校企合作的健康互动共赢发展。
关键词:
高职 职业素养 培养模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汪玲
德国的制造业能取得享誉世界的成就,其双元制职教模式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德国的双元制职教模式是世界许多国家在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时首选的改革模板。通过对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演变历程及特征的阐述,分析其在欧洲化过程中经历的三个阶段及发展方向,反思我国在职业技术教育过程中就课程设计、同企业的合作交流、职教保障机制应汲取的经验。
关键词:
德国 双元制 欧洲化 发展方向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谢莉花 周静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企业培训内容以"职业教育条例"为基础,职业学校教育内容以"框架教学计划"为基础。两个学习地点的培养内容在国家层面、机构层面和教学层面实现了协调一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校企协调的法律基础、协调机制、专业设置与更新机制、培养目标与内容设计、业务流程和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思想为我国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探索如何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职业教育世界与职业世界的对接提供了启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曹丽君 张烨 杨燕萍
借鉴德国第三级教育中的双元制教育,我国也应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本科层次高职教育。以计算机专业为例,具体措施是:利用现有资源建立校内计算机企业实训基地,构筑"公共课平台、学科基础课平台+柔性专业方向模块+职业资格证书+综合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